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家裡隨手可得的五種辟邪物品,看看有哪些!

家裡隨手可得的五種辟邪物品,看看有哪些!








很多人對辟邪物品有認識偏差,以為一定得從道家那邊請的才是,一定要高價值的才可用,其實民間有非常多常用的,只要稍加註意即可看到。辟邪物品,其實隨手可得,隨處可見,如果你遇到需要辟邪的時候,很容易可以拿來應急使用。




一、鏡子









鏡子因其反射效果,讓民間很多人用來當風水物品中的辟邪物,使用方法是掛門楣或窗戶框架上面,應對門前有煞氣邪氣。正因為此,睡覺的時候特別忌諱鏡子對著自己。




二、剪刀
































第十五章 最後的故事

 


姬老先生真的病了,一連服了七天葯,還沒有好轉的意思。到第八天,姬老先生又開始發燒了,這燒纏纏綿綿的,一到午後就開始。起初只是微微的有些熱,慢慢的就越來越熱,到晚上雞叫之前,姬老先生身上就像火炭一樣熱得發燙,雞一叫,姬老先生身上又慢慢的涼了。早晨,太陽一出來,姬老先生身上冷冰冰的,冷得姬老先生連喊:「冷,冷…… 」蓋一床棉被,再蓋一床棉被,姬老先生還在「哆哆哆」的磕牙。


出診的賀先生說:「姬老先生這是熱極生寒,邪入陰分,化為潮熱。哎,我這道術淺,只有這麼兩下子。看樣子,銀柴胡和胡黃連,兩味之中,至少非用一味不可,可是銀柴胡這東西金貴,現在難得真貨,胡黃連倒有,山上就能挖到,只是這東西稀少得很,不上高山大嶺、懸崖峭壁就采不到。」


 


姬老先生臉上紅撲撲的,像敷了兩塊胭脂。臉上紅撲撲的姬老先生大聲說話,大碗吃飯,臉上滿是笑容。有時,還要站起來,屋前屋後到處走走,看看。相熟的人就說:「好了?」姬老先生說:「能吃能睡,好了。」說完就笑。三天以後,姬老先生突然渾身無力,只能軟軟的躺在床上,有時,他昏昏沉沉的,眼前好像有無數個東西的影子:山啦,牌坊啦,鳥啦,家法啦,祖先牌位啦,羊啦,戲台啦,芋皮啦,桂花樹啦,蝴蝶蘭啦……一個個身上又紅又腫又癢的人啦,一個個光著身子打油的人啦,一個個穿著光鮮、跪在姬氏家廟祭祖的人啦……一會兒是一個又唱又跳的小孩,一會兒好像正拿著家法在姬家大屋堂屋裡打人,一會兒又是拿著棍棒往山上沖的人,一會兒又是和劉寶貴、李子林、張碧林這些人站在檯子上……


姬老先生什麼也不想吃,姬老先生什麼也吃不下,他心裡很亂。他模模糊糊的好像來到了石堆上的牌坊前,一看,李子林李先生早就到了。呵呵,這李子林怎麼了?穿的是開襠褲、百家衣?嗬,還留鼻涕呢!姬老先生就笑,指著李子林,拍著巴掌大笑。李子林也指著姬老先生笑,拍著巴掌大笑。姬老先生低頭一看,自己不也是穿著開襠褲嗎?


李子林說:「看,牌坊。」


姬老先生說:「是啊,牌坊。」


李子林說:「這牌坊沒有頂子,這牌坊遭難了。」


姬老先生說:「身在風雲際會時節,這世間上萬事萬物萬人都在遭遇變故呢,它怎麼就能幸免於難呢?它應該幸免於難嗎?」


李子林說:「這牌坊還在,這牌坊就不會變了,一百年不會變,一千年也不會變。」


姬老先生說:「這世事人間,怎麼就不會變呢?變的是今天和昨天,不變的是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只是你看到的只能是你能看到的,這就有了過去、現在、未來。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了。一百年、一千年過後,現在也成了過去,於是,才能有未來那個現在了。但未來始終是未來,是現在的人們無法經歷過的。」


李子林說:「牌坊,我說的是牌坊。」


姬老先生說:「這牌坊也在變。你別看它千百年來一直就在這裡,看看從來就是一個樣子,其實,風吹日晒雨淋,牌坊身上的磚石就在一天天風化,一天天朽蝕。今天風化一點點,明天朽蝕一點點,總有一天它會倒塌的。這就叫變化,看不到的變化。」


李子林說:「這牌坊一倒塌,潞溪就少一處風景了。」


姬老先生說:「少了一處舊風景,一定會有一處新風景,只是你看不到,我也看不到,只有後來的人才能看到。」


李子林就哈哈大笑。姬老先生也哈哈大笑。


笑著,笑著,姬老先生就醒了。姬老先生一醒,天也就亮了。


 


誰也不知道守業為什麼要上山采草藥。賀先生說:守業臨行前還找過他呢。守業像個嘮嘮叨叨的婦人,問的就是胡黃連——長的是什麼樣子?葉子什麼樣子、什麼顏色?莖什麼樣子、什麼顏色?一般長在什麼地方?背陰,還是向陽?水邊,還是石頭上?等賀先生一一說清楚之後,守業就背起鋤頭、鐮刀、竹簍子走了。賀先生說:你不懂上山的規矩,小心啊。守業頭也不回的說:放心,放心。


守業這一去,三天沒有回來,最後也沒有回來——采了胡黃連的守業沒有回來。


 


姬老先生的臉白白的,白得像一張紙,他的眼睛半閉半開著,鼻孔里的氣息像水中漂擺的一根細絲,流水載著它向下游流去,流水不停的流著,流著,那漂擺的細絲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最後就看不到。姬老先生突然長長的哈一口氣,他張了張鼻孔,這鼻孔里細絲一樣的氣息就一下子完完全全的消失了。


這是一個古老的節日。我國古代以干支紀年、紀月、紀日,上巳節的時間是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故稱「上巳節」。但是,從干支紀日的特點來看,天干置於前、地支置於後,人們更習慣於在簡稱的干支紀日中以天干表示日期,所以,上巳節似乎應該寫作「上己節」。稱「上巳節」而不稱「上己節」,大概有將錯就錯、習慣成自然的原因。


據考證,《詩經·鄭風·溱洧》大概是最早寫上巳節的詩歌。詩云: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朱熹在《詩集傳》中傳此詩云:「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采蘭水上以祓除不詳。……於是士女相與戲謔,且以芍藥相贈而結恩情之厚也。」這就是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上巳節就已經出現了。但是,那個時候還沒有上巳節這個名稱。上巳的名稱首見於漢代的古籍,名稱大概定於漢代。《漢書·禮儀志》云:「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漢代及以前雖已經把上巳定為正式節日,但農曆三月上巳每年都不固定,為了方便和統一起見,魏晉之後人們將上巳節定在了三月初三日,《晉書·禮志》:「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於東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晉中朝公卿以下至於庶人,皆禊洛水之側。」至此,上巳節已經不局限於巳日,但上巳的節名卻固定不變了。


關於上巳的起源,梁吳均的《續齊諧記》記載了晉代兩位尚書郎摯虞、束皙在晉武帝面前的爭論故事。摯虞以為,上巳節源於漢章帝時平原徐肇亡女之事。據說平原徐肇,三月初生三女,至三日全部亡故。一村人覺得很奇怪,於是紛紛相攜至水濱盥洗以驅除不祥,遂因水以泛觴,曲水之義起於此。束皙卻認為:周公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和秦昭王三日置酒河曲,見有金人出奉水心劍,這兩事才是本源。而「二漢相緣,皆為盛集」。大概是樸實的解釋更可信吧,爭論的結果是摯虞得賜「金五十斤」,而束皙卻左遷為陽城令。《宋書·禮志二》、《晉書·束皙傳》記載了相似的內容。《宋書·禮志二》所記載的人物、時間、事件是「舊說後漢有郭虞女。」與《續齊諧記》的記載稍異。《宋書·禮志二》進而又說「俗以為大忌。至此月此日,不敢止家,皆於東流水上為祈禳,自潔濯,謂之『禊祠』,分流行觴,遂成曲水。」不過,真正的起源有可能普通到沒有故事,僅僅是上古人們的一種習慣。


《南齊書·禮志上》云:「一說,三月三日,清明之節,將修事於水側,禱祀以祈豐年。」據此,小南一郎先生認為上巳節的禮俗意義或許可以說明「這一禮儀與農耕禮儀有關係。」


根據《宋書·禮志二》的記載,有人從更遠歷史背景中去尋找上巳節的源頭,認為:「此則其來甚久,非起郭虞之遺風、今日之度水也。《月令》:暮春,天子始乘舟。蔡邕《章句》曰:『陽氣和暖,鮪魚時至,將取以薦寢廟,故因是乘舟禊於名川也。《論語》:暮春,浴乎沂。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祓於水濱,蓋出此也。』邕之言然。張衡《南都賦》『祓於南濱』又是也。」這就是說,三月上巳節可能與遠古時期巫(女巫)祠祭於河濱以取悅於河神的儀式有關。因為從早期文獻記載來看,「祓禊」「祈禳」等正是巫,特別是女巫的主要職責之一。《周禮·春官·女巫》載:「女巫掌歲時袚除釁浴,旱暵則舞雩。」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歷史上初伏時期「以狗御蠱」的記載。《史記·秦本紀》載:「(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以狗御蠱。」《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中:「初作伏,祠社,磔狗邑四門。」張守節在《史記正義》中對此作了解釋:「『蠱』者,熱毒惡氣為傷害人,故磔狗以御之。」「『磔』,禳也。狗,陽畜也。以狗張磔於郭四門,禳卻熱毒氣也。」「御蠱」就是逐除「熱毒氣也」。《呂氏春秋·季春紀》載:「國人儺,九門磔禳,以畢春氣。」《淮南子·時則》載:「(季春之月)令國儺,九門磔攘,以畢春氣。」高誘解釋說:「『儺』,散。宮室中區隅幽暗之處,擊鼓大呼,從逐不祥之氣,如今驅疫逐除是也。……磔犬,陽氣盡之,故曰『以畢春氣』。」《風俗通義·祀典》對此做了另一種解釋:「俗說『狗別賓主,善守御』,故著四門,以辟盜賊也。」「……不欲使死物見於生門,故獨於『九門』殺犬『磔禳』。『犬』者,金畜;『禳』者,卻也。抑金使不害春之時所生,令萬物遂成其性。火當受而長之,故曰『以畢春氣』。……今人殺白犬以血題門,正月白犬血辟除不祥,取法於此也。」《風俗通義·怪神》說:「世間多有狗作變怪,朴殺之,以血塗門戶,然眾得咎殃。」所謂「然眾得咎殃」,清代有學者認為是筆誤所致:「或『眾』當作『免』」。這些記載和解釋告訴我們:磔禳(或「磔攘」)是「儺」的一部分或與「儺」同時進行的一種宗教禮儀;目的是厭勝邪氣,「辟除不祥」,確保節氣交替得以順利進行,使人們免受「咎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古人心目中的三月初三上巳節可能具有可以類比的意義和功能。這可能是這個節日最初的意義所在。


(二)、古代上巳節習俗


祓禊驅災  周代上巳流行水濱祓禊之俗,天子指定專職的女性神職人員掌管此事。《周禮·春官·女巫》載:「女巫歲時祓除釁浴。」鄭玄註:「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之湯沐浴。」祓,是祓除病氣,禊,是修潔凈身。祓禊,即洗濯以除去凶疾的祭祀儀式。《漢書·禮儀志》云:「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為大潔。」這些都是上巳節祓禊驅災的記載。《宋書·禮志二》記載說,除了春祓之外,還有秋祓:「或用秋。《漢書》:八月祓於霸上。」因此,相對於秋天祓禊驅災,人們又把三月上巳節稱為「春禊」,其目的在於除去冬天所積存的污垢和病害。


祓禊驅災的目的在於通過修潔凈身以除去病氣。換一句來說就是驅災祛病,這與端午節的原始主題一致,說明兩者之間可能有著某種微妙的聯繫。


曲水流觴  祓禊驅災一度是上巳節的主要內容,後來這個內容逐漸演變成了水邊宴飲賦詩的風雅活動,這就是曲水流觴。這是古代文人雅士所好的一種遊戲活動。曲水流觴又叫做「九曲流觴」。觴即是酒杯子,一般是角質或木質等輕材料製成的,因此可以懸浮於水。另有一種陶制的杯,兩邊有耳,叫做「羽觴」,羽觴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或木托盤上。所謂曲水流觴,就是把酒投杯於水的上游,聽其流下,止於何處,則由這個地方的人取杯飲酒,同時賦詩一首。


《荊楚歲時記》載:「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這就是有關曲水流觴的記載。據考證,這種遊戲自古有之,最初稱為「月光禊洛」,源於周王修禊飲於曲洛。也許是祓禊儀式中,一隻酒觴不當心掉入了洛水,流杯泛波,下游撿杯人一飲而盡,興緻大好。曲水流觴的遊戲就由此開始出現了。


自魏晉後,曲水流觴成為上巳日的主要活動。唐時此風猶盛,至宋漸稀。


歷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觴記載,是王羲之、謝安等人的蘭亭修禊活動。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這一天下第一行書法帖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中誕生的。   


  招魂解神  招魂續魄、解神還願的內容大概是祓禊儀式的附屬。所謂招魂續魄,就是人們在上巳節這一天在野外或水邊為親人或自己招喚亡魂、魂魄。現在,民間稱之為「吊魂」、「喊魂」。韓詩注《詩經·鄭風·溱洧》曰:「謂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續魄,祓除歲穢……三月上巳之辰,此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除此之外,人們還在河邊為自己解神。所謂解神就是謝神還願。漢代王充在《論衡》中說:「世間善治宅舍,鑿地掘土,功成作解謝土神,名曰謝神。」北朝周人虞信還有《春賦》:「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邊多解神。樹下流杯客。沙頭渡水人。」束晳答晉武帝曲水之問提到的周公卜筮定東都,建成後流水泛杯而飲的故事,也是一種因得福於天而歡欣與酬謝的行為。謝神還願這類遺俗至今人保留在民間,我在《宗教遺迹》中記載了潞水地區的各種已知的謝神還願形式。


與祓禊驅災一樣,招魂解神為巫提供了活動平台,也是古代巫儀的一部分。


歡會游春  至少在春秋時期,上巳節是青年男女固定的歡會、私定終身時節。《周禮·地官·媒氏》云:「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高誘在註解《呂氏春秋·仲春紀·仲春》時,也有類似的描述。足可見,三月三日上巳日男女歡會不僅僅有民俗意義,而且還有一定的國家行政意義,是國家必須干預的行為之一。


男女歡會引發游春踏青的習俗。《論語·先進》記載:孔子師徒各敘其志時,曾子勾畫出這樣一幅圖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一番談論引起了孔子的同感,「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這一段記載在反映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的同時,也勾勒出了古代士人游春踏青的風俗畫面。


從文獻記載來看,作為一種習俗,古代三月上巳節游春踏青是一件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的事情,除士人之外,社會各階層的人士都參與其間,而最為引人矚目的事情是,女性似乎是其中最為活躍的群體。《藝文類聚》卷四引漢杜篤的《祓禊賦》描述了三月初三上巳節女性游春的熱鬧場面:「若乃窈窕淑女,美媵艷姝,戴翡翠,珥明珠,曳離袿,立水涯,微風掩  (其字為土字旁加蓋字),纖轂低徊,蘭蘇盻  (其字為繁體字的鄉字下面加一個蟲字),感動情魂。」張衡的《南都賦》、成公綏的《洛禊賦》、夏侯湛的《禊賦》等作品中都描寫了這樣的內容:看來,三月初三上巳節的確是女性的節日,故此,人們又稱其為「上巳女兒節」。


游春踏青後來又是清明節的一個節日內容。這說明它與清明節似乎有某種聯繫。


高禖祈子 《漢書·禮儀志》云:「仲春之月,立高禖祠於城南,祀以特牲。」高禖及高禖祠是什麼呢?《呂氏春秋·仲春紀·仲春》描述說:「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太牢祀子高禖。」高誘註解說:「玄鳥燕也。春分而來,秋分而去。傳曰玄鳥氏,司啟者也。《周禮》:『媒氏以仲春之月合男女於時也,奔則不禁,因祭其神於郊,謂之郊媒。』郊與高音近,故或言高禖。王者后妃以玄鳥至日祈繼嗣於高禖。三牲具,其曰大牢。」這就是說,三月上巳日祭媒神以祈子嗣至少是春秋時期的國家大典之一。


高禖祈子是古人生命崇拜的一種表現。傳說高辛之世,玄鳥遺卵,簡狄吞之而生契,後代帝王立高辛為媒神,稱為高禖,高禖神掌管婚姻生育。一說因古時祭祀高媒大多是在郊外,所以又稱郊媒。上巳日的這一求子之俗一直流傳。還產生一種「曲水浮素卵」的風俗。潘尼《三日洛水作詩》提到「素卵隨流歸」。晉以後,三月三浮蛋乞子的習俗又逐漸變異成了「曲水浮絳棗」的形式。


(三)、上巳節的演變及潞水地區的上巳節


三月初三上巳節又是一個已經被人遺忘的節日。這是由歷史性的原因造成的,概括地說,主要原因有三個:


1、幾個臨近節日合併的結果


  上巳、寒食、清明三個節日在時間上非常接近:上巳節是三月初三,清明節一般在冬至後的一百五十五天左右,相當於西方日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寒食在清明前三天,兩者的日期都在農曆的三月上旬。這樣的巧合使得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在歷史的整合中逐漸被合併到清明中去,而只保留了部分習俗殘餘。正如上面所說的那樣,游春踏青原來是上巳節的主要節俗之一,後來成了清明的一個主要節俗。據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記載:「唐中宗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帶之可免蠆毒。」《唐書·李適傳》也有「細柳圈辟病」的記載。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清明》中說:「至清明戴柳青,乃唐高宗三月三日祓禊於渭水之隅,賜群臣柳圈各一,謂戴之可免蠆毒。」這就是說,出現於唐代的清明「插柳、戴柳圈」習俗,也源自上巳。


  2、宗教心理淡化的結果


  上巳節的節俗之二是祓禊。簡單地說就是在固定的時間(三月初三)、在固定的地點(河邊)沐浴以修潔凈身,除去病氣。當然,這裡所說的沐浴以修潔凈身只能是淋浴,或者象徵性的沐浴形式,大概與今天傣族的潑水節形式相似。祓禊沐浴對古人來說是是一種特定的宗教儀式,但後來沐浴成了人們主要的生活習慣之一,它的宗教意義也就隨之逐漸淡去:沐浴的固定時間和場合已經顯得不那麼重要了。這樣的話,祓禊之俗至少在唐代就開始式微了。


  3、歷史變遷的結果


  一是社會風尚變化的結果。上巳節的節俗之三是流觴。參與者在遊戲的同時,還要銜殤賦詩,要求有一定的文化基礎。特定的內容和要求使其只能局限於文人墨客、金玉人家這樣狹小的圈子。就文學發展的軌跡來看,至少從明朝開始,詩辭歌賦的地位下降了,與此相關的曲水流觴遊戲也就因此降溫冷卻,慢慢淡出了。還有一點,禮教制度的強化是女子受到的束縛越來越多、越來越重。這樣一來,一度是三月初三上巳節主體人群的女性就被局限在深閨內院。主體人群的異位也使得節日的風習日漸淡化了。二是朝代興亡更替的結果。以唐朝和元朝為例。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國運逐漸衰減,一代天朝從此繁華散盡,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宴遊歡樂心思的自然頹減。三月初三上巳節的曲水流觴、歡會游春習俗自然要受其影響了。宋代,上巳節俗雖然多見於史籍,但是,似乎只是為部分閑適的貴族女子所好。這是由此而來的變化在史籍中的反映。元代,幾乎很少看見有關上巳節風習的記載。這就不能說與元代統治者的游牧文化及其統治方式沒有關係了。


   但是,作為一個曾經有過的節日,它遺留下了與其相關的東西,這就是部分節日習俗的殘留:


吃地菜煮雞蛋  包括漢族在內的許多民族還保留三月初三過節的習俗。但是,節日的內容、過節的方式都各不相同,其文化意義和民俗內涵也個不相同。一句話:節日雖在,風貌不存。就漢族來說,過三月初三上巳節保留下來的風俗,可能僅有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或者說是其最為普遍的習俗。其目的是消病去災。這一點,我將在後文聯繫潞水地區的習俗來具體談一談。


戴薺菜花、挑薺菜  《西湖遊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云: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說:「薺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灶之語。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陘上,以厭蟲蟻。」南京有民謠說:「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這一天,南京人都習慣用薺菜花來煮雞蛋,祈福去病去災。


戴薺菜花、挑薺菜與吃地菜煮雞蛋的習俗一樣,應該是祓禊驅災的遺留。


聽蛙鳴  清顧祿《清嘉錄·三月田雞報》:三月三日,農民「聽蛙聲於午前後,以卜豐稔,謂之田雞報。」


搶童子  在四川溫江地區的武陽一帶,三月初三,人們在城隍廟檯子壩在做過法事後,將祭過神的木雕童子從台上丟下來,圍觀的青壯年頓時如海水般翻騰,激烈爭搶。搶著後,晚間備齊鼓吹之具,由一男童抱著木雕童子,騎馬送與事先約定的有錢而無子的人家,主人辦酒席以作酬答。這應該是高禖祈子的遺留。


「三月三,要吃腥」  這是潞水地區的諺語。其中的「腥」字,讀音如xian-ng」,與「三」字押韻。「腥」指的是帶腥味的動物性食物、食品,如:魚及其加工產品,這裡特指用薺菜煮制的雞蛋。薺菜,潞水方言舊稱梭菜,今稱為野菠菜。舊時民諺雲三月初三「吃了梭菜煮籽,雷公老爺打不死。」籽,在潞水方言中指的是雞蛋。其它地方還有「三月三,地菜煮雞蛋」的諺語,反映的節俗與此一致。







剪刀為何會成為習俗中經常用來辟邪的物品?其實,古時候木匠的墨斗、五尺和裁縫的剪刀都是常用來辟邪的。再後來,廚娘用來殺生的剪刀、菜刀也因其沾滿血腥被用來以煞氣對邪氣而被應用來辟邪,常用來對付噩夢,驅鬼。




 

三、大米







其實大米辟邪的說法來自五穀辟邪術,這種方法其實在喪葬習俗里經常可以看到。最初是給死人帶點糧食,方便那邊有吃的。後來就開始傳說五穀雜糧能鎮鬼邪,因為傳說棺木里放五穀去世的人就不會出來鬧事了。特別是糯米,被香港的殭屍片傳得神乎其神。




至今在閩西客家習俗里還有將大米,黃豆(黑豆),茶葉,鹽、銅錢五樣用紅布包在一起做平安符的習慣。在實際應用中,大米用來給易鬼夢的人和給小孩子安神特別管用。




四、紅紙







紅紙以前主要是用來寫春聯,以及在給別人的禮物包裹上貼上一個小長條做個封印。其實,封印的說法及門上貼紅紙(雖然上面寫了字)就是用來保佑和辟邪用的。




在民間,還經常可以看到紅紙被剪成小長條貼在門上,床頭,豬欄牛欄門口,車上,風車上等等用來祈福辟邪,保佑平安。最初的源頭是紅紙代表的是血祭,就是用牲畜甚至敵人的血抹在重要的位置來阻嚇敵人邪氣,後來演變成了紅紙。




五、掃把







因為掃把是用來清掃垃圾髒東西的,所以,習俗中也以被掃把打到為非常晦氣的事情之一。如果一個人去世,民間會把他房間里的掃把一起送走(燒了)。掃把用來辟邪的技巧一般是靠在床頭,守護火焰低的人安睡,或者是對著可疑的邪門物件進行抽打。




提醒:

竹製的掃把最好,塑料的最差,拖把不可用。






點擊查看精選道學文章


玄門正宗,道醫祝由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七月十五中元節陰陽兩濟,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法會啟告!


免費結緣道教經典《道德經》《道教常識問答》+道教音樂CD!(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容易英年早逝?真相驚人!


待宰耕牛被男子買下放生,此後發生的事科學至今無解!


陽氣不足的人,千萬不要去故宮,去兵馬俑不要超三次,第三個地方也不要去!




仙道貴生 無量度人 



玄門道學

ID xmdx27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修行交流


微信:daoa16(明謙道人)


騰訊QQ交流群:578671204


點右下角"寫留言"發表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玄門道學 的精彩文章:

蛇妖升天猶如龍氣,假扮神仙,禍害人間!
玄門正宗,道醫祝由術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五個有效治病的咒語,值得收藏!
陰靈附身是怎麼回事?

TAG:玄門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家有寶寶,這九種物品必須要常備哦,看看你家都有嗎?
這三種物品嚴重影響家中的磁場,看看你家有沒有,想富裕都難!
這三類物品嚴重影響家裡的磁場,看看你家有沒有,想富裕都難!
家裡隨手可得的5種辟邪物品
進門處最好不要看見這些物品,一旦中一個,再有錢也住窮!
中看不中用的衛浴物品,看你家有幾樣?別再花錢買罪受了!
驚!7種物品比鉛更有害,快看看你家裡有這些東西沒
家裡有這些物品的,趕緊換,否則後患無窮!
我的世界:四種被拋棄的古老物品,最後一種只有老玩家還記得,太懷念了
入住酒店時,這四樣物品最好自己帶,不知道的可以看看!
這幾種是最常見的辟邪物品,哪種辟邪最厲害?
《我的世界》玩家們最容易扔掉的四個物品,它們真的這麼沒用嗎?
這些物品女人都喜歡用,你家裡肯定也缺,趕緊來看看吧!
客廳可不要放這幾樣物品,財神看見繞門走,難怪我家那麼窮了
孕期這3樣物品才是最有用的,孕媽別瞎買浪費錢,看看你買對了么
這些傢具物品家家都有,但是你家的放對了嗎?
魔獸世界掉率超低的幾個物品你都有哪些?哪些是你的遺憾?
丈夫到底是不是真心愛你,看看還孕期,有沒有給你買這幾個物品!
帶香氣的多肉植物品種,你有幾種?
偽裝者: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其實對明家人有著特殊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