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班兒逼要怎麼穿才顯得酷?

班兒逼要怎麼穿才顯得酷?

原標題:班兒逼要怎麼穿才顯得酷?


那些穿在T台模特身上,價格不菲的冷酷名牌設計已經不再緊握引導潮流的話語權了。相反,這些囊括了歷史,有溫度且實用的工作裝設計,卻更能讓現代人體會輕鬆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還記得那件曾經火遍全球,由法國年輕潮流品牌Vetements特製的DHL物流工作服,那你一定不會對「把工作服穿得時髦」這件事感到奇怪。雖然說花上一千多塊買件快遞工服,可能真的會讓你覺得腦子有點「瓦特」,不過轉念想想,這種無性別的解構主義風格,已經產生了病毒式的魅力,讓那麼多人願意穿著它衝上街頭,也許最接地氣的就是最酷的。



Vetements X DHL



最新推出的秋冬款快遞小哥裝,也是凹造型神器。


引發這種工服潮流的可不僅僅是企業魅力所致,更多的應該是依靠年輕的街頭品牌設計師對其樣式和顏色組構的設計考究,並且把原本普通單一的款式,置入新鮮的時裝概念里所致。


但在英國攝影師Nina Manandhar的鏡頭裡,她捕捉到了日常生活中那些即使沒有時尚潮牌屬性,但也極具時髦感的工作裝。這些工作裝不僅兼并了現代美觀和實用性,也囊括了這些企業的歷史文化。


Tailored For London



這組Tailored For London系列,是Wayne Hemmingway的設計團隊,為倫敦交通運輸局(Transport For London)設計的最新的一組制服,在攝影師Nina Manandhar為其拍攝的這組照片中,你可以看到這些身著工作制服的工人們洋溢出的興奮和自豪感,同時這組照片被英國知名的潮流生活方式雜誌——《LAW Magazine》納入到最新一期。這一期以「British Infrastructure」為主題出版,目的是為了尋找街頭及公共空間中的時尚元素。



這是Wayne Hemmingway的設計團隊繼2012年為麥當勞重新設計制服後,接手的第二個工服設計任務。他們在調研和參考了大量倫敦交通運輸局的歷史背景和工人日常的工作屬性後,設計出了這些極具現代化美學特色的,集實用和適用為一體的,同時包含著倫敦交通運輸局150年歷史的工作制服。



設計團隊選擇了這些充滿熱情的工作人員,成為這個項目中的模特,並且以他們作為模板,通過不同的「模板」,了解他們每日工作時的核心需求,去制定不同的風格樣式及顏色,同時他們還參考了歷代工服的設計,並提出一些概念化問題,然後在這些工人間收集和分析,自此得到一些反饋。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不單單是設計團隊的設計成果,這也是工人和設計師的共同設計。在這個過程里,工人們被賦予了選擇的權利,對日常工作中所需的這件「產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Hemmingway的設計團隊也認為:「合作設計,才是最具包容性的設計方式。」



當然這樣的設計也可以在不同人群的詮釋下,找到新鮮的美感。下面這位坐班的Old School朋克風格員工,就是工作裝潮流多樣性的最佳體現。



Reforma



Reforma系列,是攝影師Nina Manandhar在墨西哥城旅行時,所拍攝的街頭賣報服。它既是墨西哥《改革報》(Reforma)的工作服,同時也作為Manandhar為《LAW Magazine》所拍攝的TFL系列的延續。這些工作服擁有鮮艷的色彩、衣服也很層次分明,還配有贓物袋,除了對便於工作的功能性進行考量,它在設計上也像極了上世紀90年代的義大利時尚品牌Benetton的風格。


它的設計隨意又有趣,剪裁的方式也令衣服適於穿著,同時還把來自於懷舊情緒的靈感應用於服裝之中。比如像上世紀50年代,以高技術合成纖維織物製成的滑雪服,還有舒適度滿分的棉質連身褲、漁夫帽等等 …… 甚至還加入了牛仔裝的元素,更加有顏色大膽的搭配,雖然多元但絕對耐看。正如Benetton早期設計師都愛去南美的秘魯尋找靈感一樣,這些工作服也集合了南美的豐富色彩,同時又能融入進北美的街頭。除了時髦元素,贓物袋和腰包的加入,更增添了實用性。



Manandhar在拍攝時,也對墨西哥《改革報》,及墨西哥的賣報歷史做了很多研究。《改革報》以批評各種腐敗行為,諷刺揭露無良的經營商為主,並且以恢復社會的誠信和道德,為建報的特點,同時還加入了大批年輕有理想的記者,來創作內容,服務讀者。還讓讀者隨時監督報紙內部的編輯,以彰顯《改革報》信息的權威。


在這種內容背景下,《改革報》的服裝也為整個企業了起到了良好的促銷作用。如此耀眼奇特的服裝在墨西哥城的太陽照射下,你真的無法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在其他事物上。



衣著,可以說是最直接也是重要的表達方式。那些穿在T台模特身上,價格不菲的冷酷名牌設計已經不再緊握引導潮流的話語權了。相反,這些設計奇妙工作裝,把街頭文化和生活哲學相互交融,不僅囊括了歷史,還有溫度且實用,才更能讓現代人體會服裝真正的意義。


——


最後,想要推薦Nina Manandhar的一本書——《What We Wore: A PEOPLE』S HISTORY OF BRITISH STYLE》



這是一本關於英國年輕人的時裝史,也是一本遺珠太久的時尚參考。它沒有那些乏味的編年史和字字紮實的歸納總結,所有的素材都來自真實人物的私人或家庭照片。


Kensal Rise, 1995


What we wore」是Nina Manandhar最初在網上發起的一個項目,隨後集結成書。她希望人們可以把自己過去50年里的照片整理出來貼到網上,並且附上關於照片中自己穿著的描述。這其中的每張照片都是英國特定時期穿著文化的縮影,每個人都在講述關於自己最酷的穿衣故事。



Merton, 1981


你可以看到這本書中有很多上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活躍的亞文化符號,比如Punk、Mods、Rockabilly、Grime kids、Raves …… 他們穿著喜歡的服飾,上街、聚會、喝酒、蛋逼,一切看起來都是愜意自然的。



Nina Manandhar 說:「這些圖像為服裝提供了真實的環境,並且充滿了趣聞軼事和回憶,而不僅僅是一個漂浮在互聯網上的形象符號。」


——


當我們越來越多的在Tumblr、Pinterest和Google上閱覽圖像,並在網路上自以為是的透析服裝哲理時,可能很容易就錯過那些照片的背景故事。就像是Nina Manandhar對那些工作服的洞察一樣,更加有「人情味」。而對於工作服本身,設計師賦予的種種魔力讓服裝的文化屬性更加迷人。而我們可能更需要這樣有溫度的並且實用服飾設計,溫柔地游刃在生活的刀鋒之上。

撰稿:大老王


編輯:凡士林


查看 這或許是你最「接近」Astrid Andersen的一次機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鄧超遭兒子吐槽:整天就會在家睡懶覺,都不用上班兒!
神仙翹班兒都去哪兒了?這兒有一張來自天庭的考勤表
看了別人家老班兒,再看看自己家老班兒,網友:秀兒,真是你嗎?
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給他生個小跟班兒
我實在不想上朝九晚五的班兒,就一頭扎進了文身店
國外網友家裡新填了一位家庭成員,剛幾個月的小寶寶,還不會走路,可是竟然就有了小跟班兒
孩子四歲前可千萬不能報這些興趣班兒,報了就是浪費錢,原因簡單
趙雅芝服老了?出席活動坦言年齡太大無法探班兒子拍戲!
解決爸媽的育兒陪伴難題的神器——智伴班兒機器人深度測評!
最近火了波「學生短袖」,叫「原宿風」+校服,老班兒都誇你時髦
謝霆鋒老爸老媽一同露面,探班兒子
媽媽生日探班兒子,俞灝明劇組親自做生日蛋糕為媽媽慶生
美國243年簡史:從跟隨法國到英國的跟班兒終成世界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