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畫收藏的訣竅:追捧「名家頭銜」是收藏誤區

書畫收藏的訣竅:追捧「名家頭銜」是收藏誤區

「審美價值」是書畫收藏第一原則

中國書畫收藏家及愛好者,收藏的應當是「審美價值」。什麼作品具備審美價值,什麼作品就值得我們來收藏。像在當下一些還在被市場熱捧的,實際卻是形式化、模式化、符號化的作品,就嚴重缺乏審美價值,堅決不能拿來收藏。我們選擇收藏對象,最基本的就要去深層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功力」,如果作品沒有功力,是不會有長久市場價值潛力的。很多收藏者被一時的市場氛圍所迷惑,與此同時,許多真正能成為十幾二十年後的「書畫大家」的藝術人才,現在大都在勤勤懇懇,韜光養晦。如果真的想找到他們,就需要建立自己的書畫朋友圈,多看展覽。這樣,慢慢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真正懂書畫的人,逐漸成為圈中人士後,再去收藏真正優秀的作品。

追捧「名家頭銜」是收藏誤區

經驗也告訴我們,在發掘有價值的書畫作品時,一定要遵循收藏的兩個首要概念:一是消費文化,提高自己精神層面的文化價值;二是保值增值的投資價值。而有繼承、有創新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消費文化和投資價值的藝術品。從實際情況看,當今的中國書畫家確實多如牛毛,「書畫名家」爭先亮相、博人眼球,「書畫大師」滿天飛,魚目混珠。加之整個國民藝術素質還待完善,書畫的欣賞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大多數盲從的收藏者對於哪位畫家的作品真正具有藝術生命力和收藏升值的潛力了解不深,造成書畫投資不辨好壞,只看名頭大小,價格高低,這又為本來就不怎麼健康的書畫市場雪上加霜。而我想說的是,收藏書畫作品不是看創作者的身份、地位。有覺察力的收藏者應當清楚自己的投資目的,你要買的不應當是「官帽子」,官帽子是會隨時發生變化的,我們買的是卓越的審美價值。這一審美價值,可以從古往今來的書畫藝術中橫向和縱向中比較得來。我們看一件作品,不管它的創作者出身、身份、性別、種族、國籍、出生年代、創作時的年齡,我們只辨好壞、優劣,只認它的審美價值,這就是收藏的真諦。

懂得創作者才能收到精品

作為收藏者,既要會收,也要會藏。收的是民族藝術的精華,藏的是永恆不朽的審美價值。書畫藝術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價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精品,如應酬之作、敗筆之作、身體欠佳或是年事已高力不從心時創作的作品,便無法體現其應有的藝術水平,因而與精品的價值也大相徑庭。每位書畫家一生都有其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書畫作品,已經形成作者的風格,並能反映其應有的藝術功底和藝術水平。此時,作為合格的收藏者,就必須全面了解創作者的成長過程,真正走進他的作品。不要做盲目的收藏者,如不知收藏欣賞,更不懂藝術作品的質量,甚至不能感悟作品,與之產生共鳴,無法從書畫作品中汲取精神層面的營養。這樣的收藏者,等到將來只能哀嘆,自己的苦心經營卻只收得一大批劣質書畫作品,等到十幾二十年後,社會綜合收藏水平提高之時,悔之晚矣。所以,最終的書畫知識積累很重要。收藏家心中也一定要有一個衡量審美價值的尺度,掌握好這個尺度,你的藏品才會給你帶來美的享受和增值的喜悅。

急功近利是書畫收藏大忌

一句老話言簡意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我們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興趣各異,不管是從當代入門還是從近現代開始,從事書畫收藏都應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態,積累經驗,扎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而我們搞收藏,因為收藏的是作品的審美價值,所以我們的藏品是不分當代、近現代和古代的。誰創作的作品有審美價值,我們就收藏誰的。從古至今,有許多專家學者對美術史進行了詳盡的研究,他們為我們梳理出了中國美術發展的脈絡和譜系,他們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了今天我們了解藝術家和判斷藝術作品價值的參考。通過學習美術史,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藝術家在整個美術發展過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歷史地位,以及他對後世的影響。藝術成就巨大、學術地位崇高、影響廣泛深遠的藝術家,他的作品在藝術市場上自然會表現不俗,被人們重視。現在,越來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資家已經開始沿著中國美術史的發展主線進行收藏投資。藝術史的發展需要時間的積澱,在當時因為一些非藝術因素而名氣很大、價格很高的書畫家作品,多少年以後不見得為藝術史所認可。比如近現代的「海上四任」,現在被藝術史和藝術市場認可的也就是任伯年。

大藏家必有鑒定鑒賞的深學問

要搞收藏,先要懂得辨真偽,再懂得辨好壞,這就是我們急需推廣書畫鑒定學和書畫鑒賞學的必要性。收藏書畫,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鑒別真偽和怎樣欣賞作品這兩個問題。這也是鑒賞包含的兩層意思——鑒定和欣賞。無論我們偏愛哪個時代的書畫作品,都離不開相應的知識,因為鑒定真偽與欣賞優劣都需要提高自身的書畫鑒定知識。由於時代的發展,像紙張、印色、裝裱式樣等這些工藝也

在不斷地變化而呈現時代性,比如書畫用紙,歷史上的名紙歷代都有複製,但品質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礦物質顏料製成,像上乘的硃砂、紅寶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經數百年不變色。印色,不同書畫家所喜歡的顏色不同,其中還有區分。假如是一位具有豐富鑒定知識的收藏家來鑒賞張大千的作品,起碼會清楚他本人使用的書畫材料都是定製的個人專用品,十分講究且極易辨別,而這類常識對於我們去鑒定他的書畫作品也有著極好的幫助。可以顯見的是,書畫鑒定絕非輕而易舉之事。需要特別提出的是,名家書畫的鑒定更非輕而易舉之事,因為名氣越大,需求量就大,其價必昂,偽作必多,有的甚至在其活著的時候就有偽作和代筆。正如真跡不一定幅幅均為精品一樣,偽作也不一定件件就是劣品。因此在面對一幅書畫時,首先應辨其真偽,然後判其優劣。

擁有平常心,才能識破炒作迷局

與幾年前相比,如今想收藏投資當代書畫作品,還是增加了不小的難度。首先是畫價已經大幅度增漲,就以史國良先生的作品為例,2003年前後他的作品每平尺僅僅是兩三千元左右,現在已經漲到每平尺十五六萬元的價格,也就是說收藏一張史國良的四平尺作品也要五六十萬元的投入。更有甚者,有些當代畫家的作品價格已經達到了每平尺四五十萬元,已經遠遠超過了前輩大師。快速增長的高價位無疑為當代書畫收藏增加了風險。另外,當代書畫家數量眾多,未經過時間的沉澱和藝術史的淘汰,存在官本位現象,人為商業炒作、名不副實,贗品橫行、魚龍混雜等許多亂相,對投資者來說也猶如霧裡看花,不知道哪些是真有價值的,哪些是濫竽充數的,這些都成為了投資收藏當代書畫作品的難點,需要投資者有一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慧眼。有人提出當代藝術家的概念,如果他是一個時間界定的概念也無可厚非,如果他是為那些垃圾藝術品做噱頭的概念,那就是我們收藏家所應該摒棄的。收藏家不應該受為垃圾藝術品做宣傳的人所蠱惑。我們要練就一顆「平常心」,在鑒藏活動中逐漸修鍊出平和的心態。面對一

件藏品,只有心氣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奧妙,這奧妙就在於你是否能覺察出作品的審美價值,也就是藝術價值。

鑒定鑒賞要量力而行、步步為營

相對於當代書畫收藏,近現代書畫和古代書畫的收藏則難度要增加很多,作

品年代越久遠鑒定難度就越大。我們這代收藏家收藏的古畫絕大多數都是假的,我們現在的收藏家收藏的古畫也絕大多數都是假的。究其原因,就是不懂書畫材質鑒定學,只相信宣傳。而拍賣公司拍出的、宣傳的高價古畫,絕大多數都是假的,這一點,請收藏愛好者絕對警惕、注意。目前,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是,近現代書畫在拍賣公司拍出的也絕大多數是假的,以齊白石書畫為例,拍賣公司成交1.6萬餘件,真跡不足1000件。因為上拍的齊白石作品有2.5萬多件,私下倒賣的齊白石作品近10萬餘件,造假者還在不停生產,而齊白石一生留下的畫不過1萬餘件,且有6000餘件在各個博物館、文物商店收藏、保存,所以市面上流傳的齊白石絕大多數作品是假的。李可染一生畫了1000餘件作品,上拍了8000餘件,真跡也就幾百件。傅抱石創作了不足2000件作品,有1000件左右在博物館、文物商店,而上拍的卻有8000多件,真跡也就幾百件。溥心畬上拍了2萬多件作品,真跡也就200餘件,很多成交價幾百萬的作品全是偽作……而對於平時連看近現代及古代書畫真跡的機會都很少的收藏者來講,從不曾「上過手」的

東西,現在又憑什麼去判斷一件書畫作品的價值呢?當我們的知識和經驗還不足以去應對眼前的作品時,還是要先暫時放一放。先學會去判斷一個藝術家或一件美術作品的市場價值,才是一個好的收藏家或投資家應該具備的能力,也是搞好藝術品收藏的一個秘笈。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收藏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若拋開其它,郭沫若書法值得一觀!
300張經典風景油畫,太美了!
米芾行書《韓馬帖》欣賞

TAG:收藏那點事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收藏」和「收藏家」 說個兩三句吧
關於書畫收藏那些事兒——如何收藏名人字畫?
關於書畫收藏那些事兒——如何收藏名人字畫
書畫收藏的十個標準
收藏風向:小眾書畫家成了香餑餑
翡翠收藏的四個要訣
黑茶收藏有哪些訣竅?
以藏養藏,邊賺邊玩!《藏家話收藏》帶你打開收藏新方式!
溥儀給收藏專家鑒寶,一句話,令收藏專家直接昏倒
收藏·名人書信那些事
書法繪畫收藏家的喜愛
犍為:有個收藏家!
收藏盆景有竅門
靜逸翁看收藏Ⅲ藏家趣事:書畫收藏大家孫承澤2
中國書畫收藏家「老大」,原來是他!
字畫收藏佳選,實力派書畫名家張洪山
收藏!廚房裡的小竅門
當代最具投資收藏價值的書畫名家—田圃
錢幣收藏家:收藏錢幣要具備三種心態
八字口訣,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