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北宋拓聖教序》——軍誼詩書畫院

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北宋拓聖教序》——軍誼詩書畫院

《大唐三藏聖教序》,簡稱《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最早由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褚遂良所書,稱為《雁塔聖教序》,後由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集王聖教序碑刻立於唐咸亨三年(六七二),碑通高三五零、寬一零八、厚二十八厘米。碑文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

此碑為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侶建立。文林郎諸葛神力勒石,武騎尉朱靜藏鐫字。行書,三十行,行八十三至八十八字不等。額刻七佛像。碑原在陝西西安弘福寺,後移西安碑林。集王聖教序記,較雁塔褚遂良正書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箋答、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懷仁集王羲之書,歷廿五年乃成。

《聖教序》雖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為拼接組合而成。但因懷仁功力精鑿,又是謹慎從事,終能各盡其勢,完好地再現了王羲之書法的藝術特徵,用明人王世貞的話來說,是「備盡八法之妙」,成為王字的一個大寶庫。此碑於宋以後中斷,傳世以未斷宋拓本為佳,字跡稍肥,筆鋒使轉處瑩絲可見。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歷官江州刺史、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有「書聖」之稱。

王羲之書法,初學衛夫人,後渡江北游名山,先後見到李斯、曹喜、鍾繇、梁鵠、蔡邕等書跡,遂改本師,草書師張芝,真書法鍾繇,得箇中奧妙,然後增損古法,一變漢魏質樸書風,創造出妍美流便的今體,於真、行、草三體有極高的成就。先有梁武帝評其書云:「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再有唐太宗李世民云:「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霞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由於帝王的喜愛提倡,又有群臣的附和,更因為其「志氣和平,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道媚勁麗的書風,確為後世所欽仰,千百年來被尊為「書聖」,被書法界奉為圭臬,自在情理之中。

王羲之筆法精絕,筆勢遒勁,字裡行間流露出「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韻致,確是後世學書者難以達到的境界。我們臨習此帖,先應在反覆讀帖的過程中去領悟王字的法度,落筆之際,則應錘鍊用筆工夫,在骨力上要能夠體味其「峻骨」、「峻整」,特別要細參唐摹本《蘭亭》,一下筆即要有筋、骨、血、脈、肉,其點畫出入之跡要合乎筆勢,由用筆而生字形,也就是說,從用筆的意態取勢,著眼於點畫、部首以及結構部件佔領的空間位置,逐個將字臨像、臨熟,逐漸寫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靜洒脫的風神來。同時,必須明白,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對書法技法的把握、運用已精熟到了「盡善盡美」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揮運之際從未宥於法度,或者說在追求書法天趣的過程中,其技法從未受到法度的束縛。這對於一般的學書者來說,頗有啟迪意義。因此,我們在刻苦鑽研、學習王字技法之際,能凝神靜氣、放鬆心態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有分寸地掌握好二者之間的「度」,也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須視自身情況加以解決的。

其次,「若斷還連,如斜反正」,靈動變化的篇章構成,也是王羲之書法的重要特徵。集字而成的《聖教序》,其章法布勢已作了很大的調節,但終因不是一氣寫成的,故此間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勢連貫不夠,行氣不足。對此,我們可多多注意上下筆勢的連貫,並參考如《蘭亭序》、《喪亂帖》、《快雪時晴帖》等王字法帖,從中感悟、體味王書謀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窺得王字的真諦,進而把握王字整體風格。

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立即處理。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誼詩書畫院 的精彩文章:

五代繪畫水墨清凈的新格調——軍誼詩書畫院
「太古遺民」金代山水畫的珍品——軍誼詩書畫院
我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名作《文姬歸漢圖》——軍誼詩書畫院
學仙之要妙、羽化之根本——《黃庭經》的太和修養觀(一)
清代郭尚先楷書欣賞《黃庭內景經》 軍誼詩書畫院

TAG:軍誼詩書畫院 |

您可能感興趣

61歲老戲骨申軍誼近照,離婚後與賈妮同居八年,如今女兒貌美如花
61歲申軍誼近照,曾為嬌妻拋妻棄女,如今嬌妻嫁給了自己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