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全世界都說好的古代中國攻城武器: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外傳

全世界都說好的古代中國攻城武器: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外傳

在南宋末期與蒙古的戰爭中,牽引槓桿拋石機的地位開始受到挑戰,那便是配重式槓桿拋石機的粉墨登場。關於這種新型的槓桿拋石機,首先要從中國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對外傳播說起。先說東面,至遲在公元6世紀中葉,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傳到朝鮮半島。當時朝鮮半島正處於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從地理位置上看,應該是高句麗最先引進。高句麗原是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自公元一世紀中葉興起,並佔據了漢朝設置於遼東和朝鮮半島的「四郡」部分領土,因此受到西漢大軍討伐。東漢三國時,其又介入中原混戰,結果被魏國擊破都城丸都。4世紀初,其吞併原漢四郡的最後一郡樂浪郡,從東北地區進入並控制了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地區,與半島原生政權新羅、百濟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由於高句麗沒有修史,直到1145年才由朝鮮的高麗王朝(非高句麗)編撰了《高句麗本紀》,歸撰於《三國史記》中。

對高句麗最早有關牽引式槓桿拋石機的記載,反而是在日本古籍《日本書紀》。書中記載公元618年,高句麗遣使通好日本時,贈送給日本推古天皇的禮品中,包括了隋煬帝征高句麗而被繳獲的「拋石」。隋軍用的石頭當然不可能被當作禮物,因此這是一架拋石機。《三國史記》則記載了公元661年,高句麗在進攻新羅的北漢山城時,使用了「拋車」,守城的新羅軍也「設弩、砲」以還擊。新羅是《三國史記》中有關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最早的記載,是在公元558年,由一個名為身得的官員仿造並獻給新羅真興王。之後,經由高句麗,牽引式槓桿拋石機也傳入日本,幾十年間已在日本成為一種重要的攻守戰具,以至於在日本天武天皇十四年(公元685年)頒布的禁止私家擁有的武具當中便包含了拋石機:「大角、小角、鼓、吹、幡旗及弩、拋(即拋石機)之類,不應存私家,咸收於郡家」。(《日本書紀》 )

日本軍隊在使用牽引式槓桿拋石機

向西的傳播是通過古絲綢之路。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達敦煌,繼出玉門關和陽關,沿昆崙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為南北兩條道路。南線從敦煌出發,經過樓蘭,越過蔥嶺而到安息(波斯),西至大秦(古羅馬);北線由敦煌經高昌、龜茲、越蔥嶺而至大宛(中亞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的費爾干納盆地古國)。漢唐之際,當時的人又沿天山北麓開闢一條新路,由敦煌經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國(拜占庭)。這條商道因主要販運的是中國的絲綢而得此名。

古絲綢之路

在絲綢之路的首站,今中亞塔吉克國境內,有公元5世紀所建造的片治肯特(Piandjikent)古城宮殿遺址,乃由漢、唐時期中國所稱「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所建造。塔吉克地處中亞河中地區(英文transoxiana),中國古代稱之「河中」,乃泛指中亞錫爾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澤拉夫尚河流域,包括今烏茲別克全境和哈薩克西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上重要的樞紐與通道。粟特(Sogdiana)是中國古書中記載的西域游牧民族,活動範圍在今中亞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尚河流域,首都「馬拉坎達」位於今撒馬爾罕。粟特人原乃今甘肅境內敦煌祁連之間游牧的月氏人的分支。當時的月氏有「控弦十萬」之眾,擊敗另一個游牧民族宿敵烏孫,盡佔了河西地區。

河西乃今甘肅的酒泉、張掖、武威等地,因位於黃河以西,自古稱為河西。月氏於河西地區中心今甘肅臨澤建設了一座昭武城,成為月氏族人的根本之地。秦時,北方匈奴逐漸強盛,先是擊敗東邊的東胡,而後西攻月氏。漢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匈奴攻佔昭武城,殺月氏王。粟特人被迫西遷至中亞河中地區,建立了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等諸多城邦制小國,皆以昭武為姓,以示不忘故國之意,此便是「昭武九姓」之由來。粟特人雖然西遷,但河中地區地處東、中、西亞交匯,形勢複雜。粟特人本身實力不強,因此多依附於其他更為強大的民族,曾先後被波斯薩珊帝國、白匈奴人和西突厥人等統治。

唐初,唐軍擊敗西突厥,河中地區與原突厥王朝擁有的吐火羅地區(今阿富汗)歸附唐朝,唐朝在此和吐火羅分別設置了安西都護府和月氏都督府進行統治。在公元七世紀初,西亞的阿拉伯半島興起的伊斯蘭勢力分別向東、西方擴張。公元651年,由伊斯蘭教徒建立的第一個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Umayyad Caliphate,中國古代稱白衣大食),在擊垮了宿敵波斯後盡得其地,佔據了伊朗高原。在之後的二十多年中,倭馬亞首先鞏固了自己在波斯故地上的統治,繼而便開始向中亞擴張。在此時期,昭武九姓不斷受到侵襲。但阿拉伯人初期對河中地區的軍事行動以劫掠為主,而且唐帝國也在此地區扶持薩珊波斯的殘餘勢力進行對抗,再加上中亞諸國的反抗,因此阿拉伯人並沒有佔據控制河中地區。公元715年,阿拉伯人開始聯合吐蕃牽制唐朝。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Abbasid Dynasty,中國古代稱黑衣大食)取代倭馬亞王朝。公元751年,唐朝與阿拔斯王朝之間爆發怛羅斯之戰,唐軍失利。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自此唐朝無暇分兵西顧,蔥嶺以西之西域諸地盡歸阿拉伯人所有,逐漸伊斯蘭化。

唐朝與阿拔斯王朝時期

根據記載,阿拉伯人在入侵中亞的過程中使用了牽引式槓桿拋石機。公元712年,倭馬亞軍隊奪取了昭武九姓中康國的都城撒馬爾罕,康國國王被迫流亡。719年時他向唐朝的求援貢表中便稱:「大食(阿拉伯軍隊)圍城,以三百拋車(拋石機)傍城,三穿大坑,欲破臣等城國」。同年,由穆罕默德「伊本」魁西姆(Muhammad Ibn Qasim)率領的阿拉伯軍隊入侵印度次大陸,攻列印度西北部下信德(今巴基斯坦東南部信德省)的反抗者達赫(Raja Dahir)時,也使用了牽引式槓桿拋石機(manjeeqs)。他最喜歡的拋石機被稱作Aroosa,即「新娘」之義。

阿拉伯人所使用的牽引式拋石機,出自14世紀伊斯蘭手抄本《TopkapiSarayiMtizesi.Istanbul》

牽引式槓桿拋石機也可能經此傳入印度。印度佛典《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記載,與佛祖釋迦牟尼敵對之惡比丘提婆達多(梵名Devadatta)欲謀害佛祖故事中,在隋唐以前的版本皆只記載為「擲石」,而隋唐後的版本則變為以牽引式槓桿拋石機攻擊佛祖:「時有工巧,能造拋車,從南天竺國來至城中〔佛陀時代印度摩揭陀國都城王舍城〕。提婆達多聞已,即命巧工告曰:汝能造五百人所牽拋車不?答言:我今善解造此拋車。時提婆達多,便即持咽珠價直千金而與巧工,令造此車,復與一千人以為驅使。

報巧工曰:佛在鷲峯山,汝今應可於其山上近佛坐處安五百人拋車,復於余處安二百五十人拋車,又復余處令更安二百五十人拋車。告諸人曰:汝等應知,沙門喬答摩遊行來去,即以拋車打令斷命。時彼人等受提婆達多教已,即詣鷲峯山上,造五百人拋車畢」「於時提婆達多,與五百人發機,飛石直擊如來。時執金剛神,以金剛杵於虛空中打石令碎,其石一片欲墮佛身。時金毘羅葯叉接石不著,遂打自身,從斯迸落損世尊足」。故事中所使用的人手與「所牽」二字十分形象地說明了這種「拋車」正是牽引式槓桿拋石機。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鄭禮添。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亨利六世的青春歲月:中世紀歐洲大貴族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用七十口大鍋煮死俘虜!扎木合打贏了十三翼之戰卻成就了鐵木真
比起「絕世好劍」,中世紀最受歡迎的還是這些破甲武器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理解中國式槓桿:歷史、演繹與未來
崔永元能否成為撼動中國電影市場的槓桿?
房地產和高槓桿是中國經濟兩大軟肋
新的國際經濟形勢下須穩槓桿
黃海洲:去槓桿的最優方式
彭博社:中國去槓桿政策幫助銀行股吸引價值獵人
美國新型槓桿步槍:被稱為「黑暗騎士」,一槍能幹倒成年大象!
君要臣死:夢幻社融背後的去槓桿
十字軍東征的七個大殺器,攻打城池必備之物,投石器是啥槓桿?
劉世錦:中國目前槓桿率高 與體制、機制問題有關
大力發展非對稱武器就可以為所欲為,這國核彈數量首屈一指,成撬動中東的槓桿
胡偉俊:從美國苦戰通脹看中國去槓桿
中文唐詩宋詞歌牌中「槓桿青年」的詩詞作品
借力書的槓桿·創造新世界
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去槓桿」與經濟增長
《槓桿》熱拍,佟麗婭容貌氣質絕佳,男主郭京飛演技太出色
《歌手》七年:以匠心為支點,撬動全民追逐的情懷槓桿
好東西,槓桿的!
西部電影里常見的槓桿槍美圖欣賞
滙豐報告:中國負債率穩定 製造業並非北京「去槓桿化」運動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