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看完中國古代哲學史,3分鐘領會5000年哲思
來源:儒風大家(ID:rufengdajia)
先秦哲學
人物 | 思想 |
孔子 | 正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復周禮仁學: 克己復禮;能行五者於天下(恭、寬、信、敏、惠)為 仁由己不由人;己欲立而力人,己欲達而達人;仁者愛人中庸: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 天下之定理。天命: 否定人格化的天;天命有主宰性和必然性;君子畏天命認識論: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
孟子 | 仁政: 以德行仁者王;制民之產;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性善論: 人性本善;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 是非之心;人要成就道德,必須反求諸己養氣說: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浩然之氣包括「明道」和「積義 」兩個方面,即提高對道的領悟,以及道德修養 |
荀子 | 性惡論: 人性本惡,善良都是人為養成的。禮樂文化,是將人 性的惡轉變成善的關鍵。天行有常: 天道是客觀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積極改變世界: 制天命而用之;人定勝天。 |
老子 | 道論: 道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和根本;道是一,道生萬物;道是 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無為和玄德: 道無為而無不為,道順應萬物本性,生育萬物 卻不主宰其命運。辯證法: 有無相生,難易相承;禍福相倚;曲則全,枉則直。為人處世: 守柔貴雌;不敢為天下先;以德報怨。政治理論: 小國寡民;為腹不為目;絕聖棄智;無為而無不為 |
莊子 | 逍遙: 逍遙是絕對的自由;達到逍遙的途徑是,坐忘、心齋。 不僅要忘掉外界物質世界,而且要忘掉自己的肉體、感官、排除形體、知識,使自己與道為一。相對主義: 萬物之間的差別都是相對的,從道德角度看,萬物 都是一。萬物的高低貴賤長短,都沒有可觀的標準,一切都是隨主觀而轉移,是相對的。自本自根的道論: 道是最根本的;道自主以來就獨立自存, 產生天地,賦予鬼神以神通;道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
楊朱 | 其人: 早期的隱士。時代在墨子、孟子之間。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 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墨子 | 批儒: 儒家不信天鬼;儒家厚葬偽哀;提倡禮樂,怠慢生產兼相愛,交相利: 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 而利之;天下所有的人都應當部分高低,彼此相愛;強調無差別、無差等的愛三表: 衡量一種言論的標準——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原察 百姓耳目之實,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邏輯學: 最早提出類(類名,類的概念)、故(原因或理由, 強調推論)等概念;明鬼: 肯定天志(天有意志);肯定鬼神存在;天志和鬼神讓 人兼愛,獎賞實行兼愛的人,懲罰交相別的人。 |
後期墨家 | 義和利: 義和利應該是統一的;義不應當只是主觀動機,也應 該是可觀效果上的利益。知識的三種來源: 親知(親身感覺得到的知識)、聞知(由 傳授得來的知識)、說知(用推理的方法得到的知識)邏輯理論: ①肯定概念是表示可觀事物的(所謂,實也;所以 謂,名也)②把概念分為三類: 達(最高最普遍的名詞概念)、類(同類事物的共同感念)、私(專講某一事物的專有名詞或個別概念)③判斷分三類,盡(全程判斷)、或(特稱判斷)、假(假言判斷) |
管子 | 《管子》四篇: 《心術》上下,《白心》上下;哲學思想最濃精氣說: 精氣就是道;精氣是產生天地萬物的根本;人的身體 、智慧、靈魂都是由精氣構成。靜因之道: 認識事物,要摒棄偏見,排除雜念,按照事物本來 的樣子理解認識;「虛」「一」「靜」「因」。 |
易傳 | 陰陽: 天地萬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辯證法: 一陰一陽之謂道,剛柔相退而變化生;一切事物的產 生和變化都是由於陰陽對立面的交配、交合、交接的結果。 |
陰陽家 | 陰陽家: 先秦的陰陽家源於古代的方術。六種數術: 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行法(包括面向 和風水)洪範五行: 五行是五種能動的、相互作用的力量。鄒衍: 陰陽家代表。五行按照一定順序相生相剋,四季按照五 行相生順序嬗變;朝代更替也遵循五行相生的順序。 |
韓非子 | 法術勢: 君主的統治學說。法是統治者公布的統一法令、制度 ;術是統治者任免、考察、生殺官吏的權術;勢就是統治者占居的地位和掌握的權力。自然觀和無神論: 否定鬼神、否定有意志的「天」;道、理: 第一次把道、理分開;道是萬物總體的規律;理是每 一具體事務的具體規律。 |
漢唐哲學
董仲舒 | 儒家和陰陽家: 將陰陽家的天人關係與儒家的政治、社會哲 學結合在一起 宇宙觀: 宇宙由十種成分組成:天、地,陰、陽,五行的,木 、火、金、水,人。天人關係: 天有喜怒哀樂,與人相副,天人一也;人副天數 ,人是天的副本;天人感應,人的行為符合天意,天就喜歡,反之,天就震怒。社會倫理: 三綱五常,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仁 、義、禮、智、信政治學說: 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罰、邢;政治過 失必然變現為自然界異常現象。 | ||
楊雄和 桓譚 | 楊雄: 事物變化要達到一定「極」(限度);把陰陽變化非為九段 桓譚: 「以燭火喻精神」,燭盡火滅,形斃神亡;否定精神獨立存在 | ||
王充 | 否定有意志的天: 天地萬物變化都是元氣自身運動的結果 人與物都是元氣所成,人的富貴卑賤、禍福吉凶都是命定的 | ||
王弼 | 天地萬物皆以「無」為本: 無不是虛無,無是天地萬物的無形無相的根本;無是無形無相,是本,有是有形有相,是末。得意忘象: 王弼註解周易的時候提出「言」「象」「意」三者的關係;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 | ||
郭象 | 「道」是「無」: 道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獨化」說: 天地萬物的生成和變化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是任何東西「為」和創造的;天地萬物的生成變化都是各自獨立、互不相關而突然發生的。 | ||
晉唐道教哲學 | 葛洪: 玄、道、無、一陶弘景: 道生元氣生天地萬物成玄英: 重玄之道,非有非無王玄覽: 萬物稟道生,道與萬物是隱、顯的關係 | ||
隋唐佛學 | 三論宗 | 經典: 《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代表人物: 吉藏二諦: 俗諦(世俗人認為宇宙萬物真實存在)真諦(宇宙萬物虛幻不實)八不中道: 萬物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 | |
天台宗 (法華宗) | 經典: 《法華經》代表人物: 智覬倡導止觀雙修: 止即禪定,觀即智慧一心三觀: 一切事物都由因緣所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即空;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又是相貌宛然,即假;空、假原是諸法一體的兩個對立側面,從全體看不應偏於任何一面,空即假,假即空,空假不二即是中。空、假、中同時具於一念,叫做「一念三千空假中」。 | ||
凈土宗 | 經典: 《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代表人物: 道綽、善導修行方法: 「觀想」(作各種凈土羈勒世界的遐想)「念佛」(口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 ||
律宗 | 律宗的教理分成戒法、戒體、戒行、戒相四科,也稱四分律宗。戒法是佛所判定的戒律;戒行是戒律的實踐;戒相是戒的表現或規定,即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等。該宗的主要學說是戒體論。戒體是受戒弟子從師受戒時所發生而領受在自心的法體。即由接受的作法在心理上構成一種防非止惡的功能 | ||
密宗 | 指導思想: 「菩提心為成佛的種子,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六大: 構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識大密宗三部: 雜密、胎藏界、金剛界。 | ||
唯識宗 又名慈恩宗 | 代表作: 《成唯識論》世界分為「我」「法」: 我(指生命的主體,意識活動等)法(事物極其規律,如山河大地和人的肉體) 八識: 阿賴耶識、末那識、了別境識(眼耳鼻舌身意) 萬法唯識:宇宙間的萬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而 是由「識」變現出來的。 唯識無境: 意謂唯有識而無外在之對象。 轉識成智: 通過修鍊,使八中識都變成佛的智慧。 | ||
華嚴宗 | 四法界: 所謂「事法界」,指形形色色的現象世界(「雜」);所謂「理法界」,指清凈的本體世界(「純」)。這兩種世界互相包容而無妨礙(純雜無礙),這就叫「理事無礙法界」。各種事物之間也都互相包容而無妨礙,這就叫「事事無礙法界」。 理事無礙: 理,一真法界之性;事,一切世間之相。即觀平等之理性與差別之事法炳然而存,二者能相遍、相成、相害、相即、相非而圓融無礙。事事無礙: 事物都是本體所變現的虛幻現象,每一現象都包含本體,所以各現象之間彼此包容,沒有差別和對立。 | ||
禪宗 | 經典: 《壇經》代表人物: 慧能本性即佛: 人人都有成佛的本性,人人皆能成佛;佛不在遙遠的彼岸,而在個人的心中;自性真空: 指心處於一種「空虛」的境地,這種空不是空心靜坐,念念思空,而是連心「空」的概念、甚至成佛的念頭都沒有頓悟成佛,無念為宗: 在修行方法上,心不受外物迷惑,就是無念。無念不是「百物不思」,不想任何事,而是不受外境影響,「不於境上生心」。 | ||
韓愈 李翱 柳宗元 | 韓愈: 道統說 ——中國儒家關於先王之道傳承系統的理論。「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及其傳焉」李翱: 復性說 ——成為聖人的一套學說;性是上天賜給每個人的,普通人若能消除情慾的蒙蔽,使性恢復原來的光明,就能成為聖人柳宗元: 元氣論 ——宇宙由混沌元氣構成,沒有主宰;運動是陰陽二氣作用的結果。 |
宋元明清哲學
宋初宇宙發生論者 | 李覯 | 太極: 太極是天地未分之前的元氣,太極分化為陰 陽二氣,二氣交匯形成五行萬物 元亨利貞: 是事物發生髮展的過程;元(事物的開 始)、亨(事物的成長)、利(生存條件)、貞(事物發展顯示自身的基本特徵)五行相生相剋: 相生未必吉,相剋未必凶 |
王安石 | 五行: 萬物的體質、性能、形態以及他們所處的時 間和方位,都由五行決定。 | |
周敦頤 | 太極: 宇宙的最初階段是「無極而太極」;「無 極」是指無形無象的最高實體,「太極」 是最大的統一體;「太極」動起來,就產生「陽」,動到極點,就靜下來,靜下來就生出「陰」;一動一靜,分化出了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互作用,生出五行萬物神: 「太極」動靜生陰陽,「太極」的動靜無形無 狀,微妙不測,稱之為「神」,神就是太極的 微妙作用。 | |
邵雍 | 邵雍主要以圖表的方式展現了他的宇宙觀;如果陽是宇宙生成的力量,陰就是宇宙毀的力量。復卦的初爻表示成的階段的開始,乾卦的則表示成的階段的完成。姤卦初爻表示毀的開始,坤卦表示毀的階段的完成 | |
張載 | 氣本源: 氣是最高實體,萬物本源;凡可狀者皆有 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 | |
理學 | 二程 | 天者理也: 理是最高實體,永恆的客觀存在的, 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最高法則 格物窮理: 心中已有完備知識,但必須通過格物 去認識存天理,滅人慾: 「不是天理,便是人慾」 |
朱熹 | 理: 理是事物的規律、道德上的基本原則;理是事 物之所以為事物的根據,是「第一性」的。 太極: 每一物有各自的理,而太極是萬事萬物最根 本、整體的理。氣: 理是第一性的,創造萬物的根本;氣是形而下 的,創造萬物的材料;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 未有無氣之理人性: 性分為天地之性(人之所得於理者)和氣質 之性(人之所得於氣者) | |
心學 | 陸九淵 | 心即理: 心與理「至當歸一,精義無二」 反省內求: 窮理就是反省內求自我本心,「若能 盡我之心,便與天同」 |
王陽明 | 心: 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是世界萬 物的根本,離開心就無所謂天地萬物 致良知: 認識來源於內心,對本心良知的自我認識 ;人人皆有良知,只是有些人的良知被遮 蔽住了知行合一: 知是行的主導,行是知的體現;知是 行的開端,行是知的完成 | |
王陽明以後的明清哲學 | 羅欽順 | 氣和理: 氣是世界的本源;理是氣運動變化的必然 規律 |
王廷相 | 「理在氣中」: 氣是最初的,唯一的實體;氣是永恆的,不滅的;理在氣中 | |
黃宗羲 | 氣外無理、心即是理: 心外無氣,一切都是即氣即心的 | |
王夫之 | 氣者理之依: 氣是唯一實體,理乃是氣的內在規 律,依憑於氣 即事以窮理: 就事物現象探求其規律,反對立理 以限事 | |
顏元 | 理氣融為一片: 生成萬物的材料是氣,萬物所以 然的規律是理;氣即理之氣,理即氣之理 | |
戴震 | 氣化即道: 「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 是故謂之道」;道就是物質世界的變化過程。 理存於欲: 人性包含三方面——欲、情、知;道 德就在於「使人之欲無不遂,人之情無不達」 |
【免責聲明】
文章來源為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刪除內容或協商版權問題!
※震撼 1945年原子彈裝機投擲和日本被核打擊後的景象
※歷史上不能通婚的七對姓氏,沒準你就躺槍了!
※他用8列火車從納粹手下救出了669個孩子,幾十年後這些孩子找到了他……
※曹操在用人之際殺死楊修 真是一隻「雞肋」惹的禍?
※毛澤東怎樣判斷出林彪「是個陰險的兩面派」?
TAG:掌上歷史 |
※《中國哲學史》2019年第1期中文目錄
※哲學史上50個經典命題
※18-6-24 西方哲學史最具有爭議性的哲學家-尼采
※50個經典哲人思想看遍整個西方哲學史
※二十世紀分析哲學史
※喵星哲學史3|亞里士多喵,一失足成千古恨,得罪了女喵兩千年
※讀書心得-中國古代哲學史
※幾千年哲學史中所遺留的6個問題,到現在依然沒解決!
※文藝復興以降的中世紀哲學史研究
※從先秦到明清,一張表看完中國哲學史
※世界哲學史——奧古斯丁
※《中國哲學史補二集上》
※簡明中國哲學史
※世界哲學史——基督教的歷史哲學、中世紀導言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一部「石破天驚的偉論」
※王維這首詩,被史學大家錢穆稱為一部中國哲學史
※讀《中國哲學史》有感而發
※解讀古希臘之一:——亞里士多德在西方哲學史中的地位
※馮友蘭——中國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中國哲學史》作者、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的學生
※讀馮友蘭先生《中國哲學史》,赴中國先哲思想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