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奧迪中國自動駕駛負責人Stefan Greiner:無人駕駛將率先在共享出行領域實現

奧迪中國自動駕駛負責人Stefan Greiner:無人駕駛將率先在共享出行領域實現

雷鋒網·新智駕按:從技術落地的角度來看,奧迪毫無疑問走在了自動駕駛的產業前沿,畢竟,在各家為 2020 或 2021 年的時間節點匆忙趕工之時,搭載自動駕駛技術的新款奧迪 A8 量產車就已經率先在今年 7 月份發布了,即使它還只是 L3 水平。

8 月 24 日,全球汽車 AI 大會,奧迪中國自動駕駛與底盤研發總負責人 Stefan Greiner 現場做了主題演講,從主機廠的角度,剖析了自動駕駛基礎層面的技術要點和運營原理,並分享了奧迪的自動駕駛之道,雷鋒網·新智駕對其演講進行了整理,並做了不改變原意的刪減,內容如下:

Stefan Greiner 首先指出的一個現象是,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熱度與日俱增,但其從業者卻很少出自車企。直到兩年前,這一現象逐漸出現變化,主機廠意識到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趨成熟,開始紛紛著手自動駕駛研究,考慮如何推動相關技術快速落地。從這個角度來講,車企的思考方式更為現實。

過去,歐美傳統車企的新產品一般會先在本土市場推出,得到驗證後再向中國等其它國家推廣。在此過程中,需要考慮本土市場與國外市場的差異,並根據不同地區特點做出相應調整。

比如,歐洲交通設施完善,法規明晰,車輛以高速駕駛著稱。而美國路面寬廣,交通流量大,多為中速行駛。在中國,技術差異性更大,隨意性駕駛行為較多,因此速度也比歐美更低一些。

Stefan Greiner 認為,自動駕駛將是未來出行的重要推手,同時也面對著多方機遇與挑戰。機遇包括新的商業模式,時間的節約,輸出性的增加,以及更高的安全性,挑戰則主要存在於基礎設施和法律法規方面。

按照發展的先後順序,智能駕駛可主要分為三個層面: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以及無人駕駛。關於輔助駕駛,法律明確規定,駕駛員要對其駕駛行為與後果負責。現在,L3、L4、L5 的車輛有時候還不能上路,關於高度自動駕駛和完全自動駕駛,法律也還未有明確規定。

在 L1、L2 階段,車輛的所有控制基本都是由駕駛員完成的,L3 則開始有了自動 AI 機器的概念,到 L4、L5 階段,機器學習就將成為核心所在。

而後,Stefan Greiner 闡述了作為整車廠的奧迪對自動駕駛的幾點看法。

首先,對車廠來說,安全是第一關鍵要素,它指代的不只有基礎設施,還包括車輛的整套感測器系統。比如,奧迪的自動駕駛汽車有不同的雷達、攝像頭和激光系統,要將這些放置在車上,需要首先驗證其安全性。

其次,車廠需要高精地圖進行實時定位,也需要 Car2X 通訊系統,與 LTE-V、5G,DSRC、WLAN 一起實現高效、精確的通訊。Stefan Greiner 強調,要保證安全,就必須確保地圖百分之百得到及時更新。實時的基礎設施通訊非常重要,它需要深度學習與數據處理,也需要雷達、攝像頭等感測器的絕對可靠。

在技術方面,新款奧迪 A8 自動駕駛技術被稱為「奧迪 AI 交通擁堵駕駛系統」,配備了長距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感測器。在此,車廠考慮的不只是減少成本,而是如何保證受到衝擊時,車輛感測器的可靠性。新一代的靜態激光雷達,可以降低成本,使其更好地推廣開來。

Stefan Greiner 表示,數據收集和處理也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奧迪的做法是,利用感測器進行數據集合,通過讀取數據解讀當時的情景,從而使系統進行預見式規劃。問題出現時,系統會自動關閉,以保證車輛安全。

L3、L4 的自動駕駛要求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為車輛不能在各種環境下百分之百響應,這需要系統更好地了解場景與交通規則,從而更準確地理解路況。

隨後, Stefan Greiner 也提到了系統驗證的問題。在 AI 輔助下,主機廠有了新的測試環境,可以通過不同模式更好地進行車輛安裝。

在 L1、L2 情況下,駕駛員要對車輛行為負責,即使剎車系統突然失效,後果也要由前者承擔。但在 L3、L4、L5 狀態下,用戶在車裡做自己的事情,車輛自主行使,有任何事故,駕駛員都不用負相關法律責任。事故之後,車輛會自動關掉所有功能,比如,剎車功能開啟之後,其它所有功能都會被關掉,或者安裝第二個剎車系統——第一個剎車系統失效之後,第二個剎車系統就會自動開啟。這些功能集合在一起,即使沒有人介入,也可以保障車輛安全。

幾年前,奧迪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並在去年做了一些樣車,進行了 250km/h 以內的測試。

Stefan Greiner 也表達了對自動駕駛落地方式的看法:自動駕駛會實現,但不是以私有方式,而更可能是先以公有或共享的方式。貨運車很可能就是最好的應用案例。其應用基本依循著從公有車到日常通勤車,從簡單路況到更複雜路況的次序。

Stefan Greiner 認為,一開始,自動駕駛汽車不會是或者說不應該是被私有的,隨著技術進一步演進,可能逐漸會有更多用戶願意購買私有,這需要一定的過渡時間,也需要 OEM 廠商與科技公司的協作,將產品真正推到市場上。

最後,Stefan Greiner 說,中國有可能是全球第一個或者是第一批實現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的國家。當然,這是不是客套話就不得而知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可以「聽懂」健康狀況的情緒智能,如何完成患者的護理工作?
高調參展,京東的智慧物流組合拳
終於有人這麼幹了!特斯拉Model S Autopilot 2.0計算單元全拆解,英偉達PX 2主板到底什麼樣?
推廣編程教育、增設AI專業,國務院最新頒發的人工智慧規劃還有哪些AI教育看點?
數字貨幣的旁觀者:我們為什麼說區塊鏈商業化時機還未到來?

TAG:雷鋒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讓無人駕駛船駛入開闊水面:Velodyne Lidar在Maritime RobotX挑戰賽中為下一代自動駕駛船開發人員提供支持
奇點汽車黃浴博士談無人駕駛:Deep Learning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
Waymo One是Alphabet的公共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全球租車巨頭Enterprise與Voyage合作,進軍自動駕駛行業
Jaguar Land Rover開發有眼睛的自動駕駛無人車
Unity Technologies公司投身汽車行業 主攻無人駕駛
自動駕駛無人機 Hover 的第 2 代產品開始在 Kickstarter 眾籌
Google收購客服機器人公司Onward、LG和Robotis開發自動駕駛機器人、MicaSense新感測器Altum
Perceptive Automata加入Renovo的Aware生態系統 為自動駕駛車輛預測人類行為
FedEx 公布自動駕駛快遞機器人 SameDay Bot
AB Dynamics收購自動駕駛模擬專家rFpro
無人駕駛汽車,終於跟駕照SayGoodbye
大咖Live X Maxieye:視覺系統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專訪:博世商用車總裁 Johannes-Joerg Rueger 博士:卡車自動駕駛—SAE三級吸引力不夠
現代汽車集團投資美國自動駕駛公司Aurora Innovation
Lyft收購AR公司Blue Vision,助力完全自動駕駛
攜手Tier 1經緯恆潤,Innoviz將進軍中國自動駕駛市場
專訪「演算法之父」Michael Saunders:人工智慧未來的突破點可能在自動駕駛
Velodyne CQO Mircea Gradu:自動駕駛的安全離不開標準,也需要激光雷達
蘋果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Apple Car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