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法國輿論聚焦總統新聞官:政界-媒體不分彼此?

法國輿論聚焦總統新聞官:政界-媒體不分彼此?

法國總統府周二宣布,任命著名記者羅日-博迪(Bruno Roger-Petit)為愛麗舍宮發言人,引起輿論的關注。傳統的看法是,媒體應與政治拉開距離,起到監督、批判政壇,啟迪民智的作用。不過政、媒「互動」並非始於今日,薩科齊、奧朗德都曾網羅大牌記者為公關顧問。目前的「互動」還有一個聚焦點,即有些政客正式轉型為媒體人:如前總理拉法蘭、前總統顧問桂諾等。這種雙向流動使輿論開始關注輿論與政界的關係。

現年54歲的羅日-博迪的職責將是運用他負責的媒介、傳達總統府的公開講話,尤其是管理馬克龍的推特賬戶。

《觀點》雜誌網站8月29日報道,馬克龍總統和菲利普總統最近堅持要在5年任期內達到對民眾最好的「教化」效果。羅日-博迪的加入將完善總統府的公關係統。事實上,5月14日起,羅日-博迪已經開始在馬克龍的媒體關係負責人恩迪亞也(Sibeth Ndiaye)手下工作。迄今為止,總統府發言人卡斯塔納(Christophe Castaner)負責轉達大部分講話傳達和媒體干預。

羅日-博迪(Bruno Roger-Petit)被任命為總統府發言人。

曾年少輕狂的「萬金油」記者

羅日-博迪1987年畢業於著名的精英學校巴黎政治學院,主修公共服務,他還有一個公共權利法碩士文憑。1988年,羅日-博迪加入法國電視二台,開始了他的記者生涯。1997年,羅日-博迪結束新聞播報時,故意將講話稿扔到地板上,因此被解聘。

羅日-博迪偏愛政治、體育和文化類新聞,他以專欄作者的形式與諸多電台、電視台和紙媒有過合作經驗。作為巴黎聖日耳曼隊的鐵杆粉絲,他曾與著名體育節目主持人普拉德(Pascal Praud)在體育頻道激辯。他最有影響力的工作?2005-2006年期間他曾參與娜迪(Marie-Ange Nardi)在法國二台主持的文化娛樂節目「全看全讀」。那也是他被解僱後的短暫回歸。

馬克龍勝選的「功臣」

本次總統大選期間,羅日-博迪的工作是為財經媒體《挑戰》報道選情。2017年初,記者協會(SDJ)一篇文章譴責羅日-博迪的報道中大量出現親馬克龍言論。

總統大選一輪勝出後,馬克龍在La Rotonde餐廳慶功。

一輪大選之後,馬克龍在巴黎蒙巴納斯附近一家餐廳慶功,羅日-博迪是接到邀請的為數不多的記者之一。

但馬克龍上台後,羅日-博迪也發表了批評現政府的文章,比如7月12日的一篇《為什麼勒梅爾(現任財政部長,曾參加本屆總統大選與馬克龍競爭)是馬克龍和菲利普的累贅?》

右派熱門候選人菲永爆出醜聞後,羅日-博迪又給熊熊大火上澆了一桶油。他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著作出版了一本小冊子《他們中最噁心的那一位》(Le pire d』entre eux),將菲永評價為「強硬右派」,「脫離現實的反革命貴族」。

《他們中最噁心的那一位》(Le pire d』entre eux)

成功的炒作經驗

2008年夏天,羅日-博迪爆料自己就是當紅博客「前總統密特朗」,以及暢銷書《密特朗2008,他回來了》的作者。通過這些媒介,羅日-博迪假裝自己是前總統,評論現在發生的事情。他對媒體自稱,這一切是為了「讓人們知道,失去密特朗意味著什麼,這是幾乎不可挽回的損失」。

羅日-博迪偽裝密特朗發表博客引發媒體關注,成為著名的成功炒作案例。

LCL電視台認為,羅日-博迪可能用同樣的方法應對總統府的職務,也就是馬克龍推特賬戶管理人。媒體同時發現,他個人的賬號在8月29日一早就消失了。

2015年,羅日-博迪在歐洲一台參加電視節目時如此評價自己27年的媒體生涯:「許多政治記者的職業理想是--成為君王的顧問」。他自己談及「作為政治記者,同行會經常對政客指手畫腳。這會讓我不舒服嗎?」羅日-博迪稱「絲毫沒有」,並嚴厲批評了某些政治記者的「偽客觀性」。

政治-媒體不分家的現實

馬克龍對羅日-博迪的任命在社交網上引發軒然大波,人們指責政治和媒體的媾和。

但另一方面,法國早有總統任命記者為公關助手的先例。2007年,薩科齊任命《觀點》雜誌政治記者皮卡兒(Catherine Pégard)為政治顧問;2012年,奧朗德任命法國二台政治欄目編輯賽黑龍(Claude Sérillon)為公關顧問。馬克龍競選期間的一員大將、發言人正是I-Télé的記者阿依姆(Laurence Ha?m)。

馬克龍競選期間的發言人阿依姆是法國-以色列雙籍,是唯一專訪過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法國記者。

《世界報》曾於2011年刊文《媒體和政治:危險關係》。文章認為,民主要建立在幾項明確分離的原則之上:政教分離,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分離,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當然還有政治與媒體、金融保持各自獨立。但遺憾的是,現實中政治一旦有機會與媒體合作,前者想到的是控制媒體,而非開放監督。比如2009年出台的法律規定,法國廣播電視總局和進出口音像總局的負責人應由政府任命。

媾和還是雙贏?

馬克龍上任以來,政治-媒體的合作似乎日益加速。歐洲一台前任主編埃斯庫朗(Nicolas Escoulan)於今年7月成為國務秘書格黑務( Benjamin Griveaux)的顧問和公關主管。另一邊,政客轉行做傳媒的案例也越來越多。比如前總理拉法蘭、前議員桂諾(Henri Guaino)、前文化部長菲里佩提(Aurélie Filippetti)……都在廣播或電視節目上做起了專欄。

這種反向轉型本來也非開天闢地,比如前衛生部長巴什羅下台後就把精力投入了媒體,但像目前這樣規模的政客「進駐」媒體現象,在法國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這種現象也足以引起反思:所謂「第四權力」的媒體與政界、財界的關係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涇渭分明。那麼以輿論監督為己任的媒體如何才能起到權力制約的作用呢?

「不屈的法蘭西」領導人梅朗雄譴責羅日博迪從政,認為這將引發民眾對媒體和政壇的不信任。

社會黨議員福河(Olivier Faure)評價說:「當政客成為記者,同時記者又去做了政客,我們面對的新世界將是混亂模糊的。」

左派「不屈的法蘭西」領導人梅朗雄指責道:「羅日-博迪進入政壇帶來的是不信任--今天的每個職業記者或編輯都可能在明天成為政府發言人。」

然而巴黎索邦一大政治學講師於彼(Nicolas Hubé)認為,從個體角度說,政治-媒體之間轉行對雙方都有好處:「對媒體來說,這些前政客知道如何短暫發言引發關注;對政客來說,他們通過媒體繼續保持影響力,避免銷聲匿跡。」

(歐洲時報/ 李婧詝 編譯報道)

編輯:凡桑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 的精彩文章:

有機蔬果高價背後:菜農沒賺超市斂金
掃除「開學恐懼症」,看法國人如何放大招
瑞典女記者慘遭殺害,遷居北京夢破滅
裘援平接受《歐洲時報》專訪: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華人有多種優勢
德國近百人命喪「救命英雄」之手

TAG:歐洲時報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新聞分析:秘魯新總統執政之路不平坦
韓總統府:將視「特金會」情況與國際社會討論終戰宣言
反目?法國總統:不管美國,歐盟支持伊核協議
就在剛剛,聯邦法官判決,美國總統特朗普違反美國憲法!
世界上最危險的總統任職:韓國總統
中華民國歷屆總統誓詞:馮國璋宣誓和平統一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將重返政壇?拜訪總理府引發揣測
外媒:特朗普被評為美國史上最糟糕總統
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為何卻暗中策劃陰謀,剷除國民黨和國會?
外國媒體服了 馬雲達沃斯論壇獲盛譽:思想超過美國總統
俄媒:普京簽署反制裁法,總統有權中斷與不友好國家的關係
美國總統特朗普無視抗議示威 稱美國移民法是世界上最蠢的
法國韓國總統,為啥都拿自己與俄羅斯總統相比?
巴西總統簽中國移民日法令 中國外交官僑領出席
美國總統國情咨文中辭藻的魅力
世界盃:法國決戰之夜,總統們的會面
耳提面命!法國總統在美國國會演講 警告貿易戰惡果
西媒盤點:歷屆美國總統與媒體的「較量」
韓國統一部:由總統依法任命對朝特使
韓國政治評論家:李明博的犯罪性質比朴前總統更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