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邛窯陶瓷文化

歷史邛窯陶瓷文化

圖1 唐三彩水盂

圖2 玻璃綠釉水盂

圖3 唐三彩執壺與水注

說起四川古陶瓷,必然首先想到邛窯,因為它是四川盆地乃至我國西南地區影響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古陶瓷窯。而且以邛崍十方堂窯為首,加上都江堰玉堂窯、成都琉璃廠窯、樂山荻坪山窯、雅安蘆山窯、遂寧龍鳳鎮窯等等,組成了龐大的邛窯系。

從隋代開始,邛窯以其創燒的乳濁綠釉、銅紅釉、釉下多色彩繪瓷和高溫唐三彩而統領大西南陶瓷業700餘年,給後世留下許多高古陶瓷珍品,其中,高溫唐三彩就是邛窯留給我們的美輪美奐的奇葩。從圖1的幾件邛窯高溫唐三彩水盂不難看出,色彩艷麗、釉面閃光多細片、修胎精細、胎體輕薄、形似金器……這些正是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主要外在特徵。為什麼它們歷經一千多年仍靚麗如初?這就取決於它們的內在特徵了,其秘密就在釉和彩料的配方中。

經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測定,邛窯這種透明玻璃釉彩的成分如下:

透明綠釉:二氧化硅59.91%,三氧化二鋁10.11%,三氧化二鐵2.56%,二氧化鈦0.73%,氧化鈣17.52%,氧化鎂4.27%,氧化鉀1.54%,氧化鈉0.32%,氧化錳0.47%,氧化銅1.48%,五氧化二磷1.87%.

透明黃釉:二氧化硅59.92%,三氧化二鋁10.76%,三氧化二鐵2.96%,氧化鈦0.72%,氧化鈣16.54%,氧化鎂4.50%,氧化鉀1.38%,氧化鈉0.43%,氧化錳0.37%,氧化銅0.08%,五氧化二磷2.34%.

由於邛窯高溫唐三彩不含氧化鉛,無「泛鉛」現象,燒成溫度達1100℃以上。這樣大大增加了釉彩的化學穩定性,因此可以作為各種高檔實用器,以替代需求劇增的金銀器,所以邛窯唐三彩器型多為仿金銀器型,「依型斷代」要參照金銀器才行。許多帶足圈、甚至高足圈的邛窯三彩器,是唐代、最遲不晚於五代的製品。

圖2的唐代高溫玻璃綠釉水盂胎白、釉翠,潤如寶石,很有視覺衝擊力。它呈略扁的球狀,體態優美。水盂、硯、洗、水注或硯滴等文房類器物是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一大門類,這類器物大都小巧玲瓏,漂亮可愛,加之無鉛無毒,令人愛不釋手。圖3的唐三彩執壺與水注,用作酒具和文房用具。它們色彩濃艷,由黃、綠、褐等多色組成。雖然胎體褐紅,但厚厚的白色化裝土形成了白色襯底,使得色彩格外鮮艷。圖4-1、圖4-2的唐三彩花口折壁洗體態靈動,色彩艷麗,給人以流光溢彩之感。這些高溫唐三彩文房用具與珍玩,恐怕不是為一般百姓所製作,而是為因安史之亂而入川的高官顯貴、財主富商或文人墨客專門製造的。從出土情況來看也能說明這一點,邛窯高溫唐三彩幾乎都出土於成都和邛崍城市中心地帶,其他地區很少發現,即使在邛崍十方堂窯址高溫唐三彩標本也很少見,而邛窯其他產品卻分布很廣,遍及四川盆地、西部周邊省份及長江下游地區,這說明當時邛窯高溫唐三彩的供應範圍十分狹窄。邛窯高溫唐三彩往往跟乳濁綠釉瓷分布在同一地層,燒造年代主要是中唐到晚唐時期,可能延續到五代。眾所周知,唐代有過兩次皇帝入川,因避安史之亂唐玄宗於公元756年10月入川,在川呆了一年零兩個月;124年之後的公元881年,唐僖宗避黃巢起義入川,並在川達四年之久。很可能正是這類重大事件給邛窯帶來了燒制高溫唐三彩的契機。邛窯高溫唐三彩體現了邛窯興盛期的燒造水平,是邛窯的代表作之一。

圖4-1 唐三彩花口折壁洗

圖4-2 花口折壁洗底部

圖5 唐三彩五足爐

圖5的唐三彩五足爐足部為獸頭狀,增加了幾分神秘。唐宋時期香爐不但用於敬佛、供祖、驅邪、避災,而且還普遍用於士大夫階層修身養性的香道。已故台灣著名學者劉良佑先生對香道研究極為精細,當他看到唐代邛窯有許多精美香爐時,曾不禁發出唐風香韻如此盛行的感嘆。也許正是香道的盛行,造就出唐宋時期那麼多的文化巨匠。圖6-1的唐三彩凈瓶式香具黃地綠斑,彩色靚麗。它的造型很是奇特,外形像凈瓶,腹部有對稱的兩個穿孔,而且從圖6-2的底部圖可以看出它是無底的。這種奇特的造型用意何為?它是香薰上半部還是香插?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有待進一步研究考證。

圖6-1 唐三彩凈瓶式香具

圖6-2 香具底部

圖7 唐三彩玩偶

圖8 唐三彩胡人騎獅

圖7的唐三彩玩偶和圖8的唐三彩胡人騎獅都是優秀的捏塑作品。頭部用模具成型,周身用手捏塑,組合後再加以刻劃,通體施高溫透明玻璃釉,十分生動傳神。由於釉中不含鉛,無論作為案頭觀賞還是兒童玩具,都不用擔心鉛毒。圖8騎獅的胡人長衣小帽,似中西亞人模樣。圖9的玻璃綠釉胡人頂燈形燈座釉面極為光亮,圖10的唐三彩胡人頂燈形燈座則色彩豐富。二者的胡人都是深目高鼻,長發披肩,穿著極少,似南亞人模樣,跟圖8騎獅的胡人有明顯區別。這說明當時四川不但通過北方的絲綢之路跟中亞、西亞有經濟文化往來,而且還通過南絲綢之路跟南亞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繫。胡人形象威武,像位大力士。這樣豪華的燈具恐怕不是普通百姓能用得起的。

圖11的唐三彩蹲式龍不但高達37厘米,而且塑造和雕刻細緻入微。一條蓄勢待發之龍蹲坐在一個圓形器蓋上,龍首高昂,充滿皇家風範。龍體中空,底部的圓孔與張開的龍嘴相通,看來它是一個大型豪華香薰的上半部分。能夠使用這種頂級香具的人其社會地位恐怕非同一般。迄今為止,這樣的龍飾器物僅僅發現這一件。

圖11 唐三彩蹲式龍

圖12-1 甘肅發現的邛窯唐三彩海棠杯

圖12-2 海棠杯頂視圖可看出三芝麻釘痕

圖12-1、圖12-2是最近甘肅發現的四川邛窯高溫唐三彩海棠杯,不但在金光閃閃的底色上繪有鮮艷的綠斑、褐斑,而且還在內表面九塊斑彩處壓制出九個花紋,圖案為花朵、飛鳥、枝葉、果實等。這是一件邛窯唐三彩精品。如果仔細觀察圖12-2的中央部位,就會發現有三個均布的小圓點,這是三芝麻釘(圖13)的支燒痕迹。除了這三點之外,整個器物滿釉。許多邛窯高溫唐三彩碗、盤、杯等都採用這種支燒方法,而且不少是覆燒。邛窯在唐代就大量採用匣缽、溫標、三芝麻釘、覆燒等技術手段,顯示出邛窯技術的先進性。

圖13 三芝麻釘支燒窯具

即使在四川,除成都、邛崍以外,很難見到邛窯唐三彩的影子,為什麼它卻在甘肅現身?是否跟唐肅宗李亨於756年在寧夏靈武即位有關?雖然這難以知曉,但這至少表明在唐代四川通往西北的蜀道並不是「難於上青天」,在蜀文化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西北大漠的文化營養。邛窯陶瓷文化無疑是偉大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夜明珠究竟是什麼奇寶呢?
玉石中哪些瑕疵可以接受?
如何鑒別綠檀與紫檀的區別
明代紫砂壺的歷史發展
如何辨別康熙彩釉瓷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文化載體——陶瓷
文化精品陶瓷傳承文化
陶器文化,豐富多彩陶瓷文化系列
陶瓷枕的歷史
古陶瓷鑒藏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陶瓷
舊陶瓷,新文化,景德鎮文藝街區陶溪川
聊聊陶瓷的裝飾文化藝術
金、玉、青銅與陶瓷文化
景德鎮陶瓷史
中國陶瓷文化博大精深,看瓷器紋飾,讀懂傳統文化寓意,欣賞陶瓷
陶瓷上的「舞蹈」——專訪陶瓷微書藝術家王芝文
唐代陶瓷奇葩——壽州窯黃釉瓷
多位景德鎮陶瓷藝術家亮相潘家園陶瓷文化周
陶瓷文化之:隋朝時期的陶瓷
摶泥幻化?中國古代陶瓷珍品雅賞
鞏義博物館館藏古代陶瓷器
煨石灼畫——恍古山房木石文房古陶瓷聯合展
為弘揚陶瓷文化興業育人
中國陶瓷文化鑒賞討論
古窯懷武 陶瓷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