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二戰中, 美日航母的大對決
在討論航母對決這個話題前,我們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二戰的航母對決會在美日之間爆發?
作為老牌海洋大國,英國早在1917年就曾將購得的一艘義大利客輪,改為了世界上第一艘採用直通式飛行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艦上原有的煙囪被拆除,設計人員設計出從主甲板下面通向艦尾的水平排煙道,從而清除了妨礙飛機起降的最大障礙。飛行跑道前後貫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飛行甲板,極大地方便了艦載機的起降作業,初具現代航母雛形。
在「百眼巨人」號積累了相關技術經驗後,英國於1917年就訂購建造第一艘專用航母「競技神」號(95),但直到1923年才完工服役(世界上第一艘建成的專用航母被日本搶先)。遺憾的是,該艦在服役期間並沒有與對方航母交戰的機會,最後是在未搭載艦載機的情況下,於1942年4月在錫蘭海域被日軍85架99式艦爆圍攻炸沉。
由於英國在當時是歐洲唯一擁有在役航母的國家,儘管是航母技術的先行者,但在戰術運用上,除了在1940年11月奇襲義大利塔蘭托港,開啟了艦載機空襲敵方軍港的先河外,英國航母大多還是作為戰列艦的「幫手」,而非艦隊核心。典型例子如1941年5月追擊德軍俾斯麥號戰列艦的戰鬥。圖為1939年拍攝的「劍魚」魚雷機群飛越「皇家方舟」號航母。
當時英軍先後派出了勝利號和皇家方舟號2艘航母參與追擊。儘管只搭載了陳舊的「劍魚」魚雷機,但「皇家方舟」號的2架「劍魚」還是於5月26日創造了歷史,其中一架發射的魚雷打壞了俾斯麥號的舵機,使其航速變慢,最終被英軍戰列艦編隊圍攻擊沉。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劍魚」魚雷機群空襲俾斯麥號戰列艦。
圖為「劍魚」魚雷機的技術參數介紹。(各位可以和後面美日二戰艦載機的性能對比下)
當時日本海軍一直「師從」英國海軍,但與「導師」不同,日本雖也受大艦巨炮思想影響,但其於1922年12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鳳翔」號(並非最早開工建造,但是最早建成的);並且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已於1939年將包括「蒼龍」號、「飛龍」號在內的專用航母投入實戰,在航母實戰領域起步較早。圖為1922年正在進行海試的鳳翔號航母。
相比之下,美國並不是技術先行者,但在相關理論方面卻走在了前面。早在一戰前,美國軍事理論家馬漢,就在1890年-1905年間完成了被後人稱為馬漢「海權論」三部曲的著作,其有關爭奪海上主導權對於主宰國家乃至世界命運都會起到決定性作用的觀點,對後來各國海軍發展影響極深。圖為馬漢的肖像。小圖為《海權論》第一部的封面。
美國在開戰前也積累了相當的航母使用經驗。早在兩次大戰期間的和平時期,美海軍的2艘列剋星敦級航母就經常參加艦隊演習,而且還經常互相演練「攻擊」對方,檢驗航母運用理論。特別是在1929年的第9次艦隊演習中,薩拉托加號與其它戰艦分開,單獨「攻擊」由列剋星敦號所防守的巴拿馬運河,證明了航母在作戰上的靈活性。
在1942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後,美海軍進一步意識到了航母對制海作戰的重要性,加大了在建造航母領域的投入,後來逐漸把航母從一種戰術武器變為了一種戰略工具。這就為接下來當時兩大海軍的航母對決奠定了基礎。
下面探討航母對決所需的戰術條件。
與戰列艦對戰不同,航母對決通常都是超視距作戰,戰前需要收集和獲取大量有關敵方艦隊的位置情報。當時主要偵察手段包括航母搭載的偵察機和戰列艦搭載的水上偵察機。這裡以1942年的中途島海戰為例。 日軍南雲艦隊戰前只派出了7架零式水上偵察機對50萬平方千米的海面進行扇面偵察。
相比之下,美軍在佔有提前破譯日軍密碼,預先布置好艦隊的領先優勢下,在戰前還派出了22架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進行偵察,不論是偵察密度,還是範圍都遠超日軍。從情報獲取角度,美軍已佔絕對優勢。圖為美軍的偵察範圍。
日本海軍在二戰中使用最多的偵察機是愛知「零式」水上偵察機,為當時日軍大型戰艦的標配。
其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375千米,最大航程2100千米,總產量1418架。圖中的為E13A-3型。
航母對決最主要的武器就是其搭載的艦載機群,先來看一組日軍「翔鶴」號航母艦載機群(1941年12月7日)的配備,20架零式戰鬥機、32架97式魚雷攻擊機和32架99式俯衝轟炸機。從配備來看,日軍航母艦載機群更偏重進攻,主觀上體現了日本一貫的武士道精神,喜歡冒險賭博。圖為遊戲中的翔鶴級航母建模,小圖為1941年拍攝的2號艦」瑞鶴「號。
客觀原因是日本整體國力要弱於美國,打不起資源消耗戰,所以更強調突襲和「一擊必殺」,但這一思想帶來的缺陷就是空中掩護機群數量要少於美軍。這與中途島海戰時,被美軍俯衝轟炸機群抓住防禦「漏洞」,有直接關係。
圖中從上到下依次為零戰、兩種99艦爆和97式魚雷機。
日軍的這個作戰理念在其主力零式戰鬥機上也體現的十分突出,犧牲裝甲防護,突出速度和機動性。
美國航母則強調攻防兼備,同時期列剋星敦號的艦載機配備為39架F4F戰鬥機、40架SBD俯衝轟炸機和21架TBD魚雷攻擊機,可見美軍艦載戰鬥機數量與俯衝轟炸機群不相上下,只是相比日軍重視使用魚雷機,美軍更偏好俯衝轟炸機一些。
採用這種搭配方式,除了美軍強調均衡戰術的思想指導外,與美國擁有強大的國力支持也有很大關係。圖為美海軍二戰中的兩大主力艦載戰機,看似外形變化不大,實際在短短2年半的時間內,性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特別是F6F「地獄貓」還在1944年6月19日的馬里亞納空戰中,創造過連續擊落97架日軍戰機,自身幾乎無損失的記錄,史稱「馬里亞納火雞大獵殺」。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1944年馬里亞納空戰場面。
太平洋戰場態勢的逆轉形勢快,也和航母對決這種新戰法的高損耗率有關。
這點以中途島海戰最為典型,日軍在此戰中損失了最精銳的4艘航母和上百名經驗豐富的艦載機飛行員後,很快從攻勢轉為了守勢。美海軍則越戰越勇,不斷投入新型航母和艦載機,到後期完全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在戰爭後期,美海軍還投入了F4U「海盜」這種具有一定多用途(對地和對空作戰性能都很突出)性能的攻擊機,特別是在支援美軍兩棲奪島作戰時發揮了很大作用。與戰列艦相比,它們更為靈活,而且能深入島嶼內部支援美軍地面部隊。
大圖為沖繩戰役中的F4U攻擊機對地發射火箭彈。
最後再比較下美日航母對決的決定性因素,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
眾所周知,日本海軍在二戰後期艦載機飛行員十分短缺,且水平直線下降,除了大部分一線飛行員因幾次海戰損失殆盡外,根本問題出在其培訓體制上。圖為1942年6月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萊城,日本海軍航空兵台南航空隊戰鬥機飛行員合影。
開戰後,日本海軍飛行員損失的速度遠超過補充的速度。例如,日軍在珍珠港損失29名飛行員,就意味著損失了飛行員年畢業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在接下來的一年裡,日軍又損失了數百名優秀飛行員,最終迫使日本改革其飛行員培訓項目。
到1945年,被認為合格飛行員所接受的培訓時間還不足四個月。
在1941年,培養一名合格的日本海軍飛行員需要700飛行小時,而美國海軍飛行員則僅需305飛行小時就能上航母服役。相比之下,雖然日軍飛行員水平較高,但由於培訓過程過於嚴格,每年僅有約100人在長達4至5年的培訓課程中畢業。
圖為1943年,在夏威夷毛伊島訓練場的美海軍VT-10魚雷機中隊飛行員合影。
綜上所述,日軍在後期不論是在飛行員,還是在裝備方面均處劣勢。到1945年沖繩戰役時,甚至已無法派出航母參戰,只能派出大和號戰列艦進行自殺性質的「菊水特攻」,充分證明了日軍海航作戰體系的失敗。
※軍事解密:航母彈射器
※10萬噸航母廁所癱瘓.5000軍人被憋壞!
※美國航母泛濫成堆,叫價1美元都沒人要,中國非常羨慕
※中國第三艘002航母上將裝載電磁彈射技術, 美俄都不再自信了
※這個國家非常羨慕中國的大型船塢建造水平,還和中國簽訂購買協議!
TAG:航母 |
※日軍眼中的鐵雨,美軍眼中的冰山,二戰中的沖繩戰役
※二戰中的美軍日裔軍團
※日軍在二戰中的慘狀
※神問答|二戰時日美的航母大戰,為什麼每次日本航母損失這麼大?
※二戰中,為什麼日本的航母和美國的航母相比差距這麼大?
※在二戰中,美軍是怎麼對待日本戰俘呢?
※二戰中美日之間的一場攻防戰,美軍登島之後,殘餘日軍活成野人一樣
※比中國一個縣還小的國家 在二戰中 卻向英、美、德、蘇、中五國宣戰
※揭秘:二戰中蘇聯女兵,為何偏愛日本男俘虜? ?
※日本在二戰末想遷都華北:犧牲中國與蘇美決戰
※二戰中相對日軍的戰術,中國有更高明的方法,使得日軍連連後退
※二戰中,美軍的一個奇怪舉動,成為二戰中的戰爭謎團之一
※二戰中的德軍
※二戰中日軍的自殺衝鋒原是精神攻擊,美軍中招後的行為讓日本意外
※烈日與黃沙下的決戰:二戰北非戰役
※二戰,中國對日、德、意宣戰,他們為何不對中國宣戰?
※解密二戰中被日本擊沉的美國航空母艦,現場慘烈!
※日本海軍的大和號和美國海軍的衣阿華號相比,誰才是二戰戰列艦的王中王?
※二戰中美軍最恐怖的回憶
※這個女人被稱為「東京玫瑰」,為二戰中美國大兵的夢中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