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進入中國的西餐 竟成為一些新派官僚的愛好
大概從有西方人進入中國開始,西餐就隨之進入中國。不過最初除了少數受邀者,吃西餐的一般只有西方人自己。中國人也開始有較多吃西餐者(當時稱為番菜),一般認為出現在太平天國戰爭後。這是所謂「同治中興」時代,也是洋務運動興起之時。吃西餐成為一些新派官僚的愛好。
西餐
甚至出現了吃西餐為主的官僚。比如清末海軍和新軍指揮官、後來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黎元洪。黎元洪在英國學習海軍,自然吃得慣西餐,還特別欣賞西餐分餐制的衛生。另一方面,他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醫生要他少吃油膩中餐,黎元洪反正地位崇高不缺錢,乾脆把西餐當主食。甚至和吃中餐的老婆分開吃飯。據說只有年節的時候,他才象徵性吃點中餐。
以前提過,溥儀也特別喜歡吃西餐,在紫禁城、天津和偽滿時代都專門設了西餐廚房。他甚至還寫了一首西餐順口溜:「明日為我備西菜、牛肉扒來燉白菜,小肉卷,烤黃麥,葡萄美酒不要壞。你旁看,我吃菜,一旁饞壞了洪蘭泰(太監名)」。解放後,溥儀從蘇聯被押解回國。得到特赦釋放後,他繼續保持吃西餐的習慣。每個月都要吃一到兩次,一般選擇莫斯科餐廳、和平飯店等,一次花費約3-4元。
俄羅斯食物
最早在中國開西餐館的自然是洋人。但隨著食客從外僑擴大到中國人,西餐館老闆也開始有中國人。甚至還出現了官辦西餐館。民國初年,北京西車站(前門車站)有個西餐館名為「西車站食堂」,據說是由交通部承辦,主要料理德國菜,所用的雞鴨魚肉又多是交通部用快車從各地託運,可謂價廉物美。1919年3月29日,魯迅、周作人、劉半農、錢玄同、馬幼漁等十位學界名流齊赴「西車站食堂」,名人雅士歡聚一堂大快朵頤,為一時之盛。
魯迅還有家常去的西餐館——中山公園(當時稱中央公園)的來今雨軒。這家店也是中國人所開,最初是茶座。張恨水的小說《金粉世家》以北京為背景,提到過一個「公園茶座」,早餐供應牛排、雞蓉湯、煎布丁、咖啡和什錦盒子。筆者懷疑寫得就是來今雨軒。
洋務運動的領袖人物李鴻章自然也是吃過西餐的。但似乎不是特別熱衷於此道。他訪美期間每天最多一頓西餐,其餘還是中餐為主。海外有道菜叫「李鴻章雜燴」,據說是李鴻章吃過的西餐。但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海外唐人街小老闆招徠生意的噱頭,與李鴻章並無關係。
西餐
蔣介石有個美國背景深厚的夫人宋美齡,餐桌上自然不時有西菜。不過蔣介石自己對西餐興趣一般,倒也沒有和黎元洪夫妻一樣分開吃飯,還是和宋美齡同桌而食。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偏偏宋美齡不光愛吃西餐,為了保持身材還很少吃肉食。有一次她吃生菜色拉,老蔣就調侃起來:你前世是羊投胎啊,怎麼這麼愛吃草?宋美齡也不甘示弱的回嘴:你拿咸筍蘸黑芝麻醬又有什麼好吃?
※從傳統的日餐到時尚的西餐,在輕井澤開啟味蕾之旅
※外國的西餐為何在中國不受歡迎?吃貨:中餐到現在還沒有吃完一遍
※美國留學生回國後,都不喜歡吃西餐了,一日三餐都做這樣的飯菜!
※這間藏在山中的「米其林」民宿,擁有當地最棒的咖啡和西餐,來過便會愛上!
※義大利面,也被稱為意粉,是西餐正餐中最接近中國人飲食習慣的面點
※西餐廳是如何在中國落地的?吃西餐曾是新派人物的身份象徵
※海派創意菜:終於讓中國人開始接受西餐
※中國遊客為何不喜歡吃西餐,一位老外道出了真相:中國菜好吃
※中餐和西餐有很大的區別,但是在外國人心裡卻是這麼認為的!
※冬奧會中國菜僅一種西餐幾十種,網友:中餐對韓國人太難,做不來
※西餐挑戰中國菜,還沒開始就輸了
※大家的摳腳少女食堂:做一頓完整的西餐要幾步?
※中國人吃西餐是高端有品位,那外國人吃中國菜又怎樣呢,外國網友的一句話扎心了!
※在英國,中餐被黑,稱:一份中餐等於5個巨無霸?中國人都喜歡吃西餐?
※中餐不如西餐高級?美國最紅的亞裔大廚揭開了背後的偏見
※外國人到中國吃中餐的表情亮了,習慣西餐,筷子不會用
※外國人在中國吃了半個月的中國美食,回國吃西餐都不習慣了
※第一次去胡歌開的西餐廳吃飯,這價位和味道讓人好「尷尬」
※誰說西餐就很「高大上」的,這樣的西餐只能是街邊美食
※美媒:不愛吃西餐的中國留學生後來都怎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