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臨死前給諸葛亮留了一句忠告,諸葛亮不聽,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三國相爭,其實就是人才之爭,而蜀漢本就地處偏遠地區,無論是文臣和武將都和其他兩國無法相比的。本來就稀少,而且這些人物,還都有缺點。比如說關羽的剛愎自用。這也間接導致了蜀國漸漸走向衰亡。
劉備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來說,當年關羽錯失荊州,敗走麥城後,劉備為了給兄弟報仇,氣急之下執意下令攻打東吳。可惜的是,好運氣沒能在劉備的陣營里延續下去,陸遜的火燒連營之計讓劉備氣結攻心,最終一病不起,他在痛失城池和懷念兄弟的雙重打擊之下,含恨而終,再也無法完成自己構想的宏偉大業了。
可作為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還是頗有識人之能的,這一點毋庸質疑的。當時,就在劉備奄奄一息之時,他把他最得意的智囊先生諸葛亮找到床邊,囑咐了以下幾件事:第一,將他心愛的兒子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言辭懇切的請求諸葛亮幫助他完成光復大漢的心愿。第二,把劉備自己身邊能用的人能人將領都細細點評了一番。最後劉備特意給諸葛亮留了一個忠告:他認為,馬謖雖有鋒芒,但是此人難以委以重任,請務必小心謹慎。
可惜的是,一向對主公敬重有加的諸葛亮這次卻犯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個錯。在悲痛和哀傷中送走了劉備後,興國大任落在諸葛亮一人身上,這份壓力把他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再者在思考國策上,諸葛亮一直很有自己的見解。另外,馬謖總是能夠提出一些讓諸葛亮眼前一亮的方案,顯現出極強的軍事才能,而且談起兵法,朗朗上口,極對諸葛亮的胃口。所以,他並沒有如劉備所想那般疏遠馬謖,而是仍然把馬謖帶到身邊。雖然未曾給馬謖安排過什麼重要差事,但諸葛亮一直十分欣賞馬謖。
為了更快的興復漢室,諸葛亮決定打響北伐戰爭。正是用人之際,馬謖當然也不會閑著,於是自薦去守街亭。當時,街亭是蜀方極為重要的據點,一旦丟失,將會有無窮盡的麻煩,諸葛亮本就斟酌再三,不管讓誰去都不放心。一聽馬謖自薦要去,就覺得沒有誰比他更合適的了,完全把劉備的話丟到九霄雲外了,便把去鎮守街亭的任務分配給了馬謖。
可惜馬謖的是,馬謖缺少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同時,此人剛愎自用,在駐紮軍隊的選址上,他不顧眾人反對,執意要上山紮營,捨棄水源和村鎮。結果,被敵方大軍包圍,又斷了水源,讓蜀軍陷入了焦灼恐慌的局面。最終導致了街亭失守,間接造成了蜀國的滅亡。諸葛亮為了挽回軍心,表示自己不徇私情、秉公執法,不得已只能將這位博學的知己斬首了。可見劉備也是一個有先見之明的人。
※古代一皇帝有個怪癖:宮女每個月那幾天都要躲他,否則不是累死就是被殺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慘烈的四次地震:知道的人不多,共計155萬人遇難
※算命大師預言國家三年內必有大喪,皇帝大驚:那就讓皇后替我死吧
※盤點四位國軍一級上將在台灣的最後結局:令人唏噓,一位死因成謎
※紫禁城中有這麼多口井,你以為是拿來喝的嗎?真實用途其實多數人不知
TAG:歷史陳老師 |
※劉備臨終留下一道遺囑,諸葛亮不聽才導致蜀國滅亡
※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可惜諸葛亮沒聽,否則蜀國不會亡
※劉備臨死前告誡諸葛亮兩句話,諸葛亮說:恕難從命,導致蜀國敗亡
※劉備臨終前曾提醒諸葛亮慎用此人,諸葛亮不聽,最終蜀國因此滅亡
※諸葛亮臨死前給蜀國留下一猛將,劉禪卻不會用,蜀國最終滅亡
※劉備臨終前告誡諸葛亮:重用此人,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後果然後悔
※劉備臨死前留下一句話,若諸葛亮肯聽他的話,蜀國不至於滅亡
※劉備臨終前囑咐諸葛亮不可重用此人,諸葛亮不聽,加速了蜀國滅亡
※諸葛亮生前留下6個字,劉禪不聽,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劉備死前最想除掉的人,卻被諸葛亮重用,導致蜀國滅亡!
※劉備說過最正確的一句話,諸葛亮卻沒採納,直接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劉備說:君可自取,前面有更關鍵的一句,諸葛亮沒聽,蜀國亡了
※劉備臨終前告誡諸葛亮,用好兩人可保蜀國晚年,諸葛亮未聽蜀國亡
※劉備臨終前說:此人不除,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最後追悔莫及
※劉備臨死前說:此人不亡,蜀國必亡,諸葛亮不聽,結果句句應驗
※劉備臨終前告誡諸葛亮,用好兩人可保蜀國萬年,諸葛亮未聽蜀國亡
※蜀國最先滅亡,與諸葛亮脫不了干係!
※劉備臨終前說:這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後來果如其言
※劉備臨終前說:這人不死,蜀國必亡,諸葛亮沒聽,後來句句應驗
※諸葛亮死後,蜀國之所以沒有滅亡,與諸葛亮死前做的一事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