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和低學歷家長的最大差別是什麼?
我們來假設:同樣是兩個學渣高中生孩子,一個孩子媽媽是清華畢業,一個連初中都沒上完。
清華媽媽批評孩子「你學習不好是因為不努力」,孩子是會服氣的。因為媽媽當年就是和他一樣過來的,經歷過和他一樣的事情,甚至經歷的更多:
同樣的話,如果換成初中媽媽就不一樣了:孩子多半會反駁「你連高中都沒考上,憑什麼說我學習不好?」
…
有時候教育孩子不在於說了什麼,而在於你說的話孩子會不會聽。
想讓自己說話有分量,就得比孩子的水平高才行。
高學歷家長拿自己當正面教材教育孩子,低學歷家長拿自己當反面教材教育孩子。
低學歷的家長也有渴望自家孩子上大學的,不過他們不明白上學究竟有什麼用,只是盲目從眾而已;他們知識相當少,要麼對知識絕對敬畏要麼對知識絕對蔑視,一邊鼓勵子女接受學校教育,一邊指導子女遵從他們經驗…
低學歷家長:「你成天做這個有啥用?能當飯吃嗎?!!!!!!」
高學歷家長:「你既然喜歡就努力去做吧!」
上手應試教育,高學歷家長要快得多
某一例子:老媽本科畢業(在職碩士研究生) 大學英語副教授 老爸高中畢業 銀行職員
對於金錢,老爸更喜歡投資,買房,下飯館。而老媽更喜歡用於旅遊,買網路課程,提高生活品質。
對於讀書,老爸更多的是說:看沒用的作甚,多看看課本!老媽則鼓勵並引導。
對於教育,老爸更偏向於高考鯉魚跳龍門,老媽則注重全面發展,培養個人能力,允許我學與高考無關卻十分有用的東西(日語)。
對於電子設備使用,老爸更是成天沉迷UC震驚部等無聊新聞並為自己開脫說:我是在關注時事。老媽的手機則基本只有通訊、背單詞、公開課等功能。我則受老媽影響堅持不用智能手機 。
並不是說老爸遜於老媽,他們都是很棒的人,但是我想作為家長,高學歷的家長的確要勝於低學歷的(個別除外)。
以上為經驗之談,再來點科學的
Pew Research Center 在2015年對近2000名美國學齡兒童家長進了調查。調查發現:高學歷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度更高。他們注意培養子女的興趣愛好(如:芭蕾、足球等),投入大量時間教孩子閱讀,並更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時,他們採取更溫和的教育方式,較少體罰孩子。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高學歷家長往往同時收入水平較高,其中白人家庭、雙親家庭比例更大。所以這些數據同時也反映了家庭資源和教育觀念的差異,不要過分解讀。
體罰行為
在接受調查的高學歷(研究生以上)家庭中,只有8%偶爾或有時體罰孩子,低學歷(高中或以下),22%偶爾或有時體罰孩子。
課外活動
調查發現,在過去12個月里,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中,84%孩子曾參加集體體育項目,64%參與志願公益活動,62%曾接受音樂、舞蹈或藝術方面的培訓。低收入(家庭年薪低於30000美元)家庭中,以上三項數據分別是59%, 37%,41%。
教育焦慮
白人家長最關注的孩子的焦慮、抑鬱情緒(58% v.s 35%),而黑人家長最擔心的是孩子的人身安全問題(校園暴力、槍支)(39% v.s 22%)。
對鄰里環境的評價
高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75000美元以上)中,78%被訪家長認為他們的鄰里環境非常適宜孩子成長,而低收入家庭(家庭年收入30000美元以下)中,該數據只有42%。
以上回答可能過於片面,因為高學歷的家長一般比低學歷的家長收入較高,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對於,低學歷的家長,如果更多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其實效果也會很好的。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
知乎上有人說:
最大的差別是
一個教你如何生存,一個教你如何生活。
歡迎訂閱,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特價親子活動,親子游,周末游,親子學院-做合格的父母 ;親子課堂-與寶寶共同成長;跟著團長學詩詞-每天進步一點點!世界是課堂,旅途見成長!
※親歷家人被恐怖組織殘害 奈及利亞兒童深受暴力熏染一心復仇
※眾妃之首的的惠妃資歷家世深厚,為何三位皇后逝世都不立她為後!
※經歷家庭大風波的梧桐妹現狀出乎所有人意料
※經歷家暴和絕症,她用「謝謝你們」告別世界,誰能活到這麼通透
※陳子庄點評歷家歷代書法,精闢
※經歷家暴、出軌和絕症,她用一句「謝謝你們」告別世界,誰能活到這麼通透
※「經歷家暴,我感到羞愧」 三竹·劇場:《大小謊言》
※經歷家暴炫富後許凱現想憑呆萌人設洗白?粉絲維護:他是真傻
※介入李心潔家庭的第三者經歷家庭巨變、名譽掃地後終於嫁入豪門
※19歲被迫嫁人,經歷家暴,40歲甩幾十萬離婚,她才是最酷女人
※她曾經歷家庭不幸,出道以來從不傳緋聞,看細節就知道嫁對了人
※衡陽一男子經歷家庭變故後賭博度日 現制售假幣還債
※單親媽媽經歷家暴和兩度意外懷孕後未放棄拼搏 5年後一舉成名
※經歷家暴,再婚嫁給分手10年的初戀,48歲的魯豫等到了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