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400mm攻防戰

400mm攻防戰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一邊半濕潤、一邊半乾旱

一邊是森林、一邊是草原

一邊是農耕、一邊是游牧

一邊建圍牆、一邊任馳騁

幾千年來來攻防不斷、恩怨不休

至今仍有多少故事在流傳

400mm & 游牧

400mm等降水量線代表了什麼呢?

從地理學上講,它是中國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地區分界線。

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東南方受到太平洋及印度洋季風氣候影響,屬於半濕潤地區,降雨量足夠支撐農業發展。

400毫米等降水線西北,濕潤的季風漸漸失去力量,加上大興安嶺-—呂梁山-—巴顏喀拉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一線山脈的阻攔,降水量已然無法支持大面積農作物的生長,更適合畜牧所需的草場。

200mm、400mm、800mm、1600mm等降水量線粗略圖 圖片來自網路

於是,在中國古代,400毫米等降水線就成為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邊際線。然而這並不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鐵幕,再細觀地圖會發現,區分著半乾旱區與乾旱區、草原與荒漠的200mm等降水量線與400mm線之間只有窄窄的一條通道。

這意味著,游牧民族的生存空間其實非常狹窄,一旦乾旱、霜凍等各種天災降臨,草場縮小,牛羊死亡,生存受到威脅的游牧民族便只南下劫掠。而定居的南方農耕民族,土地既是家園,無處可逃散的他們,要不然奮起抵抗,要不然乖乖認清自己儲備糧的身份。

反而言之,如果農耕文明的王朝強大了,向西向北驅逐游牧勢力,往往無法做到永絕後患。要知道他們不像定居的農耕王朝,攻陷首都則基本意味王朝覆滅,農耕從西邊進攻,游牧可以轉戰東部草場,如果東部也被佔據了,可以繼續向西,橫跨歐亞大陸廣闊的半乾旱地帶,哪裡都可以是休生養息的家園。

西周時期地圖,可以看出盤旋在中原王朝北方的各部游牧民族就其佔地面積而言,已然可以與南方朝廷平分天下,其分界線就在400mm等降雨線附近。圖片來自網路

從文明的襁褓開始,游牧民族甫一登上歷史舞台,立刻展現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和獨特的耐力,對於定居的農耕王朝而言,彷彿一個永遠揮不去的詛咒。

商朝末年,周文王大破當時盤桓在陝北、青海一帶的游牧民族部落犬戎,而有了與殷商爭奪天下的資本。

獲取政權後,周宣王親征西戎大勝,卻沒徹底解決問題;穆天子西征勝利,戰果僅得「四匹白狼、四匹白鹿」,卻勞民傷財,西周從此走上下坡路。

最後是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烽火台的設置主要就是為了通知全境,犬戎入侵、國都危機。犬戎攻真的進鎬京,諸侯無人來助,犬戎在鎬京城下殺死周幽王,拐走褒姒,西周滅亡。

終強大的西周整整一朝,數代雄才大略帝王的努力也沒能最終解決西北游牧民族的困擾,農耕的中原王朝強大的時候,可以將他們遠遠驅逐,損傷他們的戰鬥力量,但是卻總也無法永遠將之消滅。

最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王朝衰弱的時候,游牧民族的力量往往是最後致命的一擊。這樣的輪迴,在歷史上一次次發生,真是國之大事,唯北方游牧與農民起義耳。

是以,從華夏文明的基因成型開始,游牧民族,這四個字彷彿是高懸在中原王朝額頭上的一把利劍,沒有哪個帝王敢對之掉以輕心。

長城 & 興安嶺

游牧的北方和農耕的南方展開了時長數千年,剪不斷理還亂的恩仇。兩方你進我退,你攻我守,不斷的拉鋸,最為激烈的地段從東到西,隱隱約約就是這條400mm等降水量線。

而一個人類文明最為偉大建築之一——長城,就在這條糾葛不斷的百戰之線上一點點誕生了。

西周時期尚沒有長城,只是一個個的烽火台,以光速傳遞戰報。待到東周列國,北方游牧勢力可以造成的破壞已然深入人心,各諸侯國彷彿互相競爭般,將烽火台之間用城牆連接,北御游牧,順便也互相防禦。長城漸漸成型。

秦以前長城地圖 《博物》2004年07期

在春秋戰國諸國中,沒有誰比秦更明白游牧民族的能量,畢竟秦國正式成為諸侯就是在西周滅亡,東周遷都洛邑時。周平王為秦襄公遷都時護駕有功,將岐山以西的土地全部賜予,但是岐山以西當時已然被戎狄佔領,所以秦的土地幾乎都是從游牧民族地盤上一點點搶過來的。百戰之國明白他的敵人有多麼厲害。

待秦滅六國,形成統一的王朝之後,開始大規模將各國各自為政的長城聯結起來,再加上堪稱古代高速公路的秦直道可以將邊關戰況直通咸陽,從秦朝開始,形成中原VS游牧的統一防線。

這道防線每代王朝代代修繕,到明朝達到頂峰,形成從渤海到沙漠蔓延萬里延續不斷的銅牆鐵壁。最終在清朝這個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成為境內一道無甚實用的土牆——來自更艱苦的北方的他們,不需要再靠400mm降水量線來劃分領土了,游牧民族有著更廣闊的疆域。

中國歷代長城地圖 《博物》2004年07期

記住歷代長城的走勢,再看看全國的降水分布圖,你會發現從東北的大興安嶺,經過呼和浩特,穿過張家口,一直到延伸到西北的蘭州,再向西南至拉薩,這條400mm線幾乎與長城相吻合。除了兩端的兩段。

最西南段是青藏高原,山脈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又一直有較為穩定的土蕃王朝坐鎮,除了唐代,對中原帝國一向威脅不大。還有一段跟長城走勢不同,卻至關重要的,這就是最東北大興安嶺段。

大興安嶺西側的森林邊緣,基本上與年400毫米等降水量線重合。它的東邊是廣闊的東北大平原,世界上最優秀的農作區之一。西邊則是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和蒙古國大草原。

《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4期

為什麼中原文明長久以來沒有進入這塊如此適合作物生長的地方呢?如果東北大平原與華北大平原相連,農耕文明的舞台瞬間拓寬,那麼中國的歷史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歷史沒有如果。大興安嶺過了阿爾山後海拔迅速降低,科爾沁草原和沙地割裂了適於耕種的連綿平原,燕山等東西走向山脈橫空出世。長城拐了一個彎,沿著燕山的南麓,一直修到了渤海灣,山海雄關在此鎮守。

人工農牧分界線——長城,沒有和天然農牧分界線——400mm等降水線大興安嶺段重合,卻一路東行,在大海處,阻擋了東北民族的南下中原的勢頭,也封閉了農耕文明北上發展的可能。

而東北平原的肥沃讓關外的民族有了學習農耕的機會,也給了他們試驗建立穩固王朝的場所。

這裡誕生了北魏鮮卑拓跋氏的先民;走出了建立大遼國的契丹;哺育過顛覆北宋的女真金朝;更貢獻給世界橫掃歐亞的成吉思汗;最後帶給國人一個大清帝國。

歷史 & 未來

幾千年來,游牧民族統治中國北部乃至全境的時間,基本上和農耕民族平分秋色。但史書基本是由定居的農耕民族書寫的,視角也只能是農耕文明的視角,對游牧民族的描寫,很少公正,基本都是「燒殺搶掠、屠城姦淫」的模式。

這樣的歷史只能是半部歷史,中國的另外半部歷史,是傳唱在廣袤的草原上、艱難沙地中的史詩。當我們念著「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時,殊不知,經過數千年的交融,我們的血管里就流著匈奴的血。

我們的歷史,是游牧民族「漢化」的過程,同樣也是農耕民族「胡化」的過程。我們的意識和歷史觀是農耕的漢民族的,但我們的基因、肉體卻是融合的。游牧和農耕互相爭鬥,不斷融合,互相帶來新的技術和思維,互相逼迫促進對方不可鬆懈,形成了我們無比精彩的歷史。

《中國國家地理》2013年10月 攝影/姚新根

而當現代化從頭到腳改變生活之後,游牧還是農耕似乎也已經不再成為問題。

我們為游牧民族的下一代大多不願意再過逐水而居的生活而惋惜,我們看到草場被承包圍上柵欄而痛惜。我們感嘆,也許稱雄歐亞大陸幾千年游牧文明的生活方式就要消亡。

然而何止游牧,農耕文明又真的延續著嗎?坐在電腦前的我們,又有誰能說你跟土地有多麼緊密的關係,又有幾個人真正懂得如何種地,更有多少人願意回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

也許,我們現在正在目睹一個游牧文明、狩獵文明、採集文明、農耕文明,各種文明一齊消逝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以萬鈞之力統合一切的......你們說這該叫什麼文明呢?

如果回到古代

你希望自己是游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

如果穿越到幾次游牧VS農耕最激烈的時刻

你最希望自己是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隱匿於雪原與苔原中的「北極鳥」
垂直速降——探險天坑地心
地理知識 長白山的饋贈
拍不好美食的吃貨不是好攝影師
來一壇好酒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炮將至?尼康400mm、500mm和600mmPF專利曝光
400mm超望遠 松下200mmF2.8鏡頭評測
等效400mm 松下200mm f/2.8鏡頭外觀圖賞
5倍變焦大炮 尼康80-400mm F4-5.6G ED VR促7200
騰龍100-400mm長焦M43鏡頭
豫園夜燈會 騰龍100-400mm F/4.5-6.3
超長焦新選擇 騰龍100-400mm f/4.5-6.3評測
長焦愛好者的黃金選擇,騰龍100-400mm f/4.5-6.3評測
400mm大光圈 松下一英寸相機FZ1000 II評測
大龍炮新登場 騰龍100-400mmF4.5-6.3鏡頭評測
親民長焦 騰龍SP 100-400mm f/4.5-6.3圖賞
初夏體驗適馬100-400mm F5-6.3 DG OS鏡頭
18度影像 騰龍 圖賞:超長焦+話劇100-400mm F/4.5-6.3
評測:擁有尼康AF-S 180-400mm f/4E 菜鳥也變專業攝影師
大炮里的最強王者 索尼FE 400mm F2.8 上手體驗
索尼表示400mm F2.8將採用緊湊輕便設計
真·宇宙級全能變焦鏡頭,騰龍18-400mm僅售3999元
索尼FE100-400mm F4.5-5.6 GM OSS問鼎年度最佳鏡頭
遠攝變焦入門:100-400mm鏡頭逐個看
SONY大炮來襲 將於9月發布 400mm F2.8 GM 定焦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