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北實業公司:閻錫山的「工業夢」

西北實業公司:閻錫山的「工業夢」

西北實業公司開始籌備到1937年11月太原淪陷,歷時六年。山西的基礎工業許多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和成長起來的。西北實業公司的創建,不僅壯大了山西國防工業,而且對山西近代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使太原一度成為當時華北的工業重鎮。

1912年9月19日,孫中山在太原與閻錫山合影

一百多年前,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蒞晉視察活動,堪稱近代山西的重大政治事件。1912年9月,後來位於太原市侯家巷的太原師範學院(現已搬遷到晉中市榆次區大學街),當時還是山西大學堂。孫中山在山西軍界舉行的歡迎會上發表熱情洋溢的演講時說:「山西煤鐵甲於天下。方今為鋼鐵世界,有鐵有鋼可以自制武器,即能爭雄於世界。兄弟擬在山西設一大鍊鋼廠,製造最新武器,以供全國擴張武備之用。」

孫中山先生談到的「擬在山西設一大鍊鋼廠」的設想,在20年後得以落地。1932年,山西督軍閻錫山開始籌建西北實業公司。1934年,作為西北實業公司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北鍊鋼廠破土動工。在太原這塊人文底蘊深厚的土地上,孫中山「以天賦之煤鐵資源,振興民族工業」的真切建言得以變為現實。西北鍊鋼廠,就是如今的山西省龍頭企業、全球不鏽鋼行業領軍企業——太鋼的前身。

時間再往前推移。始建於1925年、投產於1926年的育才鍊鋼廠和育才機器廠,也是西北實業公司的組成部分。後來,更名為太原礦山機器廠,是如今國有大型股份制煤機製造企業——太重煤機公司的前身。

改組於1934年的西北機械廠,位於太原市小東門新開南巷,即今天的山西機器製造公司。

改組於1934年的西北鐵工廠、西北農工器具廠和西北鑄造廠,即今天的隸屬於中國兵器集團的山西北方機械製造有限責任公司……

90多年後的今天,談到山西工業,談到這些有著悠久歷史的企業,我們仍然會提及閻錫山當年創辦的西北實業公司。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的太原工業區

西北實業公司的設立背景

早在1892年,山西布政使胡聘之就創辦了山西最早的工業企業——太原火柴局,這是山西近代工業的萌芽。1885年,設立山西工藝局。1897年,胡聘之上奏朝廷,請求設立以維造槍械為目的的山西機器局,獲准。同年底,機器局即建成投產。

此後20餘年,山西近代工業發展緩慢,基本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閻錫山是在辛亥革命之後以督軍的身份登上政治舞台的,1917年兼任山西省省長。此時的山西,一片軍閥混戰之後民不聊生的景象,生產落後、百業凋敝。閻錫山認識到僅僅依靠農業優勢來維護統治的方法已經遠遠不夠了,他採取了所謂「造產救國」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來推動山西近代工業的發展。此時,志在高遠的閻錫山,在腦海中規劃著一個「工業夢」和「強省夢」。

西北實業公司西北窯廠

西北實業公司鍊鋼廠焦炭出爐

1917年開始,閻錫山提出「六政三事」發展農業經濟。推行幾年之後,山西的財源得以大幅增長,從而為發展官辦資本企業初步解決了資本問題。1919年,閻錫山制定了一個以振興山西工業經濟為主的「厚生」計劃,這個計劃包括了煉油、煉銅、機器、農業、林業等六個方面的方案,對每項方案的宗旨、設置項目及經費、產品的收入和成本的支出等,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和計劃。1925年2月,閻錫山以《關於晉民自動開發實業的幾層意見》為題在全省實業會議上做演講,提出「開發實業,不宜過濫。必須選定實業的種類,各按其出產之狀況,而因地制宜」的原則。

由於以上政策和措施的貫徹執行,山西近代工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從閻錫山創辦的公營企業和官商合辦的企業來看,1920年左右,這些企業只有6個,到1930年時增至11個,資本共計1000多萬元,其中太原兵工廠不僅形成了完整成套的軍火工業體系,而且壟斷了整個華北的軍火工業,其規模和現代化程度甚至超過了當時名震全國的漢陽兵工廠和瀋陽兵工廠。

1931年12月之後,閻錫山為了緩和與蔣介石的矛盾,提出「自強救國」、「造產救國」等口號,成立了經濟建設委員會,制訂了《山西省政十年建設計劃》,組建了山西人民公營事業董事會,全力以赴地進行經濟建設,並把三分之一以上的軍隊用於築路,以表示不再窮兵黷武。

西北實業公司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西北實業公司廠房

西北實業公司的機器

西北實業公司的構建和演變

當時,西北實業公司作為山西所創設的各項工礦企業的總管理機構和工業方面的總樞紐,也是山西最大的官僚資本之一,和當時的同蒲鐵路管理局、山西省銀行、晉綏地方鐵路銀號、綏西墾業銀號、晉北鹽業銀號等一樣,均為「山西省人民公營事業董事會」所屬。

所謂民營事業,其最高權力機關是督理委員會,由閻錫山、賈景德、溫壽泉組成,閻為首席管理委員。下設董事會和監事會,由董事會負責掌管全部事業之責。董事會由7人組成,並由首席督理參員指定其中一人為董事長;其間共設有兩屆董事會,抗日戰爭前為陸近禮,抗戰勝利後為張耀庭。

撥開歲月的塵埃,西北實業公司的創建和發展演變過程梳理如下:

1932年 1月,西北實業公司開始籌備,成立了籌備處。由邊遷淦為召集人,聘請籌備委員10人。籌備處擬定了特產、水利、畜牧、交通、商業、礦產、冶金、化學、肥料、紡織、銀行、農業等共12個工作小組,主要工作為調查與計劃。

1933年8月,西北實業公司正式成立,設在太原城內北肖牆一號。因委員制不適於營業機關,故改為分組制,組設組長,組長之上設總理、協理。又因籌備處時期所設之組太多,乃減少組數,只設了四個組,即特產組、礦業組、紡織組和化工組。

公司創業伊始,閻錫山採取了兩條措施:一是將責任放在組長身上,組長可以放手用人,選薦廠長,廠長對組長負責;各廠獨立經營,自計盈虧,廠長的許可權很大,積極性也大;二是定了一條獎罰制度,如果某一個組達不到預期目的,或者領導的工廠半數以上虧損,則年終組長應向總理自動辭職;反之,如果達到預期目的或有盈利時,組長則可以受到獎勵。因此,各工廠的建設都能按計劃實現,建廠速度很快。

西北車輛廠試製的「復興號」機車

時至1935年,雖然有的工廠仍然在建設中,但多數工廠已開工生產,西北各廠的職工也成百上千地增加,經營業務日益擴大,加上兵工的11個工廠,使公司實力大增。是時,閻錫山對技術人員掌握大權不大放心,便派出曾充任他行營主任的梁航標來西北實業公司任經理,代他全面主持。閻錫山仍自任總理,彭士弘仍任協理。為削弱各組長許可權,取消了各組,代之以總管理處。凡是兼任西北各廠廠長的,均須脫離工廠回總管理處工作。各廠統一由經理親自領導。公司總管理處下設三部、二處、一室、四課。

1936年夏,將所屬的全部工廠劃分為集中經營和獨立經營兩大部分。屬於集中經營的各廠,由公司統一計算盈虧,各廠只負製造之責,原材料採購和產成品推銷均由公司本部統一辦理;屬於獨立經營的各廠,一切均歸各廠自行辦理。公司本部設置工務、營業、總務和會計等4個部門。此外,在天津、上海、西安設有辦事處,在北平、綏遠、寧夏、石家莊、陽泉等地設有駐在員。經過此次改組,削弱了技術領導部分,健全了經營管理部分。

1936年 9月,成立太白鐵路管理所;在崞縣(今原平市)軒崗鎮成立了西北煤礦第二廠。同年10月,將11個軍火工廠改組劃分為18個分廠,由新成立的西北製造廠統轄。1937年 2月,在太原白家莊創設西北機器修理廠。同年 3月,接管晉華捲煙廠。

1937年 9月,日軍進攻山西。閻錫山讓張書田策劃搬遷,但由於日軍進逼,所有運走的器材還不足全廠財產的2%。11月 8日,日軍佔領太原,強行掠奪全市的工礦企業,不論公營、私營,一律實行軍事佔領。西北實業公司所屬各廠,除西北製造廠僅搬走不足2%的財產外,悉數落入敵手。西北製造廠的18個分廠,由日軍接管,其較好的設備全部拆卸裝箱,被運往東京、大阪和東北、平、津。

1945年 8月15日,日軍投降。彭士弘根據閻錫山的旨意於9月1日前接收了「山西產業株式會社」中原西北實業公司各廠,並接收了淪陷期間被日軍佔據的私營工廠,以及日軍在侵華期間所建的工廠。西北實業公司戰前原有的工廠,都是規模較大的廠礦。日軍侵華期間,無論公營或私營的工廠,一律強佔,在山西全省編成了「軍管理」的46個工廠。西北實業公司在接管山西產業株式會社時,並未將日軍強佔的私營工廠退還原主,而是原封不動地據為己有,如太原城內發電廠、太原麵粉廠、太原麵粉分廠、太原紡織廠、榆次紡織廠、榆次麵粉廠、平遙麵粉廠、臨汾麵粉廠、臨汾發電廠、運城發電廠、忻縣發電廠、太谷發電廠和大同興農酒精廠等13個工廠。此外,日軍曾把張家口、大同作為其偽蒙疆自治聯合政府的基地,在大同新設了鋼鐵、機器、水泥、火藥等一批重工業工廠。日軍投降後,南京國民政府曾派員來到山西接收工業,閻錫山以「大同各廠是西北實業公司在戰前所建的」為由,瞞過了「接收大員」,將日軍所建的這些工廠也接收過來,並把大同各廠都冠以「西北XX廠大同分廠」的名稱。這樣,西北實業公司所轄的工廠,同抗戰前相比數目增多,共有54個工礦單位。其中,公司原有的工廠28個,強佔私營工廠13個,接收日軍工廠13個。

不久,後方人員相繼返回太原,恢復了西北實業公司的原有組織。西北實業公司雖然在抗戰前就已經營了若干年,但一直未向南京國民政府經濟部申請註冊;抗戰勝利後,以商營的辦法履行了註冊登記手續,經南京政府經濟部批準備了案。然而,因「西北實業公司」的名稱,已有人在天津申請備了案,幾經交涉後,於1947年 8月改稱「西北實業建設公司」。

此時,西北實業建設公司職工總數 25896人,其中工人 23421人。公司本部職工 899人,其中職員 541人,工人 358人。

一個特殊時代被歷史翻頁,西北實業公司所屬的各個企業,繼續經受著歲月的洗禮。

晉華紡織公司會議廳及辦公室趙步鋒攝

《西北實業》月刊佚名攝

西北實業公司的歷史影響

在20世紀30年代,上海一家小報刊登了一幅漫畫,畫面是這樣的:蔣介石一手握槍,一手托著現洋;馮玉祥一手舉大刀,一手抓窩窩頭;閻錫山一手提秤,一手拿著算盤。每當有人說起這幅漫畫,閻錫山都會得意地笑起來。他也認為自己就像這幅漫畫寓意的那樣,精於計算,擅長經濟。這幅漫畫早已家喻戶曉。

當時,在閻錫山的治理下,山西的工業曾經走在全國的前列。因此,山西被稱為「模範省」,閻錫山曾兩次被蔣介石封為「模範省長」。在一次國民黨黨政軍高級幹部會上,蔣介石甚至這樣說:「過去,我們學蘇聯、學美國、學德國,都失敗了,落了個一切都沒辦法,還不如閻錫山在山西有辦法,我們今後要學閻錫山。」

有人評說,閻錫山是在用一套「治國之策」治理山西。其中,包括採煤、採礦、煉焦、冶金、電力、機械、化工、建材、毛紡、皮革、麵粉、火柴、造紙、印刷等廠礦的西北實業公司,就是他所謂「治國之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工業夢」的核心內容。

曾擔任西北實業公司營業處第六課職員,後任太原礦山機器廠處長、高級經濟師的盧筠在《西北實業公司和山西近代工業》一文中寫道:「其技術進步僅電爐鋼一項,就可煉製48個合金鋼種,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唐山水泥廠、玻璃河水泥廠、黃石華新水泥廠、廣州西都士敏土廠球磨粉碎設備用的高錳鋼鑄件,資源委員會天津機器廠所需之柴油機曲軸,悉由太原供給;工作母機和紡織機械遠銷甘肅、四川;西北毛毯、毛呢、毛線,銷往京、津、青、滬沿海。1946年至1948年,西北各廠的工程技術人員 101人,有68項的技術改進和創造發明……」

閻錫山題字

西北實業公司為山西以及全國培養和造就了擁有數萬人的產業大軍,也為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和抗日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其慷慨悲壯的故事不勝枚舉。僅以1937年為例,西北育才鍊鋼機器廠1400餘名職工中,就有半數以上加入了「犧牲救國同盟會」;在「九·一八」六周年紀念會後成立的「太原工人武裝自衛隊」,西北各廠工人成排、成連地報名參加,最後發展擴編為擁有3個團兵力的「山西工人武裝自衛旅」,在當時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中也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在史冊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從1932年 1月西北實業公司開始籌備到1937年11月太原淪陷,歷時六年。山西的基礎工業以及太原的鋼鐵工業、燃料工業、電力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紡織工業和造紙、捲煙、火柴、皮革、麵粉等輕工業,許多都是在這一時期建立和成長起來的。西北實業公司的創建,不僅壯大了山西國防工業,而且對山西近代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使山西在上世紀30年代開始成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地帶,使太原一度成為當時華北的工業重鎮。PICS

節選自《映像》2017年第7期,欲知更多內容可購買本期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映像PICS 的精彩文章:

朱彝尊客游山西

TAG:映像PICS |

您可能感興趣

綠洲農業和河谷農業,我國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的特色農業方式
西北崛起工業「航母」
「長安一片月」中華古譜詩文音樂會在西北工業大學舉辦
大講堂|西北工業大學謝磊教授實驗室專場
航空工業西北片區召開管理創新成果評審會
西北大學?公誠勤樸
民國軍閥東北王、西北王、東南王和西南王分別說的是誰?
全國政協委員、西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張煒:軍民融合培養人才需要新舉措
上半年華東、華北、華南、東北、西北、華中、西南等中國各地區GDP對比
民國西北馬家軍中五馬,承上啟下創造了西北馬家軍的輝煌
從延安文藝到西北民謠:西北文學的歷史與政治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利用3D列印設計仿生骨骼
「西北邊防督辦」馮玉祥如何改造西北軍?
品德州·聊城今日芳華 瞰魯西北平原雙城競秀丨飛閱齊魯
胡國鈺:西北地區心理學奠基人
朱玉麒:奧登堡在中國西北的遊歷
中國近代軍閥割據,東北王、西北王、西南王與東南王分別都是誰?
航拍組圖:「海上蓬萊仙境」——廣西北海潿洲島
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副局長孫劍岷來西飛民機調研
康美葯業135億布局智慧藥房,白雲山涼茶基地進軍大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