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汎森: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王汎森:我們為什麼要閱讀經典

天涯微信號:tyzzz01

天有際,思無涯。

來源:南方周末

多年前,幾位關心高中生人文社會科學人才培育的朋友,發起了一個演講會,請人來講中西經典,我也應邀作了演說。在那次演講中,我首先提到林肯。

林肯正式的教育背景很淺,可是他的文章和演講卻極為動人,我個人認為他主要的精神及思想資源是不斷地精讀包括《聖經》在內的經典。這些經典深入他的精神層次,除了源源不斷地提供許多精彩的養分之外,也形成了一個規模、一個框架、一種內在的雄渾的氣氛與節奏,再加上林肯在適當的時候套引經典,使得他的演講及文字非常動人。

上個世紀芝加哥大學阿德勒教授提倡閱讀偉大作品,這件事今天看來已經相當老舊,但是它的意義卻從未褪色。我個人深知討論經典閱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什麼可以成為經典以及如何閱讀經典,便可以從無數方面去談。這裡則只想試著回應一種質疑。

2001年,當我在台灣國科會人文處為了推動「經典譯註計劃」而舉辦一系列「西洋經典與現代人生」的講座時,因為報紙副刊的報道,曾經引起一些注意。有一位聽眾打電話到人文處:「都是一些過了時的書,何必這樣大張旗鼓?」這個質問促使我們思考:何謂經典?經典是不是一部沒有錯誤、尚未過時的書?一部書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定有許多原因:它的歷史影響巨大、它的內容歷久彌新,它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及普遍的問題,它的詞采閃亮驚人,它的思路細密曲折,它的架構雄渾龐大等,不一而足。可是不容否認的,經典中的一部分內容,經過時代的淘洗,用現代人眼光看來已經錯誤或過時,為什麼人們仍然需要讀它?再者,經典是不動的,它如何與人類無限多樣的存在境遇,以及人類所關心的翻新出奇的問題發生關聯?

正如同一個點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處,那麼一本書的內容怎麼可能既是古代的、又永遠是當代的?「同時代感」一定是跟我們這個時代的「相似感」嗎?

三十多年前,我曾似通不通地讀了神學家保羅?田立克(PaulTillich)的《系統神學》,覺得他很想解答這個問題。這部書中反覆討論《聖經》如何關聯呼應(correlated)每一個時代?如何在不任意改動《聖經》的「訊息」下,關聯呼應每一個時代特殊的「境況」?如何形成一種既不是從境況中抽取答案,也不是過度被訊息的固定性所拘限,而對時代的迫切問題提出解答?田立克花了很大的力氣所提出的解答,應該只是人們親近經典的進路之一。

有的人每隔幾年就要讀一遍康德的三大「批判」,是想跟著他細密曲折的思路走一遍,像磨透鏡一樣。王國維可能是近代中國最早深入琢磨三大「批判」的人,到了後來,當他放棄哲學(他說哲學是「可信者不可愛,可愛者不可信」)之後,我們仍然可以在他的經史著作中看到康德思路的影子。人類學家列維-斯特勞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讀馬克思的小冊子《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馬克思形容這本書是在分析「為什麼一個有三千六百萬人的民族竟會被三個衣冠楚楚的騙子(包括路易?拿破崙)偷襲而毫無抵抗地做了俘虜」,列維-斯特勞斯大概是要一次又一次親近那種從四面八方、一層又一層地解剖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政變事件的銳見。

在那次演講會中,我選擇了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書中的部分內容在晚清以前是非常前衛、非常鋒利的,但是到今天恐怕早已成了芻狗,但是這本小冊子在歷史上曾經發揮無比的影響力,使它自然具有一定的分量,書中所提出的若干議題:君臣的角色、君臣的關係、讀書人在政治中的角色、輿論的問題、物質力量的配置應集中在中央或分散在各地等等一連串問題,現在看來仍有一定的新鮮感。即使其內容已經過時,作為讀者,我們仍想深入歷史脈絡,了解作者為什麼那樣說。古人說「誤書思之,亦是一適」,設身處地深入了解經典的每一部分,正是一種磨礪自己的工夫。

我偶然讀到一封前人的信,信中說日本的山本玄絳禪師在龍澤寺講經,說:

「一切諸經,皆不過是敲門磚,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

這段話可以有非常多面的解釋。我則想借它來說明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讀者的角色與經典一樣重要。閱讀古往今來的經典,除了應當虔敬地學習它的道理、它的論題、它的詞采,還要進行一種密切的對話。對話的對象可以是永恆的真理,也可能是其他的東西。無論如何,在與經典密切對話的過程中,讀者不斷地「生髮」出對自己所關懷的問題具有新意義的東西來。經典之所以歷久不衰,往往是提供了對話與創造的豐富資源。閱讀經典一方面是要「照著講」,同時也要「接著講」(馮友蘭)。不管「照著講」或「接著講」,最後「是要敲開門,喚出其中的人來,此人即是你自己」。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涯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秦暉:少些「精神貴族」,多些「貴族精神」
耿占春:沒有神話的儀式
馮唐把羅永浩做手機的事寫成了小說:五十一個強光點
李兆忠:吳冠中的兩條腿

TAG:天涯雜誌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中國古典文學?
為什麼閱讀,閱讀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寫在世界讀書日前
張一鳴:為什麼要閱讀傳記
閱讀什麼,很重要
為什麼仍要閱讀齊格蒙特·鮑曼?
為什麼要閱讀呢?閱讀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看一下你就明白啦
你的閱讀,為了什麼?
輕閱讀:蒙德里安 你到底想畫什麼?
他們告訴你如何閱讀霍金
聖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書?為什麼值得我們關注閱讀?
要閱讀,更要「悅讀」
家長為什麼要陪孩子閱讀?有哪些親子共讀的經典之作?
居士在家閱讀佛經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閱讀,是為了什麼?
訥老說家教:孩子閱讀應該注意些什麼?
丨閱讀了這篇文章,你還敢說你會思考么?
親子閱讀,怎麼「閱」,怎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