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全球化的意外先行區
「走在南京路上的時候,你會覺得好像在參加世界各族大聚會——老於世故的中國人坐在西式馬車裡,精瘦的美國人則乘人力黃包車。一對水手踏著雙人自行車飛馳而過,兩名穿和服、趿拖鞋的日本仕女轉身避讓,顯得有點惱怒……」
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反差巨大卻又如此和諧共處。短短几百字中,已經出現了多個國家的國民和他們的生活風貌。
上海號稱「魔都」,也許這個稱號給到那個時代,比現在更為準確。
在如今全球化日漸深入,「不中不西,亦中亦西」成為大部分城市圖景的時候,老上海其實早就擁有了這樣的混合文明。
曾經的老上海由於多種因素,海外文化的湧入,讓它意外地成為了全球化的先行區。
早在1930年代,來自亞、歐、南北美洲的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移民在上海工作、學習、生活,外僑人數最多時超過15萬。
和現在相比,上海有17萬多外國常住人口,比近代外國人口的頂峰15萬稍微多一些。
然而如果考慮比例,則遠少於當年——那個時候是三四百萬人中有15萬外國人,今天是2000多萬人中有17萬多人。
和今天更為不同的是,當年外僑中有相當多的人稱自己是「上海人」。他們在上海生活,在上海買地、蓋房子、生孩子、辦學校、辦工廠,把上海當成自己的家園。似乎他們本來就生長在這片土地上。
大量外國人群的湧入,也就帶來了大量國外不同的文化。如果非要總結當時老上海的文化屬於哪種,那一定說不清。因為不論是中國文化還是西方文化,它們都不佔絕對的統治地位。
儘管老上海有著各國各異的民族和文化,且總是有著矛盾和衝突,但總體上保持著相對平靜地交流、切磋、融合。
這也就出現了廣泛而複雜的異質文化交織的現象,例如多教混合、混血兒、洋涇浜外語等。
不同國家的外僑在上海有不同的訴求和生活方式,這讓上海這座城市展現出了鮮明的領域風貌,其中英美在上海商業上面,一直是領導潮流的。
而法國人最初來到上海的主要是傳教士,在華商業並不發達,所以早期法國人在上海人數並不多,法租界的面積也並不大。
相反的,德國製造業比較發達,德僑早期來滬以經商為主。在一段時間內,德國在上海開的洋行數量一度可以與英美並駕齊驅。
在所有外僑裡面,俄僑占外僑總數量的比例較高,與其他外僑不同的是,俄僑散處在華人當中,跟中國人混居在一起,因而俄國的文化、歐洲的文化對上海市民社會影響比較大。
比如在老上海的海派西餐中,人們更鐘愛俄式菜肴,其中風靡一時的羅宋湯就來源於俄國的羅宋湯。
老上海人民改變羅宋湯里的菜品,將不喜歡的口味換成了自己所習慣的,隨著羅宋湯之後日益家常化,羅宋湯的做法在上海民間,也就隨著家庭的口味千變萬化了起來。
時至今日,我們還能清晰地看見曾經多國在上海留下的文明,他們曾經讓豐富的文化在上海駁雜交匯,然後形成獨特的海派文化。
作者 六珂
萌萌兔文化傳播
ID : mmrabbitchina
一家全新的以文學、動漫、影視為文化產業鏈的多元化文化創意公司,主營業務有:動漫(原型設計、衍生品、線上線下互動平台)、影視投拍、各類出版、文化包裝、文化交流等。
※《中國有嘻哈》里吳亦凡衣品時尚搭法,才是他的freestyle
※馬航MH17三周年 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人物|他被張藝謀捧了八年沒火,為何如今竟一夜爆紅
※《神偷奶爸3》——住在你心裡的獨角獸呢
TAG:萌萌兔文化傳播 |
※阿里巴巴「全球化」故事序章:老將出山 物流先行
※深耕新四化 布局全球化 長城汽車主動引領行業變革
※無界沙龍:全球化退潮中的全球移民
※中國為何沒有出現「逆全球化」「逆全球化與新全球化——當今世界走勢與中國發展」圓桌會議之二
※外交部:經濟全球化是時代潮流 中方願與世界各國積極適應和引導
※陳春花:面對全球市場,要有全球化思維、本土化行動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全球化進入新階段 全球領袖需更具遠見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佛教
※觸寶紐交所上市:從全球化走向融合發展
※深挖華人市場,菜鳥的全球化物流布局
※「浙學」融入全球化,跳出本土視域的文化傳播
※開放的中國推動經濟全球化 造福世界
※金立群:亞投行要用全新的理念和實踐為全球化「鋪路」
※全球經濟復甦和原油價格上行助推全球化工業進入景氣周期
※中國引領下一輪全球化?
※從全球化與城市化視角,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和發展空間
※全球化時代的貧民窟
※講座預告 | 無界沙龍:全球化退潮中的全球移民
※反全球化和貿易戰
※海爾冰箱全球化 海爾水吧冰箱全球同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