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石告示窺齊白石:「老人心中有譜!」
當一個時代過去之後,後人對於那個時代的名人大都會懷著崇敬的心理而投以仰視的目光。為此那個時代的名人往往在這樣的仰視目光中散漫出高貴的光環,變得與眾不同的高貴、高雅、高格調、高姿態。他們忘了,名人只是名在他所專的上面,除此之外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齊白石是名人,在後人的眼中就屬於燦爛光環奪人耳目的一類。齊白石的畫,無論尺寸大小,那情調無疑皆呈現出濃厚的高貴雅緻的格調。俗氣、悔暗、無論如何都不沾邊。雖然他的作品都屬於貼近百姓的,基本都與那些尋常的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如今齊白石的畫在拍賣中以天價的面目出現,於是許多人便以為齊白石當年的家庭一定是個滿富足的狀況,似乎他可以揮金如土。其實呢,天價的現象只是如今,當年白石老人書畫的價格並非如此,銷路不錯,但也不能用「暢」來形容。
有關人在回憶齊白石時這樣寫道:「老人請客心中有譜,該請誰,花多少錢,不該請的從不多請,不該花的從不多花。」「老人請客還有一個特點,請的客人都是為他辦過事的(如介紹過字畫買主)」有一次葉淺予就在被請之列,估計就是「葉淺予買老人的畫,自己買,也替朋友買。有一次一下子向老人訂了十幀冊頁、兩幅四尺條幅」。因為那時正當解放戰爭,物價飛漲,法幣貶值,白石老人的畫價也跌到底點。我們知道齊白石一生共有11個子女。其中有6個是他來北京定居後出生的。一大家子人都需要他用筆墨來養活。所以可見出,賣畫對於他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維持生活的唯一手段了。他在跨車衚衕鐵柵書屋生活的日子裡,有一首詩形象生動的將自己比成耕作的老牛,一天到晚不知疲倦的在耕作著。他說「鐵柵三間屋,筆如農具忙;硯田牛未歇,落日照東廂。」齊白石老人很勤奮,沒有一日不作畫。不錯,確實如此。但我們也當認識到他的勤奮應當與他的家境密切相關。據專家考證,齊白石一生創作的數量大概在三萬至四萬間。由此可見他的勤奮,但也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對書畫的依賴。
社會中一些人以為,書畫家揮筆成畫,不費什麼事。於是總想從書畫家那裡白得到,或少花錢。他們不明白或裝糊塗的是,書畫家畫寫是要花費勞動的,那是他們賴以為生的手段。當你白得到時,就等於書畫家白白為你付出了勞動力而沒有任何收穫,執白的說就是,他為你幹了半天活,你沒有給錢。這實際是對書畫家的一種剝削。齊白石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種種。為此逼迫他不得不採取通過告示的辦法來解決買賣中對自己的盤剝現象。
在他的一個告示中他這樣寫道:「送禮物者不報答;減畫價者不必再來;要介紹者莫要酬謝。」這告示中明白的道出了他自己賣畫的三條規則:一是對想通過送物不給現錢的不賣;二是這一次你要求減價了,以後就不再賣給你了;三是對於那些介紹買畫的人不給酬謝。從第一條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人想通過送禮代替給現金。他們不明白,你給的禮品不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而生活需要用貨幣在市場上換取需要的東西,禮品當然不能代替貨幣了。而白石老人同所有人一樣養家糊口需要現金來支付。故此白石毫不掩飾的謝絕以禮品代替貨幣,這應該也是生活所迫吧?我們如今就有這樣的店鋪專門收購禮品,以禮品兌換現金,使禮品成為能流通的貨幣。但齊白石那時沒有這樣的店鋪,那時有當鋪,但禮品兌換成錢不但麻煩,且也會大打折扣的。由此可見,白石的生活並不富裕。從第二條我們可看到有些人賣白石的畫是討價還價打折扣的,像買菜一樣。而且這次打價沒成功以後還會來磨煩。對此白石很無奈。無奈之下只好對這樣的人舉出告誡牌——本人一口價,只要你曾來打過價沒買到的不要再來打價。賣家向買家示列了這樣的近於絕情的條款,可見白石老人對於這樣愛佔便宜的人的厭惡了。社會上有這樣的人,他們認為書畫家的書畫簡單容易;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勞動,並不認為從他們那裡得到書畫和得到錢是一碼事,並不認為這是在占他們的便宜,總以為書畫家不過是大筆一揮的事。我們從第三條可了解到,當時書畫交易往往有中間介紹人,而且中間人大都會利用介紹之機向書畫家討要書畫。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可以推測出齊白石肯定不止一次為介紹人勒索過。如此買一贈一的現象實在讓老人無法忍受了,於是他才迫不得已的以告示的形式來維權了。我們通過這個告示可以看到齊白石在書畫交易中的困惑,可以看到對待這些不平等現象處於生活所迫的老人的反抗態度。要麼忍受不平等,要麼打開情面維護自己的權益。現實生活的逼迫下,齊白石不得已的維權是這樣的告示產生的原因。
齊白石的畫是走向市場的,在市場中的潛規則就是賣者是為買者服務的。但藝術卻有自己的規則,畫家在創作中必須遵循藝術的規則。一幅畫中的安排必須遵循藝術規律,不能任意胡來。否則藝術性就要受損。但有些賣者卻不管這些,他們根據畫家所擅長的,要求戶畫家在已完成的作品內增加內容,像買菜一樣,要求繞(多給)點兒。這必然給畫家增加了困難。齊白石的草蟲花鳥極富盛名,因此有些買家就不管畫的內容,請白石加些這方面的內容。齊白石出於無奈只好照辦,久而久之反倒成為了必須「多給」的理由了。姑且不從藝術上論,單從勞動量上考慮齊白石也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吧?為此,為了避免盡量少出這樣的請求和對多付出多得取得平衡,白石特別公布了一個告示:「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二十元。」同時為了避免買家在加後打折扣,特別附上了「減價者虧人利己,余不樂見。」的內容。利用告示的方法無疑是為了解決礙於情面當面不好意思說的尷尬。我們由此可以看到我們國人礙於情面的弱點在齊白石身上同樣演繹著,他的愛情面情節毫不比常人弱。
在賣畫中齊白石遇到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一般具有同一性,為了避免一一回復浪費口舌,也為了排除自己礙於情面在履行中失於不堅定。口訥的齊白石只能採取文字告示的辦法。齊白石有一條綜合性的告示,原文是這樣的:「凡藏白石之畫多者,再來不畫,或加價;送禮物者不答;介紹者不酬謝;出門之畫,回頭補蟲不應;已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題不應;不照相(凡照相者,多有假白石名。在外國展賣假畫。);廠肆只顧主顧,為我減價定畫,不應。九九翁堅白。」原來有的老顧客,他們因為買的多了便會憑藉這點(過去有句話說,買你的就是在照顧你。)往往會在再買時要求減價。為了應付這樣的買家,齊白石只好規定,除非你加價,別再企圖憑藉老買家佔便宜。有些人為了省錢以送禮代替現金,齊白石則直接加以拒絕。再有對那些企圖利用介紹人身份得到贈送者,也是明確的表示了不白送的態度。還有些買家在買到手出門後,琢磨著能再沾點便宜,因為他們知道齊白石的畫中如果有草蟲,價錢會高些,為此有返回來要求補蟲的;有的知道齊白石印章好字好,印章多的、題字多的價錢也會相對高些,於是也有出門又返回來加章加題的。齊白石一定在這些方面得到不止一次的教訓。實踐讓他知道必須採取相應的對策,否則這樣的無奈就會愈演愈烈。市場中的問題只好用市場規則來解決,那就是告知買者買賣當面搞定,出門後沒有義務再加畫的。在齊白石出大名後,冒牌的畫也興盛起來。這是中國書畫界買賣中祖傳的惡習。對此齊白石沒有辦法。為了假冒齊白石作品,使買者相信,於是假冒者便與齊白石來個合影,再拿著冒牌齊白石畫去騙買者,讓買者以為這畫是從齊白石那裡買來的。齊白石賣畫許多時候要通過廠肆(商店),廠肆只有賣出去畫才能賺錢,為了讓買家買,就會盡量壓低價格。為此他們就會不遵守與齊白石預約的價格,把價格壓低。這樣勢必會傷了白石的利益。為此齊白石明確的告知廠肆,如此的壓價自己不接受。為了表明自己的態度,在告示中齊白石特別用了「堅白」二字。
購買齊白石畫的人如同購買其它東西一樣都希望把畫價壓低,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對於齊白石來說,減價就會使自己的收入降低。這對於自己一家子的生活還要依靠賣畫來維持的齊白石來說就構成了一種威脅。還有一些熟人或半熟人企圖通過請齊白石吃飯來得到畫。其實這不過是想廉價的得到齊白石畫作的一種迂迴手段。而對於這些熟人半熟人當面又礙於情面不好拒絕,為此他只好通過冷冰冰的書面告示來表達自己的意圖。上面我們說過有人想和齊白石合影的目的,但這種人不是一兩次告誡就會住手的,利益的驅使使你再三表白都難抑制他們的企圖。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齊白石對於以上這些人不得不多次通過告示來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意思:「絕止減畫價,絕止吃飯館,絕止照相。」,不但如此,他還以自己的年齡為提價的理由:「吾年八十矣,尺紙六元,每元加二角。」這意思是說我的生命有限,你們要買就快買,別打減價的主意。由此可見白石老人的智慧和交易的不容易。是的,白石老人每天像牛耕田一樣的工作,這對於一個80多歲的老人是多麼的不容易!可憐的是他還要和那些顧客周旋。無疑齊白石雖然活了90多歲,但他畢竟是人不是神,面對沉重的工作和交易應酬,他的身體也有挺不住的時候。所以無奈之下他只好藉助外面的店鋪來經營銷售。「白石老人心病復作停止見客。若關作畫刻印請由南紙店接辦。」這就是他對外告知買家的告示,應該說這是無奈之舉,因為如此一來他的利益必然會分給南紙店一部分,不如自己親售了。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的無奈。
齊白石出名後購買他畫作的不僅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外國人由於語言關係自然要請人作翻譯。不用說這翻譯必然會從買家得到傭金。但做翻譯的人獲利也想多多益善,這是人之常情。但得錢應當有個原則:你為誰服務就從誰那得到報酬。按說請你幫助購買的人應當付給翻譯報酬就夠了,齊白石沒請你幫助銷售當翻譯,你就不當跟他要錢。但是翻譯是兩頭吃。對此齊白石並不買帳,特為此以告示的方式表達了自己不同意的主張:「有為外人譯言買畫者吾不酬謝。壬戊冬日白石翁揮。」(1922年)應該說,這時的白石老人的生活並不是太拮据了,否則對於翻譯他決不能下這樣的「逐客令」,因為這等於將到家的錢往外扔。一般來說對於翻譯給予一定的酬謝好處是情理中的,因為他們可以為你介紹更多地外國顧客,而這裡齊白石如此拒絕,或許是被翻譯要酬謝要怕了不得不採取的一種自衛形式。
去齊白石那裡買畫的人以及一些與繪畫有關聯的熟人半熟人不少,不用說一個老人就是一個再機警的年輕人也難能看管住家內的東西。偷人的人總會利用主人的空子行竊的。齊白石就遇到過這樣的事。但文人畢竟是文人,他雖然知道是誰所為,但他並不明說,而是通過告示來揭穿:「去年將畢,丟去五尺紙蝦草一幅。得者我已明了。壬申白石老人。」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白石老人對竊者的無奈。因為是熟人所為,白石老人不好直接當面道破,又不甘心就這麼吃啞巴虧,最後估計是躊躇再三而以告示的辦法把事情明挑出來。目的是逼迫行竊者自己把畫交出來。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作一個老實守法的藝人多麼的不易。不但要絞盡腦汁創作,且要在市場上與人作心智的較量,除此之外還應看到名書畫家的作品是變相的錢,還要當心、防備多少人的覬覦。齊白石所住的房子前用鐵柵欄圍得嚴嚴實實,但他防得住明賊卻防不了暗來的熟人算計。
日偽時期隔三差五有些日偽份子借購畫來白石家騷擾,為此齊白石在大門上張貼了「停止賣畫」的告示。有一年他忽然接到藝術專科學校的通知,叫他去領配給煤。藝專淪陷後降為專科學校,學校的大權在日籍顧問手裡。齊白石離開藝校已多年,他知道這是在拉攏他,於是將通知條退回,並附信云:「頃接藝術專科學校通知條,言配給門頭溝煤事。白石非貴校之教員,貴校之通知錯矣。先生可查明作罷論為是。」從這兩件事,可看到齊白石的愛國情懷和眼光的遠大。
一個家庭內部之間必然會有矛盾,但如果沒有外來的介入,一般出現問題也很快化解。再說外來介入很可能會是產生問題的因由。1919年齊白石57歲來到北京後娶了胡寶珠為妻,齊白石長鬍寶珠39歲。1937年他77歲,因為此時是日偽時期,他閉門謝客,深居簡出拒絕與日偽頭目來往,並辭去教職。胡寶珠畫得也很好,據說有一次齊白石曾要在胡畫的畫上題名,可見與齊白石差不多。後來齊白石為防他人認為胡為自己代筆,於是不再讓胡作畫了。我們從此可明了胡寶珠也是位才女,並非等閑之輩。為此有些來齊白石家的人除了拜會齊白石外還喜歡借向胡寶珠問安瞎打拉話。齊白石不希望外人與家裡人交往從而惹出意外,因此豪不客氣地從維護家庭平安出發對這樣的人打出不歡迎的旗幟:「「凡我門客,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請莫再來。丁丑十一月謹白。」(1937年)齊白石的作法非常正確,我們不能理解為他小心眼、大男子主義、干涉婦女自由。因為防患未然方不失為聰明人的舉動。
我們此文列舉了齊白石利用告示對來家裡的顧客及熟人表白自己內心的方式,在那個時代這種做法即維護了他自己正當的利益,又公開、文雅、明確、不失身分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從中可體會出白石老人的機智風度,也可間接看到在那個法律缺失的年代,為維護個人正當利益在書畫市場苦苦周旋的白石老人的內心世界和風塵僕僕的面孔。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點擊展開全文
※吳冠中:抄襲,是中華美術最顯眼的景觀
※王羲之,吳道子,黃公望等這些書畫名家,竟然都是道士
※文徵明晚年寫給摯友的3通信札,用筆古健遒勁,融會宋、元諸家筆意
※懸崖邊緣的狂舞
※陸儼少 畫貴乎寫
TAG:月雅書畫 |
※齊白石的那把刀!
※姜夔 白石道人詩說
※齊白石再傳弟子、上海齊白石書畫院、白石山堂主人-湯發周趣說:齊白石畫的青蛙如何
※齊白石畫的櫻桃,讓人醉啦
※雞冠花:齊白石愛它「老來紅」
※吝嗇鬼齊白石
※「中國畫」齊白石的昆蟲!
※細說白石橋
※齊白石是如何畫蝦的
※白石老人畫蟹
※齊白石 蟹
※齊白石是怎樣的人?
※老虎卧林丘—拍攝:嚴道明 沈溪白石
※清白傳家的齊白石一生尤喜「白菜蘿蔔保平安」,白石白菜天下聞名
※你只知道齊白石的畫有名,卻不知道齊白石的摳門更有名
※石溪:吳昌碩是在品味上,輸給了他是走狗齊白石
※齊白石的「蝦」與「蟹」
※齊白石是老農民,但畫的是「新文人畫」
※齊白石畫鼠
※齊白石:畫豬我帶頭!徐悲鴻:畫豬我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