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舢板變炮艇!HKS渦輪加身之飛度GK5……

舢板變炮艇!HKS渦輪加身之飛度GK5……

將「萬眾敬仰」的原裝飛度(HondaFit)比喻成舢板,估計很多本田死忠粉不樂意了,竟敢用這麼一葉小舟來蔑視這台本田超跑?Sorry,舢板與否是相對的,在汽車領域,我覺得那些動不動就掛著環保、什麼排放為辯解說辭,甚至恬不知恥地變成廣告語的才是最可惡的。是的,中國的汽車文化歷史不長,但也真別當所有人都是傻瓜,你在一台行政級轎車、中型SUV上放具2.0T引擎就算了,那也僅僅是艘舢板的動力水平,但你放個1.4T進去,調升一下增壓值,達到多少多少馬力就算交功課了,拜託,排氣量是王道,是不可逆的物理常識,管你愛因斯坦去造汽車也不能違背,1.4T的150匹能跟2.0自吸的150匹相提並論嗎?別忘了,現今汽車引擎所能達到的最高熱效率也就40%,而已!再說,能切切實實感受出來的只有兩種參數:扭力和變速箱齒比,馬力參數不過是被加減乘除出來的,難怪會被用作賣車看點。

體態輕盈的GK5,配上130匹的L15B引擎其實是比較均衡且傳統的搭配。是的,在機械搭配方面,個人覺得本田是良心的,一輛車的動力輸出導致好開與否,更多的是排氣量、車重、扭力、變速箱各檔齒比,最後才是馬力輸出,一句話,無論去看車買車也好、改車玩車也罷,看待引擎最重要的要看排氣量與車重、扭力與變速箱搭配,這些比例關係是一條公式或者是理性感知,而作為車廠本身,舢板級的動力/重量比是一個基礎,如果要更運動,那就在舢板基礎上發展出一條炮艇級別的,例如思域(Civic)FA1與FD2、或者FC1與FK8之間的關係那樣,只要車架設計強大和抗扭剛性的冗餘度夠大,那在飛度身上也能實現Type-R化,例如歐規思域Type-R(FN2)那樣。

圖:其實廣本對飛度GK5也算不薄,原廠就整體提高了車架剛性,說是舢板但好歹也是「舢板中的超跑」,再看看二代目飛度GE8就一步入「缺鈣中年」,秒秒鐘一代目飛度GD3還略勝一籌。

圖:其實本文主角的外觀,基本能用「一張流」表達,維持素白的原廠式樣,不過要想開改也是分分鐘的事,有御用MUGEN無限套件、也有美國Tjin Edition的空力套件、還有國內CMST的寬體套件等。

圖:顯然原廠是不會配置LED霧燈的,不過莫說是LED霧燈,前大燈總成(大家熟悉的日本Coplus Full LED Headlights土豪燈)、尾燈總成、內飾氛圍燈等均有對應裝用。其次,估計車主也是日常走街居多,不然隔板上早就有一「窟窿」連著風管作剎車通風用。

圖:近些年內塑型的LED燈總成十分受熱,拿飛度GK5來說尾燈、尾蓋燈帶也是有一套總成的,不過僅裝上內塑型的尾蓋燈帶也夠搶眼了…不,本身GK5超跑就夠搶眼了。

原廠的L15B那區區的動力輸出參數和曲線當然不能將之稱為炮艇級別,而升級動力輸出無非就是三條路徑:NA強化、渦輪化和機增上身。三種變身大法各有擁躉,而且各有各的優劣,所以作為一個媒體人,我們不會去評論哪種好、哪種不好,因為改裝里,只有自己的想法最適合自己,別人無權說三道四的。如果以筆者的個人喜好,我更偏向NA強化,畢竟玩法比較傳統,但耗資巨大,真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和接受的,升幅有限且對於選件、安裝、調教等後續工序都是高難度。機增改法在動力輸出的流暢性方面跟NA強化大法相仿,花費則是比較參差,有些牌子的大概能要價一台手動檔飛度的車價,有些則三四萬搞定。而渦輪化則是最直接、最便宜、且最容易出效果的改法,也是最多想升級動力的車主們的選擇,所以產品也更為成熟。

圖:L15B系屬於長衝程引擎,日常買菜來說這是輛小排量好低扭機器;可本田也「不安好心」,雖不是紅頭名機出身,但好歹L15B也可在4,500轉左右可變配氣升程介入(就是你丫說的「爆TEC」),結果本田死忠樂瘋了,甭管啥長衝程機器...破轉去;甭管啥低扭性…拉高轉去,所以刷寫ECU、活塞凸頂/連桿鍛造等NA強化弄去。且慢,聽說L15B還帶缸內直噴?這又樂瘋了一群渦輪玩家,比方說上圖那位。

圖:你說本田精髓也好,歷史遺留也罷,在死忠腦子裡總會有一套完整的NA強化方案,不過情懷歸情懷,想要最容易出效果的改法,加持渦輪是不二選擇。

圖:渦輪上正壓後,進氣增壓管內壓力大,這時務必選用鎖緊力度大的管碼,尤其是高增壓的渦輪設定,不然很容易會出現管口脫落而無法將增壓氣體打進氣缸,動力大幅下降。

圖:利用原廠的諧振進氣管路作導流,將外界空氣引進機艙內:一是可以保證進氣量、二是可以降降進氣溫度,這現成的方法不錯,但不知實際效率如何。

NA變Turbo的玩法很有歷史,但真正盛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尤其是日本的改裝合法化以後,提供這種套件的品牌開始日漸增多,到了2000年後的豐田Altezza 280T以官方形式發售為技術的又一個高峰(這套280T套件其實是由TOM`S提供給豐田裝車的),而作為渦輪改裝的領軍品牌,HKS自然也深受眾多車主喜愛,其外掛渦輪套件的產品小到喉碼、真空硅管、泄壓閥、渦輪增壓值控制器,大到各式渦輪本體、中冷器、風管等,可謂是一應俱全,關鍵是F-Con V-Pro電腦甚為強大,所以無論是小渦輪改大渦輪還是NA改Turbo,選擇HKS的不在少數。不錯,歐系車在之前的五六年確實引領了一些改裝潮流,但如果論改裝的規範度和技術延展性方面,歐系車可發揮的空間相對較少也是不爭的事實,神車黨看了此段文字會噴,噴就噴吧,噴只能說明你在這個行當里還是初哥,以偏概全不是一個媒體要做的,實事求是才是法則。

說到這個歐日改裝觀念的區別,在這裡又要多說兩句了,我不能說誰高誰低的判斷,這樣說很不客觀,我只能將兩地的改裝水平用不同取向來概括。歐系改裝品牌偏重於忠於原著,在原廠基礎上作出一個更高的平衡點,所以歐洲品牌更樂於推出周邊產品提升而不缺失整體性,如果涉及到重度改裝的,多以更為專業的賽車標準為依歸,也就是說專業的就更賽車化;而日系改裝品牌則多以中度改裝為主,例如渦輪增壓套件、機械增壓套件等,而且日系產品在街道用途的重改方面更容易被市場和車主接受。加上經過90年代和千禧十年的20年時間積累,日系在高性能引擎方面已經超越了美系,基本與歐系諸侯得以分庭抗禮也是不爭的事實。

圖:其實日本車企、改裝品牌很早就涉足渦輪增壓,當時也玩過一輪渦輪風,HKS在品牌創立後一年(1974年07月)就推出首款渦輪套件(當時應用在Skyline GC110型上,最大扭力23公斤米,增幅達40%),不但在當時市場銷量攀高,更引領業界潮流;結果五年後,車廠才醒悟要量產渦輪車型。發展至今HKS也提供有渦輪套件,並歷經了JTCC、JGTC、D1GP賽事磨練,除了說渦輪套件是HKS日益強大的產品線,更應該說這是與歐系諸侯得以分庭抗禮的見證。

重點是渦輪,那就來談談。早年日系改裝品牌中,提供渦輪套件的品牌有不少,而大家也都知道渦輪(壓縮)葉片的多少、軸承種類的選用等會影響渦輪特性,所以那時你改良他的渦輪,他改良你的渦輪也是常有之事——Greddy也曾改造過三菱渦輪,GreddyT67就是由TD06渦輪端與TD07壓氣端組合,特性與三菱TD06SH-25G無異。早前HKS也搗騰過Garrett(蓋瑞特),比方說本文所見的HKS GT系列渦輪本體,就是基於GarrettGT25系列而來。

GT25系列下分有多款渦輪本體,有的可對應300匹以上、有的配低阻滾珠軸承,不過考慮到L15B原廠腹內、小排量輸出,以及高達11.5:1壓縮比等,GO POWER選取了低增壓方案,持壓0.48 Bar、恆壓0.5 Bar,壓氣端渦輪ar值0.63,小目標直指200匹大關;但!小目標的實現並非易事,兩點:一、飛度GK5的缸蓋集成式排氣,渦輪端介面與以往有排氣芭蕉的概念不同;二、增壓管路的走向,影響著增壓進氣的散熱效率和渦輪遲滯現象,尤其是對於小排量引擎出力,絕不能馬虎。多重因素下,GO POWER決定重新搭配增壓管路的走向和管徑,這是除了渦輪本體外,套件內的第兩大亮點,比起現有的其他增壓管路,GO POWER自家的增壓管路更短、走向也更直接。

所幸飛度GK5使用的是高壓直噴技術,噴油嘴流量亦可應付這種低增壓方案,不過供油時長(決定供油量)需要改改,調調空燃比。與大家常理解的外掛電腦和全取代式電腦不同,GO POWER在軟體管理方面也十分機智,此乃第三大亮點:直刷原車ECU電腦後,再搭配HKS A/F-Knock Amp空燃比/爆震監控。這個有點意思,外掛渦輪後進氣量劇增,此時有兩個數據是必須要精準拿捏的:空燃比和爆震,而HKS A/F-Knock Amp就是這方面的利器(相當於強化了原車ECU監控空燃比和爆震的功能),在這裡主要是將更精準數據實時顯示出來,供ECU刷寫技師監控之用,假若閣下有F-CON V Pro系列ECU電腦還可與之搭配使用。筆者知道直刷原車電腦可以確保數據處理的穩定性,但自此後,不得不信服飛度GK5原廠電腦的強大(據說還可以upupup…)。

綜合上述因素,DynaPack實測最大馬力:204.9匹/6,856轉;實測最大扭力:26.2公斤米/4,216轉。

圖:為了熱量管理更高效,本田L15B機器採用了氣缸集成式排氣,藉助排溫能在冷車時快速升水溫,不過後續外掛渦輪就需要費點心思,箭頭所指就是渦輪端介面位,需要轉換對接。

圖:因為增壓管路需重新布局,Downpipe管也需重新布置,該如何走向…GO POWER可是深思熟慮過滴。

圖:GO POWER並沒有為這輛渦輪GK5裝備渦控裝置,而是沿用回渦輪本體原有的「拉煲仔」控制渦輪壓力,其實即便不使用電子渦控裝置,亦可選擇機械式手動升壓控制(GFB就推出有),不過選取的低增壓(0.5 Bar)方案,原裝「拉煲仔」足以應付。

圖:圖見藍色部分是油餅,這裡加裝油餅並非為了外掛儀錶,而是為渦輪工作潤滑走出一條油路。

圖:箭頭所見就是增壓管路的大致走向,誰都知道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緊湊的GK5機艙無法完成,GO POWER的做法就是從左上方繞過,再由中冷器撞風散熱,最後接入節氣門,這比其他增壓管路走左下方再繞上來的布置要短得多。

圖:HKS SUPER SQV系列的進氣泄壓閥估計渦輪玩家都不陌生,避免收油門後高衝擊力增壓進氣對節氣門造成損傷,工作原理也是收油門後的管路真空。此外提醒一句,這東西千萬別使用假品,不然大幅泄壓後重建正壓的時間就會很長(因為假品的複位彈簧不佳)。

圖:渦輪引擎本身就是發熱大戶,像是水箱、中冷器、冷卻液介質等等熱交換必須要妥善搭配,比方說增壓進氣不能及時散熱冷卻,除了進氣含氧量降低外,高溫的進氣也將一併進入氣缸,供油/點火時刻等將作出修正,動力輸出驟降、供濃油(排氣管放炮)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將出現。

圖:這一圈熟悉的顏色,大家都不陌生——同步升級了力爽高性能點火增強組件。

圖:以往,外掛渦輪後需要找AEM、E-Manage外掛電腦來刷寫ECU程序(或者採用F-CON V Pro系列全取代電腦來寫程序);但得益於飛度GK5原廠電腦的強大,當中供油/點火提前角等修改範圍可對應加持渦輪後進氣量,不過前提是需要十分精準地掌握「空燃比、爆震」這兩組數據,以便ECU技師直刷寫入ECU程序,這就是HKS A/F-Knock Amp的能耐,同時它還可與F-CON V Pro系列電腦搭配使用。

圖:Dynapack馬力機實測,在渦輪下最大馬力:204.9匹/6,856轉;最大扭力:26.2公斤米/4,216轉。重改下,與原廠動力已經沒有對比的意義,不過亦可從馬力圖得知,輸出曲線平滑,波峰波谷略少,換言之動力輸出線性,車子的可控性佳,在彎道發揮得更好。至於為啥扭力平原不突顯、高轉區段扭力降率明顯,筆者推斷很大原因是小排量引擎的局限性和渦輪特性,這並非無奈,要想改變也可以,不過就需要進階到更高一級,比方說「腹內鍛造」。

物理學告訴咱們「能量是守恆的」,氣缸內參與燃燒做功的可燃混合氣體增多了,自然廢氣量也會隨之增多,繼續使用原廠排氣的管徑大小只會讓排溫持續上升,對三元催化、氧感測器、渦輪葉片都不利,所以排氣頭段DownPipe管、中尾段均作出定製升級,實測Downpipe管管徑60mm、中尾段管徑收窄至50mm,中段配有消音鼓,尾段則選用直通炮筒式樣;心想著車瞬間會吵到上天,實際上並不是,說是在接受範圍內愛上了也不為過。

其餘,避震選用的是BC V1系列,車高降幅也並非追求視覺效果,降重心穩操控才是本意,談及操控不得不說車架方面,本田已經著重提高飛度GK5的車架剛性,但並不會過於好心地考慮到你們後續還會外掛渦輪,所以車主為其加裝了獅特的全套車身強化,以及金屬杯士,目的在於增加車架剛性和抗扭性,以應對引擎扭力的暴增;雖然這些力與力的對碰,肉眼是看不到的,但實際駕駛起來,自然就感受到,明白了。

圖:原廠管徑已經無法應對外掛渦輪後的廢氣量,為此DownPipe、中尾段排氣均作出定製升級,但免得日後麻煩,管路走向維持原裝位。

圖:升級後Downpipe管徑達60mm,頭段管路尤為重要,不然排溫積聚上升後對氧感測器、三元催化、渦輪葉片都不利,非常容易因高溫燒毀。

圖:尾段則收窄至50mm,配上直通炮筒式尾鼓,自認為會很吵鬧,實際並不是。

圖:為了應對引擎扭力的暴增,車主特意為其裝用了獅特的全套車身強化件,以此來增強車架剛性和抗扭性。

圖:圖見是副車架強化拉杆,以往有的車型會使用全封閉式前副車架,但顯然飛度GK5並沒有,僅僅是開放式副車架,支撐剛性自然沒有封閉式的好。

圖:獅特為飛度GK5配的前防傾桿25mm,後防傾桿16mm,同樣也不吝嗇地出現了。

圖:金屬杯士(Rigid Collar)可以填充螺絲孔留有的曠量,作用於剛性傳力更直接,不過也會加速降低原廠緩衝膠襯套的壽命,建議也把緩衝膠升級硬膠襯套。

一個新階段,總會經歷認知和感知的過程,哪怕只是刷個ECU程序,隨後也會外掛儀錶實時留意渦輪Bar數、水溫、油溫等情況,更何況這還是外掛渦輪重改;然而...或許是車主的人體感知異於常人、還是說患了「中控台潔整強迫綜合症」,內飾上並沒有看到外掛儀錶相關的物體;不過在看似大多維持原廠式樣的內飾,車主也有套路,CUSCO6點式可拆防滾架和OMP三幅式競技方向盤,妥妥的。

圖:相比下,筆者更相信「中控台潔整強迫綜合症」的說法,整體看起來真舒服。

圖:防滾架的作用除了大多數人知道的在發生翻車、碰撞時保護車內人員安全後,其實防滾架還可加強車身剛性,因為防滾架直接剛性連接的是車架大梁、塔頂等強度最高的位置。

圖:不同於一體式焊接防滾架,CUSCO 6點式防滾架是可以拆卸再安裝的。

趁著採訪後的空檔時間,筆者小試了這輛HKS渦輪化飛度(GK5),因為沒有相關外掛儀錶實時監控,所以俺就只剩轉速表了,總結來說有兩點是印象深刻的:其一,與原廠GK5已經大不同,在低轉2,000rpm左右確實對低扭有所影響,尤其對於長期駕駛(習慣了)原廠飛度GK5的玩家來說,感觸十分深刻;但!這就是其二,過了某一特定轉速(看了看轉速表,估計是2,500rpm)後,渦輪化的動力增幅立竿見影,並且持續輸出至高轉區間(俺又盯了一下轉速表,可持續輸出至5,000-6,000rpm之後),如果有駕駛過原廠GK5的網友就知道,L15B是長衝程低扭型引擎,即便有VTEC幫助,但過了5500rpm(接近6,000rpm)就嚴重乏力,也就是說這輛渦輪化飛度GK5在高轉區間的表現相當活躍。

So,如果說走街用,是需要一段時間從原廠飛度GK5的駕駛認知中調整一下,但這段過渡不會很長,因為2,500rpm後的渦輪發力會讓你很快上癮;至於賽道用,剛剛也說了高轉段,在高轉段均表現活躍,不過需要對「熱(高溫)」有持續監控,建議渦輪化後有意向跑賽道的網友,後續也把外掛儀錶裝上。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你不得不知的那些汽車數字
玩轉VIP范!雷克薩斯の普銳斯……
賽道VIP:HONDA Integra DC2
紅眼白馬,手動版:BMW 325i
如果街車能跑F1比賽 他們應該長這樣

TAG:無敵汽車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堪稱空中戰列艦!美軍AC-130炮艇機裝激光炮?殺器仍有缺陷
越南上空的幽靈——AC-119K「毒刺」炮艇機,AC130的前輩
美軍「新」炮艇服役!AC130J:疣豬靠邊站,讓老夫來!
美軍AC-130W炮艇機
運9新改計劃曝光?搭載105毫米艙門炮,從此化身「大炮艇機」
AC130空中炮艇適合敘利亞戰場嘛?
將火炮搬上飛機 老而彌堅的安-12將變身「空中炮艇」
實拍美軍AC-130炮艇機對地開火
導彈竟然還能這麼打?美軍AC-130炮艇機解鎖發射新姿勢
火力強但有致命弱點!俄欲仿製美AC-130空中炮艇
AC130有何優勢?火力強勁的「空中炮艇」,輕鬆打開地獄之門
美國「空中炮艇」,配備105毫米加農炮,號稱「地面武裝的噩夢」
俄羅斯上馬「AC130斯基」,運8的老表哥即將變身炫酷炮艇機
美軍真會玩!運輸機扛上加特林變身空中炮艇 對地一陣猛轟
炮艇機內部究竟什麼樣?AC-130U實彈訓練照片曝光
20架運輸機改裝成空中炮艇,擊潰進攻部隊:敢過線就打擊
美國想打誰?好好的B-1B戰略轟炸機要改成超音速炮艇機
俄要把57毫米炮搬上飛機,研發俄版空中炮艇,又一個真香定律
拿C130當墊腳石,美研空中炮艇,一現身就厲害了!
AC130不是唯一,原來俄軍也有炮艇機,航炮口徑卻不夠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