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雜談 名人教育觀

教育雜談 名人教育觀

文:立體君

教育,一直以來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淌過時間長河,跨過空間限制,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內,湧現出紛紛雜雜的教育理念。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教育觀且是隨著時代、社會變遷而變化,並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影響,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我國教育觀萌芽初始是樂正克的《學記》,推崇「教學相長」、「藏息相輔」、「啟發誘導」。《學記》是世界上最早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春秋時期的孔子之道盛行於世,將「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發揮到極致。孟子和荀子偏對著來,前者信奉「性善論」,後者尊崇「性惡論」。古希臘的蘇格拉底認為「知識即美德」,亞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教育循環自然」。讓-雅克·盧梭認為「教育應是自然的,應順應兒童的本性」。

韓愈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墮」成為現在鼓勵莘莘學子的至理名言。品德教育也在近代被學者朱熹重視,著作了「明人倫」。

名人也是人,但接觸的身邊事物,加之自己所學到的所體會感悟的,在潛移默化中凝聚了自己一套的教育觀念,錢鍾書與楊絳夫婦的「玩著學」,易中天的「無為而治」,陶行知的「教育如餵雞」,都是獨具特色的教育方法。

「玩著學」

楊絳曾體會過「好的教育」是要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育,父母是孩子的榜樣,言傳不如身教。楊絳的父親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著一篇,母親雖操勞著一家的衣食住用,但得空總要翻翻書,家裡總是「瀰漫一股書香」。父親曾因官場上的事被罷官,楊絳因此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意義。

眾所周知,楊絳和丈夫錢鍾書都是有名的學者,都愛讀書。楊絳和錢鍾書的女兒錢瑗(小名阿圓),見父母嗜讀,有樣學樣,自己翻著辭典讀書。錢鍾書先生總和阿圓做朋友般玩鬧,每天臨睡前,他在女兒被窩裡埋置「地雷」,把玩具、鏡子、刷子,甚至硯台或大把的毛筆都埋進去,等女兒驚叫,他得意大樂。

除了逗女兒玩,錢鍾書也教女兒英文單詞,見有潛力可挖,還教了些法語、德語單詞,大多是帶有屁、屎的粗話。有朋友來時,他就要女兒去賣弄。錢鍾書寫《圍城》時,對阿圓說裡面有個丑孩子,就是她。阿圓信以為真,卻也並不計較。後來他寫《百合心》里,又說裡面有個最討厭的女孩子就是她。這時阿圓稍微長大些,怕爸爸冤枉她,每天找他的稿子偷看,錢鍾書就把稿子每天換個地方藏起來。一個藏,一個找,成了捉迷藏式的遊戲。在玩鬧之間,錢鍾書先生讓孩子體會到閱讀的樂趣。

「無為而治」

易中天有個獨生女兒易海貝,從小到大成績優異,長大後是一位事業成功的女性,是家長們嘴裡的「別人家的孩子」。可易教授的教育方法卻是「不教育」。

易教授的「不教育」,其實是一種無為而治的思想。在教育子女方面要真正做到無為而治,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一定要在家裡營造一個民主的環境,比如說什麼事都可以跟孩子商量著來;二是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有了這兩樣,便可以省去許多操勞,真正享受無為而治的快樂了。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許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早便開始給孩子報名參加各類興趣班、培訓班,殊不知孩子是否感興趣。在易教授看來,這一類拔苗助長的錯誤教育有違教育本身意義。教育本該以人為本。在女兒剛識字不久,易中天教授通過書信和女兒交流、聯繫。時間久了,女兒培養起了閱讀的習慣和學習的興趣。

高考填報專業的時候,相信每位家長都是不敢忽視其重要性。易中天用「四項原則」引導孩子填報專業。所謂「四項原則」指的是:第一項,選的專業應該是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第二項,選的專業應該是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的。第三項,選的專業應該是畢業後從事的工作有創造性的。第四項,最好還是能夠賺錢的。父母在幫助孩子填報志願的時候,都是左思慮右思考,但實際上不要壓抑孩子的個性,讓孩子「走出去」,才會長大。

「教育如餵雞」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有很多,通過幽默的方式展現教學理念是陶行知先生的一貫風格。陶行知曾在武漢大學做演講。他走向講台,不慌不忙地從箱子里拿出一隻大公雞。台下的聽眾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幹什麼。

陶先生從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後按住公雞的頭,強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雞隻叫不吃。怎麼才能讓公雞吃米呢?他掰開公雞的嘴,把米硬往雞的嘴裡塞。大公雞拚命掙扎,還是不肯吃。陶先生輕輕地鬆開手,把雞放在桌子上,自己後退了幾步,大公雞自己就開始吃起米來。

陶行知做完這一切,才開始他的演講:「我認為,教育就像餵雞一樣。先生強迫學生去學習,把知識硬灌給他,他是不情願學的。即使學也是食而不化,過不了多久,他還是會把知識還給先生的。但是如果讓他自由地學習,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那效果一定好得多!」

《陶行知餵雞》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發是巨大的。雞的思維相對於人而言是小巫見大巫。儘管如此,它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生命。雞吃食我們尚且強迫不得,更何況是人呢?「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孩子學習,生硬地把知識灌輸給孩子,是違背人性的做法,是催生孩子厭惡學習的做法。

不管是錢鍾書先生和阿圓的「玩著學」,還是易海貝深受父親引導的「無為而治」,亦或是陶行知「教育如同餵雞」的實踐體會,名人們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貫穿體會,孩子在家庭中長大,潛移默化中被教育、引導,讓孩子自己體會感悟到讀書的樂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喚醒孩子學習的樂趣,在孩子受挫之時,給予鼓舞,激勵孩子勇往直前。

- END -

媒體聯絡郵箱:litigushi@d3-edu.com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體故事 的精彩文章:

淺談美國教育現狀
七夕,和孩子也有關係?

TAG:立體故事 |

您可能感興趣

教育
教育——人人教育,人人受教
體育教育=生存教育
家庭教育的頭等大事——人品教育
教育要聞:教育部組織義務教育「三科」教師國家級培訓
教育教學:共享教育學建構未來教育
教育心得︱民國教育人物漫談:論梅貽琦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教育觀
【教育夢】遠眺教育
家庭教育之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教育觀察:透過「座位」看教育
教育教育:熱愛教育才是師者的硬體
大學教育=職業教育?
淺談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教師培訓標準
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家長
家庭教育的主要內容——體育教育(一)
教育經典名人名言: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
素質教育始於家庭教育
教師教育莫忘初心:服務基礎教育
藝術教育,是懂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