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死不認錯的樣子,像極了你XX
作者丁穎
來源HeyMom養育研究所
我們都曾是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連續加班了一周,還是被老闆批評了,她很低落,又累又煩,回家,看到老公窩在沙發上打遊戲,不光沒有做飯,還迷茫地抬起頭看向門口,問:「晚上吃什麼?」
看著扔在地板上的襪子,還有水池裡不知幾天沒洗的碗,一股憤怒直衝腦門,她再也控制不注,把包砸了過去,咆哮:「你既不能賺錢,又不能做家務,要你還有什麼用?!有什麼用!我真是瞎了眼!」
老公呆住了,她自己也呆住了,因為恍惚間,覺得這個場景似曾相識。好像很多年前,她的母親,也是這樣抱怨她的父親。滿腔怒火忽然變成了絕望,她不由得坐在地上淚流滿面。
「我們如此努力,想要逃離的那個家,那個樣子,原來不知不覺間,已經在我們自己身上複製」。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期待能建立一段親密關係,感受到溫暖、安全和愛。可是,這種期待也常常落空,當我們與那個期待已久的人在一起,從最初的一見如故,到發現彼此身上發現不能接受的部分,繼而傷心、憤怒、絕望。難道擁有幸福而穩定的親密關係,就那麼難嗎?
所以,我們總是看到這樣的重複:
父母總是吵架,子女從小在爭吵中成長,長大後在自己的婚姻中,也總是自動開啟吵架模式。
有的父親有很強的控制欲,要求所有人聽話,兒子長大後,也認為家庭該以自己為中心,對妻子的意見缺乏尊重。
小女孩從小目睹了父親出軌,長大後陷入三角關係中無法自拔。
家庭的不幸就這樣一代又一代重複下去。想要終止類似的命運一代又一代地循環,或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認識和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怎樣被父母影響的,並盡量傳遞給孩子好的一面。就如心理學家曾奇峰說的:「越是充分理解過去是怎樣限定我們的,就越不會被過去限定。」
1
最初的家庭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一個人和他的最初出生的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這個最初的家庭,也稱為原生家庭。
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第一個是我們從出生開始成長的家,有爸爸媽媽,或許還有兄弟姐妹、祖父母、繼父母等家庭成員。第二個是我們成年之後自己組建的家,包括伴侶和子女。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出生之後的十幾年,我們一直在原生家庭的染缸中浸染著,直到逐漸有了獨立思想之後,才發現潛意識中早已留下原生家庭的深刻烙印。我們的很多價值觀、性格特點、處事方式、溝通能力都是在原生家庭中習得的。如果在多數時候我們能感受到愛,會更有可能發展出健康穩定的人格。但是,如果反之,我們在童年感覺到了愛的缺失和不安全,我們會開始有很多的問題:
為什麼父母傷害了我,卻不承認他們錯了?
為什麼父母從來不表揚我一句,永遠在用別人家的孩子打擊我?
父母總是吵架,卻說為了我才不離婚,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錯。
父母讓我覺得,不管我取得怎樣的成就,都不能讓他們滿意。
我一直期待理想父母,他們溫柔、耐心、有修養,並且無條件愛我、理解我、支持我……
隨著心理學知識的普及,我們很容易為自己的問題找到源頭:童年的創傷、父母的錯誤。的確,現在我們的諸多問題,和父母不夠合理的教養方式有關係。然而,現在的我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過去那個無助的、沒有能力的、依賴父母而生存的孩子。對於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我們除了抱怨和認命,還有更好的選擇。
2
面對原生家庭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什麼?
你知道有多少次我一個人在那裡流淚,只因為不知道該做什麼?你了解當一個毫無頭緒的母親所要背負的罪惡感嗎?
——《愛在午夜降臨前》
或許很多人曾有過這樣的經歷,當父母一邊看著電視一邊大吼「去學習」時,當父母因為工作不順心而發脾氣時,當父母毫不在意地清理掉自己辛辛苦苦收集的小東西時……會在心中暗暗下決心:等將來我做了父母,一定要對孩子好,讓他開心。
等終於有一天我們也做了父母,才發現無論我們曾經懷著多麼美好的夢想,依然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筋疲力盡,甚至控制不了自己,在一些時候情緒崩潰。當年父母犯過的錯,我們也開始重複。
美國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在《媽媽及生命的意義》中講過一個故事:在母親去世十年後,他夢見自己回到了兒時的遊樂園,在一輛通往黑暗鬼屋的纜車上大叫:「媽媽,媽媽!我表現得怎麼樣?」對此歐文·亞隆感恐懼,他發現這個夢指出他一生追求的是另一個目標——爭取已逝母親的認可。
夢境到此並沒有結束,夢中的母親對他說:「親愛的兒子,你以為遊樂園的場景是你的夢,其實它是我的夢。」亞隆至此才意識到,原來他從來不了解母親,不知道母親的童年是否也有與自己類似的傷痛,從來不曾認同和讚美母親。原來母親,也曾經是個孩子。
如果我們把父母當成一個完整的人來看,就會發現,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他們沒有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壞。他們有人性本身的弱點和局限,也有時代造成的創傷和遺憾。也許他們強勢、庸俗、貧窮、無知,內心充滿了焦慮和不安,第一次當父母十分慌亂……但有沒有可能,他們已經做到了自己能力範圍內的最好?
3
做自己的理想父母
我們一生都在等父母說對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們說謝謝。最終我們都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
——《Casual Season》
如果我們想向父母控訴童年的傷害,他們或許會悔不當初,或許會無動於衷,或許會情緒爆發:「我辛辛苦苦把你養大,你卻這樣不知感恩!」。然而,無論我們如何做,我們的童年都已經無法重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現實中與父母的關係,不妨試試改變內心中與父母的關係。
如果,我們像亞龍一樣,放下自己對理想父母的渴望,不再等待他們給自己無條件的愛,嘗試從我們自己的內心,去做自己的理想父母呢?最終,我們都長大了,也都會長大。
學會愛自己、理解自己、肯定自己、接納自己,讓內心的孩子再一次成長,成為自己的理想父母,可能是漫長的,同時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成長的旅程。
一切外在的關係模式,都是內在關係模式的投射。我們對孩子的不包容、不接納,是因為內心的父母對我們自己不包容、不接納。當我們內心中與父母的關係改變了,與他人、與孩子的關係也就跟著改變了。
所以,想做孩子的好父母,不妨先做自己的好父母。
丁穎,一個孩子氣的媽媽,北大心理學研究生、心理學副教授,只想把最靠譜最科學的養育知識帶給大家,
點擊展開全文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慢吞吞也可能是一種攻擊
※職場媽媽!誰不是一邊想衝動辭職,一邊又拚命工作!
※你想知道別人家的七夕是怎麼過的嗎?文末有福利…
※徵兵體檢過半不合格!為什麼中國孩子吃得更好了,身體卻差了?
※面對危險!如何將恐懼情緒,轉變為保護孩子的正面手段
TAG:柚柚育兒 |
※你死不認錯的樣子真可憐
※「媽,為什麼你就是不認錯?」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媽,為什麼你就是不認錯?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媽,為什麼你就是不認錯?」: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媽,為什麼你就是不認錯?」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媽,為什麼你就是不認錯?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對不起
※這些被誤認為混血兒的韓國人,你是不是也認錯了呢
※創:沒想到你是這樣的字,我「認錯」你了!
※這可不是金毛犬,快來看看你是不是也認錯了!
※你打死不認錯,他堅決不回頭,愛情就這樣路過
※GIF:狗子你認錯人了,我不是你爸爸 你別跟著我了!
※「傅先生,你真的認錯人了!我不認識你!」他腹黑一笑,「嘭」地壁咚,「我怎麼會認錯我兒子的親媽!」
※「你認錯人了」系列,狗子快被舔禿毛了,可是卻不敢動
※對不起,你認錯人了
※吵架最不讓步的三大生肖女,不管是不是你的錯都得先認錯
※這些萌物認錯媽,還又摟又抱,樣子太可愛了
※為什麼孩子認錯之後,就是改不了?只因爸媽沒做這3步
※孩子堅決不認錯怎麼辦?父母可不能做這些事!
※不認錯,就是死路
※這三大星座就算犯錯了,也死不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