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記憶之客家小吃
從小到大,我一直是個吃貨。
無論走到哪裡,只要口袋裡有多餘的錢,第一件事情一定是去找當地的小吃。
但在我心中,最讓我垂誕欲滴的,還是我們客家的各種小吃。
一、豆腐花:以上好的黃豆磨漿,煮開後以木桶盛之,續以石膏水照比例放入並攪拌均勻,即成。
它的吃法有兩種:
(一)、放入蘿蔔乾、辣椒、香蔥、醬油,攪拌後即可食用。味道鮮、香、辣,叫人慾罷不能。
(二)、放入白糖,攪拌後即可。原汁原味,既有大豆的天然清香,又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二、豆粉糕:將紅薯粉用冷開水調成漿,再將剛沸騰的水沖入粉漿內,並持續攪拌,攪拌至混合液至透明,將此液倒入豆粉糕模,待其冷卻,按格切開即可。食用時放入紅糖漿、薄荷水。爽口清涼,吃一碗疲勞頓消。
三、線粉:原料和豆粉糕一樣,將混合液放入漏勺,漏勺下為冷水,熱遇冷即成一條條透明的粉。吃時加入香乾、香蔥、辣椒、醬油,攪拌後食用,味鮮、香、辣。
四、芒桿板:將糯米粉、大米粉及糖按一定比例和好,將其搓成一小條一小條;用芒桿葉將其包裹好,放至鍋里蒸,蒸熟即可食。此小吃口感彈牙,味甜,最重要的是有芒桿的清香,非常好吃。
五、灰水板:將一種叫黃鹼柴的植物燒成灰,用開水將灰和勻後再淋在簸箕上,濾出的水直接加入禾米中,浸泡兩三個鍾後,放入飯鍋中蒸,蒸好後再搗碎,最後做成扁圓的形狀。(灰水的作用主要是讓食品變成黃色及帶有一種特殊的香味)此小吃可蒸、可炒,既可讓它沾上白糖變成甜食,也可加入青菜辣椒炒至一道主食。
六、炒果伊絲:將糯米粉、大米粉按比例加配料和好(炒果加糖和芝麻;伊絲加香蔥、薑汁、辣椒、芝麻和鹽)再將其切成半根筷子粗細,約五厘米長短的小條,放入油鍋用適溫炸至微黃。這種小吃每到臨近過年才會做,做好後放入乾燥的容器里,可保存四、五個月之久。炒果香甜,伊絲鮮、香、辣。
七、燙皮:有黃色和綠色的兩種。黃色原料為灰水、鹽、米漿,綠色原料為韭菜汁、鹽、米漿。黃色的有灰水的清香,綠色的有韭菜的味道,包裹上小菜再沾上預先調好的湯汁,那味道,簡直了。
八、勒的:這是一種由燙皮衍生出來的一種小吃,它的做法是將燙皮切成塊,晒乾(這時叫勒干)再用沙子炒或用油炸,剛做出來非常香,但香時基本都不允許吃,要過個一兩天才可以,據說香時吃易上火。
九、油果:紅薯粉加哩薯、紅薯、芋仔、蘿蔔等可炸成各式名樣的油果,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感覺:香。
十、鹽絲番豆:將新鮮的花生晒乾,加鹽、八角、桂皮放入鍋中蒸熟。在太陽底下鋪開曬至全乾即可。吃時咸香,總也吃不厭。
十一、番薯干:將紅薯切片入水汆至變軟,撈起把水瀝干;入甄蒸熟放至太陽底下曬,曬半干後再入甄蒸,往返三次後晒乾即成。吃時輔以生花生。嘿嘿,給我什麼都不換!
這些小吃陪我度過了整個的童年時代,也可以說它們與我的童年分不開。
可是當我慢慢地長大,很多小吃也在我身邊慢慢地消失了。
從此,難得再看一眼它們的樣子,只有它們的味道,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
你的童年擁有過哪些小吃呢?一起來說說吧!
點擊展開全文
※這是我小時候最愛吃的糯米,做法卻不一樣,咬一口滿滿的美味!
TAG:舌尖上的美食廚房 |
※記憶中的客家年味——殺豬
※童年的記憶——抿節飯
※童年記憶:家門前的荷塘
※童年記憶之耕牛
※那些年女兵們的獨家記憶
※老家的年味 藏在村子裡的記憶
※兒童節童年回憶大放送,那些記憶中的網頁小遊戲
※我的童年——記憶中的天津小院
※童年的記憶:牲口屋
※哆啦A夢是大家的童年記憶
※記憶中的童年
※童年的春節記憶
※記憶中的年夜飯,家的味道!
※記憶中的小年味
※記憶里奶奶家的年飯
※我的童年,你的記憶
※雪天——童年的記憶
※小時候的年味,記憶中的人!
※回憶 | 童年的夏天,記憶里那些美好的小事…
※躺在記憶里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