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

過剛者易折 善柔者不敗

西漢文學家劉向在《說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相傳,老子曾經師從商容(也叫常縱),商容有疾,老子去探望他,問到,老師還有什麼可以教導弟子的嗎?商容「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然。」「吾齒存乎?」「亡。」商容又問到,你知道為什麼舌頭還在,牙齒卻沒了嗎?老子說,舌頭還在是因為「其柔」,牙齒沒了是因為「其剛」。

後世學者認為老子崇尚「柔性」,講究上善若水、以柔克剛,就是受到他的老師商容的影響。「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在老子看來,「柔」並不等同於柔弱,而是一種「含而不露」、「以柔示人」的處世哲學。

往往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歷史上這樣的事例不在少數,就拿「鴻門宴」來說。這場宴會是楚漢之爭的轉折點,奠定了兩漢400多年的劉氏江山,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埋下伏筆,而劉邦之所以能夠死裡逃生,就在於他能夠以柔示弱、以綿示人,在謀略上佔盡了上風。

在鴻門宴前後,劉邦每走一步棋,必然謙虛徵詢謀士張良的意見,「為之奈何?」司馬遷寫劉邦,平時說話都是「罵曰」、「乃翁」,但從項伯處得知項羽要帶四十萬大軍來戰,馬上將項伯迎入帳中,恭敬地「以兄事之」,奉上美酒,並且定下娃娃親,使項伯成為自己的保護傘。第二天,一清早就親自去向項羽謝罪,面對項羽態度十分謙恭,獲得了項羽的信任。鴻門宴上,項羽為了表明自己的權勢高於劉邦,特意東向而坐,讓劉邦北向而坐。劉邦明知項羽的意圖,卻選擇了隱忍不發,甘居下坐。

劉邦的綿柔應對之策,看似低頭了,服軟了,實則是避其鋒芒,韜光養晦。反觀項羽,性情剛烈,遇事率性而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項羽,一生都是「大怒」。到達函谷關,得知劉邦已破咸陽,派重兵把守,旁人不得入內,「項羽大怒」;聽說劉邦駐軍霸上,想要在關中稱王,封子嬰為相,「項羽大怒」。

過剛者易折,善柔者不敗,鴻門宴的結局不說大家也知道。以柔克剛,將尖銳化解於無形,剛烈之人容易被綿柔之人征服。項羽與劉邦相比,少了份綿柔的處世智慧,再回頭看項羽的烏江自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經過歲月的沉澱,綿柔早已深植於東方人的骨血里。不僅為人處世講究綿柔,飲食方面也崇尚綿柔。常常出現在國宴場合的淮揚菜就以「和、精、清、新」為特色,口味平和,清鮮而略帶甜味;有大事必有酒,洋河綿柔酒入口綿甜柔和、飲中酣暢淋漓、飲後輕鬆舒適,同樣深受喜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漲姿勢:司馬家族最倒霉的原來是這位祖宗
為什麼古代韓信要投靠劉邦,他不是項羽麾下的人嗎?
推薦一部1994年的戰爭片西楚霸王
且看漢高祖劉邦如何用「無中生有」斬白蛇起義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