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鏗,拉小提琴的手握起了手術刀
【打造首個醫療原創新媒體,報道中國最頂尖醫療團隊,提供服務性最強就醫指南】
尋訪中國頂尖醫療團隊——
本期人物: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沈鏗(系列報道2)
沈鏗,1米8的個頭,50多歲,已滿頭銀髮。
他是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常務副主任,已手握手術刀,與婦科腫瘤戰鬥了30年,漂亮地完成了一台台婦科腫瘤手術,挽救了無數脆弱的生命和絕望的家庭。
這雙婦產科男大夫的手,並不白皙修長,但厚實有力。30年前,這雙手可以靈巧地撥弄琴弦,他曾是一位專業的小提琴手。
在專業舞台上拉了6年小提琴
從18歲到24歲,沈鏗在安徽淮南文工團演奏了6年小提琴,最喜歡舒曼的《夢幻曲》。恢復高考的那一年,沈鏗考上了上海醫科大學。從學藝到學醫,從舞台轉向手術台,沈鏗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解除母親的病痛。自此,中國少了一位普通的小提琴手,卻多了一位頂尖的婦科腫瘤專家。
1983年大學畢業,沈鏗從上海來到北京,進了協和醫院。選擇科室的時候,婦產科主任連利娟找到他:「每年婦產科都喜歡留一個男大夫在科里工作,你願不願意來呀?」還沒有結婚的沈鏗猶豫了。當時人們的觀念還不夠開放,協和醫院婦科的男大夫只有宋鴻釗、吳葆楨、王元萼和郎景和。
沈鏗帶著未婚妻去了郎景和家。「郎大夫笑著對我說:『你看我現在不是挺好的嗎,不要有顧慮』。」郎景和的鼓勵,讓沈鏗下了決心,成了當時婦產科最年輕的男醫生。
如今,協和醫院婦產科三分之一的醫生都是男大夫。「患者再也不會顧慮是不是男大夫看病。只要能解決問題,她們就會來找你。」沈鏗就是這樣,他一到門診,患者就蜂擁而上。
治療的不僅僅一個女人的病痛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過去的100年里,主要治療方法是廣泛性子宮切除和根治性放療,做了手術的女性都將失去生育功能。2004年,沈鏗率先在國內開展了腹腔鏡陰式廣泛性宮頸切除術,簡單說就是只切除患病的宮頸,保留住子宮,從而保留住患者生育功能。
2005年春節剛過,廣東珠海23歲的黃女士新婚燕爾,就發現了早期宮頸癌。這個年輕女人的媽媽夢幾乎破滅。小黃抱著最後的希望來到協和醫院,慕名找到沈鏗。沈鏗至今無法忘記當時小黃眼中的絕望和企盼。
沈鏗意識到,這已不僅僅只是一個女人的病痛,自己的醫治可能還會影響第二個生命。「我們經過手術前仔細評估,覺得她可以實施廣泛性宮頸切除手術。」
手術半年後,小黃懷孕了。又過了一年,小黃複診時帶來了兒子彤彤的照片。這是沈鏗採用新的方法治療宮頸癌後,第一個生育的患者。如今,彤彤已經7歲了。業界早把他看作是我國第一例宮頸癌患者術後生育的孩子。但沈鏗每每聽到這個說法,都會糾正:「只是可能是,也許其他醫院也有成功的病例,而我們並不知道。」
小黃之後,已有50多名早期宮頸癌患者在協和醫院既解除了病痛,又保住了生育能力。
「從過去以瘤為主,到現在以人為本,花去了我們100多年的時間。」沈鏗說,「目前婦科腫瘤治療的理念又發生了很大轉變,更注重病人術後的生活質量。」
兩三歲的孩子患上婦科惡性腫瘤
在協和醫院住院樓三層的婦科腫瘤病房裡,住著一些兩三歲的孩子,才這麼小,她們就患上了婦科惡性腫瘤。以前幾年才出現一個病例,現在一年就有十幾位患者,很多小女孩連話都還不會說,就要忍受著婦科惡性腫瘤的折磨,就要面臨著失去生殖器官的厄運。每每看到這些孩子,沈鏗眼裡都流露著憐愛。
他心裡一直記著一個小女孩。那是在1996年,協和婦產科來了一位從大連趕來的媽媽,抱著1歲多的女兒。當地醫院給孩子下了判決書:「孩子不能要了,再生一個吧。」孩子患的是陰道內胚竇瘤,此為中國首例,協和醫院也沒有診療的經驗。沈鏗沒有放棄,在他的主導下,醫院抽調了婦科、兒科等科室的專家組成專門團隊,展開救治。
「說實話,當時我們也是心驚膽戰的,並沒有太大的把握。但是為了救治這個孩子,我們必須堅持。不懂,就一點一點試;不會,就查閱大量文獻,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經過創新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每完成一個療程的治療,孩子就好一點。慢慢地,沈鏗他們有了信心。6個療程後,不但完全治癒了孩子的惡性腫瘤,還保留了她的生育功能。
這麼多年過去了,沈鏗還清楚地記著當時的每一個細節,包括孩子的名字和診治的過程。「孩子每年春節都給我打電話,還寄照片給我,我特別高興!現在她已經是大姑娘了,都來月經了呢!」
我們是醫生,也是普通人
「如同生活一樣,這裡並不都是開心,每當遇到救不過來的患者時,我們同樣心痛、難過和無奈……」沈鏗感慨道:「我們是醫生,也是普通人,家裡也有親人,也會生病,我能體會到病人和家屬的心情,將心比心,確實都不容易。」
忙碌的工作,沈鏗已很久沒有摸過小提琴,再沒拉過《夢幻曲》,但音樂依然是他的愛好,幫他放鬆。《夢幻曲》其實也一直沒有停息,那一位位經他醫治圓了當媽媽的夢想的女人,就是那一個個美麗的「音符」。
記者問他:小提琴手和醫生,你更願意從事哪個職業?沈鏗笑笑說:「其實拉好小提琴真的很難,但把它當成興趣就好;醫生能夠幫助病人渡過生命中的一道道難關,更有成就感。」
(原載於2013年3月19日《北京日報》記者方芳)
點擊展開全文
※拍桌子爭來的蝸居實驗室
※百曉生:輕易別跟家長說
※「女子誤食福壽螺被迫流產」,這事兒到底有多嚴重?
※三伏至 何以解憂,正牙齒「包」治百病
※罕見病例啟示錄:如何培養發現思維
TAG:大醫生兵器譜 |
※手繪醫學:握得了手術刀,揮得動畫筆!
※上帝的手術刀
※手術室里「最柔軟」的握手
※軍人是什麼范兒?剛做完手術立馬跑5公里,右手斷了換左手開槍!
※外眼手術的好幫手——手術放大鏡
※又一例手臂培養移植耳朵的手術
※家裡的橡皮樹需要做「手術」了,頂端剪1刀,側芽呼呼冒!
※手術
※她給石頭做手術,「復活」了千手觀音!
※翡翠手鐲裂了,馬上帶去動手術,立竿見影
※脖子硬、手發麻,再嚴重就要做手術了
※小醫生一把拉下主刀的褲子,手術里笑聲爽朗……
※她用剪刀、膠水為斷翅的蝴蝶做了手術
※專訪 | 放下寫文章的筆,她拿起了手術刀
※手術刀,打開了生命的一扇門
※做了雙眼皮手術,就一勞永逸了?
※比起手術刀,我更喜歡拿冰球杆
※脖子硬、手發麻……再嚴重就要做手術了!愛玩手機的尤其要注意
※接受過心臟手術的他,如今成為了詹姆斯最得力的幫手
※手術室的醫生,都是段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