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方讲出这4个字,印度终于意识到失道寡助,被迫认怂

美方讲出这4个字,印度终于意识到失道寡助,被迫认怂

事情都知道了,没必要复述。还是那句话,新闻越短事儿越大,这次也一样。

人是撤走了,双方都要计算一下得失。当然,庙堂手里有清单,但江湖却只有传说。印度之所以认怂,是一个综合作用的过程,有很多原因,其中应该包括这些:

首先,合则两利

在问题没解决之前,最大的悬念是:莫迪是否会在9月3日抱金-砖。目前东道主最新的答复是“没有消息表示他不来”。如果莫迪能够前来,两国或将暂时化干戈为玉帛。如果不来,两国势必更加猜忌,已经恶化的关系得不到及时修补。作为G7的对手,金-砖五国必须团结。

在最近的一个报告中,印度财长67次提到了对手,还建议当局在建设大型经济特区、承接制造业转移、促进就业和共同富裕、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向对手学习。而尽管一度剑拔弩张,印度一小撮激进分子也发起抵制某国商品的行动,总体而言是雷声大雨点小,莫迪方面虽然屡屡提起反倾销,却也依然在保护外国投资。还必须注意到,印度军队也发出在10月举行联合军演的邀请。因此,一些事情其实是心照不宣,蝼蚁们也不必成天喊打喊杀。

美方讲出这4个字,印度终于意识到失道寡助,被迫认怂

和平解决的背后,双方肯定都有所妥协。印度没有道歉,直接滚蛋,东亚大国也没有讨要说法或过多难为。首先公开消息的是印媒,声称“传达了我们的担忧和利益”,意指退兵是基于双方的共识,并非迫于压力。这实际上就是给印度一个脸面,符合亚洲人的处事方式。诚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其次,战未必两伤

不到最后一步,双方事实上都没有开战的意图,但迫于国内的压力,不得不持续增兵,并保持语调上的强硬,貌似没有任何退让的空间。而印度是理亏的一方,一旦爆发战争,印度也不占有什么道义上的优势,师出无名,这种损失印度承受不起,因此不得不撤军。因为明知必败,所以开战从来不是印度的选项。

真打起来,吃亏的肯定是印度。为何?看看地图,居高临下就不说了,印度首都距离边境只有400来公里。真动手肯定要选个容易取胜的地方,射人先射马,即使双方火力一样,印度的炮弹也多数落到无人区,而对手却能把印度北部核心区变成火海。

印度当然有“烈火”,可限于射程和精度,它的作用只体现在威慑上。最近数月向高原的持续增援,已经让印度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现在的东亚大国,终于能够从火力上压制和覆盖敌人,而印度部署的20万大军,恐怕只能拿命来挡。这就是最大的差距。

第三,印度号称能应付“2.5线”战争,结果先被“1.5线”干趴了

印度国内不稳,从消费税引起的大罢工,到“大师”辛格入狱引发的骚乱,都令莫迪腹背受敌。为了防止内部的危机爆发,为了应付这个“0.5”战线,印方抽调了大批军警部队部署在关键地区,其中或许就包括从边境地区抽调的精锐。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是迫不得已。

美方讲出这4个字,印度终于意识到失道寡助,被迫认怂

让莫迪措手不及的是,印度高等法院法官指责他为了选票而纵容这次骚乱。莫迪在2002年操纵了那次大屠杀,但这次恐怕没有像15年前一样故意把事闹大,尽管依然存在偏向或者包庇。谁当家都希望平平安安顺顺利利,莫迪也一样。这次骚乱也暴露了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莫迪人气颇高,但在印度国内依然有不少反对者。

而让印方最后下定决心的那一脚是老冤家踹的。8月27日,3名巴基斯坦武装者袭击了位于克什米尔河谷的一个印方营区,8名印度人死亡。“穆罕默德军”宣布负责。在11个月前的2016年9月,这个组织还发起过另一起针对印方的袭击,18人丧生。整个8月,印度的西线就一直处于巴方人员的威胁之下,9日、11日、17日、22日和25日发生了5次交火,互有伤亡。而印巴之间在8月23日达成的“和平机制”又成为废纸,这是过去数十年来一再重复的常态。因此,在可预见的长时期内,印度还将被一直黏在西北一线。

印方曾经吹嘘能够同时应付“2.5线”战争,但历史证明,没有一个大国能够同时应付两线作战,美苏都不行,更何况还不能被称之为大国的阿三。

第四,美国不会帮助印度

印度曾经期望美国支援,但无奈特朗普的要价太邪乎。探客在原创文章《印度与美国产生矛盾:拒绝向阿富汗派兵,把特朗普当猴耍》里提到,白宫在8月21日公布的“南亚新战略”里隐隐然承认了印度的大国地位,还公开贬抑巴基斯坦,偏袒印度。而莫迪也知道作为商人的特朗普希望能拿到大交易。果然,美方要求印度出兵阿富汗。但“帝国坟场”的威力印度人早在100多年前就领教了,莫迪不肯当“接盘侠”。拒绝了美国,同时就意味着不会得到美国的帮助。白宫发现印度并不听支使,也逐渐改变态度,建议“恢复原状”。这4个字恐怕断了印度最后的一点幻想,让莫迪丧失了最后的信心。

放眼亚太,也只有日本大使支持了印度,可还不到24小时日方就萎了。没有外援,没有帮助,西方都作壁上观、自顾不暇,怎么办?印度知道,失道寡助,自己的装备都是发达国家的先进玩意,可弹药短缺一直是困扰印军的难题。真动起手来,消耗的弹药是个天文数字,到时候能不能保住新德里,恐怕取决于俄罗斯、美国、以色列等国履行军火合同和供货的速度。

当然,印度的所谓承诺,听起来像屁,勾点芡就是大便。

滚蛋之前,印度第33军从8月初开始举行了为期2周的军演,8月12日,又在敏感地区增兵45000人。印度陆军总长拉瓦特还放言“类似事件会越来越多”。根据印方人士的消息,印度空军已经耗资93亿美元朝法国购买36架“阵风”战机,其中18架将调拨给边境地区,加强军力部署。

一句话,印度非常、非常、非常地不甘心。为了弥补短板,印度砸下重金,依靠以色列研制出一款先进的中程防空导弹,能够在70公里范围内击落来袭弹道导弹和各种战机,实现360度全覆盖,构筑空中防御圈,首套系统将于2020年交付。

美方讲出这4个字,印度终于意识到失道寡助,被迫认怂

需要正视的事实是,印度绝不会停止扩张与谋求霸权,这次事件的平息只是一次中场休息。因此必须提高警惕,做好准备。不要相信好言好语的规劝能够令印度清醒。阿三从来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其原因是中间没有大脑挡着。

唯一欣慰的是这句话“将按照历史界约规定行使主权权利,维护领土主权。”既然阿三缩了回去,那么路就必须继续修。

持续2个半月的紧张局势,考验了子弟兵,但也加大了东亚大国的军力成本。探客注意到,一些部队是从东部和南部调来,而东南部才是防御的重点。

如果说有收获的话,就是经历了这次事件,不丹与印度的关系必然受到影响,而不丹也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而喜马拉雅山南麓居然还存在一个被中世纪的附庸关系所束缚的主权国家。尽管不丹与印度在1949年签订有条约,但这一发霉的关系日益与主流的国际格局格格不入,也是英帝国解体前留下的恶果。

印度做出的过激反应,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如果印度不横加阻挠,那么不丹将日益亲近其北方邻国,而印度这次跳进陷阱,既不占理,也无实利,相反却动摇了自身在南亚的地位,声誉受到损害,也令南亚诸国都意识到印度谋求霸权的可怕之处,印度丧失的是人心。

总体而言,若干年后的人们在看待这个结果时,应该用“吃小亏占大便宜”来总结吧。(完)

注:本文系“海外探客”原创稿件。想看新闻背后的内幕?敬请关注donatehour00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莫迪扇了自己耳光:作為全球聞名的「印度屠夫」,他竟怕這個人
印度與美國產生矛盾:拒絕向阿富汗派兵,把特朗普當猴耍
安倍最後一搏?追隨美國連續2次打擊俄羅斯,還逼普京「割地」
新加坡學乖了,這個國家卻甘當印度在東南亞的「帶路黨」
特朗普想把这个国家“送给”印度,但莫迪还真不敢接受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