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教 文化:佛教中發心的含義

佛教 文化:佛教中發心的含義

發心是指直心,深心,大悲心。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輕則懈怠廢弛,重則道心全退,大乘學人不能片刻離開菩提心。那如何發心?

發慈悲心,人我無間。佛教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有慈悲心的人必能泯滅人我對待,必能不分親疏地照顧到周遭的人,自然能與別人沒有隔閡,達到人我無間。

發信願心,常隨佛學。常隨佛學是普賢菩薩所發的十大願之一,就是要學習佛菩薩的發心立願,我們要常跟隨善知識、老師、大德們學習,有一份發心必有一番成就。

發菩提心,這是學佛的人都應該發的大心,能發菩提心,必能進趣菩薩道。

發無我心,無我是說我們的心境可以包容一切,將別人看成與自己一樣。能夠發無我的心,把自己融入大眾,融入團體,那麼大眾就是我,團體就是我。所以無我之我,反而更大、更高,更能成就一切,完成一切。

更多內容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民俗故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故事 的精彩文章:

佛教 文化:佛教中布施的含義
佛教文化:三昧的含義
佛教 文化:佛教中菩提的含義

TAG:民俗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的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 孝的真諦
缽在佛教中的含義
【宗教與中國文化】佛教的共生智慧
在藏傳佛教里,為什麼要稱紅教、黃教、花教、白教?
佛教中「五眼」的含義
佛教中「普」字的含義
佛教的中國化與中國化佛教
毛澤東眼中的佛教文化
佛教是心教
藏傳佛教寺院中的蘇魯錠文化
佛教的世俗化
佛教里的詩詞
淺談佛教與傳統文化
佛教的隨緣文化
中國「佛教」的發展史
佛教文化:山西十大佛教古建築
慧律法師《佛教的精神與特色》:佛教的宇宙觀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簡釋佛義
宗教文化——認識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