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展訊」凈心守志|張振國書法金石題跋展即將開幕

「展訊」凈心守志|張振國書法金石題跋展即將開幕

凈心守志

——張振國書法金石題跋展

研討會地點:中百大廈七層會議室

展覽地址:濰坊市濰城區勝利西街233號中百大廈六樓中百美術館

主辦單位: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濰坊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濰坊市書法家協會

協辦單位:萬印樓印社、山左金石研究會、濰坊市畫廊協會、天下收藏拍賣、《非常藝術》雜誌、金石契微信公眾平台

承辦單位:濰坊市中百美術館

作 者 簡 介

張振國:號棠村、圓振居士,1972年生,祖籍河北正定,齋號看雲山房,秋碧堂。幼承庭訓,初學顏柳,繼而學王羲之、蘇軾、黃山谷,以行楷書見長,酷好金石書畫,近年來主要從事金石學的傳播與研究。書法作品多次在全國大展中入展並獲獎。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書法金石工作室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非常藝術》雜誌主編,金石契微信公眾平台聯合創始人。2016年元月主辦《凈土石華——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2017年3月舉辦《凈心守志——張振國(棠村)丁酉青州書法展》。

展覽前言

奪胎換骨 健筆凌雲

——張振國書法小議

馬 龍

宋人李綱在論及詩歌的人文境界時曾說道:「士之養氣剛大,塞乎天壤,忘利害而外死生,胸中超然,則發為文章,自其胸襟流出。」文中所言及的剛大氣象,乃是宋人在詩學上所追求的朗健、剛正的美感訴求。從藝術品創作品賞的內在根源來看,朗健之美的體現,乃是詩文、藝術審美最為重要的品格之一。

在宋代的書壇上,以剛健勁朗而名世的,則非黃庭堅莫屬了。黃庭堅書法遠從顏真卿、楊凝式、《自敘帖》、《瘞鶴銘》等化出,近則取徑蘇東坡。黃書中的一個突出追求,便是對剛健勁朗、自強不息、奮勇昂揚的人格力量的表現。

黃庭堅不單為書法「宋四家」之一,其詩則為「江西詩派」開宗人物。江西詩派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自不必說,黃庭堅的書法,對後世書家的影響或許更為人所熟知。僅僅明代,便有沈周、文徵明兩位大家直接脫胎於黃氏書風。沈文之後,學習山谷書風的代不乏人,如清初八大山人早年書法,學山谷亦形神兼得,幾可亂真。而在當代,就筆者所見,能夠寫出黃庭堅書法內在精神氣質的人並不多見,而張振國先生的作品可以稱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中有著一種縱橫捭闔而又質樸沉靜的張力與氣度。這種精神特質不單繼承了黃庭堅書風的變化與開張,更在人格意蘊上與黃庭堅的書風和詩風暗合。欣賞張振國先生的書法,便需要從黃庭堅書風與詩風的人文品格進入。

藝術創作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除了自身基本功夫的修鍊之外,更多的還需要學養修為這些內在功夫的支撐。詩文、繪畫如此,書法藝術更是如此。僅就筆者所見,張振國先生的書法創作除了近年潛心於黃庭堅之外,他也曾對經典漢魏石刻及宋代書風如蘇東坡、米元章等下過多年的功夫。其所作蘇體書法,亦頗能傳坡公肥美正大的精神氣質。張振國先生曾言及自己學書臨帖的體會,他說無論是向古代還是現代的名家學習,也無論是學習哪一種風格的字體,學習書法都需要從自身內在的感受出發,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手部肌肉的機械訓練上,這種單純模擬字形的作品並不能使自己進入到書法藝術的內在世界中去。想要真正創作出好的作品,非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而不可得。

康有為論黃庭堅的大字書法說:「宋人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於神韻絕俗,出於《鶴銘》而加新理,則以篆筆為之,吾目之曰『行篆』。」眾所周知,黃庭堅對《瘞鶴銘》書法的取法對其書風的形成產生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黃庭堅以其文學家、書法家的卓絕眼光寫下了許多有關《瘞鶴銘》書法藝術的評論文字。這其中有黃庭堅自身學問的功夫,同時也體現著他陶冶涵融的精神境界。而以學為養,以養助學,或許正是山谷書法能在有宋一代特立秀出的關鍵因素。山谷最得書藝精髓的話語,則恐怕要數他對蘇東坡題跋「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的領悟了。可以說這一領悟,統領著黃庭堅書法的外在與內核,可謂他書學審美的核心追求。

清代劉熙載有言:「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書法之道的美妙,非徒以點畫、結體、線條對某一文字的內容展現,而是在結字營篇中書寫者自身精神世界的外化與內心情感的表達。因此說「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而最終達到「如其人」。了解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創作對書寫者自身修養、性情的體現是深刻而豐富的。在以最基本的點畫連續不斷地延展中多呈現出的書法作品,彷彿是書法家自身的心電圖一般,它把書寫者的內心世界以最單純和直接的方式表露在所有的觀者面前。在我與張振國先生所共事的許多年裡,我所認識到的他一如他現在的書法一樣,平實而又堅毅。處世的隨和敦厚,如同他寫字的速度,嚴謹和緩慢,一筆不苟,點畫起止使轉,從容又不失法度;而面對困難與挫折時,他內心的堅毅執著,又彷彿山谷書法中那通達而洞明的內在骨力,支撐著他一如既往地往前行進。

書法藝術是一種修為,它所訓練的不光是書寫者的手眼,更鍛煉書寫者的心靈。在經過一系列的濃縮與錘鍊之後,那最易使人明心見性的靈感之光,便是閃耀在書家作品中的心靈底蘊。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這是三國鍾繇論書的名言。在張振國先生最新的這些作品中,便使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書跡背後那個孜孜不倦埋頭行事的人的顯現。

如今的張振國先生亦同黃庭堅一樣,除了書法藝術的創作之外,更潛心於金石學的研究與整理。他將金石學作為自己打通文化與藝術、古人與今人、歷史與當下的有力工具。張振國先生有志於當今金石學的發揚光大,其傾力打造的《非常藝術》雜誌和「金石契」微信公眾平台為他的書法創作提供了遠比教科書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深厚滋養。也正因為有了金石文化的助養,張振國先生的書法也才能在最核心的精神層面體悟到江西詩派所謂「奪胎換骨」的真正所指。筆者所見他所書寫的三十至五十公分的大字與隨筆書札,精彩之處,絕不讓先賢半步,這便是作者內心中涵融之為大的最好體現。有心的讀者,自可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這一驗證。

平和而又低調的張振國先生,這次終於要將他多年修鍊的成果拿出來展示了。或許在他的心裡,這樣的展示僅僅是向師友求教的作業。而對於觀者,則一定會驚訝於他的潛藏於深邃。這也是他的書法中那種正大而又含蓄的力量來源。能夠錘鍊出一片弘大剛正的氣象,則可以如同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所言:「胸中不患不開闊,氣象不患不和平」。 奪胎換骨,將生力、勁健之力貫注筆端,將書情、意趣傾注尺幅之上,我想,這便是張振國先生對自己書法藝術的內在追求吧。

秋碧堂主人張振國是全國拿過獎的青年書家,《非常藝術》雜誌主編。振國酷好金石,勤於走訪,搜羅實物與拓片甚夥,近年來主要從事金石學的傳播與研究。旨在繼承光大傳統金石學與書法藝術全面深入之研究。期待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金石學與書法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樹。

——張榮慶(著名書法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

參展作品(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庭堅 的精彩文章:

可能你不是真的愛擼貓吸貓,只是被感染了而已
用普通的米字格與中性筆寫出硬筆字印刷體
書法大師的書法作品,你最喜歡誰的呢?你感覺誰的造詣更高呢?
一首美好的詞,好像是成年人的童話
因為幾個字,蔣介石臨死時哭了,讓蔣如此鐵粉的黃庭堅到底好在哪|法帖

TAG: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