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了解漢獻帝嗎?十三四歲就周旋擺弄權臣不露馬腳,不簡單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李傕、郭汜這對曾經緊密合作,一起攻破長安的患難兄弟,聯合執掌了兩年多之後,最終還是鬧掰了。鬧掰之後,二人各自帶著自己的人馬攻擊對方,還將天子、群臣各自作為人質。皇帝劉協落到了李傕手上。李傕大營被郭汜聯合張苞偷襲之後,李傕就將劉協囚禁到了北塢。當時正是三伏天,熱的不行,劉協一行還沒吃的,又熱又餓。
圖1、皇帝劉協成了囚犯(《犯長安》)
沒辦法,只能找李傕要。可李傕屬下送來的確實發臭的牛骨頭。只有十四五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劉協,心中的怒氣可想而知,怒髮衝冠,要找李傕來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一看劉協這樣,侍中楊琦忙著勸阻道:「李傕這傢伙,邊鄙之人,習於夷風,如今已經知道自己犯下的悖逆之罪,常有怏怏之色。可能正盤算著一不做二不休,準備把皇帝你送到池陽的黃白城(今陝西三原縣)。臣希望陛下千萬忍著,千萬不可當面說李傕的罪過呀。」劉協聽了之後,點頭稱是。聽從了楊琦的建議之後,劉協看著發臭的牛骨,把心中的怒火壓了下去。從小被董太后帶在身邊,從小就對最高權利耳濡目染的劉協,知道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這麼小年紀,就知道如此忍讓,漢獻帝劉協絕不是普通人。
確實李傕正準備這把劉協弄到黃白城去。倒不是全如楊琦所說,更最要的原因是因為郭汜聯合張苞偷襲自己,李傕嚴重的不安全感。三公中唯一在李傕這邊的司徒趙溫,因為與李傕覺得這傢伙和自己不是一夥的,也被關到了北塢之中。聽說李傕準備將皇帝劉協移駕到黃白城,趙溫忙著寫信給李傕勸說。
圖2、李傕營寨被偷襲(《犯長安》)
趙溫的信是這樣寫的:「之前你假託為董卓報仇,可實際上做的卻是屠陷王城、殺戮大臣的事,以至於天下人的不滿如今家喻戶曉。如今你和郭汜之間不過就是一丁點的睚眥之隙,可是你們倆因此弄成千鈞之仇,如今弄的生靈塗炭、民不聊生。如果你們再不悔悟,再造成多大禍亂,你們考慮過沒?雖然這樣,皇帝還是下了明詔,希望你們之間和解。可是皇帝命令卻沒辦法執行,這樣一天天的讓皇恩受損,你李傕不但不考慮,反而想把皇帝的御駕遷到黃白城去,你這樣做老夫實在是看不明白。如《易經》上說的,第一次做錯事是過失,第二次就嚴重一些,第三次仍知錯不改,那等待你的就是滅頂之災,大凶。我看你和郭汜,不如早點和解,引兵還屯,這樣對上讓皇帝安心,對下可以周全百姓,豈不是萬全其美的好事。」
圖3、李傕(三國志12的李傕)
趙溫不知道是年紀大了,太過古板,還是真的把命豁出去了,這樣的話,陷在撕逼旋渦中的李傕能聽才怪了呢。看到書信之後的李傕,勃然大怒,馬上讓人先把這個司徒趙溫弄死再說。郭汜我現在拿他沒辦法,捏死你個趙溫還不是易如反掌。好在李傕的一個堂弟李應是趙溫以前的老部下,急忙勸阻,連著勸了李傕好幾天,李傕的這股怒氣才算下去。
圖4、劉協與臣子(《犯長安》)
皇帝劉協聽說趙溫給李傕寫信的事,可能也看了趙溫寫給李傕的書信,和身邊的侍中常洽說:「李傕是個不知好歹的傢伙,而且趙溫的信言辭太過激烈,李傕一定大動肝火,沒拿趙溫怎麼樣吧?」常洽回答說:「李應已解之矣。」聽說趙溫沒事,劉協很是高興。年紀不大的劉協,對人情世故、對權利運作的熟悉程度,遠遠大過常人,更大過我們對歷史上那位一直隱身在後面的漢獻帝的認知。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
點擊展開全文
※晚清是如何煉成一支推翻自己的新軍的?清亡之後的軍閥割據與這支新軍息息相關
※挾天子以令諸侯真那麼容易?李傕、郭汜不是早就有天子在手嗎?
※還真是一樣,從李傕郭汜的爭奪漢獻帝到今天,撕逼大戰真一點沒變?
※沒了袁世凱的大清,在載灃的帶領下怎麼不到3年就崩潰的?
TAG:歷史深處 |
※漢朝第一號權臣霍光為什麼不篡位?是不想還是不能?
※歷史上權臣掌政時,皇帝為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原來想的太簡單!
※皇帝臨終不肯咽氣,權臣不得已說了一句話,他這才撒手而去
※他為了擺脫權臣,不遠千里跑向另一個權臣,成為最天真的傀儡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為何不一刀殺了反臣?還跟他們玩心眼呢?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時,為什麼不直接一刀殺他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時,為什麼不直接一刀殺他了?真相原來是這樣
※權臣去打仗,皇帝:要何賞賜?權臣:要你兩個妃子,皇帝不怒反笑
※權臣:我做皇帝你做王!皇帝:成交!後來事情你想不到
※權臣四次被罷官,八十歲終於被流放,掏再多錢買吃食,百姓都不賣
※歷史中有位皇帝臨終不肯咽氣,當朝權臣說了一句話,他才撒手而去
※他是一代權臣,娶了兩個公主,皇帝死後卻絕望大哭:我命不久矣!
※明朝第一權謀高手是誰?二十多年不上朝,卻天下太平權臣拱手!
※三國時期最不能做的是哪個職位?這個職位下場都不好!不是權臣!
※漢獻帝最恨哪位權臣?不是曹操和曹丕,更不是董卓,而是他!
※最水權臣,三次北伐失敗,只差一紙詔書就能稱帝!
※晚清第一權臣:連續兩次貪污而不倒,只因和慈禧是發小
※皇帝為何執著於一把古劍?甚至不惜得罪一手扶植他的權臣!
※權臣去打仗,皇帝:要何賞賜?權臣:喜歡你兩妃子,皇帝不怒反笑
※宋朝為什麼沒有權臣?因為兩條路都被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