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089講、比較優勢原理
你好,今天我要給你講「比較優勢原理(The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
如果你要在經濟學裡面找最普遍適用,但是又最違反直覺的原理,那麼首推這個比較優勢原理。比較優勢原理,是在經濟學裡面兩三個最堅如磐石的基本原理之一。
1. 比較優勢原理的含義
比較優勢原理的含義是說:在一個社會裡面,不論個體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地區,甚至是一個國家,如果他們把有限的資源,包括時間和精力,只用來生產他們的機會成本比較低的那些產品——也就是他們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然後進行交換,這樣整個社會產品的總價值能夠達到最大,而且每一個個體都能夠得到改善,而不論他們的絕對生產能力是高還是低。
你仔細看,這個原理有幾個要點:
1、它指的個體可以是個人,可以是家庭,可以是地區,甚至是國家都可以,都能夠適用。
2、它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每個個體的時間和資源是有限的。這看上去像是個假設,但其實是一個基本的事實。任何人每天他就只有24小時,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國家,上天給他的稟賦都是有限的。
3、這最重要,比較優勢不是自己的優勢跟別人的優勢相比,而是自己跟自己比。自己生產一種產品,自己從事一種活動,所放棄的其他機會。我們拿這种放棄的機會之間進行比較,然後找一個放棄的機會最小的那種。所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因為是自己跟自己比,不是自己跟別人比。自己跟別人比,從絕對優勢來講,你可能樣樣都比別人差,沒有絕對優勢。但是自己跟自己比,一定會有比較優勢。這是比較優勢的含義。
4、如果每個個體,都集中生產他們具有比較優勢的那種產品,把有限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放在那些放棄的機會最小的,也就是成本最小的那些生產活動上面去,這時候,整個社會總的產量就會達到最大。他們每一個個體的處境,通過交換,都能夠得到改善。
2. 比較優勢永遠是自己跟自己比
這個比較優勢原理,最早是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1772年4月18日-1823年9月11日 ),在《關於政治經濟和稅收的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1817 )》裡面提出來的。
我們原汁原味地用他給的例子:
假定英國人用100小時能做一件衣服,用120小時能釀一瓶酒,所以英國人如果有220小時,就分別能夠生產一件衣服和釀一瓶酒。
而葡萄牙人用90個小時能做一件衣服,用80個小時能釀一瓶酒,所以葡萄牙人有170小時,也分別能夠生產一件衣服和一瓶酒。
顯然,無論是做衣服還是釀酒,葡萄牙人用的時間都比英國人少,在這兩件工作上,葡萄牙人都具有絕對優勢。照這麼看,葡萄牙人似乎應該親力親為,既做衣服又釀酒。如果是這樣,英國人也只好親力親為,既做衣服又釀酒。這是分工和交易前的情況。
這時候,英國人有220小時,葡萄牙人有170小時,就能夠生產社會總財富兩件衣服、兩瓶酒。
然後,我們就可以分別計算一下,英國人釀酒的成本是多少,葡萄牙人釀酒的成本又是多少。根據上面給出的條件,我們能夠算出來:英國人每釀一瓶酒,就得放棄1.2件衣服;而葡萄牙人每釀一瓶酒,他們放棄0.89件衣服。
葡萄牙人每釀一瓶酒所放棄的衣服數量,比英國人每釀一瓶酒所放棄的衣服數量要低,所以葡萄牙人釀酒具有比較優勢。
這時候如果英國人和葡萄牙人分工,葡萄牙人全力以赴釀酒,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釀酒,而英國人全力以赴做衣服。這樣,英國人在他們原有的220小時裡面,就可以生產2.2件衣服;而葡萄牙人在他們原有的170小時裡面,就可以釀2.125瓶酒。
這時候,社會財富總量就發生了變化,整個社會能夠生產2.2件衣服和2.125瓶酒,比原來的兩件衣服和兩瓶酒都增加了。
社會的餅做大了,無論是英國人還是葡萄牙人,用他們生產出來的產品,再跟對方進行交換,雙方的處境都改善了。
這就是比較優勢原理。我們不跟別人比,只是自己跟自己比,看自己有什麼樣的生產優勢,就集中生產哪種商品。
3. 分工與合作給人們帶來更大財富
你記得嗎?我們前面的問答題就曾經為今天的課做過鋪墊,我們問:中國人製造襪子的成本高,還是製造飛機的成本高?
那道題的答案是,中國人製造飛機的成本更高,因為放棄了真能賣錢的襪子。所以中國工人在當時的條件下,就應該集中精力製造襪子。
說到這裡,有同學可能會抬杠:「薛老師,你說兩個人的情況不同,所以每個人總能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但如果兩個人的情況完全一樣呢?他們的DNA都一樣,是孿生兄弟呢?這時候分工合作還有好處嗎?」
這個問題,我們得請另外一位經濟學大師亞當·斯密來回答,他說:
即使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他們隨機擲骰子各自選擇一個職業,全力以赴專註地幹下去,然後進行交換,也會比他們兩樣工作都做會更好。
也就是說,兩個人即使他們天生的稟賦是完全一樣的,李嘉圖所講的比較優勢原理也仍然有效,分工和合作仍然能夠替雙方帶來更大的財富。
亞當·斯密解釋,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有三個:
1)分工可以減少工作之間往返的成本
分工可以減少人們從一件工作到另外一件工作之間往返的成本。這個成本可不能小看。
你還記得在學生時代,你到圖書館佔位置的日子吧?那時候好不容易跑到圖書館裡面去,找到一個位置,把東西都攤出來放好,這時候你已經累得夠嗆了才開始讀書。
就讀了那麼一會兒,又到中午吃飯的時間了,你又得把東西給收拾起來離開。待會兒下午的時候,又要重複這一個過程。沒有一個固定學習的地方,學習的成本就提高了很多。
在一些好的公共圖書館,如果你經常去,圖書館會給你一種服務,就是給你一個專用的位置,你要借的書不用每天都還,他們可以讓你把書攤在那裡,明天你到的時候你坐下來就可以看。這是減少了從一件工作到另外一件工作之間往返成本的意思。
2)分工促進「熟能生巧」
亞當·斯密說兩個人的稟賦哪怕是完全一樣的,分工也還能帶來好處的另一個原因,是分工可以促進熟能生巧。專註地做同樣一件事情,你的能力就會逐步提高,甚至達到別人所不能企及的程度。
我跟著我們北大國發院的同事,周其仁老師去做過調研,發現周其仁老師做調研的能力非常的強。他不僅精力充沛,能夠很自然地跟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能夠聽得懂各種各樣帶著濃重口音的普通話,而且他還很善於把從不同的人嘴裡聽到的故事編織起來,成為一個合理的整體。
用他的話來說,那就是能夠把事情縫起來,他有把事情縫起來的這種能力。我說我真佩服你這種能力,我真想學。他問我你真的想學嗎?我說是啊,我真想學。他說很簡單,一萬小時。我說那就算了吧。分工可以促進熟能生巧。
3)分工使機器替代成為可能
亞當·斯密說的第三個原因,是分工能夠使機器替代成為可能。一個人做一件事情,你看著很複雜,但是經過分工變成很多道工序以後,有些工序就可以由機器來替代。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面,有這麼一段非常生動的描述:
一個沒有受過訓練的工匠,即使竭盡所能,一天也做不成一根別針,更別想做成20根了。
但是,一個人抽鐵線,另一個人拉直,第三個人切斷,第四個人削尖,第五個人磨平。把整個工作分成18道工序,由十多個工人來完成。有些工人只專註完成一道工序,有些工人完成兩三道工序,然後再配備一些必要的機器設備。
這樣的話,如果他們努力工作,一整天下來,他們能夠做出12磅別針,這相當於每人做了4800枚別針。
兩位經濟學大師,大衛·李嘉圖加上亞當·斯密,為我們今天的分工合作、自由貿易,奠定了一個堅實的經濟學理論基礎。以比較優勢為指導,分工合作一定是對雙方都有利而無害的。
——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介紹了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原理和亞當斯密的分工合作原理,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原理的核心,講的是自己跟自己比,總有效率比較高,成本比較低的生產項目,專註這種生產項目然後跟別人進行交換,整個社會的財富能夠得到增加,而個人的財富也能夠得到增加。
亞當·斯密的分工協作原理的核心,是哪怕是天生稟賦一樣的人,他只要專註某個細分領域的生產,就能夠減少在工作當中切換往返的成本,能夠熟能生巧,能夠讓機器的替代成為可能。
——課後思考——
今天我留給你的思考題是,會不會存在一些生產能力比較強的國家,他們對外出口的數量,總是大於進口的數量?同樣,會不會也存在一些生產能力比較弱的國家,他們出口的數量,總是少於進口的數量?這種情況值得擔心嗎?為什麼?
歡迎你給我留言,我們下次再見。
點擊展開全文
※薛兆豐的北大經濟學課 第012講、歧視的作用和限制歧視的惡果
TAG:共享經濟思維 |
※風水學10大原理
※鄭毅32分助華大4分險勝太原理工,礦大3分惜敗山西大學!
※九連環中的數學原理
※中國美髮泰斗李彩文,2018年沙宣ABC原理剪裁發布會
※古代最奇特的建築,建於長江中700年不倒,原理等同現代潛艇
※20萬裝110平北歐風三居室,最獨特的錯層原理,打破常規設計
※磁共振成像基本原理 6.4
※「21減脂」原理、方法、實踐——小康談健康05(只談乾貨)
※「2019清華大學建築聲學原理與設計培訓課程」完滿結束,讓我們在下半年的高級課程再見!
※2019年全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討會會議徵文
※感謝FIBBR菲伯爾贊助2019建築聲學原理與設計培訓課程
※2018最新萬能蓋白髮公式+原理
※文明社會原理(60)
※比特幣、區塊鏈價值與原理3歲班科普教程
※史上最龐大的類星體群,縱深橫跨40億光年,宇宙學原理面臨挑戰!
※文明社會原理(50)
※5個必懂的經濟學原理:如果每周比上周好10%,明年就比今年厲害142倍!
※文明社會原理(30)
※WJ_C 恰恰基本原理和拓展 王棘 5節課
※動態 | 感謝FIBBR菲伯爾贊助2019建築聲學原理與設計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