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傳承文化基因,發展魏氏醫術

傳承文化基因,發展魏氏醫術

圖片說明:

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體現中醫文化本質與特色的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總和。其主要體現在精神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物質文化三大方面,主要包含中醫學蘊含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臨床診治、醫患關係、學術傳承等活動中體現的行為規範、規章制度;中醫文獻古籍、治療使用的藥物、工具及場所等方面。在海派中醫流派傳承研究基地建設中,我們越來越感到文化在一個流派傳承中的重要性。

魏氏傷科流派的中醫文化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而生的,體現在自然社會環境影響下形成的解讀中醫學對筋骨疾病、內傷雜病及相關筋骨傷疾病防治等問題的價值取向、認知思維方式獨特的醫療行為以及人文精神和醫德倫理等的總和。魏氏傷科流派的文化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仁愛為本的醫德觀念、執中致和的行醫之道以及習武助醫的為醫特色。

首先,魏氏傷科受其發源地域文化的影響深遠。魏氏傷科根源於山東曹縣。曹縣在古稱北豪,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魯、豫兩省八縣交界處,是中華民族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深受中原文化和齊魯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以仁愛為核心的儒學思想。魏氏傷科以五常立身,仁術濟人:以五常為本,輔以禮智信、溫良恭讓作為立身行醫待人之準則,博施濟眾,愈傷起廢。並且兼容並蓄,合作共進:團結中醫同道,相互切磋交流,從不固守門戶、封閉發展,善於與同行相互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中醫骨傷科事業,以造福病患。在保存自身中醫治療特色前提下,並不排斥與西醫的合作包括運用現代醫學的檢查及診斷方法。中西骨傷治療歷來各有所長,強調治療互補,突出中西醫療法在不同疾病及疾病不同階段各自特長的發揮,「唯效是尚」。

其次,魏氏傷科重視執中致和的行醫之道。強調執中即為調失中;致和應為求適中。把致中和作為中醫最高境界,可以說執中是方法,致和則是目的。魏氏傷科治傷重視氣血並重,辨傷先明確偏重傷氣或偏重傷血或氣血俱傷。臨症用藥肝腎為重,同時注重調攝脾胃。手法則強調調復平衡,重視病變局部側重施法與病變部位上下、左右同取手法結合;補瀉手法結合以及點、面、線手法的相結合。另外,傷科導引,類同於功能鍛煉,嚴格意義應為配合呼吸吐納的活動肢體、動搖筋骨的中醫骨傷科治病、康復及保健方法。魏氏傷科導引講究全面、多部位、多式,共有6部、54式,重視局部部位與相關關節、肢體導引結合。

同時,魏氏傷科具有習武助醫的為醫特色。魏家除了祖傳治傷手法外,又向滄州武術名家學習少林武術,還向內功名家農勁蓀學習內家功法。武功和內家功與家傳手法結合,使魏氏傷科手法更具紮實根底。魏指薪在武功、內功的基礎編纂了一套傷科手法基本功(放、收、提、降、端),要求氣、力、勁三合,使手法臨床運用更加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可以說,文化是影響形成中醫學術流派的重要基因,從文化闡釋醫學,從醫學來解讀文化的整體觀念。傳承文化基因,是當代中醫人的己任。 (萬世元/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福音!琥珀業發展與文化傳承新展望
中國傳統文化與營養學的發展
中醫藥傳承發展,人才是基礎和保障
孝文化專家讚揚孝廉文化地標評選活動 呼籲弘揚和發展孝廉文化
劉韶玲代表:為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鼓與呼
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歷程
樊曼儂:不遺餘力推動崑曲藝術在台灣傳承發展
李榮啟: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發展的途徑
太極拳文化傳承發展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文化研究發展回顧
中國文化的發展
在傳承中發展的彝族醫藥!
中醫是「神傳」文化,從道醫發展而來
中國茶文化形成發展的概況——漢代文人與茶結緣
台灣「歷史博物館」整修,將發展中華文化
江蘇復古中醫弟子拜老師儀式:傳承中醫文化禮儀,發展現代中醫事業
謀劃好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大文章
張智龍代表:做好中醫藥傳承發展 增強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興安盟農耕文化的發展與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