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描写西南联大青春岁月的《未央歌》,是文艺小说的扛鼎之作,黄舒骏把它写成一首真正的歌传唱至今。作者鹿桥(1919-2002)本名吴讷孙,祖籍福建福州,生于北京,终老于美国波士顿。他的少年时光在天津度过,在南开中学念书时,暗恋上了南开校花、话剧团女一号鹿笃桐。他笔名中的“鹿”,就是取自鹿笃桐。

鹿桥的父亲吴蔼宸是外交官,有九个儿女,鹿桥在男孩中排行老二。6岁时,吴蔼宸到湖北汉口任外交部交涉员负责收回汉口租界,后又被派往西伯利亚任国民政府驻布拉哥总领事。他把家安到天津租界。鹿桥8岁(1927年)在天津上小学,11岁(1930年)在天津工学念初一,一年后(1931年)转到南开中学,17岁(1936年)毕业,是这一届最年轻的学生,得到了奖学金,保送燕京大学。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公学就是耀华中学的前身,1930年刚刚更名为耀华中学。鹿桥在天津工学遇到一位教中国古籍的老师郑菊如先生,郑先生很喜欢他,下课后常跟他说古道今。南开中学的校舍,就是在郑菊如先生捐献的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上建起来的。

其实鹿桥并非那种循规蹈矩、一心向学的学究式学生,他好动贪玩,转到南开中学后,一学年下来,上下两学期各有三门不及格,常被主任叫去谈话。他不记得谈了些什么,只记得主任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后面,“背后墙上挂着一个立轴,轴上写着李白的《秋下荆门》和苏轼的《咏郭熙秋山平远二首》”。

1935年,南开中学发生了一件“大事”——校长张伯苓的胞弟、戏剧家张彭春与曹禺联手排演了一出话剧。而这部话剧对鹿桥来说更为重要,因为在情窦初开的16岁,他爱上了剧中女主角鹿笃桐。

当时曹禺已从清华毕业回到天津,张彭春也从美国回来,他邀曹禺重返南开新剧团,把莫里哀的《悭吝人》搬上舞台。两人共同商定改编方案,曹禺执笔,戏名改为《财狂》,内容完全改成中国人的姓名、地点、习俗、语言,把原剧的五幕浓缩成三幕。张彭春任导演,曹禺扮演男主角韩伯康(阿尔巴贡),鹿笃桐扮演韩绮丽(阿尔巴贡的女儿艾莉丝)。大家边排演边修改。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财狂》剧照)

鹿笃桐是南开的学生。后来她回忆那段排练的日子,张彭春亲自为她们几个主要角色化妆,连眉毛、眼尾纹和抬头纹都认真勾画,对服装颜色、衣上的补丁也都仔细推敲设计。曹禺的戏很重,张彭春认为曹禺演得好的时候,就拥抱曹禺。大家常开曹禺的玩笑,说曹禺是张彭春的一朵花。

鹿笃桐有一句很简单的台词——“真的吗?”她总是找不到感觉,张彭春不厌其烦地教她,直到说成“真……的……吗?!”语气和节拍都符合张彭春的要求时,才完美通过。

留美归来的林徽因受邀担任《财狂》的舞台设计,她结合编导对剧本的中式处理,将舞台设计成典型的中国古典后花园,有中式的回廊和楼阁,成为整部戏最大看点。

1935年12月7日、8日,《财狂》在南开中学瑞廷礼堂连演两场,场场爆满。郑振铎、巴金、靳以特地从北平赶来看演出。12月15日,南开校友会为天津市冬季赈济和救助贫苦儿童,特请《财狂》剧组再次演出,观众更加踊跃,许多观众乘火车由各地迢迢赶来,开场前一小时便将座位占满。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瑞廷礼堂)

《大公报·艺术周刊》于12月7日推出“财狂公演特刊”,大标题为“《财狂》在张彭春导演下,演出大成功,舞台设计非常完美,演员表情均极认真,万家宝、鹿笃桐最受观众欢迎”,随后《大公报》《益世报》等主流报纸连篇累牍报道、评论达半月之久。

萧乾撰文对曹禺、张彭春大加赞赏,其中特别提到鹿笃桐:“饰韩绮丽的鹿笃桐女士,伶俐、机敏,在纤细的地方都能做到,活泼的、健捷的,在微红柔润的皮色上,在动作的轻快上都做到了。这证明她是如何的理解剧中人的性格与行为。”

此时张彭春已作为艺术指导参加了梅兰芳剧团访美,曹禺已经推出了《雷雨》《日出》,可以说二人都达到了艺术顶峰。所以《财狂》真正捧红的,正是芳华绝代的女一号鹿笃桐——她成了所有南开男生心目中的女神,鹿桥当然也不例外。当然,情窦初开的他并未大胆表白,只是决定偷偷地为自己起个笔名,名字里一定要有个“鹿”字,那是少年鹿桥的烦恼。

好在鹿桥是一个阳光男孩,他喜欢大自然风光,在南开中学,他参加了“南开少年团”,经常外出郊游踏青。毕业那年,他和同学一起远赴泰山、曲阜和邹县。鹿桥从小喜欢写日记,到初中时已写了十几本。高中毕业后,他带着初恋的怅惘徒步旅行南下,把日记存在天津一位朋友家中。抗战之后他没能再回天津,这些日记全部遗失。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与《未央歌》)

1937年11月1日,清华、北大、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在昆明开学。鹿桥成为这所大学的学生,他写下不朽的《未央歌》,这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14年后,鹿桥在香港自费印刷1100册《未央歌》,书印好后的第一本,送给了西南联大校委梅贻琦。

梅贻琦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读《未央歌》一定会被书里的天津话逗笑,在书的第二章,鹿桥这样写道——

冯新衔是外国语言文学系的,他叫宋捷军这一掌打了个发昏,又听他把“左前锋”说成“左翼”,并且粗浊的天津口音又把这两个英文字读成“赖夫特,闻”。尤其后面一个字嘶哑的“V”字声音,招惹了他的脾气。他说:“别假公济私,你明天要是一拳打死了人,别人就要问‘赛!米特儿宋!借似浓么缩的?’了。”

最后一句应为“Say!Mr.Song!这是怎么说的?”,用天津话念出来,就成了“赛!米特儿宋!借似浓么缩的?”。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鹿桥)

《未央歌》书中人物原型也多是鹿桥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小童”就是他自己,一个纯真、热情、善良又光明的人。“大宴”的原型是李达海,他与鹿桥两人是南开中学的同学。书中虽未出现鹿笃桐,但那种初恋的情愫却贯穿始终,她是“小童”真正的秘密——如果没有对鹿笃桐的暗恋,《未央歌》就是另外一本书了。

后来,鹿笃桐一直在北京二中当英语老师,她的一位学生写下一段回忆她的文字:“我的眼前首先浮现出一位年过50的老教师,胖胖的,每当她上课走进教室,总要在门边停上一会儿,呼呼地喘气,这是她上楼梯累的。天热时,她上楼后手里抓块手绢儿,朝着脸不停地扇。她名鹿笃桐。我在北京二中上学的时候,从初一到初三,一直是我们的英语教师。”当年的南开校花已成过往,甚至没能留下一张照片。(文:何玉新)

鹿桥在天津南开念书,暗恋话剧团女一号,写出传世《未央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往事 的精彩文章:

80年代路邊吉他隊,五哥德林聲音酷似傑克遜,走穴演出風靡全國
80年代天津光明電影院,黃牛黨火爆一時,通宵電影成夜生活創舉
民國時代農民搖滾,變身京東大鼓傳世,京津冀三地共有文化遺產
曾是法租界街心公園,張愛玲童年的遊樂場,後一度成為洋貨市場
重溫80年代經典《海外赤子》,為拍電影砍伐了原始森林的大樹

TAG:天津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