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推薦一篇真知灼見的文章,讓太極習練上升一個層次!太極拳師徒對話錄

推薦一篇真知灼見的文章,讓太極習練上升一個層次!太極拳師徒對話錄

問:現代研究太極拳者普遍認為太極拳是松功,不松就是假太極。但我認為,孤立談松是松不了的,因為松的對立面是緊,靜為躁君,緊為松根。您認為這種認識對嗎?

答:須作具體分析,脫離練拳者實情,很難判斷是非。總的原則是心靜體松,這是太極拳的特性之一。太極拳是鬆柔功,是陰陽功,是輕靈功,是內氣功。不僅要松,還要松到底,松得透,松得一無所有,松得渾身如水,周圍也是水,松得周身輕靈,內部如氣。很多習拳者沒有認真松沉、松空、松靈、松活,因而身骨僵、動作硬,這樣的人太極沒入門,沒登堂。至於如何松,那就涉及根本要旨「用意不用力」了。用意念、意向、意想來調控、節制、指揮、整合,與平日的散淡、妄念、昏沉相較,意集中、聚合了,說這是「緊」也未嘗不可。你想,人體70%是水,還有30%是其他物質,如果松透了,100%的物質就盤活了一個整體,效應與內力就大了。不松呢,肌骨內臟都會緊與僵起來,充其量只能盤活人體物質的30%~50%,那個效果就差得太遠了。反之,一松到底,一松透脫,毛細血管和經絡神經還有許多看不見也說不明的精微物質都會盤活,反應便十分靈敏,如此這般,慢性病得以治療,健康得以改善。我在美國用太極推拿內功幫人診病,有的接斷骨,有的打通婦女的脈絡,使不孕不育者懷上寶寶,這是事實,我自己鬆了,內功就上來,別人不信,一試信了。所以,松透很精微、很玄妙、很有意趣,因而也很難,難與效成正比,輕而易舉總是低檔次。

問:當前太極拳的演練現狀似乎令人擔憂,如果長期如此,很可能失去太極拳的神魂而只剩軀殼與外形,我看到我們當地一些太極拳愛好者過多過重關注外形,有的地市級組織比賽的評分標準大體上用外形標準定框框,有的雖然也拿了一等獎二等獎,但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腰頸椎等病沒得到治療,甚至個別的獎拿到了手,性命丟了,健康丟了,你對此種現象怎麼看?

答:我拜過楊澄甫大師的五六個弟子為師,他們告訴我,成功的太極拳習練者,一般言,百病俱消,如不能治病,則證明沒有入門。以我為例,我39歲得了嚴重肝硬化,醫生讓我離崗休養,意思是等死,只是不明說。我苦練了一年就感覺精力旺盛。重新上崗後繼續練,四處拜師,坐火車、坐輪船、看電影、走路、騎車、爬樓梯都練,把肝病練好了,還練出了意想不到的功夫。顧留馨老師那時經常寫文章,我一去,他就停下手中的筆,和我推手。他跟我講太極拳架內部的東西看不見,但卻最重要,看得見的是形、是架子、是腳動,身動、手 動,是陽的東西,看不見的是意、氣、神,是陰的東西,陰的比陽的更重要。陰陽、陰陽,陰第一,陽第二,陰陽相濟。現在很多人把陽放在第一,只注重架子,腳、手、身、形,而不注意精、意、氣、神等,結果連陽也丟了。所以,拳練得好不好,治病效果怎麼樣,健康如何,是否聰明了,也是一個衡量準則。

眼下太極拳演練的通病是體操化、外家拳化、形式化,重外輕內、重形輕神、重力輕勁,儘管理論上、口頭上都在強調重現精、氣、神、意,但由於有種種原因,未能落實,加上受自古以來「修道千人,得道一人」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家對此反倒坦然了。當今時代,資訊發達,太極拳已由封閉式、師徒式、秘傳式轉入開放式、大眾化、公開化,只是因為強大的習慣思維及運作形式的阻撓,加上太極拳門派多、品種多、套路多,叫人們無所適從,無法深入探討,也就干擾了太極拳的神魂普及。

一個拳種與另一個拳種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但前提必須先掌握本拳種的特色。太極拳並不排斥其他拳種的精華,如少林拳、形意拳、大成拳等,但是只有把握好太極拳自己的精義,才能吸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就可以指太極拳。

問:內氣鼓盪似乎有點神秘,一些拳家認為太極拳的威猛靠內氣鼓盪蓄積,如果內氣不鼓盪,就談不上「四兩撥千斤」的太極神功,請問如何才能練成內氣鼓盪而達「四兩撥千斤」?

答:一切都是「意」,脫離了「意」,怎麼鼓盪?我曾提出「下大於上,內大於外,後大於前」。但這些還不夠,就內言,尚有內中之內,五臟六腑是內,精、氣、神、意也是內,故內中還有內。李雅軒先生認為太極拳的終極目標是練靈氣,應包括靈神和靈意,這就是內中之內,也可說是陰中之陰。鼓盪的內氣靠靈敏的神經指揮,與日常生活的呼吸習慣相比,內氣的運作鮮明化了、內在化了、內感覺化了,這要靠習拳者的領悟,一時很難說清楚。拳練千萬遍,其理自然見,至於「四兩撥千斤」,王壯弘先生認為是,「拔」,「撥」也好,「拔」也罷,都是講一個槓桿力學原理。況且物理學上的原理拿到太極拳里領會只能取其精神,不能機械對應,引化拿打、敷蓋對吞、引進落空、耄耄御眾等,都是這個原理的運用。我曾多次做一個實驗,伸出一個拇指,讓大力士來扳,他不僅扳不動,自己反而會倒地,這是「四兩撥千斤」,因為他又硬又僵、又猛又剛,我又松又柔、又靈又活。你看空中的風,在空氣中流動,吹在臉上鬆鬆柔柔,舒舒服服,但一旦聚集形成龍捲風時,威力比什麼都強大。我美國的庭院中有一棵三百年的橡樹,要有四人合圍,在一次風暴中,竟然拔地而起,幸好倒在房屋的過道里。風的這種威力不可思議,太極拳練成鬆柔之體後如水、如氣、如風,剛而不硬,松而不疲,一旦發威,其力不可膽擋。練拳練鬆柔之功,練剛強之勁,不是練僵硬之力,也不是練軟疲之功。

要達這種境界,就要把功夫練到骨頭縫裡,練到骨髓里,便會奧妙無窮。老子說致廣大而盡精微,這是我們東方文化的特點。東方文化是精英文化、內在文化,不同於西方文化,西方文化是外在文化、形式文化。太極拳是東方文化的傑出代表,既是精神,又是載體,是天人合一、拳道合一、陰陽合一的東西,是永無止境的東西。我曾在航天事業單位工作二十年,有人問為什麼能航天,因為天底無洞,無邊無際,有這個前提就可能航天,航天飛船的精確度、靈敏度非常高。我們的太極拳也是無底無洞、無邊無際的,功夫練成了,就可讓人體的靈敏度非常高,反應很敏銳,內聽內視一調動起來,人也聰明起來,故不僅練了身,練了心,練了命,也練了性。我三十幾歲被醫院判為「死刑」,現在七十七歲了,精力很好,還能為社會做些有益的事,是太極拳給了我新生命,所以我說太極拳是我們的國寶!

楊式太極拳是太極拳發展的一個高峰,至今沒有被超越,這是一個事實。楊露禪大師是以學陳式而出道創新的,人稱「軟十三,不敢沾」。他的後繼者,像健侯、班侯等師也有強大的功力,大到令人驚異,第三代傳人楊澄甫師非常厲害,從不輕易出手,到第四代鄭曼青、褚桂亭、葉大密、李雅軒等人也是威震天下,名滿四方,到第五代,也出了不少大師級的拳家。我們應好好學練,總結實踐經驗,使我們的國寶發揚光大,不辜負我們祖先的賢德與智慧,利國利民,為我們祖國的復興作貢獻。

註:

問者為本文作者翁心誠先生,常在多種武術刊物發表文章。

答者李品銀老師是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曾師從楊澄甫宗師的嫡傳弟子濮冰如、顧留馨、褚桂亭、葉大密和金仁霖多位名師,其太極拳造詣深邃,見解獨到。他以花甲之年走出國門,以太極推拿功夫在美國新澤西州開辦太極內功診療所,醫好了許多難疑之症,享譽美國及周邊一些國家,業餘時間,教授了許多洋弟子及旅美華人。李老師今年77歲,但聲宏氣壯,思維縝密,語言機敏,表述精當。

2013年元月,李老師回上海探親,翁心誠先生就太極拳的一些根本問題向老師討教,順便也談到個人的一些觀點,將幾次電話採訪摘要整理,於是便產生了此文,發表在近期的《少林與太極》雜誌上。

忱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和習練者共饗之。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必須練內功
談一談什麼是太極拳內功心法
陰符經註解-無緣人切莫看!
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輕著練出來的!人體骨骼如衣架子,脊骨動他骨無不動也
凡人修道必知:修道即改造自己!仙佛之成仙佛,不僅僅是其修鍊之功,更重要者他們俱是

TAG:九五太極養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太極拳真傳一句話,練對一句功不差!(上)
太極拳真傳一句話,練對一句功不差!(下)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史無前例,絕無僅有的好書,這就是太極拳的真諦!真正的太極拳授課實錄!推薦太極拳愛好者人手一本!
練習太極拳吧,做一個懂太極懂生活的人!
太極拳習練了這麼久,才明白這些太極拳名次及含義!
讓練習太極拳,成為一種習慣
練太極如寫書法,一個套路,多樣練習
太極高手來聊聊練太極拳時「松和軟」是不是同一個意思?
太極是個寶,堅持習練,一切都好!
習練太極拳始終不能開悟?這篇文章一定要看
一首《太極歌決》對你習練太極拳有很大幫助
太極拳推手和技擊的練習,有幾個必經階段你知道嗎?
一位練習太極拳多年前輩的體悟,值得一讀!
你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
常見的四個太極論,你掌握了嗎?
為什麼說:太極如摸魚,是對練習太極拳外部形態最逼真的寫照
練習太極拳,您一定要知道的一句話:「練功不收功,等於白練功」
掌握了太極拳的五個要領,還怕練不好太極拳?
一起練習太極拳,來享受太極給你帶的極樂生活
練習太極,這些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