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和豆友結婚了!

我和豆友結婚了!

都說豆瓣是「知名婚戀紅娘網」,刷了那麼久的豆瓣,你找到對象了嗎?七夕已至,為大家送上一波豆友自製黃金X糧。老母親語氣:你看看別人!:)

1. 豆友@落 的故事

文 | 落

我和戴先生的相識,源於他在豆瓣發的一個帖子。

大三的時候,我回家實習,每天都很清閑。那個時候朋友們不是在實習就是在工作,都沒什麼時間搭理我。在這樣的空檔期,我無意中刷到了戴先生的徵友帖。

當時那個帖子人氣超高,我抱著無聊找個聊友的心態發了一封豆郵。一來二去就聊開了,我把戴先生當做樹洞,吐槽閨蜜沒空理我,全世界都好忙,是不是大家都變了……

某次他感冒了,我上網查要吃什麼葯然後發給他,他回了一條簡訊「鳳姐我發現你現在好像我女朋友」,然後我們就莫名其妙的開始了所謂的網戀+異地戀。他在北京,我在欽州,相隔兩千多公里。我們談很多以後、將來,但誰都沒有把握走到最後,只是覺得趁著彼此的喜歡延長這份戀情的愉悅就好。

很快我實習期結束了,面臨著找工作。戴先生家的房子也剛下來,要裝修。他不斷問我的意見,想要和我一起經營一個家。那個時候的我們即便覺得前途渺茫,卻都認定了是彼此想要在一起的人,於是戴先生提議讓我別回學校了直接來北京找他。

很多人估計覺得我很大膽,僅靠著網戀就能不遠千里來大首都見一個網友。其實那會兒不是沒有掙扎過,也曾經很惶恐。但不管怎樣,2010年8月9日我們見面了。戴先生來機場接我。儘管我們一直視頻聊天,但對於見面還是又期待又緊張。我找到他的時候他正背對著我,我心裡默默地鬆了一口氣,對,是他,是我想要在一起的人。他很自然地走過來牽我的手說給你媽媽打個電話報平安。然後他帶我又是坐地鐵又是打車,最終到了,之前我們異地時通過電話遙控簡單裝修的家。

其實蠻奇妙的,兩個天南海北的人,通過豆瓣相識相知最後一步一步跌跌撞撞走到了一起,過上了曾經年少胡言亂語中希冀的生活,簡直誇張過電視劇。

由於認識了靠譜的戴先生,連帶覺得豆瓣比什麼招聘網站都要靠譜,所以連工作也是豆瓣上找的。就這樣,本來只是抱著來帝都逛一圈就回廣西的念頭,卻被靠譜的豆瓣帶來的靠譜的戴先生和工作留了下來。

差不多四年的時間裡,我們相互把對當成孩子一樣,給予對方曾經缺失的關愛,在爭吵中修正,在甜蜜里成長,經營著瑣碎的生活,結婚到變成了一件順其自然又可有可無的事情。到底是家長綳不住,都催著我們領證。去登記的那天我並沒有很開心,相反覺得登記了就真的嫁出去了,就真的離開我媽了。戴先生卻說,結了婚,不是你離開了媽媽,而是多了一個人和你一起照顧媽媽。

登記完接下來一堆龐大且浩瀚的工程尾隨而來,裝修房子+拍婚紗照+婚禮+蜜月……在豆瓣上找靠譜的攝影師,折騰完婚紗照之後就開始籌備裝修的事情;在豆瓣上找了臨時過渡的房子,並找了搬家師傅幫忙搬家;裝修之前在豆瓣刷著各種裝修攻略 ……幾乎人生大事都跟豆瓣有關係,其實並不是打廣告,豆瓣的功能越來越多,滲透著我生活里的件件小事。一直想找機會寫出來,今天上班偷個懶。草草成文,只為給那些關愛我們的朋友道聲謝謝,並記錄下這奇妙的緣分。

豆友@落 和她的戴先生

2. 豆友@新月 的故事

文 | 新月

2017年8月的第一天,我發了一條廣播,「我要和自己在豆瓣上關注的第一個友鄰結婚啦」。發這條廣播的時候,離正式的婚禮只剩下五天時間了。事情真到了眼前,有一種很不真實的感覺。

妮妮是我的第一個友鄰,因為豆瓣這個網站就是她告訴我的。以下的事情儘管她反覆聲明自己完全沒有印象,但事實上這就是我第一次認識她和豆瓣的方式:大學開學的第一天,照例要組織第一次班會。由於每個人除了認識自己的室友之外,很少認識其他的同學,因此基本上也是以宿舍為單位就坐。並且,按照各個學校通常的情形,男生都坐在教室的後排,女生則在前排。班會開始前,我也不記得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就聽到一個女生對我說,「有個叫豆瓣的網站,特別有意思,你可以去看看」。事後回想起來,我確信她在這句話之前肯定還說了些什麼,但因為我實在沒意識到會有一個陌生的女生開學第一天來找我說話,完全沒有反應過來。

回去之後我就註冊了豆瓣,並加了她做友鄰,但也就僅止於此。不過借著豆瓣,她算是我為數不多還算熟悉的女同學:她喜歡看電影,時不時就能看到她添加一部看過的電影;她喜歡看一些很文藝的小說,標記為「讀過」的書里有很多是這一類;儘管她學習成績很好,卻不是一個無趣的學霸,這從她的廣播和她關注的那些友鄰就能看出……我猜你們如果當時知道這些情況,肯定會覺得這是一個木訥男生「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其實事情發展的方向也是如此: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我把這個豆瓣賬戶給丟了……

實話說,當時我對豆瓣並不熟悉,玩了很久的單機版,因此丟了賬戶我也不傷心。2008年,我和我們的班長找了幾個同學去上海玩,妮妮也在。可能是我祖上積德,老天決定再給我一次機會接近這個姑娘。到了上海之後,大家想玩的地方不統一,時間又不多,只好分開行動。結果集體出行就成了我們倆的旅行。出去玩了四五天,大家都很開心,於是回到學校之後也經常一起出去玩。此時,老天又提醒了我一下,讓我忽然想起來豆瓣這件事。於是我又註冊了一個賬號,關注了她。她很詫異,「你怎麼知道豆瓣?又怎麼知道我在豆瓣上?這件事我從來沒和別人說過呀。」於是我老實交代之前發生的事,她仔細想了很久回答說,「我完全不記得了」。其實和她去上海之後不久,我就發現了她的這個新屬性,記性不太好。不記得就不記得吧,反正在繞開了很多次「然後就沒有然後」的可能ending之後,我們在一起了。

有了她這位豆瓣資深用戶的指引,我也不用繼續用單機版豆瓣了,並且開發了很多一起上豆瓣的樂趣。我們一起去看電影,看完就會在豆瓣上評分,然後討論一下電影和其他友鄰寫的評論。我們會在豆郵里寫很長的對某一本書或某一件事的看法,儘管我們天天見面,但還是如此。你們或許會覺得這樣很作,但我認為通信是談論嚴肅事物時比較妥當的方式,有些嚴肅的話當面是很難說的。當時的豆郵很像傳統的電子郵件,需要填寫主題,我們也會寫很正式的抬頭和落款。

在一起的歡樂時間總是短暫。妮妮要去美國留學,我要去北京念博士。很多人都說,你們這事兒可能要黃。但我們總覺得,總要試一試,如果真的要黃,那也就順其自然。自從我們分隔大洋兩岸,豆瓣就成了我們重要的交集,因為這裡有一群很有意思的人,比方說水木丁的日誌、亞比煞的書評、黎霹靂的食物相冊等等,影志那個名叫《豆友譯名:你知道 霸王別鵝 這部電影嗎」》的相冊,也是我們可以聊好幾天的話題。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有很多和我們一樣的博士生,看到他們生活科研上的歡樂與憂愁,也是格外親切。

2016年下半年我從北京博士畢業,以近乎奇蹟的方式加入了上海的一所高校。2017年上半年,妮妮從美國博士畢業,在面試中近乎以壓倒性的優勢,也到了上海一所高校工作。我們又匯合在了一起。九年之前我們第一次來上海的時候,就說日後工作若是能在上海就很理想了;九年之後這件事真的實現了。

這些看上去很容易,事實上做到這些事非常困難。無數次晚上打電話的時候,妮妮都哭著說自己或許堅持不下來了;也有很多時候,我感到對論文毫無頭緒,可能要延期畢業了。好在這些事都沒有發生。我們都認為,自己能順利畢業,除了該感謝那些通常應該感謝的人之外,有兩家公司值得感謝,一個是星巴克,包括這篇文章在內,我們所寫的絕大多數論文、報告、短文都是在那裡完成的;一個是豆瓣,它提供了一個連結大洋兩岸的中介,使兩個在論文苦海中掙扎的博士生不僅沒有被淹死,還奇蹟般地最後掙扎到了岸邊。2017年的8月6號,也就是我星巴克金卡會員日的那天,我們結婚了。

我們不算是在豆瓣相識,但豆瓣是我們「相知」的重要媒介。我們本來就是同學,但是在大學的一百多人的大班裡面,根本不算熟悉。可愛的友鄰們提供了無數好玩的,或者可以聊的話題,讓我們更加認識對方,也常常有,「啊,原來你也這樣看」的默契感。在異地時,這是一種海內存知己的小感動。如今,團圓了,給豆瓣交代一聲,也是老瓣er的本分。

豆友@新月 和他的第一個友鄰

3. 豆友@J。 的故事

文 | J。

我們是因為帖子《才發現容祖兒也有好歌,求推薦!》認識的,好像當初這貼上了app首頁。他看到帖子後給我豆油推薦了一首歌,那麼多人都在評論里熱熱鬧鬧的討論,只有他一個人豆油給我。我們就從容祖兒聊到粵語歌再聊到感情人生,從15年9月底豆油到了16年3月。

3月底的一天,我和閨蜜去婺源散心。他在南昌,想連夜開車來給我們當司機,又怕冒冒失失幾百公里跑來嚇到我。我也想讓他來,又怕尷尬。我們倆就一直端著不好意思,直到我走了也沒見成,特別遺憾。我走後我們就互加了微信,感覺關係更進一步了似的。又聊了幾個月,氣氛就越來越不對勁了。後來6月中旬我沒沉住氣去了南昌見他。6月底我們就在一起了,鼓起勇氣克服了很多對異地戀對未來的恐懼和不安。現在我們快結婚了。異地戀姐弟戀網戀都感受了一遍,還在豆瓣上找到了我們的貓兒子。

豆友@J。的貓兒子

4. 豆友@蚶墩墩 的故事

文 | 蚶墩墩

我和先生都不是相信緣分的人,但確確實實是緣分讓我們走到了一起(正經臉)。

2015年2月,我在豆瓣當地談戀愛小組發了帖,我先生當時也正好刷了那個小組,並且第一個給我發來了豆油嘿!

戳進主頁瀏覽,發現他添加的小組都特正氣,標記了許多國內外的電影,評語也不浮誇。我還發現他很愛看漫畫打PS4,《神秘海域》、《狙擊精英》啥的,和我一樣都是宅宅的家裡蹲!更讓我欣喜的是他把當年周杰倫演唱會杭州站標記為「要參加」!相同的興趣愛好迅速讓他從豆郵中脫穎而出。3月份我們在西湖邊見了面,發現彼此都是自己喜歡的類型,於是飛快地開始談戀愛,並且一起參加了周杰倫演唱會 ̄ ̄

他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雖然年長我六歲,但是從未用這個理由左右我的做法想法,反而會經常鼓勵我並且為我的奇思妙想拍手稱讚。喔不過有時候會笑我知識都是從八組獲得的…

現在我還是喜歡在豆瓣廣播里碎碎念,記錄有趣的事情@他,發現合適的同城活動@他,提醒對方及時標記電影這樣才能在《瓣我同行·我的豆瓣觀影報告》里顯示「2017 我們最有緣——我和***有x次在同一天里看過同一部電影」……我們希望那個x數值越大越好~

2015年2月在豆瓣上相識並戀愛;2016年4月在國外求婚並訂婚;2017年4月在西湖邊結婚並…並開始新的生活。在生活里標記點滴進程,在豆瓣上標記書籍電影音樂。感謝豆瓣。

豆友@蚶墩墩 和她的先生

5. 豆友@白川 的故事

文 | 白川

說來也巧,最近偶然發現「我和豆瓣」這個賬號,看了幾篇大家寫的同豆瓣的淵源的故事。有的人因為豆瓣出書,有的人因為豆瓣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人因豆瓣能夠得以繼續寫喜歡的文字、從而從日常乏味的上班族生活中解放出來,有的人則因為一群欣賞她的粉絲而熬過人生低谷。

在一個在豆瓣十年的用戶來說,看到這些故事,覺得格外的勵志與溫暖。雖然我在豆瓣沒有收穫到他們的這些機會和成果,但是我由此認識了我的男友(partner)。

我們於2009年10月在豆瓣相識,2015年4月於紐西蘭基督城註冊結婚,目前定居於悉尼。

他跳傘時候寫在手上,後來拿照片給我看來求婚(雖然要結婚是之前就計劃好的)

彼時我是二十齣頭的小文青北漂,註冊豆瓣之後這些年來一直有到豆瓣標記書影音的習慣,也會偶爾寫寫評論和日記。

相識那陣子,日劇《Last Friends》正在熱播。當時很迷這個日劇,也很迷當年清秀有型的瑛太(對,僅僅是當年的他,微笑)。

有一天就遇到一個瑛太頭像的豆瓣er,開始還不清楚性別,也不知道是誰先開始,就開始一來一往地互相留言。當時的豆瓣還很不社交化,沒有豆瓣主頁的時間線信息流,大家的交流方式僅限於小組、留言板和評論區。

年輕時候,對陌生人的好奇心比較重,也渴望找到志同道合興趣相投的摯友或伴侶;因此,也特別會關注他人同自己「共同喜好」的數量,很單純的認為這個數字的大小,代表著成為朋友或情侶的可能性數值(事實也證明這個功能是豆瓣最牛逼最有用的功能之一)。

印象中剛認識的時候,他跟我的共同喜好的數量大概是兩百個左右,在我所有的友鄰里算是翹楚了,不由得多了一分好感。

大約密集的聊了幾周,彼此都覺得很聊得來,有很多共同喜好和話題,互相也有了好感,就決定要見個面。這個時候我才問他要了照片,畢竟到了見面的程度,還是有點好奇長什麼樣。

現在看來,在如今的社交交友生態下,大概很多人都無法想像在網路中同不知其形貌的人聊這麼長的時間卻能忍住好奇吧。放在今天,大概早就先沖著下三路去了,什麼內涵,什麼共同話題,上了床以後再說吧。

見面到交往,其實都比較順其自然。若干年之後,他總是說,「你真是個愛抱怨的人,第一次見面就滔滔不絕地給我傾倒負能量,我還只能應和順著你說。」這苦水一倒就是八年,工作煩躁,家長里短,人際關係,他就成了這個負能量回收站。

同大多數情侶一樣,八年過來,我們也經歷了無數的風浪和考驗,從熱情走到平淡,完成了情侶關係的轉變,當然以結婚為界,對外界我會稱他為我的partner而不是bf或是男友(當時註冊結婚的時候,註冊文件上需要選擇互相稱呼的頭銜,可以選擇husband或者partner,我們一致選擇了partner;在我來看,這個partner對我來說也比較貼近我們對於彼此的認同,life partner,更加寫實和有深意)。

其實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會太回憶過去,而比較習慣性地將眼光放在當下同未來。然而回想一下這八年之間,一起刷長安街、聊不完的話題一直聊到嗓子都啞了,一起搬進新裝修的小家、慢慢購置傢具和電器,一起在各地各國遊歷,他陪我做手術探病,決定一起出國留學、一起刷雅思,一起被中介忽悠申請完紐西蘭一圈又轉到澳洲重新申請,一起做苦不堪言的大齡學生(還是有機會上一門課的同學),一起提交永居申請、一波三折後終獲批。生活中當然不只是美好,只是回過頭來想想,兩人一路扶持一路成長,就像在RPG遊戲中一同打怪升級一樣,換做和其他人,可能遇到第一個小怪的時候就拆夥了吧。(笑)

當然還有一個和豆瓣相關的共同成長和生活積累的證據:如今我們在豆瓣上的共同喜好數已經近千。

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沒有丟掉到豆瓣來做標記的習慣;而相識後百分之九十五的影視作品大概都是在一起看的,觀影前我們會到豆瓣看一下背景和口碑,觀影后會翻看一下評論消化一下內涵,而後兩人也會討論交換一下想法。而讀書也是互相推薦自己喜歡的作家和書籍,至於寫作,雖然我一直平平淡淡在寫(大概有幾年的斷檔期),但他也會讀完給我提出意見。(當然有一點guilty的是,我也將他洗腦成了Perfume和AKB系的飯,哈哈哈。)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夫妻情侶間會越來越像,大概就有這一層原因吧——一同學習、一同成長,三觀也越來越一致。

書寫至此,這個以前從未仔細考慮過的話題,這般仔細地數一遍的話,還是要道一句:感謝豆瓣,讓我如獲至寶。

在一起2000天時候的合影留念,現在快要3000天啦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你很討人厭,但我很愛你
豆瓣日記:聊聊犯罪心理:人為什麼會殺人
豆瓣相冊:我和大腮的每一天
豆瓣日記:寫作的女人在想什麼?
豆瓣相冊:沒有名字的河流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10萬豆友收藏的麻辣豆絲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蒜蓉蝦仁蒸粉絲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熗蓮白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收藏的肉鬆吐司卷做法,你還不會做?
黑豹磨好爪子來稱霸 豆友們的「老婆」要出嫁
10萬豆友收藏的法式焦糖布丁做法,你還不會做?
10萬豆友裂牆推薦的年度好物清單,不買會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