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是枝裕和:我曾想當小說家

是枝裕和:我曾想當小說家

看死君:1995年,是枝裕和導演憑藉《幻之光》獲得金獅獎的提名,時隔22年,導演帶著最新力作《第三次的殺人》再次征戰威尼斯。這次新作轉變很大,一改導演溫情治癒路線,以懸疑片挺進主競賽,角逐金獅獎。

是枝裕和是比較高產的一位導演,且每一部都保持著較高水準。導演以家庭戲見長,讓觀者在平淡生活中感悟人生百味。是枝裕和起點很高,第一部處女作《幻之光》在威尼斯電影節嶄露頭角,收穫了金獅獎提名。而讓其名聲大噪的是2004年的《無人知曉》,不僅提名金棕櫚,還貢獻了戛納史上最年輕影帝。2008年的《步履不停》更被譽為是枝裕和巔峰之作。

這次的新片《第三次的殺人》是導演挑戰法庭題材的懸疑片,有很多網友調侃道:很難想像導演怎麼詮釋這樣的題材,期待拍出溫情。雖然會有疑惑,但更多的還是期待,也希望導演在這次電影節取得好成績。

如果電影作品是靜靜沉澱在水底的東西,這些文字就是沉澱之前緩緩飄蕩在水中的沙粒。

——是枝裕和

提起是枝裕和,我們立刻會想起這位被譽為「小津安二郎接班人」的一長串影單:

1995年,第一部電影《幻之光》一經推出就引來各界的關注,在日本及海外獲獎無數,被認為是日本90年代中最好、最細膩的電影。

2004年拍攝的《無人知曉》是《電影旬報》票選的日本年度最佳電影,14歲的柳樂優彌憑藉此片摘得金棕櫚獎,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2013年,拍攝由福山雅治主演的電影《如父如子》獲得第 66 屆戛納評審團獎和天主教人道主義精神獎。

2015年,電影《海街日記》入圍提名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GIF/1.3M

然而大家知道是枝裕和導演第一部自編自導的電影是什麼嗎?那就是帶有科幻色彩的《下一站,天國》。

為了創作這部作品,是枝裕和走上街頭採訪了近600位路人,拋給大家一個問題——回頭看看人生,如果要選擇一段你覺得最幸福的記憶,你會選擇哪一段?從而孕育出了電影《下一站,天國》,之後以電影為藍本完成了同名小說。

但是小說可不是單純地將圖像轉化成文字,也並非劇本的填充潤色,而是一部獨立的作品。是枝裕和在後記中表明心跡:這一次我想做的並非將圖像濃縮成鉛字,而是想讓加工成電影形式的「下一站,天國」,能更加全面而自由地體現在紙上。

純白潔凈的天國,寧靜而安詳。逝者乘坐通往天國的列車,來到人間和天國之間的小站短暫停留。在接下來的一周里,他們將從生前的記憶中選擇一段,由工作人員拍成電影。當這份記憶在心中蘇醒的那一刻,他們將帶著這唯一的回憶去往天國。

有人娓娓道來,有人沉默不語,有人侃侃而談。那些平凡而溫馨的故事流淌在冬日溫暖的午後,生命的靈光悄無聲息地照亮每個人的靈魂。

你能不能花三天時間,仔細想想生命中幸福的事?或許會忽然發現,瑣碎的生活中隱藏著奇蹟和溫情,而自己,也曾是別人幸福的一部分。

是枝裕和的好朋友賈樟柯導演說:我看了《下一站,天國》後很興奮,因為我一直想,如果一個非常現實的東西,現實到極點,會不會出現某種表現主義、抽象的東西,但我一直沒做到,看到是枝的影片,他做到了。

是 枝 裕 和 小 說 處 女 作

GIF/441K

知名設計師手繪封面,配多幅珍貴電影劇照,在溫暖文字間開啟屬於你的那份珍貴記憶。

如果說《下一站,天國》展現了是枝裕和充沛的想像力,那麼在他首部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對個人創作、日常生活和周遭世界的看法。

不疾不徐,有如走路的速度

走得波瀾不驚,走得溫暖踏實

一直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靜下來

眾所周知,是枝裕和的電影極具人文情懷。一如他的電影,在這本《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著眼日常生活中平凡而溫暖的場景,用自己特有的視角去觀察和感受,寫下這本飽含著摯愛與溫情的隨筆集。

是枝裕和從不喜好英雄式的情節,而是希望捕捉這個有點臟污的世界突然展現美麗的瞬間。閱讀他的隨筆,也有同樣餘味無窮之感。透過這些畫面感十足的文字,彷彿以有如走路的速度,跟隨他,路過一叢又一叢美麗的生命風景。

日本插畫家大冢一夫繪製的明麗插圖與是枝裕和珍藏的溫馨舊照輝映文字,生動展示出是枝裕和遊盪於世俗標尺外的智慧的溫情和美學的道德,及豐饒的生命世界。

世界

要讓感情在電影中以某種形式表達出來,就需要一個電影之外、自己以外的對象。感情是藉由與外在事物相遇或衝突產生的。邂逅某種風景,覺得很美,但這份美是屬於我的,還是屬於風景的呢?是以我的存在為中心來看待世界,還是以世界為中心,將自己視作其中一部分,答案會截然不同。如果說前者是西方視角,後者是東方視角,我無疑屬於後者。

精神

大概我在電影中追求的並非「使人振作」的精神狀態。如果運動員說「希望觀眾看了我們的比賽會精神倍增」,這大概是出於善意。雖然大家嘴上不說,心裡恐怕都把體育,以及那種被認定為「這才叫電影」的作品視作單純的娛樂,正因如此,人們才會在非常場合謹言慎行。例如,運動員才得在「因為這是自己的職業」、「因為快樂」之外,尋找其他的理由。

這並非幸事。把它稱作娛樂還是文化倒無所謂,不過是把它視作生活基本需求之外、僅供消費的東西(所以才有獲取的自由),還是像歐洲對待足球那樣,將它當作社會和市民的共同財產,一起花時間讓它成熟起來,這兩種態度大不相同。如果選手和觀眾都持有第二種認識,除了成績以外,體育就不再有其他的目的。

對話

「你要在心裡想著一個活生生的人去做。」這是我入行之初,一位前輩朋友送給我的話,以抽象的觀眾為對象去做節目,難以打動任何人,不管是母親也好,戀人也好,「像面對著一個人傾訴般去做」。那位前輩想告訴我,不要試圖表現作品,而是去對話。的確,只要意識到這一點,作品就會自己打開門窗,清風自來。這股清風也會拂去從「表達自我」中感受到的「自我終結感」。

是枝裕和隨筆集《有如走路的速度》和小說《下一站,天國》

新經典 /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

看 電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有 售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華語導演再戰水城,能迎來嘉年華么
請你看《敦刻爾克》,包場100張!
那個心碎的男人叫李先生
細思極恐!這部腦洞短片你看懂了嗎
那些年的「禁片」,我們不會忘記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是枝裕和談《小偷家族》:別再說我像小津了
是枝裕和說,完美的家庭關係是場幻覺
為什麼說《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迄今最好的電影?
是,是枝裕和啊
如果你想了解是枝裕和
《小偷家族》 很是枝裕和又有些不同
《小偷世家》——是枝裕和談家庭
《小偷家族》:貧窮和愛,不是是枝裕和拿下金棕櫚的原因
是枝裕和與《小偷家族》 「到底是什麼將家庭成員連接在了一起?」
談談我看到的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為什麼能拍出《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從《無人知曉》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變與不變
寫在《小偷家族》之前:關於賈樟柯與是枝裕和
是枝裕和:我從不表達情緒,只講故事
是枝裕和提問:「你我,是靠什麼聯結在一起?」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冷暖自知
家庭題材對於是枝裕和來說,可能就是他的「豆腐」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家庭宇宙」 盡顯溫情與殘酷
豆瓣8.8,是枝裕和是如何偷走你的心的——《小偷家族》
我堅決不同意「是枝裕和這次拍砸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