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繆斯夫人專欄:成年了,與父母同住好嗎?

繆斯夫人專欄:成年了,與父母同住好嗎?

圖片來源:pixabay.com

Ms-Muses繆斯夫人專欄

離家獨居常被看做長大成人的一個標誌性事件。而近年來,在西方社會,成年後與父母同住的情況逐漸增多。這種同住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年輕世代的經濟需求——經濟不景氣,就業環境惡劣,生活壓力增大,這些都迫使年輕人越來越依賴父母的支持,包括住在父母家。

許多年輕人和父母都感慨:相見容易同住難!今天我們就一起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討論與成年子女同住如何影響父母的經濟生活。

撰文 | 李汪洋(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

責編 | 錢 岳 靳永愛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關於成年後與父母同住,已有大量研究指出,這種同住將影響年輕人的獨立意識、家庭觀念、與父母的關係,以及他們自己的精神狀態。下面這張「過年回家,你媽媽是這樣嗎」的組畫曾在網上熱傳,大約就是因為它戳中了很多年輕人與父母相處的心情吧。

但是,與成年子女同住會給父母帶來怎樣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十分少見。今天和大家分享Michelle Maroto發表在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最新一期的文章《當子女住在家裡時:同住、家庭財產和經濟不穩定》(When the Kids Live at Home: Coresidence, Parental Assets, and Economic Insecurity),探討的是在美國與成年子女同住對父母財產的影響。

>成年後,與父母同住嗎?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在美國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的基本狀況。一般來說,美國人高中畢業上大學或工作後,就會搬出去住,很少有人繼續與父母同住。然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成年子女與父母同住開始變得越來越常見。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2015年,在18-24歲的年輕人中,有55%依然住在父母家,這一比例比2005年增加了11%;在25-34歲的年輕人中,住在父母家的比例是15%,比10年前增加了40%。另外,一些研究指出,在第一次離家後,有40-50% 的年輕人會重新回到父母家住。總之,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時間拉長了,而且即便離開了家,他們也更有可能再回來。

父母與成年子女同住有很多原因。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的父母大多處於中年或剛剛步入老年,有一定的財力,身體相對健康,暫時不需要子女的照顧。所以,養老需求並不是年輕人與父母同住的主要原因,這個選擇在很多情況下是年輕人經濟需求的反映。也就是說,同住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支持方式,特別是當子女處於經濟困難時。同住可以帶來一系列的好處:提供經濟資源,情感支持,加快年輕人的儲蓄,等等。而且,這種居住安排對那些處在劣勢地位的人群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單親家庭、少數族裔。這些家庭更可能缺少其他共享的資源。

經濟不穩定的境況在千禧一代(Millennials,1980-2000年左右出生)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相比於上一代人,受整個經濟環境和發展的影響,千禧一代的年輕人面臨更加嚴峻的生活壓力(比如,失業率上升,生活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他們往往承受著更大的債務壓力,主要來自於助學貸款和無抵押債務。這些因素導致他們可能推遲包括離家、結婚、生育等事件,需要花更長的準備時間才能完成這些生命節點的重大轉折。

>同住是否影響父母的財產?

既然父母與成年子女同住已經成為一個常見的現象,它又有哪些社會和經濟後果?Michelle Maroto在文中使用美國國家青年追蹤調查(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Youth 1979)1994-2012年間共7期的追蹤數據,分析與成年子女同住對父母財產的影響。主要問題如下:

(1)父母的財產在與成年子女同住的年份和不與成年子女同住的年份之間是否有變動?

(2)與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和那些不同住的父母之間在財產分布上是否有差異?

分析對象有下列條件:住在自己家、33歲及以上、至少有一個18歲及以上的子女。這些分析對象的子女大多出生於20世紀八九十年代,也就是千禧一代中最早一批成年人。

財產通過4個變數來測量:受訪者是否有金融資產,金融資產總量,是否有儲蓄,儲蓄金額。其中,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存單、延稅儲蓄(tax-deferred savings)和定期儲蓄;儲蓄指所有活期和儲蓄賬戶(按照2012年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之所以將儲蓄單獨列出來,因為它是金融資產最常見的組成部分。這些變數反映出父母財富水平和日常消費能力。

居住安排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分為四大類:當前與成年子女同住、當前不同住但經常回家、當前住校、當前不同住。在1994-2012年間,大約每年有36%-43%的父母表示正在與成年子女同住;絕大多數父母都曾在某個時間點與成年子女同住,其中77%至少同住過1年。

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a.同一人與成年子女同住時vs.同一人與成年子女不同住時

相比於那些不同住的年份,父母在與成年子女同住的年份,其金融資產和儲蓄都出現了大幅度的減少,比例分別是24%、23%。

b.當前與成年子女同住的人vs.當前與成年子女不同住的人

無論是金融資產還是儲蓄,當前與成年子女同住與當前不同住的兩類人群都沒有顯著的差異。

總之,與成年子女同住是最主要的代際支持之一。儘管是否與成年子女同住的父母,在財產分布上並沒有差異。但是,與成年子女同住的年份,相比於其他的居住類型,對父母的財產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中國呢?

多代同堂是中國傳統家庭的一個重要特徵。但我們也觀察到,在如今的中國社會,80後、90後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特別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高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更是加劇這一壓力。這些因素迫使年輕人很難在步入勞動力市場的早期階段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可能越發需要父母的幫助。

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現在中國父母正在從經濟、小孩照料等方面向他們的成年子女提供各種形式的支持,比如,分析樣本中有23.4%的子女在買房或蓋房時曾經得到父母的經濟幫助,在過去一年內就曾得到父母經濟幫助的子女比例也接近三成(許琪,2017)。一些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可能由經濟不能自主造成,不是在「養老」,而是在「啃老」;很多父母在把子女「扶上馬」(養大成人)以後還主動要求「再送他們一程」。

你正在與父母一起住嗎?你願意和父母同住嗎?你有哪些與父母同住的故事?歡迎與我們分享。

參考文獻

1、Maroto M. (2017). When the Kids Live at Home: Coresidence, Parental Assets, and Economic Insecurity.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79(5):1041–1059.

2、許琪. (2017). 扶上馬再送一程:父母的幫助及其對子女贍養行為的影響. 社會, 37(2):216-240.

製版編輯:核桃林丨

本頁刊發內容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轉載及使用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ID:The-Intellectual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阿司匹林降低子癇前期早產風險,北醫三院喬傑評論NEJM研究
植物學家鍾揚:為了「末日方舟」,我在西藏收集種子 | 視頻
中英文刊物之辯,有何解決之道?
專家共識:中國煙民3.15億,控煙為何如此之難?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年人的憂愁:為什麼小孩和老人更容易生病?商周專欄
母親節專欄:《母愛是一種歲月》覺斕
營養師專欄:男人禿頂的原因是什麼?
婦女節專欄:白癜風,會成為女人懷孕的阻礙嗎?
名人專欄 | 顧蒨:愛,是世界共同的語言,愛是無私的奉獻
錢崗專欄:你準備好了嗎?
母親節專欄:《母親是誰》馬月霞
母愛如海-母親節專欄《母親啊!母親》
他是香港的黑社會教父,昔日刀砍大圈仔,晚年成了當紅的專欄作家
美媒黑人專欄作家「翻舊賬」:是的,特朗普,你就是種族主義者!
名人專欄 | 吳淡如:只有一種女人能夠幸福
那維楨專欄:年味兒
2.14情人節專欄:寫下你 心愛人的名字,在這裡,你敢嗎?
名人專欄 | 吳淡如:若你一個人在巴黎,靈魂會看見自己
鍾愛群校長專欄:全家一起吃團圓飯,是家人美好的祝願
「媽媽我想對您說」專欄:擁抱親情,書寫感恩!
移民加拿大這些年,我如何從商人變成了教育專欄作家
美媒黑人專欄作家「翻舊賬」:是的,特朗普,你就是種族主義者
是不是貪心的人,都會好命?|余點專欄
2.14情人節專欄:說一下自身條件,讓喜歡的人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