虛雲禪師:過去過不去
煩惱是非從何處來呢?要想修行,過不去的也要過去。
《楞嚴經》說:「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來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圓教菩薩的行位:一、理即。是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無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於理性與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聞說一實菩提之道,於名字中,通達了解,知一切法皆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三、觀行即。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四、相似即。始入別教所立之十信位,發類似真無漏之觀行。五、分證即。始斷一分無明而見佛性,開寶藏,顯真如,名為發心住。此後九住乃至等覺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無明,分見法性。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品元品無明,發究竟圓滿之覺智,即妙覺也。理即雖說眾生即佛,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幾十年勞苦修行,於理雖已頓悟,還要漸除習氣。因清凈本性染了習氣就不是佛,習氣去了就是佛。
既然理即佛了,我們與佛有何分別呢?自己每天想想,佛是一個人,我也是一個人,何以他那麼尊貴,人人敬仰,我們則業識茫茫,作不得主?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我們與佛不同,其中差別,就是我們一天所作所為,都是為自己;佛就不是這樣。《金光明經》上說:「於大講堂眾會之中,有七寶塔。從地湧出。爾時世尊,即從座起,禮拜此塔。菩提樹神白佛言:『何因緣故,禮拜此塔?』佛言:『善天女,我本修行菩薩道時,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有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欲為大眾斷疑網故,說是舍利往昔因緣:阿難,過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訶羅陀,時有三子,見有一虎。適產七日,而有七子,圍繞周帀飢餓窮悴,身體羸損,命將欲絕。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捨身,時已到矣。是時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願,願自放身,卧餓虎前。而以干竹,刺頭出血,於高山上,投身虎前。是虎爾時,見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爾時大王摩訶羅陀,及其妃後,悲號涕泣。悉皆脫身服御瓔珞,與諸大眾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於此處,起七寶塔,是名禮塔往昔因緣。」
你看,這不是佛的行為和我們不同之處嗎?捨身飼虎,不知有我,我相既除,怎能不成佛呢?我慚愧得很,跑了幾十年,還未痛切加鞭,放不下。不講別的,只看二六時中,遇境逢緣,看打得開打不開。少時在外掛單,不以為然,至今才知錯過了。在教下聽經,聽到講得好的就生歡喜,願跟他學。聽講小座,講得不如法的,就看不起人,生貢高心,這就是習氣毛病。在坐香門頭混節令,和尚上堂說法,班首小參,秉拂講開示,好的天天望他講,不好的不願聽,自己心裡就生障礙。其實他講得好,我又學不到行不到,他好與不好,與我何干?講人長短的習氣難除,上客堂裡間舂殼子,說那裡過冬,那裡過夏,那裡茶飯如何如何,那裡的僧值如何如何,維那和尚如何如何,說這些無聊話,講修行就是假的了。
名利兩字的關口也難過,常州天寧寺一年發兩次犒勞錢,平常普佛,每堂每人賺錢十二文,他扣下二文,只發十文。拜大悲懺每堂每人六十文,他扣下十文,只發五十文。七月期頭,正月期頭。凡常住的人,一律平等發犒勞錢,就有人說多說少的,這是利關過不得。一到八月十五日大請職,別人請在前頭,請不到我或請小了,也放不下,這是名關過不得。既說修行。還有這些名利思想,修的是什麼行呢?事要漸除,就是要除這些事。遇著境界,放不下的也要放下。眉毛一動,就犯了祖師規矩。聽善知識說過了,就勿失覺照。凡事要向道上會,道就是理,理者心也。心是什麼?心就是佛,佛者,不增不減,不青不黃,不長不短,如《金剛經》所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透得這些理路,即和佛一般,以理治事,什麼事放不下?以此理一照就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煩惱是非從何處來呢?要想修行,過不去的也要過去。會取法性如如,各人打起精神來!
點擊展開全文
※隆相法師:你是否真能做到看破放下?驗證一下就知道了
※佛陀-飲酒失智
※依止善知識走完成佛路
※覺醒法師:心量有多大
TAG:佛心慧語平台 |
※虛雲老和尚:我去去就來
※虛雲老和尚:自己平安過年 不可忘記痛苦不堪的人
※慾望的過患,虛雲老和尚一個個說給你聽
※虛雲老和尚:自己不發心,就是釋迦如來也不奈你何
※虛雲禪師的一首詩,好事竟從閑里過,故鄉多在夢中游
※虛雲老和尚:你我透徹了自己這一段心光,當下了無其事,還說什麼修與不修
※虛雲老和尚:你做再多的功德也不如去做這一件事
※虛雲老和尚:倘不束心求至道,未知黑髮可能留?
※夢參長老談虛雲老和尚:我看見過他七天沒吃飯
※虛雲老和尚:慾望的過患
※虛雲老和尚的兩個故事,讓你不得不相信因果
※虛雲老和尚: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
※虛雲老和尚:習氣不除,終不能成佛
※虛雲老和尚:行解相應就是說得到行得到
※虛雲老和尚開示:真心為三寶付出的人 你不要擔心來世的去向
※虛雲老和尚: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虛雲老和尚為初學佛者「把脈」:放下來便是!
※虛雲老和尚:勿論久參初學,宜當求師抉擇,勘驗功夫得力不得力,相應不相應
※虛雲老和尚:但得天晴殘雪盡,自然春到百花香
※虛雲老和尚:露水般的道心,怎能了生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