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陰德延壽論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陰德延壽論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祈福消災法會
七月十五中元節,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大法會啟告!
心思覺悟,意念堅定就可以有無窮的壽限,修道養德就可以 增補無量的壽基,人們養生防病的意識要時常覺醒,而且善行、陰 德,也不可以不修。老子說:「我命在我不在天。」紫陽真人說: 「大葯修之有易難,也須由我也由天,若非積行施陰德,動有群魔 作障緣。」道人郭太史精通天文,應天有好學的人,研習推步,常來 向郭求教。有時談論五行生剋,命理四柱,有時講解星辰時運,怎 樣富貴壽考,如何貧賤疾苦,如此而兇惡夭折等等,如鏡照形,若 契合符。世上的人好像終生不能逃脫其中的理數,等到查找它的 原因,合乎書中理論的固然有很多,而不相合的也有不少,這是什 么原因呢?難道說人生天地之間,有些人在於理數之中,而有些 人不在理數之中嗎?因此郭太史也曾考究玄微,後來說陰功可 以延年益壽,吉人依舊沒有兇險。」又說:「隨時應物,廣行方便, 縱犯凶星,也沒妨礙。」這話必然是有見地的。如若不然,「壽夭休論命,修行本在人」,孫思邈又為何有這樣的話呢?古人說: 「天道福善而禍淫,神明賞善而罰逆。」人們若能刻意行善,靜與道合,動與福會,如此則我命在我,不為司殺所執,不求壽而自壽, 不求生而自生。
假使隨波逐流,違反常理,悖悔人事,失仁慈,虧忠孝,明白的刑法伺候,幽暗的鬼神誅過。世間有些人,不知不覺冥冥之中,就 過早地奪其福祿,夭亡其壽命。所謂陰德的說法,傳說,如往昔比 丘已修得六神通,與一小沙彌同在林野。比丘知道沙彌七天應當 死亡,因而對他說:「父母想念你,可以暫且回去看他們,八天之後 再回來。」沙彌八天之後果然又回來了,比丘覺得很奇怪,就靜心 省察緣故,原來是沙彌在回去的路上脫掉自己的袈裟擁堵流水, 使流水不能進人螞蟻的洞穴,為此獲得一紀的壽命。孫叔敖小時 候,看到兩頭蛇,因俗語說:看到兩頭蛇的人命不長久。叔敖為此 恐怕別人又見到,就把兩頭蛇殺死掩埋了。他的母親說:「我聽說 有陰德的人,上天會報答給他福壽,你不會死的。」後來做了楚國 的令尹。竇禹鈞夜夢祖父對他說:你年紀大了,還沒有生子,壽命 也不長久,應當早些修善陰德。禹鈞從此修德不倦,後來又夢見 祖父對他說:「上天知你陰德大,所以延壽三紀,又賜予你五子,都 會榮耀顯達的。」范仲淹為此還寫有文章。由此看來,心存善念, 廣行陰德,自然福壽駢臻。所謂陰德,凡是可以修善的,不管是富 貴貧賤,也不在於要勉強去做,只要是遇到身邊的水火盜賊,饑寒 疾苦,刑獄逼迫,逆旅狼狽,險阻艱難,以至於飛潛動植,在於力所 能及的範圍,行種種方便,那麼陰德就無以限量,而受到的福報就 會很大了。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七月十五中元節,還受生債增補財庫,度亡解冤冥陽水陸兩利大法會啟告!
免費結緣奉請《太上三官北斗真經》、三官大帝護身卡!
養心能讓人的面色有光澤(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男為肺主外,女為大腸主內!打通肺經和大腸經才能內外兼修
6個「器官」越搓越長壽,勝過吃補品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中
國
道
醫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③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處暑滋陰潤肺五法寶,百合解秋燥山藥補肺!
※道醫學堂丨養生論
※唐太宗與390名死囚的死亡之約!
※八月的皇帝之瓜,從內到外都是寶!現在吃它正合適!
※花也是養生好食材!茉莉、玫瑰、桂花功效各不同!
TAG:道醫 |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陰陽二氣
※道醫學堂丨 《黃帝內經》的「德」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道醫學堂丨關於《道德經》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羲黃文化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靜心
※道醫學堂丨華佗與方士醫學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二)
※道醫學堂丨天心
※道醫學堂丨《道德經》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三)
※道醫學堂丨和 喜 怒
※道醫學堂丨 唐山玉清觀道學文化叢書(序一)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法道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