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言官的字典里就沒有「怕」字,而此人更牛,連字典都沒有
在中國歷史上,明代是言官最為活躍的一個時代,由於設立專門的諫官,明代的科道言官既有糾舉彈劾之權,又有進言上諫之責,雖說他們只是七品的小官,但權力極重,擁有直接彈劾內閣大臣,甚至是進諫皇帝之權。在朱元璋時代,就有一個非常牛叉的言官——韓宜可。
在洪武年間,大明朝的官員可謂是戰戰兢兢,稍有不慎輕則下獄或是接受勞動改造,重則殺頭滅族。可以說,歷朝歷代帝王,沒有哪一個皇帝像朱元璋那麼苛刻,而就是在這種高壓的環境下,韓宜可創下了一個個的奇蹟,幾次批鱗碎首卻大難不死。
韓宜可是浙江山陰人,洪武初年因為書教的好,學問大,被授予監察御史,從此後他便開始了和朱元璋「對著干」的生涯,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彈劾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陳寧和中丞塗節。
有一天,朱元璋正和這三人促膝而談,期間有說有笑,場面非常和諧,偏偏這時韓宜可出來大煞風景,當著朱元璋的面便大聲指責胡惟庸結黨營私,弄權誤國。朱元璋盛怒之下,臉都被氣綠了,這還不反了天了,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於是令錦衣衛將其下獄,等候發落。因為此事韓宜可獲得了「快口御史」的美名。
不過朱元璋也算是是非分明之君,冷靜後想想韓宜可確實人才難得,更難能可貴的是,滿朝文武只有她一人敢於當面指責胡惟庸,其膽氣令他佩服,於是便下令釋放了韓宜可,不過這個刺頭放在京城中不好對付,於是便將他外放做了陝西按察司僉事。
韓宜可到了陝西後沒多久,又發生了一件事,這讓他名滿天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朱元璋讓陝西全省凡是受到了笞刑以上的犯人,全部發配到鳳陽開荒種地,按察司便是主持這個工作的部門,只要韓宜可借著這個天大的好機會拍拍朱元璋的馬屁,指不定就能調回京師呢。
可是這個韓宜可就是個杠頭,認死理,相關程序到了他的手中,他拒不執行,而且還給朱元璋上了一個奏疏,說陝西一省官員為了迎合聖上,辦案不分輕重,而且連累無辜,很多婦女小孩受到牽連,這些案件必須重新審核,杜絕冤假錯案。
朱元璋收得這個奏疏後,心裡那個氣啊,在宮裡大罵,但人家韓宜可說的有板有眼,也不便發作,後來考慮再三還是接受了他的建議,重新審查陝西的各項案情,結果還真是有不少冤假錯案。
從此以後,韓宜可一發不可收拾,但凡遇到不平事絕不袖手旁觀,久而久之,朝中那些大員、鎮守邊疆手握大權的將軍,甚至分封外地的藩王個個小心謹慎,生怕被韓宜可抓住把柄。因為在這些朝廷重臣知道一個道理,大明言官們的字典里沒有「怕」字,而韓宜可連字典都沒有。因此韓宜可又得到了一個響亮的稱號——天下第一敢言。
在有明一代,敢言的人不在少數,因為敢言而獲罪的更是大有人在,但韓宜可的一生卻頗有傳奇色彩,就連後來的海瑞也極為佩服。俗話說的好,打鐵還須自身硬,朱元璋之所以認同韓宜可,其根源就在於他的潔身自好和堅持原則。
有一次朱元璋因功論賞要獎勵韓宜可,將一名犯罪官員的妻女賞賜給他,但他卻不領情,並說:「古代開明之世,處罰罪人,都不牽連妻兒;常言道,糟糠之妻不可棄,這些罪人妻女,我不能要……」朱元璋不勝感慨的說:「韓宜可能言君之過,已是難能可貴。而一般大臣受賞,無不欣然接受,今韓宜可不為女色賞賜所動,真乃清正肱股之臣!」
正是因為有了韓宜可這樣的言官,加上他「不求今生富貴,但求身後留名」的儒家思想。因而後世的言官犯言直諫之風甚烈,儘管明代皇帝殺戮言官、懲治言官比歷代都殘酷,但主威愈震,則士氣不衰,倒下一批又來一批,大明的言官是殺不盡的。
點擊展開全文
※開國大典舉行之前,天安門有四個門洞封閉著,打開後驚出一身冷汗
※消滅太平軍後,曾國藩擁有50萬精銳,但若造反卻無一成勝算
※滿朝官員牽連大案,如何處理皇帝很猶豫,一個七品官出了一個高招
※明朝此文物太珍貴,真品幾乎絕跡,就連贗品也價值連城
※抗戰時期的名槍,日軍個個害怕,它還有一個功能,便是打飛機
TAG:千古歷史 |
※這幾大星座的字典里,沒有無能為力四個字
※字典里都查不到的囍字 是從哪裡來的
※在她的字典里,沒有饒恕只有罪有應得!
※他們的字典裡面沒有純友誼,接近你不是搞曖昧就是別有目的!
※成年人的字典里,沒有崩潰兩字
※美少女的字典里沒有「汗味」這倆字
※狗狗的字典里沒有「正經」兩個字,他們都太活躍了!
※你的字典里曾經是否有過我
※這個浙江人認錯一字,沒人敢說不好,全國跟著錯,字典為他改讀音
※星太奇:奮豆的字典里從來沒有「貴」,因為他的字典里全是「跪」
※這對師徒的字典里,沒有「放棄」
※我的字典里,沒有「永遠不可能」
※人生字典里,沒有「後悔」兩個字的星座
※字典里沒有「背叛」二字的三大生肖女,即使愛的很累也會堅持到底
※很火的霸氣句子:我的字典里沒有分手,只有喪偶
※老蔣不識字念錯,讓所有中國人跟著讀錯,連新華字典都得遷就他
※這3個星座的愛情字典里沒有將就兩字
※蔣介石念錯字,讓所有中國人都跟著讀錯,連新華字典都不敢得罪他
※這些字音我上學時明明是錯的,現在字典說對了!
※秦始皇發明了一個字,字典查不到,筆畫數不清,中國幾乎無人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