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抱朴子論仙(五)

道醫學堂丨抱朴子論仙(五)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抱朴子論仙(五)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道家科儀法術招生


玄門正宗,道家科儀法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勤求師長



抱朴子說:天地的大功德就是長生,天地滋生孕育著自然萬 物。所以道家最為珍秘和貴重的,沒有超過長生的方術了。因此歃血盟誓才能相傳,如果傳給了非人,有了過失上天就會處罰。




先師不敢隨便輕易傳授給他人,必須是人們誠心尋求誠懇學習 的,還要挑選非常精誠專一的人教導。如果不是勤奮好學,不思 進取又求學不夠堅定的,怎麼能隨便答應,輕易告訴他呢?如果 不是真正的載道之士,雖然每天都能看見仙人成群結隊就在世 間,他們還定會說那些都是變異的人,天下就有這。或者說是鬼 魅的變化,或者說是恰巧與自然相合,豈能有人肯說是修為而成 的呢?倘若是本心不信,即使讓赤松子、王子喬耳提面命,也照樣 當做是妖言、欺詐。然而世人頗有明白信任的,又憂慮他們不能 勤求明師。通曉大道得到真傳的,的確非常稀少,又不是倉促之 間就能做到的,然而知道的人還是很少,但也未嘗在世間絕跡。 由於求仙的人不多,心態不夠誠實,即使是有仙命的人,也要自己 尋找機緣。可是一心求仙也有時不能實現願望的,但從沒有聽說 不去尋求而自然成仙的人。世間也有一些奸詐虛偽,圖謀錢財的 人而竊取修道之人的名號,這樣的人有很多。然而這些人中,不 能說他們一無所知,都是粗淺之輩,或者沽名釣譽,再加上一些修 飾偽裝,而那些喜好故弄玄虛的人,也不知道這些人的真假面目, 還要為他們鼓吹稱頌,其結果是自欺欺人。並且還會拘禁牽制, 追隨他們行動,又廣泛尋找奇人異士,並且告訴大家說,修道的結果就到此地步。如此耽誤了不少有志之士,這些人的確是可悲可 恨。




或者聽說有人能在清晨化五雲、飛八石、轉九丹、冶黃白、水瓊瑤、化朱碧、凝霜雪於神爐,采靈芝於嵩岳的人,就會大肆毀謗說:這種方法只有赤松子、王子喬知道,現在的人說知道的,都是 ^ 虛假欺騙之詞。那麼本來見識淺薄的人,不會覺察此話有詐偽的 通地方,就聽信他,停止了到外地尋求的心意。可悲啊!也為這些人而感嘆呢!人生在世,日月如梭,暫少忽老,時光迅速,百年之 壽,三萬多天罷了。幼年弱小還尚未明理,衰老體乏而歡樂全廢, 從童蒙至昏耄,只是幾十年時間,然而經歷的險難、關隘、憂苦、疾 病,相繼延續每年都有,居住世間真正幸福的時間,大概消減一半。計算肯定能生活百年的人,喜笑平和的時間,只不過是五六 十年,霎時精氣衰減,哀傷優愁年紀古稀,精神昏聵糊塗,再過六 七千日,精神已失,智慧靈巧已盡。何況是保全百歲的人,萬人里 面能有一個嗎?仔細地審查,也不要再譏笑那些只在炎夏生長的 蟲子和在早晨出生的菌屬了。




大概還沒有認識到不明大道的可悲吧。俗話說:人在世間, 一天少一天,如同牽著牛羊到屠宰場,每走一步就距死亡更近一 步。這個比喻雖然不好聽,然而卻是實際情況。明達的人之所以 不憂愁死亡,並非他們不想求仙,也可能他們本來就不知道如何 尋求免死之術,認為,無故白白地為此焦慮憂愁,對生活工作沒有 益處。所以他們說出「樂天知命故不憂」的話來,並不是不想長 生。古時,周公祈禱想要代替武王生病,孔子病重而拄杖悲傷感 懷,因此知道即使是聖人,也不想早點死亡。如果內心有希求長 生的志念,為什麼還不捨棄生活中不急切的事情,把大好時光用來修養玄妙的事業呢?那些不信的也就罷了,而其中有信念的 人,還擔心他們的俗事人情並沒有盪除乾淨,卻不能專心致志地 以養生為念,而他們只不過是在經營凡俗事務的閑暇時間,才這 樣修為。因此即使是有所作為的人,經常是憂傷到了晚年也大多 沒有成效的。平庸的人所急切經營的是權勢、地位、利益、名譽、嗜好、慾望。假若我的身體不能保全,就是給予官高權重,金玉成 山,美色艷麗不計其數,並非我能享有。所以智慧明達的人,首先 經營長生的大事,長生不老的事情確定了,就可以計劃人生了。 如果不能飛升成仙而離開人世,也可以暫且作為地仙逍遙人間。 如同彭祖、老子,停留在人間幾百歲,又不失去人事倫常的歡欣, 然後,再慢慢地輕舉成道而登仙,這也是人生的盛大之事了。然 而如果沒有選擇好明師,老師就不足以侍奉,也沒有緣由成功的。




過去漢太后跟隨夏侯勝學習《尚書》,後來賞賜夏侯勝黃金百斤,其他的物品還有很多。等到夏侯勝死後,又賞賜勝家人二 百萬錢,還要為勝戴孝一百天。漢成帝在東宮的時候,跟從張禹 學習《論語》。等到皇上即位,賞賜禹爵位為關內侯,食邑千戶, 拜授光祿大夫,又賜黃金百斤。後來又升遷做了丞相,加爵祿為 宴昌侯。年老退休賜他乘安車駕駟馬,另有黃金百斤,幾萬錢。 等到禹得了重病,天子親自蒞臨探視,並拜伏在禹的床下。章帝 在東宮時,跟從桓榮學習《孝經》。等到登上天子之位,拜授榮為 太常上卿。天子蒞臨榮的宅第,讓榮面東而坐,增設几案和儀仗。 會見百官以及榮的門生和門生弟子幾百人,皇上親自拿著《孝 經》給大家講說。又賜榮爵祿為關內侯,食邑五千戶。後來榮生 病的時候,天子再次到家裡探望。走到他住的巷子就提前下車, 抱著書卷小步快走,見了榮之後,還施以弟子之禮。榮去世後,天子還為他戴孝穿喪服。



大凡這些人物,並不是能征善戰,開疆拓土,把旌旗掛在國門 之外,築城池,設官吏,立功勛,馳騁精銳於邊塞之外,而是僅僅因 為傳授一部經典的功勞,宣講章節句讀,卻如此地受到尊重。高貴的帝王猶且自甘卑下,降志屈節以禮敬關愛侍奉,然而世間有 些想修鍊長生之道的人,卻不肯謙下拜師,只想迫切地向人尋求 要妙,這樣又怎能得到呢?假若學者謙虛恭讓,招前驅後,這對老 師把握的分寸又有什麼益處呢?如果不是這樣,就是學者的用心 不夠完善,用心不完善就會使得老師傳授學業的力度不足,傳授 學業的力度不足,那麼秘訣何時能全都得到呢?不得已的時候只 好把膚淺的知識傳給他了,這怎麼能成就不死的功業呢?




也有一些人擅長表面粉飾,然而他們信道誠心與否,卻不在內心深處,好像是另有所求,表現出卑屈謙恭的姿態,經過幾天之 後,懈怠輕慢的情形就表露無遺。如果遇到明智的老師,並且還 想詳細觀察來者變化態度,就會試看他很長時間,故意不告訴他, 用以窺試他的心態。像這樣的人,情態虛偽,行藏暴露,也是始終 得不到老師教誨的。即使教他也不會盡吐真言。說到底這些人 教給他們也是無益的。有位叫陳安世的人,年紀有十三歲,大概 是灌叔本門客的兒子。他年紀雖小卻事先得到仙人傳授的道法。 叔本年紀七十歲了,頭髮已是雪白,每天早晚侍奉安世,說:道尊 德貴,先得道的人就是老師,我不敢倦怠,願以弟子的禮節侍奉 您。因此安世傳授他修鍊要訣,後來兩人都成仙飛升了。




人類孕育出生,首先領受天地的陰精陽氣,後來又稟承父母 的氣血,然而如果得不到明師的教誨,傳授那些超脫世間凡俗的 大道,就沒有緣故免於死亡,鑿石也會有餘焰,人生的年限壽命已經衰弱不堪了。由此看來,明師恩賜的確是有過於天地情誼,貴 重於父母的就很多了。可能不崇敬嗎?可能不祈求嗎?




抱朴子說:古人品質端正,看重行為而輕視言語,所以執政的 人不崇尚說話辯論,修道的人不崇尚辭令演說。風俗衰退淺薄的 時候,對外的修飾頻繁,方法策略像山一樣堆積在儒士門中,而且 內修的方書也就自然掌握在術士之家,最初學習的人,不可能馬 上就領受大道的精要。又因為人情是依照本末的順序和殷實富 有的人作為先後抉擇的。所以後來通曉大道的人,如干吉、容嵩、 掛帛等幾家,各自有千餘篇著作,然而大多都是教條告誡的話,還 是不願意為人們剝開迷障,顯現大道的趨向歸宿。那些至真的要 訣,只能口 口相傳,或者不超過尋常尺寸的布條,系在領帶之中, 不是經久隨師,屢次試用都精誠勤懇的人,就不可能得到它。身 邊弟子輩,都要根據他們用心的疏密,經歷困苦的時間長短,審察 他們聰明的地方以及智慧能力所辯解的方向,各自都有不同的傳 授,千百年來時常有可以頃盡全部秘要宗旨的人。還有一些人你 只要合煉藥物,藥物製成分給他,足可以讓他不至於過早死亡而 已,卻一輩子也願意把秘方文字傳給他。所以世間修道之士,通 曉金丹之事的,萬中也沒有一人。然而用竹管觀看的人,說修仙 之法,應當都在那些古籍之中,以及在於祭祀拜伏祈禱的時間,有 仙人傳授罷了。




長生需要合煉大葯,並非是祈禱醮謝所能得到的。過去秦漢 兩個朝代,大興祈禱之風,所祭祀的太乙五神、陳寶八神之類,動 用牛羊谷帛,花費錢財億萬,結果沒有益處。何況是普通百姓,如 果品德不夠完善,身體不善於保養,只是想用三牲酒肴祝禱鬼神 以求益壽延年,迷失得實在很嚴重了。還有一些頗為好事之人,的確心思學道,卻不能勤求明師,合煉藥物,而且只是晝夜誦講不 著邊際的書籍,幾千幾百卷,到老無益,就說天下本來沒有修仙的方法。有些人全家叩頭,意念空坐,烹宰牲畜,燒香請福,然而患 病的人又不能痊癒,死後喪事相為承襲,直到竭財破產,還是沒有 E 奇異出現,仍然始終不自悔悟,自己還認為不夠虔誠。如果用如 € 此的勤奮,去祈求通曉方術的老師,用這樣的花費,給予購買藥物 通價值的人,也一定會得到神仙長生度世方法的。這又何異於是到 1dJ 老年仍然白白地耕種全是石頭的薄田,卻又希望能有千倉的收 獲?雖然是盡心用力,只是運用的地點方法不當罷了。這就是所 說的,原來是要去楚國,然而走的道路卻是通往燕國的,雖然騎的 是良馬卻不能走到,並非是行走得不夠快,只因是迷失了去往目 的地的道路。



還有一些人是本性相信,但又偏聽偏信別人,他的聰明程度 不足以比較鑒別真偽,揣測深淺,平常的博覽閱歷淺狹,不善於鑒 賞事物。後世冥頑粗淺的人,偶然碰到一位信士,就會自我粉飾, 說本人有修鍊秘笈,而那無知的信士便會遵守承諾而侍奉地。所 以那些庸俗的小人,不少在外假託有道的名號,言過其實,誇誇其 談,沽名釣譽,內懷貪婪之心,唯利是圖。或者自稱高名,久居人 世,世人也有稱他們已經三四百歲。這些人只是更改名字,假稱 聖人,依託在信士之中,也多有成就事業的人。因此有時讓高明 的人稍不留意未澄清甄別,就會任其滋生,然而耽誤後學的人,常 常是因為這些人,不能不使人們嘆息。每次看到這些人欺誑天下 之人,早晚都會受到災殃和懲罰,天網雖稀疏,始終不會漏失,只 是耽誤了有志氣的人,就可以想像了。




世人大都追逐空有虛名的人,極少有人能考察真實情況的,只要聽說甲乙有很多弟子,甚至上百成千還要多,就會認為甲乙 一定有超出常人的地方,馬上就乘車驅馳競相追逐,卻又不再探 究精妙,只是想要得到門人的指導而巳。愚笨的人固然不能明白 此人不足以為師,為什麼所有的人都不能覺悟,實在是可悲呀! 如果是搜尋寬七尺、高八尺的田埂,探求直插雲霄的木材,在老牛 的足跡之中尋找汗液,索要能吞下小船的大魚,花費的時間雖然 很久,怎麼能夠得到呢?可嘆呀!今後的學者,雖然應當以求師 為緊要的事情,也不可以不仔細選擇甄別。粗俗而且狹隘的人, 修行淺陋品德缺失,功德尚微仙緣又少,不足以促成人們的理想, 也不能課自己之功而修自身之道,深刻反思其中的道理,不要讓 人白白地辛勞。世人學習四書五經,尚且不恥下問,以進德修業, 每天都能領受到新意。至於射、御這樣的粗淺技能,書、數這樣的 明顯功課,農、桑這樣易於掌握的事情,規、距這樣的小行業,尚且 需要老師傳授,用來全部探究它的道理,更何況是營造長生不老 的方法,想以此延年度世,這無異是拯救撫恤將要死的人。為什 么還要憐惜請教領受的名聲,卻寧願保守無知的困境,至老不改, 臨死不悔,這也是天下百姓之所以篤守暗昧的原因。的確讓人替 他們慚愧懼怕,這樣的人難道就不回頭看看自己的形體和身影是 否相一致。作為儒生尚且應當特別地遵守樸實,對外憑藉真誠文 雅,聰明的卻表現出愚笨,有才學的卻又似無知一般,讓那些庸俗 的人不能全都了解他的本領,如果詢問的時候,對方不問就不會 回答,即使回答也必定要先辭讓而後再說話。




抱朴子說:假設犯有死罪,而且有人能解救他,必然不會因為 吝惜勞累屈辱而忌憚卑躬屈膝的言語,如此必能獲得重生的功 效。如果治病有起死回生的療效,斷絕糧食就能達到多年不飢,還能役使鬼神,坐在立亡,遠隔千里知道人的興盛和衰敗,在微小 的地方發現人的沉年痼疾,知道尚未萌發的禍福,這些技能尚且 無益於人生年歲和生命,假若羞於前去請教,不能做到不恥下問,

這是憐惜一時的屈辱,卻甘願領受終生的遺憾,這是不明白事理 的作為。古人有話說:使我重生的,就是對我有最大恩惠的人。按富貴貧賤去劃分,雖然享有帝王的爵位,也不能和得道的人相 通媲美。按輕重去談論,雖然是富有天下的人,也不能和有這樣道術的人交換。所以有「死去的王侯樂意化做一個活著的老鼠」這 樣的寓言。治理國家就會國泰民安,修養身體就能長生不老,這 並不是自然達到的,都是有一定辦法才能做到的。憐惜短暫匱乏 的虛名,卻羞恥於老師一時傳授的功德,這樣的人雖然智慧明達, 每天用功不輟,我們也不能相信他無師自通。現在如果讓人免於 必死,卻讓他去嘗試受殺戮的刑罰,尚且還會欣然自得地喜歡去 重就輕,這就好像是脫卻被燒爛的地方而保全目視和呼吸,甘願 忍受痛苦,卻又過分珍惜重生保全的生命。人們只是不能明白應 當死亡的時間,所以也就不會為此憂傷。如果確切能夠知道此 事,那麼像割鼻的事情,只要有辦法向後拖延的,一定要努力爭 取。何況只要勤勞洒掃,全心全意侍奉那些比自己高明的人,就 可以請教長生之道了。這樣又怎能算是吃苦,卻讓蒙昧的人如此 地畏懼難行。假如有些人把迅速逃跑作為恥辱而甘心停留讓野 火燒灼,因羞愧別人說他躲避大風卻被大水吞沒在深淵,世人一 定認為這些人不明事理,而知道的人都會取笑他如此不避災難危 險,然而沒有人會因為他不畏懼實際的禍患感到奇怪,這又是為 什麼呢?




抱朴子說:深思道學專註於養生的人,沒有跟隨一位好老師,始終沒有成就,卻讓後來有志於學道的人,看到他們修道不能達 到長生,就會懷疑說,天下果然沒有修仙的道法。凡是自己揣度 養生之道的,一定不能約束自己苦志勤勞以修玄妙之道,也只能 是在進取的時期,失掉自己的錢財家業,退卻的時候卻又難以有 奉養衰老送終的能力,內則耽誤自身,外則對將來失望。修仙或 許通過學習可以達到,如同是黍、稷等糧食作物,可以通過播種而 得到,或許這是很明顯的事情。然而沒有不經過耕耘就能收穫嘉禾,沒有不因勤勞就能獲得長生度世的人。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玄門正宗,道家科儀法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七月十五中元節,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大法會啟告!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秋季容易惹上4種「火」,教你過一個不上火的秋天!



這種小零食,勝比安眠藥,讓你一覺到天亮!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一個能「清理身體髒東西」的千年古方
道醫學堂丨抱朴子論仙(三)
道醫學堂丨抱朴子論仙(四)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二)
道醫學堂丨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三)
道醫學堂丨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一)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乾坤二用章
道醫學堂丨關於老子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道醫學堂丨老子養生秘籍第七十五章
道醫學堂丨老子養生秘籍第七十四章
道醫學堂丨除三毒
道醫學堂丨羲黃文化
道醫學堂丨陰陽二氣
醫學雜談(三)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和 喜 怒
道醫學堂丨卷仙學修鍊經典之朔受震符章
道醫學堂丨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