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坑爹的書法入門課,你中過幾招
小時候上過書法課,覺得很好玩後,也曾教人練過字。但是發現書法入門的教學中,仍然有許多「坑爹」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八一八。首先聲明的是,我不是書法專業的人士,所以行文定有偏頗之處。這一點,祈請業內朋友加以無情斧正,決然聞過則喜。另外,這裡談的,都是民間或普通學校、培訓班教授入門者的各種問題;專業院校及專業人士的書法教學,並不在討論之列。
一、如何執筆
學書法的第一課,往往要教執筆。有些老師有一套教法,如五指執筆、指實掌虛、掌心要容下一個雞蛋,筆桿要正對鼻尖,距鼻尖一尺左右。要捏得緊,從上面突然一拔,要拔不動等等。這些說道,其實有些幾百年前就被人詬病,不知為何還在民間流傳。
常見的執筆法示意圖
關於怎麼執筆,魏晉人、唐人和現在人完全不同。現在的五指執筆法,是宋代以後才漸漸興盛起來的。此前都是三指執筆,就像現在拿鋼筆、鉛筆一樣。現在常學習的唐代楷書,都是用三指執筆法寫出來的。執筆既無定法,又何來後面那一大套東西?
寫經羅漢圖執筆法
日僧空海所傳唐人執筆法
我在琉璃廠碰上一位老先生,留一部白鬍子,很有一番大宗師的氣派,見了我就說:「看你一拿筆,就知道你一輩子學不會寫字了。」然後說了一大通雲山霧罩的理論。這等傲慢,讓人很肅然起敬,其實這位是個跑江湖的,琉璃廠盡多。啟功先生就說:「怎麼方便怎麼拿。使筷子難道還有使筷子法么?」這是真正的明白人。更何況夾豆腐要輕,夾排骨要重,夾麵條要繞,夾花生要撮,從沒有聽說有人總結出一套「用筷法」教給小孩子。小孩子若吃飯前先背一通用筷法「豆腐夾法,至柔至靈,持一羽而似重,舉泰山而若輕。手與菜合,意與神凝。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排骨夾法,用腕沉雄。批節導隙,湯汁瀝清。實在夾不上,戳一下也成」,恐怕這輩子吃不成飯了。由此觀之,學寫字前若先教一套「執筆法」,實在是騙人的玩意兒。不過是喜歡按照書上的執法拿筆,就那樣拿;喜歡用拿鋼筆鉛筆的姿勢拿筆,就這樣拿好了。
柳公權「心正筆正」之說,那本是勸諫穆宗的「當機說法」,在當時當下有它的實際意義。換句話說,柳公權這句話的意思是「今天我談的不是練字,談的是皇上你得干點正經事了」。不知後世如何取了這層表面意思,教人寫字大肆引用。甚至引申為「筆正」,要垂直於紙面像釘子似的,這更是欺人之談了。「看上去很美」,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起不到半點作用。一個十來歲的小孩子,他懂得什麼「心正」?啟功先生《論書絕句》「心正虛從筆正論,更將心正哄愚人。書碑試問心何在,諛閹諛僧頌禁軍」,的是確論。後世蔡京、秦檜、嚴嵩、康生,書法無不精妙。
二、如何寫筆畫
這大概是書法教育中最坑爹的內容。字帖上往往印有一些空心的筆畫,裡面有如何行筆的路線示意圖,它要求中鋒行筆,如何起筆,如何藏鋒,轉折的時候如何上去再下來。看上去很高大上。上世紀很流行,現在居然還印在一些字帖上。照我說,沒有比這個更坑爹的了!我小時候研究過這些路線圖,甚至還誠惶誠恐地照著它寫,不敢越雷池一步,可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像。事實上,這種示意圖本來就是臆想出來的,大概都是晚清或民國以後的人搞出來的。在宣紙上寫大字,或許用得著;臨摹原帖,那是半點用都沒有的。
坊間所傳的各種筆畫路線圖
坊間所傳的各種筆畫示意圖
在中華書局內部的一個小範圍講座交流中,我曾讓大家猜:著名的顏真卿《多寶塔》、柳公權《玄秘塔》、集王羲之《聖教序》,原碑上的字約有多大?有的同學比劃一個杯口大,有的同學比劃一個燒餅大,更有甚者,有的同學比划出一個盛菜的盤子大。實際又是什麼樣呢?
下面這幾張圖片,是我在西安碑林現場拍攝的原碑(原碑上都有玻璃罩著,並沒有直接接觸文物)。下圖的左邊的對比物,是一張賓館的門禁卡,和普通的銀行卡、信用卡一樣大,通過對比可以看出,一張信用卡縱向可以綽綽有餘地裝下《多寶塔》的三個字,《玄秘塔》的兩個字,集王《聖教序》的四個字,後面的兩個隸書碑,不考慮原碑字距的話,一張信用卡也能裝下三四個。這裡要說明的是,古人即便有放縮技術,也不會在這種場合用,所以這幾塊碑上的字,就是書家筆跡的原大。
顏真卿多寶塔碑原碑實際大小
柳公權玄秘塔碑原碑實際大小
唐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實際大小
漢代隸書實際大小1
漢代隸書實際大小2
列位看官,不妨拿出錢包里的信用卡,用今天字帖上運筆的路線示意圖在上面寫三個顏柳大楷,或者四個王羲之的《聖教序》(若寫兩行就是八個!),或三四個漢代的隸書。您覺得能轉的開寫的下么?事實上,那些同學都只看過今天的字帖,或者今天人臨寫的字。所以才想當然地認為,唐楷或者「大楷」一定很大(隸書也一定很大)。用這種運筆法,即使能寫出字來,也只能叫「清楷」、「民國楷」或「共和楷」,決不是真正的「唐楷」。
這樣小的字,如何還能氣定神閑的起筆藏鋒,裹來描去?很多起筆就是拿筆一砍,方頭就出來了;很多末尾就是用筆一帶,圓頭就出來了;點也是如此,用筆頭一按,一個點就出來了,沾紙就走,難道還要像路線圖那樣給這個點擦一下屁股嗎?觀察許多影印件,也可以發現,真的書家寫字並不是傳說中那樣筆筆中鋒,即便是楷書,也是偏側皆有的。若是都像示意圖那樣寫字,那些唐代大家累也累死了。我們今天臨帖,若實際大小有困難,也只應比原帖稍微大一點,仔細揣摩原帖的筆畫,就知道那些空心的路線圖都是欺人之談了。
三、如何寫間架結構
有些老字帖把原碑上的字按不同的間架結構歸類,相似的放在一起,按我說,也是坑爹的一種。現在仍然有字帖在用。當然,把字形總結為天覆式、地載式、上包下、下包上……並沒有錯誤,而且還有助於分類研究字形。
某老字帖的間架結構
但是,看上去很美很牛B很高大上的東西,就一定合用么?一定適合教初學者嗎?我看也未必。我媳婦說,她小時候上書法課,上午寫一大堆問、聞、門、悶,下午寫一大堆國、圖、團、因,煩都煩死了,以至於對書法很抵觸,反倒是她姥爺在家天天寫字,她跟著東戳戳西抹抹,才有興趣。初學者和小朋友,興趣是第一位的。其實何嘗是初學者呢?就算是習練有年的書家,若沒有了興趣,他寫字也只是完成任務,味同嚼蠟了。也虧這些編字帖的作者,有一種天然會「冷群」的能力,怎麼麻煩,怎麼無聊,他就怎麼編,好像和趣味、體貼、生動這些詞有大仇似的。能把這麼多相似的字找出來放在一起,也實在是本事。這種字帖照我看,都是把一個個的大美女肢解了,手放一堆,腳放一堆,頭放一堆,是一種極殘忍極煞風景的做法。這些美女再漂亮,對著這些殘肢斷手,如何能提起興緻來!
為何有這些玄之又玄的執筆法、點畫法、間架法,在我外行的眼裡看來,大概都是近代書法教育一種刷存在感的行為。舉凡不高明的文史專業的論文,不管談什麼問題,開頭中國一定要追到孔子,外國一定要追到柏拉圖,先寫上一大堆有的沒的廢話,才開始他的實際內容,然後不幾頁就結束了。江湖上有句話,叫「真傳一張紙,假傳萬卷書」,無論算卦、看相、跳大神、賣假藥,都適用,正是道破箇中玄機。
對於書法也是的,人們的心態往往是:簡單的一定不牛,複雜的一定牛。幾句話能說明白的一定不牛,疊床架屋、看上去很科學很有層次感的一定牛。憑什麼別的學科都一套一套的,唯獨俺們書法清湯掛麵,明白如水?這和今天講顏真卿的「場域」、王羲之的「空間」、趙孟頫的「話語」都是一類東西,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沒有其他理由。當世無數等身的著作,堆積如山的論文,其實往往是「假傳」的「萬卷書」,耗費了多少聰明人的時光!
《歷代書法論文選》里收了許多古今書論,裡面收了許多書法史上的重要書論文章,當然有些早期的文章也有偽托。閱讀一遍,給我的感覺就是:凡是說得質樸無華的,多半是真的;凡是說得頭頭是道的,多半是假的。高明的論家,喜歡把問題往簡單里講;拙劣的論家,喜歡把問題往複雜里講。所以,碰上一個喜歡把書法講得天花亂墜的,未必是真行家。
四、能不能見異思遷
很多書法教材常常告誡我們,不要見異思遷。老師常常教了半年,只教一本顏體或柳體、歐體字帖。決不敢旁越一步,因為不止一位前輩說了:見異思遷要不得,要把一種體寫好了再換另一種。其實到底有什麼證據證明:見異思遷就一定練不好字?似乎也沒人研究過,做過統計。就好比三年內只准吃油條,第四年才能改燒餅,原因是油條還吃得不熟,吃飯有這樣可笑的事嗎?並不是人人都要成為技法精熟的書法家,對古今巨跡的廣泛領會熟悉,才是一般初學者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做的大事,這比練好一種字體重要百倍!因為寫毛筆字,在今天已經失去了實用的意義。而今天影印技術的發達,我們看到模擬原跡的條件,又是幾千年的古人所不及的。今天臨幾頁顏真卿,明天臨幾頁石鼓文,忽然後天又覺得懷素的草書繞的不錯,鄭板橋的字支支愣愣的的有意思,不管臨的像不像,起碼這些書法史上的名帖、名人都見識了一遍,知道真正的傳統風格、傳統內容是個什麼樣子。就算眼高手低,這就是修養,這就是內涵。日後不會像清華大學劉江永教授那樣,見到送給宋楚瑜的篆書,叫做「小隸」。也不會像市井妄人一樣,見到各種抖索字、象形字、左手字、倒寫字、腳寫字、北國風光天道酬勤拼搏奮鬥忍為高就詫為神品。這才是普通學書者要做的事。其實眼應該永遠比手高的,因為並不是人人都要動手寫字。更何況,古今用筆、結體,有一脈相承的傳統,說不定這裡沒搞明白,反倒在另一個地方領會到了。
清華大學送給宋楚瑜的張汀先生的書法作品,被稱作「小隸」
五、心態和目的
我見識過一些家長督促孩子寫字的心態,一個總的印象就是「大可不必」。有位朋友到我家來,那小朋友約有十歲,見到桌上現成的筆墨,很是好奇,就抓起來要塗要畫。我連忙給他準備好了,讓他隨意塗畫。誰知孩子的媽媽卻一本正經地坐在他身邊,不停地嘮叨,要他一定要好好寫,這一筆不認真了,那個字寫歪了,一時態度又不端正了,一時屁股又坐歪了,不許寫到格子外面去。好似孩子寫字,家長比孩子還要緊張。不止這位,很多家長都喜歡盯著孩子寫字。要知道不只孩子,大人也是最怕人盯著做這做那的。因為沒人觀察,就有無限的可能性;有人在旁邊監察,可能性就沒有了。正所謂波函數「一觀測就坍縮」。大人本是想監督著孩子走一條「正路」,誰知反是一條沒有懸念的死路了。寫完之後,還要指指畫畫,這個字不好,那個字有待提高,總結陳詞,像開大會一樣。有些家長,每天要規定好量,或一張兩張,或三十五十,還要給孩子編號,裝訂,少一張都不行。這種現象,反倒是越不懂書法的人里越多。我不清楚衛夫人當年教王羲之是不是這樣教的。最後家長也覺得無趣,孩子也覺得無趣。家長還落一個「我為你操碎了心」,孩子還落一個「壓力山大」。其實誰又規定字必須寫得一樣大小?誰又規定字不能倒過來?誰又規定只能坐著寫不能趴著寫躺著寫跳著寫?現在小朋友的書包這麼重,都沒變駝背,歪著身子寫幾個字就會變駝背了?這樣做的結果,即便有書法的天才,學書的興趣,也都白白的扼殺掉了!
家長的不良心態,可以歸納為如下幾種。
一是炫耀,孩子寫出好字,是同事鄰裡間炫耀的資本,得個獎,過個級,更值得炫耀。
二是攀比,有人未必樂意炫耀,但鄰居孩子能寫字,自己家的也得學,否則栽面子。
三是臆想,有家長就明說:我孩子以後要培養他當官,當官就要給人題字。其實幾十年後,還許不許公務員給人題字,還是個問題。
四是射利,書畫市場表面上很繁榮,家長希望小孩從小就練起,將來成名成家,希望一幅字賣成千上萬。
當然,更多家長的心態,還是衷心希望孩子有一種技能,就像學鋼琴、畫畫、體操一樣。然而,為什麼要有這種技能,很多家長並不清楚。
以上的心態,無論是好是壞,都帶著一種汲汲然的營求之氣,一種惶惶然的緊張感。這就涉及到學書法的目的了。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態度,表現為將學書法當作一種功利化的行為或者培訓。然而,說得矮窮矬一點,明明這是一件好玩好樂自己YY的事;說得白富美一點,這明明是一件游心象外、澄懷味道的事;說得高富帥一點,這明明是一件繼承傳統,提高修養的事。結果都被家長們變成了技能培訓,其實挺可悲。這就是所謂:一認真你就輸了!
徐悲鴻先生曾說過,天下事本來很簡單,都是被一些愚人搞複雜了。寫字本來是一件最普通、最實用、最好玩的事,結果越弄越複雜,最後所有的人,都得為其不必要的外圍設施買單了。
有人說:「做這種單調的訓練,豈不也能磨練孩子的性格么?」答曰:在過去的時代是這樣的。因為明清時沒有什麼路可走,大多數學童寫字的目的只是為了能考個功名。而字的好壞在科舉中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再好,字不好也要大大扣分的。所以這在當時,這種選擇性——如果也算作一種資源的話,是十分匱乏的。當資源匱乏的時候,忍耐就成了好的品格。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第一寫字不是生存的必須,第二有各種各樣的其他愛好可以選擇,第三有大量不亞於真跡的影印件可以買到。這個時代,或者說單就普通學生練字這個場合,再去通過單調的訓練練習忍耐,是非常不合時宜的。
***********************
那麼,作為一個入門者或準備教孩子寫字的家長,應該怎樣學習書法呢?
第一,筆墨要現成。有條件的話,應該有一個常設不撤的寫字桌。沒條件,筆墨也應該隨拿隨有。要知道,從抽屜里現找筆墨,現找來找去抽一張紙寫,因為付出了一定的時間成本,其心態往往蒙上一層儀式感和緊張感。這和抓起紙筆就寫,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為什麼很多軟體要測開機速度?原因就在此。
第二,不要有任何功利的目的。寫字本來就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管是教孩子也罷,自己練也罷,心地輕鬆澄澈,一拿筆就想出人頭地成名成家,或者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一認真就輸了。
第三,最好家長也跟著寫。否則只讓孩子寫,家長去打牌,現在年輕的家長更是喜歡抱著電腦或手機玩遊戲,反過來督促孩子寫,自然是不成的。只有家長真的從心裡認為,寫字是件好玩的事,身體力行去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寫起來。
第四,隨便,不必限定任何課程,也不必限定任何字體。古今一切經典,都是學習的對象。任何一個時間段,只要有條件,都可以拿出來寫寫字。據說何紹基寫張遷碑,自己規定字數,結果越往後越寫不好。這是自己被自己限定的日程束縛住了。書法大家尚且如此,何況常人。
就是不愛臨帖,自己瞎寫,也沒關係。亂塗瞎寫,本來就應該是書法實踐中的必要組成部分。就像車也不免有怠速的時候一樣。人,包括小朋友,都不傻,他若是真的喜歡書法,亂塗一氣之後,自然覺得空虛,自然就會找範例去學;若不知道欣賞書法,說明暫時還沒這根筋,又何必強逼他去臨帖?這就像玩遊戲,開了無敵之後,雖然可以瞎跑一通,很爽的樣子。但因為沒有了規則,沒人會玩的長的。
第五,多看名跡,現在一本字帖,不過十幾二十幾元錢,而模擬程度可謂下真跡一等,這是古人做夢也想不到的條件。花幾百元,就可以建一座家庭書法博物館了。作為一個普通人,比起手下的功夫來,眼前的見識反倒更重要。這些名家名作,只要常看,自然手下就不知不覺地臨摹起來。
第六,若真想臨帖,應該將一個碑帖從頭到尾通臨,不要去學那些歸納好了的上止土工、定宇常宗、上包圍下包圍、左擁抱右親吻的字帖。因為碑也好,帖也好、墓誌也好、尺牘也好,它是一件內容、形式、材質統一的藝術品。將它大卸八塊,生命力也就沒有了。
從頭到尾通臨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一邊臨,可以一邊有意識地去讀原碑帖的內容。要知道歐陽詢《九成宮》、唐太宗《聖教序》都是極美的駢體文。《多寶塔》、《玄秘塔》也都是出於名手的佳構——給皇上寫的,敢不用心么!像「是以翹心凈土,往游西域;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砂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雖是駢體,規摹玄奘大師的聖跡,卻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像「冠山抗殿,絕壑為池,跨水架楹,分岩聳闕,高閣周建,長廊四起,棟宇膠葛,台榭參差。仰視則迢遞百尋,下臨則崢嶸千仞,珠璧交映,金碧相暉,照灼雲霞,蔽虧日月」,這文字,帶著六朝的味道,又有大唐的壯觀氣象。通臨一遍,也就能做一遍標點,讀它的意思。我十幾歲的時候,臨過《玄秘塔》,此碑中間有一道橫向的裂紋,所以每隔幾十個字就會出現一處剝泐,很有規律。我就憑殘存的筆畫和上下文的意思、典章制度去猜原字。後來一查原文,十中六七。對於一個少年來說,這豈不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遊戲。我曾經寫過一首「論書絕句」講這種臨帖不讀內容的現象:「季子桓桓勒物銘。八行刊鑄等書經。秋風一曲清商頌,猶作平公檻外聽。」
我中學時臨的玄秘塔,純好玩,沒有學過什麼路線圖、執筆法,邊臨邊讀碑文內容,不過,那時字還寫的很大
第七,切勿迷信,初學者有了一定的經歷,總會接觸到各色各樣的人物。尤其是許多善吹噓的江湖人士,很容易使入門者莫知所以。這些人不但能大言炎炎,也能小言詹詹;或著奇裝異服,或梳詭異髮型;或吐人鬼不懂之言,或為鳥蹄獸跡之字;或言能以周易八卦入於書道,或言能以西方美學觀照人生;姓王則自稱他是王羲之2的N次冪之孫孫,姓趙則自稱趙孟頫是他6的M次階之祖祖;或稱親入某大師門庭,或稱神悟某秘笈精要;或稱開創某書體之先河,或稱引導某文化之方向;或以手腳口耳諸器官以持筆,或以土布木石諸材質以刷字。或作天下第一長卷,或稱東方無二大筆。或作平仄不通之詩,或為丹青惡濁之畫。或揖讓於某老總之階右,或拜塵於某高官之道左。或慣於某展會邀名人合影,或喜於某街頭散小報傳單。或曰故宮國博圖書館入藏其捐贈,或曰布希安倍奧巴馬什襲其國禮。此皆欺世盜名之徒,雖然不必妨其生計,亦不可不敬而遠之,庶幾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說明:此文原發表於舊公號「仙兒」上,各媒體平台轉發甚多,如有轉載,務必和我說一聲。】
本公號文章均為李天飛原創作品
覺得好玩,就用您的洪荒之力轉發一下吧!
寫字這件事,不好玩誰干
作者簡介:李天飛,中華書局編輯、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學碩士,中華書局《西遊記》校注作者,100期《李天飛講西遊》作者。
點擊展開全文
※光緒年間的10大狀元書法:楷書真功夫,羞煞了多少「書法大師」
※這兩位顏楷大家,你更喜歡哪一位?
※當代人,為何學不好「二王」書法?
※宋四家-蔡襄書法不單靠人品
※書法表現性格,你和誰最相似?
TAG:毛筆書法愛好者 |
※書法中的這「八最」你知道幾個?
※央美教授:當你懂了這些問題時,書法就算是入門了!
※學習書法不知道怎麼入門?先來了解這些
※又酥又脆,兩塊錢一套的書法您見過嗎?
※這是近一百年來最好的書法入門指導書
※練了一輩子書法卻寫不好,往往是因為沒有選擇最好的入門書法
※為什麼說篆書是兒童書法啟蒙最好的入門?
※為啥你苦練了一輩子書法,到頭來還沒把書法寫好?
※書法入門後,這兩點最重要!
※那些很牛的書法家,是怎麼做到的?
※永字八法,一把進入書法大門的鑰匙
※自學書法如何入門 看這一篇就夠了
※書法五大坎,你能邁過幾道?
※那個大罵范曾書法的李敖走了,他的書法怎麼樣呢?
※書法,是每一個畫家的必修課!
※為什麼要學習書法?五花八門的神回答,您中槍了嗎?
※把這個學會了,就把楷書書法中最難寫的過關了
※初學書法,楷書入門才是最靠譜的
※最全攻略,書法中這幾個漢子最難寫!
※古往今來,大師的書法,都逃不過這一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