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快遞小哥被打,揭示出部分人心理的灰色地帶

快遞小哥被打,揭示出部分人心理的灰色地帶

在日常話語使用中,偏見和歧視常常混用,而在社會心理學裡,這是兩個可以清晰鑒別的相關,但不同的概念。通常地,「偏見」指的是一種對待他人或他群體的態度,它表現為預先地對態度對象持有負面的看法或評價。而「歧視」指的是一種針對不同人群的不公正行為。在這兩個定義裡面,「歧視」所指向的行為往往帶有針對特定群體公開的、公共的,而非私下的、個別的;而「偏見」作為一種社會態度,也必然包含著具體的行為傾向,但「偏見」所指向的行為往往是私下的、個別的。

說起偏見,在這裡想到一個電影《傲慢與偏見》從伊麗莎白從第一眼對達西產生偏見,而後來由於聽信了韋翰對達西的中傷,使自己對達西的印象更差,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因為它很大部分關係著以後兩人之間的關係,因為人往往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要是第一印象不好,那以後看此人就會帶著有色眼鏡(偏見),所以容易誤信一些小人的讒言,比如電影中的伊麗莎白對達西,正因為達西給伊麗莎白留下了傲慢的印象,使得伊麗莎白對達西產生很多的誤解,好在伊麗莎白是個明智的女孩,在經過深入的了解後,逐步改變了想法,接受了達西。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評第一印象對一些人做出評價,那這種評價客觀嗎?其實存在很大的主觀因素,但在沒有深入了解的機會下,這種靠第一印象評價又必不可少,所以給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還是很重要的。可是在有深入了解的機會時,我們對於人的評價要客觀,不能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免得要走許多的彎路。

在電影中對於正常人群,人們都會產生偏見,那麼對於現在社會上特定人群的偏見往往甚至會帶來歧視,然而歧視必然會產生比必要的心理健康問題

毆打快遞小哥,歧視心理作怪!

一天早上9點多,北京市東城區富貴園一區內,一名騎三輪送貨車的快遞小哥,在派送過程中與一輛小轎車發生輕微碰撞。沒想到,小轎車司機下車後不由分說,連抽快遞小哥耳光,並破口大罵。這段視頻上傳後,引發關注。最新消息是轎車司機已被行政拘留。

在狹窄的小區之內,汽車與汽車之間、汽車與自行車或三輪車之間發生剮蹭,是極常見的事情。出了事,說清責任合理賠償,談不攏的可以報警,請警察判斷是非。視頻顯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京腔,流利地罵著各種難聽的話。雖有路人阻攔,還是連著抽打快遞員耳光,究竟是什麼讓他如此猖狂?

據北京媒體報道,中年男子運營一輛個體計程車,愛車心切,靠「跑活」吃飯,發生剮蹭要修車,可能兩三天不能工作,所以事發後情緒激動。車輛受損,這種事輪到誰頭上,心裡都會不痛快。但如果對方不是騎三輪的快遞小哥,而是北京人或者開著賓士寶馬,他還會情緒這般激動嗎?

快遞小哥被打事件透露出兩種歧視。一種是北京人對外地人的歧視。在北京這樣的特大城市,諸如快遞、餐飲等服務行業,基層員工大多是外來務工者。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拿著不多的薪水,為消費者服務,為這座城市的市民服務。但市民從內心深處並不接受他們,甚至還充滿歧視。嫌棄、嘲笑、謾罵外來務工者的例子在日常並不少見。中年男子只是將這些行為推向極端。

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人類的「偏見」是無法徹底消除的,一個人有教養的表現並非是他「消滅」了偏見,而是能夠不公開反映他的偏見;並且能自我意識到自己對他群體的看法中必然包含了偏見的成分。幾乎所有的「愛國主義」都是一種群體偏見的反映;而任何對「集體主義」的強調和蠱惑也必然是鼓勵和促使偏見泛濫的淵藪。擁有偏見的個體更容易贊成和踐行公開的歧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偏見者反映的往往不是針對具體的某個群體的偏見,而是一種如何看待弱勢群體的人格傾向。當然,高權力群體對低權力群體的偏見在任何社會裡都是普遍而且深刻存在的。

歧視有可能是偏見的反映。高權力群體對低權力群體的普遍偏見常常體現在相應的公共政策或公共行為上,如區別對待不同的群體;給低權力群體設置相比高權力群體更高的門檻或標準。像帝都對外地戶籍兒童入學的苛刻限制,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政策,而這樣的公開歧視又與政策制定者的偏見密切相關。但並非所有的壓迫都必然歸咎為「歧視」,如計生政策的執行中更傾向於檢查和強制對女性的節育,它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甄別和執行的便利,而未必一定反映了政策制定者的偏見。

正是因為歧視行為具有「歸因模糊性」,所以常常在公眾輿論中造成歧義和爭議。例如,從女性維權者的角度,無論是計劃生育還是某些高校抬高對女生的錄取分數線,都反映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但事實上,類似政策性的壓迫完全可能基於其它的因素,例如,計劃生育不僅限制了女性,同時也限制了男性,包括位高權重的男性權力精英;而高校抬高對女生的錄取分數線,其目的未必是基於對女性的偏見,而更像是對不恰當的高考以及基於高考的高中教育模式的調整。

由於在日常的話語中,偏見和歧視常常混用,在像美國這樣的社會裡可能不會有太大的歧義。例如,快船老闆庫班的出格言論被媒體和輿論指為「種族歧視」,事實上他私下的這些言論反映的只是他的「種族偏見」,在公開的行為上,他並沒有對白人球員或黑人球員區別對待。庫班不僅因他的私下言論遭到輿論的密集抨擊,也因此付出了被「逐」出NBA的懲罰。這個事件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前的美國社會已經完全看不到公共政策或公開的歧視;而且公開的種族偏見和性別偏見言論也因「政治正確性」不大能觀察到。換言之,庫班的遭遇與其說是一個關於種族「偏見」或「歧視」的案例,毋寧說是是一個關於「政治正確性」的案例。但在中國社會背景下,公開的、公然的歧視政策比比皆是的情境下,把個人的「偏見」言論當作「歧視」鞭笞就可能模糊問題焦點。

另一種是帶有心理補償性質的歧視。人們可能以為,處於相對弱勢的人會對其他弱勢人群抱有天然的同情心,實際上並不總是這樣。在社會心理中有種現象,相對弱勢的人會欺負歧視更弱勢的人,以顯示自身強大來維持心理平衡。有點像民間說的「欺軟怕硬」。中年男子是個體計程車司機,既非富也非貴,一樣是靠奔波討生活。當他遇到快遞小哥時,卻油然而生一種優越感,一種高快遞小哥一等的感覺,所以連打帶罵。如果換成面對別人未必敢這麼做。就像有網友說的:「往往急於宣洩和炫耀的,正是內心深處缺失的。」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別人,歧視別人只能顯出自己的不堪。快遞小哥被打,揭示出部分人心理的灰色地帶。

按照《老炮兒》里六爺的處理方式來說:颳了車,賠;打了人,還回來,這叫一碼歸一碼。

快遞小哥被打的本質原因不是交通事故而是「行業歧視」或者說「階級歧視」。快遞員通常被認為是底層職業,從入行標準上來說,確實底層,高中學歷就可以,但從收入來說並不是,月薪一兩萬也是大有人在。有些人拿著比他們低的工資,卻還對他們指手畫腳,難道不是任何一個依靠汗水掙錢都理應被尊重嗎?

我相信很多人選擇移民美國甚至黑在美國,都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無論你在美國從事什麼方面的工作,都會被尊重,大家都是平等的,我想這也是大家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狹義的人權。

在中國,「一小撮別有用心的群眾「對一些比較「不體面」的職業存在著歧視,比如清潔工丶洗腳妹丶農民工。那在美國呢,真的一點沒有這種歧視嗎?

美國確實是一個比較先進的國家,不光在科技上先進,而且社會制度上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首先說人類社會還沒有發展到完全消除歧視的地步,所以即使很先進的美國,也肯定有歧視。但是美國的職業歧視不會低級到如此不尊重人的程度。

美國曾經有過黑奴及種族歧視的歷史,這是美國歷史上的恥辱。但是,這也是美國人的榮耀所在,因為美國人通過自己百年奮鬥已經不但解決了黑奴問題,而且也基本上解決了種族歧視,以及其他各種歧視的問題。在美國歧視是十分敏感的話題,而且是非常嚴重的罪行。

在美國求職招聘,不能過問性別丶不能過問年齡丶不能過問籍貫丶不過問家庭情況(包括是否已婚,是否有孩子)更不可把膚色丶種族丶民族條件作為招聘的條件。

否則,就有歧視嫌疑,除非你能夠說明這份工作非某類人做不可,否則就要被告上法庭,以涉嫌歧視罪被起訴。可以說,在這個世界上,美國是種族與民族最多的國家,也是各種族丶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處最和諧的國家。

關於美國職業歧視問題小編就不往下說了,要不又該被罵是「美國狗」了,據說最毒的人都是因為心裡有很多苦無處發泄,所以人艱不拆!

希望快遞小哥的事件最終能得到完美解決,小哥最後能得到應有的道歉和尊重。

您看此文用·秒,轉發只需1秒呦~

點擊展開全文

行為不對勁?是出現了啥問題,無從判斷!又應不應該去精神科呢?
強迫症患者崩潰到不能自己的一天,他們很不容易好嗎!
因安全感缺失,一次次避免出差錯,卻成就了強迫症
失眠率持續上升,潛在危害也再逐步被發現!我們該如何一夜好眠
大量飲酒15年多次戒斷均因心癮而宣告戒酒失敗

TAG:天津聖安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理學家:一不小心,你就被口頭禪「出賣」了!
出軌給人帶來心理上的坎怎麼處理?
為什麼越是品貌出眾的的女孩,越容易被心理陰暗的男人吸引
日軍偷學八路游擊,頭裹白毛巾腳穿牛皮鞋,結果被打出心理陰影!
心理測試:打開你的內心深處,看誰是你的盔甲和軟肋,神准!
最讓人著急的穿幫鏡頭,迪麗熱巴露了啥,網友都表示尺度太大心理承受不了
為什麼有人覺得照鏡子更好看,是出於自我的心理暗示么?
這隻老鼠要完,剛溜出門被四隻貓咪包圍,網友:求老鼠的心理陰影面積
扒扒花心男人的心理 你是真的了解嗎
有著離家出走心理的倉鼠
女孩只是拔了顆牙,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看到後面請做好心理準備!
心理學家指出:穿黃色服裝可以給初次見面的人留下好印象!
心理學:從女生額頭看出的性格特徵,准得驚人
出軌的人一定會有這些心理和特徵!
喜歡一個人卻不敢說出口,那是自卑的心理!
插畫心理測試: 一件條紋衫,看出你在別人眼中的模樣
老公出軌後,女人一般會出現哪些心理?
心理學:小心了,有些人正在偷偷的對你進行「心理虐待」
心理衰老的的特徵,三條以上說明你的內心已經不再年輕
真實罪案改編,一部令人從頭心碎到尾的電影,網友淚崩、怒斥心理變態到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