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月之後 出征火星-專訪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
新華社上海8月24日電 題:探月之後 出征火星――專訪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
新華社記者王琳琳、劉暢
隨著人類深空探測技術的飛速發展,對火星的探測已成航天大國追逐的目標。
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火星移民」可以實現嗎?人類能在火星上建起「第二個家園」嗎?強人工智慧將在「火星基地」建設中發揮什麼作用?中國火星探測計划進展如何?
2017上海書展期間,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火星科學概論》主編歐陽自遠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獨家專訪。
在紅色的星球上,能實現藍色的夢嗎?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人類探測和登陸月球,只是跨出了門檻,我們始終沒有到達更廣闊的太陽系空間。」歐陽自遠說。探月工程技術積累和火星觀測研究讓人類具備了「離開自己搖籃」的能力。
太陽系中,金星和火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兩大行星。各國航天機構均將探測重點瞄準火星。
歐陽自遠認為,火星最像地球:
第一,人類已經找到火星有液態水的記錄,乾涸的河道、湖泊,火星北半球的海洋盆地,陡坡塌方引起地下水湧出形成的沖積扇。最新研究顯示,火星上的水可能隱藏在地下。
第二,中國科學家林楊挺團隊關於火星隕石碳同位素研究認為,火星歷史上可能存在生命。
第三,火星有四季變化,火星上一天與地球上一天相近。
但是,火星與地球相比,自然環境十分惡劣:火星表面非常乾燥、年平均溫度零下六七十攝氏度、火星大氣稀薄、氣壓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歐陽自遠說,把火星改造得宜居可能還需要長時間努力。
據介紹,改造火星可能會實現,人類已提出一些改造火星的初步設想和行動方案。
首先,人為增加火星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濃度,增強火星大氣層溫室效應,提高火星表面溫度,使火星極區乾冰升華和水冰融化,乾冰升華增加大氣層二氧化碳濃度,持續提高火星大氣壓;其次,極區水冰融化和地下水排出可在火星赤道區域保證水的自由流動,用於農業灌溉;再次,引種適宜在火星生存的植物,產生氧氣,改變火星大氣組分,建立火星表面生態環境,為在火星上自由行走提供條件;而後,建立「火星基地」,開展農牧業,實現糧副產品自給,建設能源和原材料工業設施,建設人類生活基礎設施;最後,實施火星旅遊或移民。
火星土壤里有很多紅色赤鐵礦,由於地表氣壓低、風速大,火星表面經常出現颱風,區域性沙塵暴有時引起全球性紅色沙塵暴,使火星看起來像紅色星球。研究發現,火星北半球曾存在乾涸的巨大海盆,很早以前應該有河流和湖泊,後來由於某種原因,有些水逃逸進入太空,有些水轉入地下。
「通過改造火星,把這些地下水引出來,讓火星變成像地球一樣生機勃勃的藍色星球。」歐陽自遠說。
人類要建「火星基地」,什麼樣的機器人能完成任務?
在歐陽自遠看來,為人類移民火星發揮實質性作用的,可能是一批基於強人工智慧的機器人。
人工智慧已廣泛應用於探月工程。中國的月球著陸器在軟著陸月面時,拍攝了4700多張照片,通過分析這些照片,著陸器自主選擇能讓「四條腿」安全著陸的區域。「月球表面坑坑窪窪,著陸區附近有數萬個撞擊坑,將照片傳回地球、再由地面髮指令傳回月球車,有明顯時間延遲,就得依靠人工智慧。」歐陽自遠說。
他認為,深空探測中人工智慧的應用目前仍處在基於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弱人工智慧的階段。而在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基地的過程中,強人工智慧機器人將是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
由於相距遙遠,火星探測器與地球的交流需要15-20分鐘。如在火星探測器上配備強人工智慧技術,機器人可以協助航天員完成一系列操作和實驗,還可通過初步勘探,發現最有價值的觀測點,輔助航天員決策。
在改造火星初期,人類將在火星上建起密閉式「火星基地」。「火星表面氣壓低、寒冷,人要穿很重的航天服工作,呼吸、行動、體能都是問題,必須依靠強人工智慧機器人,完成原料製造、設備搬運、基地建設、基地密閉艙環境調控等複雜任務。」歐陽自遠說。
中美探測計劃兩條路徑,中國的「天地協作」優勢在哪?
據歐陽自遠介紹,中國開展火星探測的可行性論證與探月工程幾乎同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於2016年4月正式立項,計劃在2020年實現火星軌道器環繞探測和火星車軟著陸巡視探測。美國火星探測計劃藉助「好奇號」火星車將配有高精度儀器的實驗室搬到火星。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則是火星軌道器+火星車的「天地組合」協同工作。
歐陽自遠解釋「天地組合」,即火星軌道器在「天上」圍繞火星運行,通過環繞遙感探測,對火星表面和大氣進行綜合性調查,包括火星大氣層成分與結構、全球形貌、土壤分布、表面物質成分、岩石類型、地質構造、內部結構、地下水的全球分布、火星表面環境變化和火星磁場特徵等。而火星車通過軟著陸巡視探測,可獲得著陸區氣象特徵、地形地貌、火星地質構造、表面岩石類型、土壤種類和地下水分布等巡視探測數據,為火星資源環境研究提供基礎性資料。
完成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後,中國還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著陸後鑽孔取樣,取得火星岩心樣品,再把樣品裝入返回艙,從火星表面起飛,將樣品帶回地球,進行系統分析,深化人類對火星成因和演化歷史的認識。
探月工程提升了中國深空探測整體實力,培養了一批經驗豐富的專家。中國已瞄準更遠的深空。
※轉基因有多可怕
※反對宇宙大爆炸理論的科學家越來越多,新理論能否被接受?
※重要發現:月球內部或蘊含大量水分 殖民月球又近一步
※重返侏羅紀 石景山這個恐龍園夜場開放嘍!有膽挑戰嗎?
※植物科學界「奧林匹克」來到中國 見證中國植物科學進步
TAG:南海網 |
※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 為何各國都要探月
※月球上的生存環境究竟有多惡劣?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為你講述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月球南極出現中國主導的科研站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未來十年將在月球建立科研站
※外媒關注中國探月工程:「月球背後的龍」
※首期探月工程副總師姜景山:中國探月總一次性成功
※探月工程新成果:中國泰山隨嫦娥四號登上月球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明年發射火星探測器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第三屆青年科技論壇在津召開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將開展更深入的月球探測
※專訪北大郭弟均:探月工程打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大門
※青年科學家黃庚華:探月工程獻青春 激光領域勤耕耘
※青年科學家王錦清:鑽研射電望遠鏡 伴隨探月工程成長
※嫦娥四號探月工程團隊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首屆中國海外工程師大會召開
※中國兵器首席科學家楊樹興榮獲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
※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嫦娥八號將為月球基地做前期探索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明年發射首個火星探測器
※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院發布《量子計算:進展和前景》報告
※為你點贊!中國探月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