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國人接受基督信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功課

中國人接受基督信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功課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朱熹注,「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一個人在家孝順父兄,在外就不會犯上作亂。這不是人性真相:有人殺人如麻,回家卻是大孝子。中國人的愛的秩序,出不了家門,出不了鄉村,出門了國門。所以中國人群流行老鄉文化和民族主義文化。說到底是儒家文化傳統延伸出來的一種情感習慣。真正的愛,是愛鄰舍,愛陌生人;家族熟人社會,其實是關係網,是利益集團。我們能夠看到太多的基督徒萬里迢迢去陌生的地方傳遞愛的信息,但似乎很難找到一個儒生會去到某個蠻荒之地展開愛的行為。問題出在孔子缺乏對人性的深度辨析,把愛這種人類普遍性的情感局部化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語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當這樣的格言用作公共批評的時候,就顯出巨大的人性論謬誤。公共語境下,誰是君子,誰是小人,不能單方面宣告,否則會帶來兩大錯誤:一、誅心之論,以道德審判為方法,破壞人性層面的平等秩序,二、精神勝利法,以假想的君子風範為前提,單方面宣布自己勝利。這的確是魯迅所譏諷的傳統思維方式。但這句話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有一些價值,即我們不提倡用自己的心靈動機去推測他人的心靈動機,並認為這樣的認知方式是無效的,可笑的。由此,一個新的問題意識就產生了:一個人應該怎麼辨析自己的內心生活呢?儒家思想史發展到王陽明時代,出現了「心學」,基於孔子人心向善的前提條件,王陽明認為人心可以「致良知」。西方思想史也同樣存在關於人的心靈動機的討論,康德認為一個人必須在他的心靈範圍之內基於上帝的「絕對命令」展開對自己的心靈動機的追問,這才是一個人的倫理秩序得以成為可能的方法論。通過比較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王陽明和康德的差異所在,主要在於前提條件的不同,王陽明的基準條件是立足於孔子的仁學,而康德的基準條件是立足於上帝的話語。所以我們必須有勇氣就基準問題展開討論,基準如果錯謬,則一切都錯謬。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一句牢騷之語。孔子腹有詩書,周遊列國,渴望被君王任用,但一生失意,只好勸自己不憤怒。一個人的價值所在,貴在誠實,而不是偽裝。所以聖經話語並不一味反對憤怒,而是勸勉眾人,「不要輕易發怒。」如果真理被強暴,信仰被踐踏,憤怒與反抗是完全必要的。朱熹對孔子這句話的解釋,「學在己,知不知在人」。這延伸出一個關於學與知的關係問題,一個學習的目的性問題。事實上朱熹的解釋比孔子更膚淺,一個人學習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而不是獲得他人理解。事實上如果我的學習目的就是為了讓其他人知道我,我就是為了獲得足夠的影響力才學習,這樣的學習是不可持續的,因而也必然是膚淺的。聖經說,不要得人的榮耀,榮耀歸給上帝,這是給學習預設無限空間,避免淺嘗輒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的這句話,提供了兩種思想原型:一是開放精神,二是樂感文化。但這只是孔子的單向度表述,強調「有朋」,則忽略了敵人,忽略了人類衝突和競爭。敵人的存在是事實秩序,所帶來的是人類直面苦難的張力。遮蔽敵人和苦難,則遮蔽悲劇精神,中國人膚淺的大團圓審美情結,或許就出自孔子。為什麼智慧如孔子,其思想慢慢演化為一種單向度的樂感文化,原因還是在於對人性論深刻認知的缺失,在於我們的基準前提是人,而不是上帝。如果僅僅以人為終極基準,則孔子的仁和善的價值訴求就是合理的,因為人性具有與生俱來的向善的主觀偏好,在善與惡、幸福與苦難、自由與奴役之間,我們肯定選擇善,選擇幸福,選擇自由。但正是這樣單向度的選擇,把我們與整全的上帝意志隔絕開來,導致我們雖然心存優美,卻持續不斷地走向悲慘世界。但我們如果順服上帝的意志,選擇以上帝作為我們的基準前提,則我們立刻意識到我們作為人的有限性,如此我們終於知道我們的理性的邊界,通過一種對人性無力無知秩序的接受,找到了我們的知識的力量。

所以,研究中國文化,一定要建立明確的問題基準前提條件,否則就是自說自話,沒有意義。我反覆告訴自己,一定要有明確的基準前提條件,「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這句話是真理,我的理解就是,在知識論的意義上,上帝是我們的基準前提條件。很多思想家為了解釋這句話,可謂想盡了辦法,比如斯賓諾莎用幾何學的方法解釋這句話,笛卡兒用解析幾何方法解釋這句話,萊布尼茲用二進位解釋這句話,帕斯卡爾用概率的方法解釋這句話。隨著解釋方法的多樣性,人們發現知識的體系也隨之拓寬了。這其中隱含著巨大的奧秘,但關鍵的前提條件,是一個人必須首先要相信耶和華上帝,相信上帝在《聖經》裡面所說的話語。複雜的道理就不講了,打個比方吧,從學習的意義上看,一個人要學好物理學,首先得認同和熟悉物理學的公式。一個完全不了解公式甚至是否定物理學公式的人,是不可能學好物理學的。聖經就是人生存和思考的公式,所有的生命和所有的知識都從這裡涌流出來。作為一個人,你必須首先相信和接受聖經話語,只有這樣你的生命才有意義,知識才有能力。當然,作為一個人,你具有上帝賦予你的自由選擇權,你可以選擇漠視上帝話語,放棄放棄聖經,這是你的自由,但每一次選擇都意味著一種必然的後果,選擇放棄聖經話語的後果,就是永遠的被奴役,永遠的無力和無知。

認識到這樣的秩序,價值連城。我想我終於明白了一件事,作為中國人,我們到目前為止,依然處在為奴的狀態,我們就是一群被這個世界的情慾所奴役的人,那些獨裁的皇帝,那些肆意妄為的官僚,那些為虎作倀的打手,不過是上帝使用他們的惡,用來懲罰我們這些「有眼不能看,有耳不能聽」的瞎子。事實上我們不是瞎子,所以我們註定有罪。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四百年,我們在自己的土地上為奴3000年,而且還會為奴下去。這是我們應得的報應。以色列人的使命是出埃及,我們的使命是出自己。自己不更新,一切都不會更新,所有中國向何處去的大問題,某種意義上都是知識分子為了掩蓋自己的罪惡找到的一個借口。這是基本的現實,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比如我無力改變一個國家的走向,但我可以靠著信仰,更新我的生命。

在這個意義上,我真誠地認為,「學而時習之」,這句話在孔子所有語錄里是最有價值的,中國人最正確的姿態,就是開放式學習,開放式糾錯。必須學習,必須研究。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一個中國人接受基督信仰秩序,就是一場最偉大的學習功課,其偉大之處在於,第一,我們找到了最終極的學習對象——上帝;第二,我們找到了最好的老師——基督;第二,我們找到了最好的學習教材——聖經;第三,我們找到了最可靠的學習方法——信心。只要我們認真體察,我相信我們能夠找到孔子思想的問題所在,在學習的命題上,建設我們的方法論。正是在方法論的意義上,我意識到了「學而時習之」這句話的問題所在,是的,這句話放在整部《論語》的開頭,使得我們關於學習的問題意識大打折扣。比學習更重要的問題是學習的對象命題,是人類應該向誰學習的問題意識。思想史作證,牛頓向蘋果學習發現了科學,萊特兄弟向鳥兒學習發明了飛機。一切事物的秩序的背後,都有上帝的意志,所有的知識都來源於更高的上帝啟示,兩個文盲把自己關閉在黑暗之中互相學習,是不太可能找到新知識的。

是否讚賞,並不影響交流——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蘇小和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隨想錄:中國式「自律」是一種自欺欺人的傳統
蘇小和詩歌:後來的肉體
時刻都要思考,我的第三方制衡力量是什麼
隨想錄:當我犯下大錯,願我痛哭一場
熊十力先生:一生只為上書

TAG:蘇小和商業評論 |

您可能感興趣

印度人眼中最厲害的4大軍事強國,日本墊底,中國排名讓人不能接受
有史以來最悲慘的3部電影結局,超級英雄們的死實在無法讓人接受
二戰時,對中國幫助最大的國家是誰?真相令人難以接受
中國人為何很少娶印度女?原因是印度女人有一習慣,中國人難接受
同樣是接受採訪,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區別一眼就能看出來
在日本習以為常的十大習慣,而在中國,卻令人「難以接受」
四種外國人難以接受的中國美食,第四很多中國人都不能接受!
這個公司接受重任 未來中國空中能力就靠他了
印度人眼中最不能惹的國家,美國依舊第一,中國排名國人無法接受
為什麼僱傭兵從來不接受中國的任務,理由讓無數中國人驕傲!
當年和溥儀一同接受勞改的大臣都是才人,其中有人精通4國語言
外國人最難以接受的中國十大美食小吃
中國人最無法接受的世界三大變態「美食」,這需要毅力和勇氣!
印度人的四個特殊習慣,中國人表示難以接受,還有點噁心
俄羅斯美女眾多,最想嫁的就是中國人,但有一缺點很多國人無法接受!
外國人眼中最噁心的中國特色菜,中國有些人都可能接受不了!
中國人普遍接受不了的日本人十大奇怪生活習慣
在美國軍隊中究竟有多少中國人?一組數據驚人,看完不能接受
巴基斯坦美女來中國旅遊:中國哪裡都好,就是有一點接受不了!
日本人眼中最難吃的4大中國菜,看到圖4,中國人表示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