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義大利創新體系最新發展

義大利創新體系最新發展

GSI 按

歐盟委員會2013年通過「眼界2020」(「Horizon 2020」)資助計劃,用於支持歐盟創新聯合會(Innovation Union)項目。這一計劃通過動態監測和分析歐盟各國的研究與創新發展,以設計、實施和評估其改革,提高各國研究和創新投資、政策和制度的質量。

Horizon 2020是歐盟最大的研究和創新資助計劃,在7年內(2014年至2020年)投入近800億歐元的資金,除了能吸引更多的私人企業研發投資之外,還可以打破歐盟各國在研究和創新邊界的壁壘,實現真正的單一市場,確保歐洲產生世界一流的科學,提升整體競爭力。

本專欄將陸續編譯Horizon 2020對各國創新體系最新發展情況評估報告。本期為第5期,聚焦 2017年5月所發布的義大利科研和創新發展

發展概要

§ 義大利國內生產總值尚未恢復其危機前水平。2016年秋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和歐共體預測,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歐元區低0.7~0.8%。

§ 2016年公共研發投資保持低迷。

§ 經濟停滯減少了私人研發投資,但近年來略有恢復。

§ 義大利的緊縮政策導致資源減少,拉大了與歐盟平均存在的差距。

§ 根據2016年歐洲創新記分牌,義大利在創新績效方面屬於第三梯隊「中等創新者」。

一、研發投入和結構

義大利2015年的研發總額為218.92億歐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33%。企業研發投入(BERD)佔GDP份額為0.74%,大學佔0.38%,政府(主要是公共研究機構)佔0.18%,非營利機構0.04%。研發資金投入的演變(按2005年不變價格)如圖1所示。

圖1 義大利研發投入情況(2005-2015)

自2008年危機爆發以來,政府研發資助總額呈現下降趨勢,到2014年仍遠低於危機前的水平。這造成幾個後果:如2008-2014年研究人員和大學教授人數急劇下降20%(涉及10,000人)。對「國家興趣研究計劃」和「未來研究」等「無明確目標」的競爭性研究項目不得不面臨推遲啟動或資金削減的窘境。「青年科研人員自主科研」(SIR)資助在2014年之後仍未重啟。2013年一個大型的工業研發基金FAR,也由於缺乏資金被暫停。

公共部門和大學是政府直接資助的主要受益者。2005 - 2014年期間,只有約10%的公共資金用於資助商業部門的研發。為了部分彌補預算削減,義大利已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對大量研發活動實行減稅。

2015年的企業研發投入(BERD)相比與其他歐盟大型經濟體,如法國或德國,仍然存在較大差距。製造和服務兩部門佔BERD的95%以上。其中製造業的貢獻是服務業的兩倍以上,自2007年以來一直呈上升趨勢。服務行業的研發支出則停滯不前。

2013年,超過500名員工的大型企業占民營企業研發投資的62.5%左右。少於50名員工的小公司只佔10.3%。跨國公司的研發投入約為27億歐元,比2012年略有增長。來自國外的資金來源於三個相關來源:與外國直接投資(FDI)相關的研發,歐盟框架項目和歐盟結構基金。歐盟框架計劃(FP6和 FP7)成為義大利歐洲研究資金的重要渠道。

由於義大利在歐盟資助項目中受資助率為18.3%,為歐盟第四大融資國家(2007年至2014年10月間,超過了36億歐元)。2007-2013年,有6家義大利企業,2所高校和6家研究中心在各自類別中受資助額排名前50。

「2012 - 2014年社區創新調查結果」顯示,義大利企業創新績效較差,且趨勢惡化。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所佔份額為44.6%,低於2010-2012年的51.9%。2014年的創新支出總額為232億歐元,比上期下降4.3%。

在公共部門創新方面,義大利推出了一些促進公共部門創新的項目。如AgID(數字義大利)以公共部門的創新為重點,利用信息技術為公民提供服務。但是民間社會對義大利創新參與程度不高。

2011年6月成立的全國開放政府論壇旨在鼓勵不同利益相關者(大學,非政府組織,企業)參與公共部門創新政策的制訂。政府發布了很多的開放數據以及大型資料庫的數據挖掘計劃,以推動社會創新。但是在將創新成果推向產業,如車輛和機械製造方面,效果一般。

二、研發體系和政策

教育、大學和研究部(MIUR)是科創的主要參與者,負責協調國家和國際科學活動,監督學術體系,資助大學和研究機構,支持公共和私人研究和技術開發。經濟發展部(MISE)管理產業創新。其他部委也會為其所監督的公共研究機構提供資金。MIUR和MISE共同管理「國家科研與競爭力運行項目」(PONREC)為社會凝聚政策中提供科創基金,共同協調義大利參與Horizon 2020,並協調智能專業化戰略。新的PONREC(2014-2020)將只由MIUR管理,並在區域團結局的協助下進行。MISE內部「發展與社會團結」項目負責歐盟結構基金。

國家科研評估局(ANVUR)是負責高等教育機構和公共研究機構評估的主管機構,並定期利用質量評估結果為機構資金分配提供標準。

「數字義大利議程」(AgID)於2012年發起,在首相辦公室的領導下負責信息發展工作,以及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研發資助,於2015年全面投入運作。

義大利的主要研發基金是FIRST(科技研究投資基金),支撐研究便利化基金以及主要針對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如國家利益項目和基礎研究投資基金。

義大利「研發支出稅收抵免計劃」於2015年夏季開始運作,允許對於企業新增的研發支出,實施25%的稅收抵免(與公共機構合作開展研發活動時可達50%)。每個受益人的研發投入增加到每年500萬歐元。議會在2016年12月批准的「穩定法」將研發稅收抵免計劃延伸到2020年,將支持增加到增量研發投入的50%,為每個受益人設定提升到最高2000萬歐元。

2015年,義大利引入了「專利盒子」,允許從直接/間接使用知識產權(專利,商標,工業設計和模型)獲得收入實施50%的稅收減免。

三、研發人才和教育

新的《國家研究計劃(2015-2020)》為人力資本開發初步提供約10億歐元資助。然而,由緊縮政策引起的支出限制,包括研究人員的跳槽,問題仍然嚴重。現有資源並不足以實現2020年國家研發強度的目標。

2015年,義大利全職研發人員(全時當量)達到24.8萬人,其中研究人員12萬人,比2014年減少約1327人。

2016年創新聯盟記分牌(IUS)的數據顯示,2015年,30-34歲的人口中有24.9%接受了高等教育,遠低於歐盟28國平均水平的38.5%。應聘畢業生(不包括碩士等)在2005年達到29萬人,在2012年跌至21萬人,2014年略增加到21.6萬。新註冊的大學生於2003-2004年達到頂峰33.8萬人,2014 - 2015年降至25.5萬。

2015-2020年國家研究項目根據歐盟委員會2011年發布的「創新博士培訓原則」引入了「創新博士學位」,將資源重點投放在國際、跨部門或跨學科的博士課程上。2016年,60%的博士課程資助都被分配給符合「創新標準」的計劃。

根據2013-2014年歐盟的「國家報告」,義大利的科研成果表現非常好。2004-2010年五年科研評估報告指出義大利科學出版物出現快速增長,包括每個領域10個引用率最高的出版物。文獻計量指標證實了義大利各大學和專業人員在產出生產率的表現和排名最高的國家之列。

排名前10%的科學出版物比例上,義大利從2000年的10.17%(低於歐盟平均水平10.55%),上升到2010年的13.77%,高於平均水平。2013年,義大利每千人出版物數量為1.47,高於歐盟28國平均1.43。國際協商會議比例為42.1%,歐盟28國平均水平為36.4%。每千人口國際出版物數量為0.62,歐盟28國平均為0.52。

四、主要挑戰

義大利在研發創新方面,面臨以下主要挑戰:

1.低水平的業務研發活動和不利的框架條件

義大利經濟的特點是絕大多數活躍在低研發密集度行業的小微企業。除此之外,風險資本市場的緊縮貸款條件和小規模也阻礙了創新活動,特別是不利於新興、小型、創新型企業。

2.公共部門科創資助

保護公共研究制度和義大利大學的科研活動面臨嚴重的挑戰,特別是在預算削減影響研發支出和大學工作人員之後,公共部門的研究人員目前可以獲得就業機會非常有限。

3.科創系統和政策的治理和管理

義大利科創系統中,存在著影響研發政策管理的一些問題,如國家和地區兩個層面的各種計劃導致戰略的分散;執行措施的拖延;以及預算可用性和分配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

4.應對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在經濟結構、技術活動、收入、失業率、女性參與率等方面,義大利長期以來在南北方面差異較大,經濟衰退對南方的影響更為嚴重。

五、2016年政策進展

1.國家研究計劃(PNR)(05/2016)

2016年的主要新政策是推出《2015-2020年國家研究項目(PNR)》,為國家研發政策提供了新的戰略框架。 僅2015-2017三年,PNR可用資金達2.4億歐元。PNR資金作以下分配:人力資本10.2億歐元;公私合作:4.87億歐元;區域不平等:4.36億歐元;研究基礎設施計劃:3.43億歐元;國際化行動:1.07億歐元。

2.「工業4.0」戰略(09/2016)

旨在促進私人創新投資於製造業。基於財政激勵,風險投資收益,高科技基礎設施和大中專教育支持的政策組合預計將鼓勵新技術的採用和推廣。議會在2016年12月批准的「經濟穩定法」規定了「工業4.0」的執行規定和資助。

3.新稅收抵免計劃(02/2016)

2015-2019年度的稅收抵免計劃允許25%的稅收抵免用於研發的增量投資(如果與公共機構合作進行研發,則為50%),每個受益人最多可享受500萬歐元抵免。「經濟穩定法」將研發稅收抵免計劃延伸至2020年,增加了對增量研發投入的50%支持,並為每位受益人最高值提升到2000萬歐元。

4.專利盒子(06/2016)

「專利盒子」(2015年)允許對直接/間接使用知識產權(IP)權利(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和模型)產生的收入實施50%的稅收優惠。

5.國家智能專業化戰略

2015年,經濟發展部(MISE)教育、大學和研究部(MIUR)根據Invitalia的區域分析定義了2015-2020年國家智能專業戰略,並定義了5個主要領域:航空航天與國防;健康,營養和生活品質;智能和可持續的製造,能源和環境;旅遊,文化遺產和創意產業;數字議程,智能社區,基礎設施和智能移動。

6.基於卓越性的大學資助

進一步增加大學和公共研究機構以績效為基礎的資金。MIUR對2016-2018年間一般大學資助的財務計劃設想將基於卓越性的資金份額從20%上升到24%。此外,MIUR擬增加大學的項目資助。其他措施包括「頂尖」研究人才(從2017年開始)和一流院系(從2018年開始)提供專項資金。

7.新研究質量評估(VQR)

2011-2014年新研究質量評估涵蓋了各種條件和專業人員。評估結果已經出版,將作為基於卓越性的研發資金的分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相思無由去,落了梨花
女人真是個奇妙的動物
在小升初的摧殘下,我們都成為了「焦慮」的病友!
關於新義蜂業
撥開夢魘自由的描繪者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創新中國:重塑價值體系 新技術成發展新引擎
構建有利於新興技術突破的區域創新體系
加快建設製造業創新體系 推進中國製造創新發展
構建開放科創體系 推動區域創新發展
重大新葯創製成果顯著初步建成藥物創新技術體系
構建共贏生態體系,創維新技術新戰略發布會在烏鎮舉行
創新人才發展治理體系關鍵在簡政放權
現代經濟體系構建與新興產業發展
創建新時代大美育課程體系
中國將持續推進信息技術領域產學合作 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國家運動員大品牌體系 推動新興產業高效發展
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望加快 助力各行創新發展
欒新委員:改革科技評價體系,優化創新環境
加快構建國防科技創新體系
「換代汽車新供應鏈」體系的創新
建構內心的嶄新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袁建良建議應加快軍民融合產業發展,夯實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展望醫保體系變革」期待新氣象新作為
小方熊貓五大新品發布 推出全新智慧教育體系化內容
創新立德樹人的課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