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郭敬明:帶著「原罪」的文娛帝國締造者

豆瓣日記:郭敬明:帶著「原罪」的文娛帝國締造者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郭敬明是現今中國最受爭議、熱門話題生產能力最強的青年作家之一,而有的爭議和話題已持續上十年。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這其中包括前些天被實名舉報的「性侵男作者」事件。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生於四川自貢,中國青年作家。他同時是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及《

舉報者叫李楓,郭敬明公司旗下的簽約作家。21日晚,他在微博上實名舉報郭敬明對其「性騷擾」「性侵犯」,並在《關於郭敬明。致所有人》一文中說郭敬明「經常性騷擾、性侵犯簽約他公司的男作者、公司的男職員」。郭敬明兩小時後在微博上表示:「1.完全捏造。2.已讓律師處理。」兩者說法孰真孰假尚不確定。

但消息一出,照樣掀起熱議狂潮。一波接一波。連日來,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幕是,從微博到微信公號(包括讀者留言),人們都「不假思索」直言相信舉報者李楓舉報屬實,同時肯定郭敬明是真的涉嫌「性騷擾」。

現在疑惑是,這樣一種輿論預判是怎樣來的?

我們可能得接受一個事實,十四年來,所謂「倒郭」已成中國公共討論中一種無聲的「政治正確」。

郭敬明作品《夢裡花落知多少》封面。

作家莊羽以該書在故事情節、人物特徵、語言風格等方面抄襲其作品《圈裡圈外》為由,於2003年12月將作者郭敬明、出版發行單位及銷售商北京圖書大廈訴上法庭。官司持續兩年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夢裡花落知多少》對《圈裡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

的確,就像一些採訪和評論所說,郭敬明的努力、精明和才華塑造了他。但我們可能既需要理解郭敬明的流行,也需要理解新世紀以來的中國青年文化。今天的作者,通過綜合公開資料,用他的評說方式表達了一種說法:郭敬明是帶著「抄襲原罪」流行起來的作家和商人;他精於計算,他迴避時代議題,他在作品中將絕對世俗化展現得淋漓盡致,所有這些都契合了一種被稱之為「單向度」的流行文化。不管你是喜歡,是拒絕,還是漠視,這就是我們所感知的時代。

郭敬明導演作品《小時代4》(2015)海報。圖片來自網路宣傳。

然而,不僅中國社會在變,在作者張天潘看來,不斷曝光的負面新聞(包括未經證實的網傳消息)也可能在解構郭敬明及其商業大廈。你同意嗎?現在,跟著書評君逐段滑到文末說說你的看法。或許你有許多話要說,關於郭敬明,關於文學和商業,當然也關於我們自身。

撰文 | 張天潘

從出版到影視

用「小時代」構築文娛帝國的「大時代」

郭敬明,1983年生人,從「新概念作文大賽」走出,成為80後最具代表性和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他在的2001年和2002年的第三屆、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連獲兩屆一等獎,由此名聲雀起。但真正讓他爆紅的,卻是並不光彩的抄襲案。女作家莊羽以《夢裡花落知多少》一書在故事情節、人物特徵、語言風格等方面抄襲其作品《圈裡圈外》為由,於2003年12月將作者郭敬明、出版發行單位春風文藝出版社及銷售商北京圖書大廈訴上法庭。

官司持續兩年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維持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判決,認定郭敬明所著《夢裡花落知多少》對庄羽的《圈裡圈外》整體上構成抄襲,判決郭敬明與春風文藝出版社賠償庄羽經濟損失20萬元,出版社與北京圖書大廈停止《夢裡花落知多少》的出版、銷售行為。

《夢裡花落知多少》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2,按照一些讀者的說法,評分高於他們的想像。數據來自豆

但令人遺憾的是,郭敬明從頭到尾不承認自己的抄襲:「對自己所不認同的事,哪怕世人全都相信,我依然不會隨意苟同。我不會道歉!金錢、名聲,這些東西,真不是那麼重要,我都可以給予,惟獨道歉,哪怕只是簡簡單單一句話,也決不會迫於壓力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放棄了曾經創作時的辛苦,放棄了所有依然喜歡著我的文字的人的希望。」

之後,關於郭敬明的爭議一直不斷,並且這個污點伴隨著所有的過程。但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挖掘下,快速地跳出了抄襲泥沼。黎波也是公認的郭敬明幕後推手,據2014年7月黎波接受《今晚報》記者專訪時透露,正是他請老作家王蒙和文學評論家陳曉明做他加入中國作協的介紹人。

2006年8月,郭敬明結束與春風文藝出版社的合作,轉而跟黎波所屬的長江文藝出版社合資成立柯艾文化公司,郭出任董事長。他的身份,終於從作家轉型為商人。2010年3月9日,上海最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柯艾將成為最世旗下子公司,郭敬明組建了更龐大的商業矩陣,最世文化旗下籤約的作者,不乏笛安、落落、安東尼、七堇年、痕痕、消失賓妮、胡小西、貓某人、蘇小懶等寫作者和漫畫師,通過系統地商業化運作,像打造偶像藝人經紀公司一般,紛紛把這些作者捧成青春文化的熱門作者。

通過自己的書籍和圖書運作出版,出版《小時代》系列、主編的《最小說》等,郭敬明成為了老闆,千萬的年收入。當出現中國作家富豪榜時,他在2007年、2008年、2011年,郭敬明分別以1100萬元、1300萬元、2450萬元的版稅3次位居榜首。

在寫作積攢了足夠了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之後,郭敬明水到渠成地進入了影視行業,將自己銷量巨大的作品改編成電影電視,最大化地開發和賺取IP價值。

電影《小時代》(2013)宣傳海報。

2013年6月,郭敬明的處女座《小時代》上映,創造了國內電影市場2D影片首日票房新紀錄,首日票房7300萬元。《小時代》系列四部近18億的總票房(電影票房資料庫顯示,一到四分別為4.88億、2.96億、5.22億、4.87億)。但高票房背後卻是品質的匱乏,《小時代》1和2一共只拍了79天,畫面輕浮奢華,劇情膚淺,各種時尚元素的過分堆砌,令人尷尬,電影口碑爛,最高的僅為4.9分,沒有一部能夠在及格線以上。

最新的《爵跡》在畫面上採用100%純CG動畫模式,雖然最終票房3.81億,但口碑依然撲街,只有3.8分,創了新低。這也可以看到其IP開發的日漸頹勢。但21億電影票房與6家文化公司法人及多家企業的主要股東身份與財富,已經構築起了郭敬明一個人的文娛帝國,迎來了他的「大時代」。

被物質囚困的「小時代」

「用物質堆砌的生活哲學」

儘管他的書為很多人詬病,像「悲傷逆流成河」等成為眾人調侃之名句。而他在生活中,也是熱烈追求物質,顯露了對物質的赤裸裸的崇拜,飽受質疑卻依然我行我素。從他的微博、文章、言語等,無時無刻不在展示的奢侈品、豪宅,以至於鬧出一個笑話,他曾在博文中說「到底我要換哪一款電腦,才能讓它在一堆ARMANI和達芬奇傢具中間每天相處而不自卑……」,但很快被響亮地打了一巴掌:達芬奇傢具卻只是個假洋貨。不過,他從來不諱言自己的特點,並且在多個場合為自己的選擇與追求正名:「我不太愛掩蓋自己的缺點,有一些小虛榮,還有膚淺,但是我也不愛把自己塑造得很高大全。」

郭敬明承認,自己曾被物質羞辱,然後他又臣服於物質,用物質堆砌起自己的生活哲學:「你要愛錢就表現出來很愛錢。你要真的仙風道骨不在乎物質,那也很好。但你不能一方面看不起人家物質;另一方面自己又拚命追求錢,特別在乎,那我覺得你挺沒勁」。

《世俗時代》作者: [加拿大] 查爾斯·泰勒 譯者:(英譯)張容南等;(法譯)崇明版本: 上海三聯

「世俗」在經典定義中更多是指這樣一個社會,即宗教在社會中的地位發生了顯著而深刻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緊著過去的幾個世紀。這也是查爾斯·泰勒關注的議題。但現在,世俗和世俗化的含義已經不止於與宗教的相對。

作為一個顯著的符號,郭敬明則代表著一種絕對世俗化的文化傾向,他遠離政治與現實的議題,專註於自己的商業寫作,現在又投身到電影製作。但不管他的注意力怎麼轉移,他的核心架構一直沒有變化——他在自己所有的作品裡,都在全力構築一個由物質與情愛組成的虛像生活空間,精緻、奢華、浪漫、感傷、柔美、魔幻,以至於大部分成年男性看到他的文字都渾身起疙瘩。

但他堅持著,因為他堅信,這種虛像的生活空間在現實中往往是常人難以抵達的,而這正是很多人特別是女性、少女們所熱愛的世界,感受到無數的唯美想像,心甘情願地被物質囚困而樂不思蜀,沉溺在虛像「小時代」里。但很多人對此是鄙視的,以韓寒為代表的觀點就認為,「我覺得他就是寫給那些地級市、縣級市或者城鄉接合部的人看的,作為大上海的繁華和奢侈品的一個教程吧。」

但這是郭敬明聰明的地方,他充分地捕捉到和迎合了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所以成就了他龐大的文娛帝國,從書、雜誌再到電影。在輿論對郭敬明大加討伐的時候,他或許真是忙著在數錢呢。

不知道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樣,在拼音打字輸入時,我總是容易把郭敬明錯打成「夠精明」。但是誤打誤撞,這個辭彙居然如此地吻合了郭敬明的特徵:一個精明十足的文化商人,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而且堅決地規避任何政治風險,只談風月,不關心現實與政治,或者是政治心智還處於初級階段。

洗不去的原罪標籤

「黑郭」似乎成為習慣

在中產階層文化精英的話語體系下,郭敬明的種種選擇與姿態就難免被戲謔,以至於現在大家「黑郭」似乎成為習慣了,或者是另外一種形式的「政治正確」,只要是嘲弄郭敬明的,能夠得以大家會心一笑,每一次他的負面,總是會有無數的自帶價值判斷的圍觀審判者,而挺郭敬明或者為他說幾句話,估計就被視為無知的腦殘粉了。

但在這個「大時代」,對於郭敬明來說,無論如何努力,如果地成功,都註定他是一個帶著原罪的文化商人,他必須為他曾經的犯下的且至今仍不承認的錯誤付出代價。他作為文化資本市場的新寵兒和文娛帝國締造者,巧妙地利用了「文學」這個還有點利用價值的名號,以抄襲進行資本原始積累之後,再依靠商業運作以多次方增長的速度成名,從而獲得了高收入。因此,哪怕不從文化底線看,僅僅視為商人,他也應該承受商業的基本規則,那就是失去誠信後的不信任懲罰。

商人在商言商是最低的要求。商業領域的誠信問題,正如俗語說的,無信不立,這其中包含一種潛在的契約關係,當你產品投放到市場後,或者消費者(讀者)在消費你的產品(作品)時,他們的正當權益是享受貨真價實的產品,而一旦這個產品發生致命的缺陷,或者產家出現不良記錄之時,公眾的質疑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而郭敬明頻頻喊冤,希望大家別用偏見看待他,別給他貼上標籤。他也深感委屈,不明白為什麼這麼多年了大家一直不放過他?事實上,這並不能怪罪社會公眾的好記性,自己當年破壞文化底線和商業誠信遺留下來的苦果,必須要自己吞下。然後他的委屈和種種迴避,則反映了他對自己曾經行為毫無反省意識,也未能承受起作為一個有「不良信用」記錄商業個體理當的責罰,所以,這也是他的粉絲耿耿於懷人們為什麼「黑郭」的根源所在。

作者: [美] 尼爾·波茲曼 譯者: 章艷 版本: 中信出版社 2015年5月

郭敬明與時代

從物質主義走向後物質主義?

郭敬明不是自己創造了郭敬明,時代造就了郭敬明,黎波也說,「其實是各種合力造就了他,他趕上這麼一個時代,其實他自己什麼都不是。」與郭敬明那些作品所營造的浮華、奢侈的想像性現實一致的是,真實的現實,卻是正一路向著郭敬明的「時代」狂奔: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人在境外消費的奢侈品高達6300億人民幣,連同國內市場,中國人一共買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中國人支撐起了全球奢侈品銷售的半壁江山。而年輕消費者90後、95後漸成奢侈品核心人群。

調查公司益普索曾發起一項調查,多達71%的中國人表示,他們通過擁有的物質財富來衡量自己的成功,這一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受訪國家,中國的比例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多。

儘管馬克思主義理論早就警告過:資本拜物教的形成使資本主義社會成了一個著了魔的、顛倒的、倒立著的世界。貨幣拜物教、資本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都是把物在社會生產過程中獲得的社會的經濟的性質,變為一種自然的、由這些物的物質本性產生的性質,以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掩蓋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單向度的人》作者: [美] 赫伯特·馬爾庫塞 譯者: 劉繼 版本: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4年3月

然人們紛紛拜倒在了拜物教門下。在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背後,通過馬爾庫塞《單向度的人》的視角,我們看到的是日漸加劇的壓抑,特別是精神上的壓抑。年輕人成為了金錢和物質的奴隸,無數的人像飛蛾撲火一樣撲向物質主義的懷抱,哪怕頭破血流、出賣靈魂、丟失性命也在所不惜。因此,這樣的單向度下,每個人的生活,就被財富、權力、成功、上流社會等這些到處充斥著的價值觀所遮蔽,從而抹殺了個人的各種微觀生活體驗與細節,而如果抗拒這些價值觀的,則被認為是失敗者。

《文化研究與政治世界批評的重建》 作者: 陶東風 版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4年12月

中國文化學者陶東風在《文化研究與政治世界批評的重建》一書中就提到,90年代的消費主義則是一種畸形世俗化時代出現的畸形世俗文化,其突出特點就是大眾的政治冷漠、犬儒主義與消費主義、享樂主義的深度結合。畸形的世俗化鼓勵人們把精力投入到日常消費:理財治家、崇拜明星、追逐時尚、健美塑身等等,人們一心一意地想著自己的家庭和房子,把玩自己或他人的隱秘經驗,偷窺明星隱私,對公共世界的腐敗和愚蠢視而不見。

在一個光怪陸離的娛樂世界、影像世界(可以統稱為大眾文化)蓬勃興起的同時,哈貝馬斯意義上的公共領域卻急劇地萎縮與衰落了。郭敬明構築的虛像世界,以及公眾這次對於郭敬明那些「房事」的熱衷,一體兩面,都在充分地驗證了這個觀點。

當然,或許應該樂觀些,畢竟郭敬明及其聚攏的文化群體,並不能代表全部中國青年。在物質主義和單向度價值觀的壓迫下,青年們開始選擇走向了更具張力和品質的生活。

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靜悄悄的革命:變化中的西方公眾的價值與政治行為方式》中,美國密歇根大學政治學教授和社會研究所主任羅納德·英格爾哈特就敏銳地覺察到西方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價值觀革命,正式提出了「後物質主義」概念。「後物質主義」是相對於「物質主義」而言的,他闡述說,強調經濟和人身安全的價值取向,是物質主義價值觀,而強調自我表現、生活質量勝過經濟和人身安全的價值觀被稱為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 作者: [美]羅納德·英格爾哈特譯者: 張秀琴 版本: 社會科學文獻出

宗教信仰的轉變,工作動機的轉變,政治衝突議題的變化,家庭和育兒觀的變化,以及對離婚、墮胎、同性戀的態度的變化,而所有這些變化正在重塑發達工業國家的政治和社會生活。

在《發達工業社會的文化轉型》《現代化與後現代化:43個國家的文化、經濟與政治變遷》的後續研究中,英格爾哈特認為不光是西方社會按照這樣的方向發展,現在他對於世界價值觀念的調查也涵蓋了中國。他提出,中國也開始有了這樣一種變化的苗頭,也必將沿著這樣一條道路向前發展,青年一代,越來越強調自我表現、生活質量,具有了後物質主義價值觀。

現實可以佐證的是,在每一次郭敬明的負面爆出時,甚至包括之前作品迭出時,原來的那些讀者,追憶的只是自己當年年少無知的懵懂心思,和那些再也回不來的青蔥歲月,正如這些群體回望當年自己非主流、殺馬特的不忍直視的時光一樣,還有人說「我的青春蒙上了灰」。如此說來,最值得憂心的,應該是郭敬明自己,作為商人的他,其新的霸道總裁人設或許會因為不斷曝光的負面而不斷崩塌,那麼,他的文娛帝國是否也會因此遭遇到滑鐵盧呢?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張天潘(媒體評論員);編輯:阿東。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載到朋友圈。

閱讀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

(全文完)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211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新京報書評周刊」關注Ta。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相冊:手帳
豆瓣日記:普魯斯特問卷的問卷
豆瓣日記:長江穆斯林南京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餐廳》部分明星鏡頭被剪,霍思燕吐槽節目微博:不紅是原罪
《明星大偵探》與綜N代原罪:老粉絲難伺,新嘉賓難請!
《神界:原罪2》最優擊殺冰龍方法介紹
《神界:原罪》系列最新作《神界:英雄再臨》公開
陳少傑商海浮沉:原罪
陳偉星:區塊鏈從業者是有原罪的
《神界:原罪3》即將到來?《神界》官網新頁面上線
從古力娜扎視頻到章小蕙敗光鍾鎮濤,不檢點:當代華人女星原罪?
《神界:原罪2》官方中文今日更新 中國玩家狂刷好評
從《摔跤吧!爸爸》到《神秘巨星》,「生而為女」是一種原罪嗎?
宋朝是歷史上最有錢的王朝,但宋朝的三大原罪把中國拖向深淵
HB喜加一:《太陽帝國的原罪》免費領
《跑男7》新人宋雨琦成原罪?口誤行為受爭議,與王彥霖關係親厚
透視法:西方繪畫的原罪
新世紀的原罪、救贖與福音
所謂南橘北枳,說的就是《神界:原罪2》這款遊戲
陳國寶和兒子演「兄弟」,陳月末還未出場就被罵,星二代是原罪?
佟麗婭的角色,是原罪?
《神界:原罪2》中文版即將推出 漢化還在完善中
《神界:原罪2》報復盾戰玩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