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故宮館藏-遼金時期

故宮館藏-遼金時期

故宮館藏-遼金時期

白地黑花猴鹿紋瓶,金,

高63cm,口徑7.8cm,足徑13cm。

瓶唇口外撇,短頸,豐肩,直腹,寬圈足,沙底。肩部繪一周黑彩花瓣紋,兩組下垂的卷葉紋自肩部蜿蜒至腹,如垂幔一般把瓶腹分為兩組畫面:一側泛著漣漪的水邊,蘆葦點點,直立前行的小猴似在張口呼喚,小鹿駐足;另一側飛翔覓食的雙雁在水面上俯衝欲落。此瓶造型比例恰當,瓶身的黑彩繪畫將猴子的頑皮、小鹿的警覺、雙雁的動勢刻畫得細膩傳神。

------------

白釉紅綠彩魚紋碗,金,

高6.5cm,口徑17cm,足徑5.4cm。

碗敞口,斜壁,圈足。內外施透明釉,胎體施一層白色化妝土。碗內以紅綠彩描繪魚藻紋,外圍有弦紋數道。此碗構圖簡潔明快,筆法瀟洒自如。此類紅綠彩器,過去一向被認為是「宋加彩」器,隨著考古發掘資料的不斷增多,人們發現這種紅綠彩器均出土於金代墓葬,不見有北宋墓出土。因此,其時代應為金代。河北觀台窯、山東淄博窯、河南鶴壁窯、山西長治窯等金代窯址都出土有此類器物。器形以小碗為主,一般是在白釉器物上以紅、綠彩描繪紋飾,再經低溫燒制而成。有的器物是以紅、綠、黃三種色彩描繪,故又稱「金三彩」。

------------

白釉刻花雞冠壺,遼, 通高26.4cm,足徑7.4cm。

此壺扁圓形,短流,肩上有一提梁,圈足。通體施白釉,壺身兩面刻花葉紋。此器樸素粗獷的風格反映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氣質。雞冠壺始見於遼代。契丹族入主北方建立大遼國後,將慣用的皮囊改變成瓷器,早期的瓷壺提手部分形似雞冠並有繫繩的穿孔,故名雞冠壺,此種器形保留了游牧民族生活用品的特色。後來穿孔逐漸演變成提梁,體現了契丹工匠在制瓷工藝上推陳出新的創造精神。

------------

白釉刻劃花花口注壺,遼,

高32.8cm,口徑8.4cm,足徑8.2cm。

壺撇口,口呈六瓣花式,長頸,肩部一側以45°角斜出一流,長圓腹,圈足外撇。頸飾弦紋多道,腹部刻劃4朵盛開的鮮花。通體滿施白釉。此壺造型端莊秀麗,頸部弦紋工整,腹部花朵鮮活,刻劃線條剛勁有力,圖案清晰,為遼代白釉刻花壺中的精品。遼代瓷器造型基本上是在本民族原有的皮革、金屬容器造型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文化後逐漸形成的,民族特徵十分鮮明,如雞冠壺、雞腿瓶、洗口瓶等。這些器物置於帳中能節省空間,出行則又便於提拿攜帶,實用性較強。白釉瓷器在遼代較為盛行並具有民族特色,目前已發現龍泉務窯、赤峰缸瓦窯均有燒制。

--------------

白釉剔花花鳥紋枕,金,高17.7cm,

面橫30.3cm,面縱26cm,底橫30cm,底縱24cm。

枕呈腰圓形,微出沿,枕面前低後高。胎體施化妝土,枕面中心花形開光內剔刻一株折枝花卉紋,枝頭上的綬帶鳥正在振翅鳴叫。開光外飾卷草紋,枕側上下隨形劃弦紋,弦紋之間剔刻纏枝花葉紋。枕身施透明釉,底不施釉,有兩個圓形通氣孔。北方地區的磁州窯、定窯、鈞窯、耀州窯等瓷窯在金代都有一定的發展,如磁州窯的虎紋枕、定窯的印花器、耀州黃堡窯的月白釉器等都是當時的典型器物。

------------

赤峰窯白釉劃花填黑彩牡丹紋尊,遼,

高39.5cm,口徑19.8cm,底徑18.5cm。

尊口沿外卷,短頸,豐肩,鼓腹,平底。胎體粗厚而堅硬,肩部兩道弦紋之間劃刻水波紋一周。腹部剔劃花填醬釉纏枝牡丹紋裝飾。其做法是:先施一層白色化妝土,

外罩透明釉,然後剔劃纏枝牡丹紋,再在紋飾以外的隙地填醬色釉,以襯托白色花紋。此尊造型飽滿端正,牡丹紋飾花繁葉茂,生機盎然,花葉上輔以篦劃紋。紋飾以外隙地塗以醬色釉,形成醬色地白花,與磁州窯白地黑花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

磁州窯白地黑花梅瓶,

高46.8cm,口徑4cm,足徑10.3cm。

瓶唇口,短頸,溜肩,上部豐滿,腹下漸斂,寬圈足。瓶身以白地黑花為飾。肩上繪圖案形蓮瓣紋一周,腹部繪纏枝花卉紋,腹下飾卷枝紋一周,每組紋飾間及瓶身下部均隔以粗細線紋數道。素底無釉。此瓶紋飾構圖簡練,寥寥數筆,神采飛揚,體現了磁州窯簡練而生動的裝飾風格。

----------------

褐釉彩繪虎形枕,金,高10.7cm,長35.6cm,寬14cm。

枕呈卧虎形。虎背作枕面,其上白色為地,以黑彩繪蘆塘秋禽圖,殘荷兩枝,蘆葦數莖,水草游鴨,大雁南飛,將秋景蕭瑟的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虎身為枕身,在黃釉下以黑彩描繪模仿虎皮斑紋。傳世的此類虎形枕主要為河北磁州窯、河南禹縣扒村窯、山西長治窯生產,風格較為接近。虎頭有左向與右向之分,黃釉色有深有淺,枕面多為腰圓形。上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虎形枕,底有墨書「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廿日家」,為此類器物的斷代提供了依據。

----------------

黑釉褐彩花卉紋小口瓶,金,

高22cm,口徑3.5cm,足徑13.5cm。

瓶小口,口下出楞,短頸,溜肩,碩腹,腹下漸收,圈足。通體施黑釉,其上以毛筆蘸褐色釉料描繪折枝花卉紋。此瓶的紋樣雖只寥寥數筆,圖案卻生動自然。造型敦厚渾圓,淳樸可愛。此種瓶式多見於北方瓷窯,傳世器品中還見有白釉褐花、白釉剔花等品種。黑釉褐彩系使用含氧化鐵的貧鐵礦石作為繪畫原料,先在施有黑釉的瓷坯上描繪圖案紋飾,再入室經高溫焙燒而成,花紋呈鐵鏽色,故又稱「鐵鏽花」。此種裝飾手法在宋、金時期多流行於北方瓷窯,以磁州窯最具代表性。器物造型有瓶、罐、缸、盤、碗等。

-----------------

黑釉剔花小口瓶,金,

高24cm,口徑4.3cm,足徑11.5cm。

瓶小口外折,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通體施黑釉,釉面光亮似漆。通體運用剔刻裝飾技法,肩部為一周變形菊瓣紋,腹部裝飾四組錢形開光,開光內各剔刻出折枝花葉。此瓶線條簡練,紋飾粗獷豪放,黑亮的釉面與褐色的胎體形成對比,別具韻味。此瓶於1955年出土于山西天鎮縣夏家溝。底部墨書「郭舍住店」四字。

--------------

黃釉鳳首瓶,遼,

高38.1cm,口徑9.7cm,足徑7.6cm。

瓶花口外撇,細長頸,溜肩,長腹,束脛(音jìng),圈足。頸部貼塑一鳳頭,前有嘴、後有冠,兩側各塑出鳳鳥眼、眉、耳,頸部裝飾弦紋多道。通體施黃釉,釉內隱現深色的條狀與點狀斑紋。此瓶堆塑手法簡練,頸部的鳳鳥彷彿伸頸斂翼直立,誇張而不失真。釉內隱現深色的條狀與點狀斑紋雖為釉料不純所致,但也增加了釉色的美感。

-----------------

黃釉葫蘆式執壺,高24.8cm,口徑2.8cm,足徑6.7cm。

壺為葫蘆形,上小下大,上為唇口,口下如蛋形,中部束腰,下腹圓而碩大,底為圈足。肩部飾弦紋兩道,一側為曲狀流,另側為環形長柄,柄上印陽紋卷枝紋,柄下飾一乳釘。通體施黃釉,近足部露胎,足邊有5個支燒痕,釉下施白色化妝土。

-------------

黃釉提梁壺,高29cm,口徑2.5cm,足徑7.5cm。

壺式較高,上扁下圓。壺上端一側出管狀口,口與肩上另一側連以雞冠狀提梁,管與提梁根部飾凸起的帶狀飾物。壺下部飽滿,圈足微外撇。釉下施白色化妝土,黃釉施至近足部。釉色光亮,釉面開有細小的紋片。

----------------

黃釉執壺,高36cm,口徑3.5cm,足徑8.5cm。

壺直口,細長頸,豐肩,長圓腹,圈足。一側為八棱形壺流,流細長彎曲,根部飾一皮扣狀裝飾,另一側為帶狀長柄,連於頸肩。自壺口至近足處,通體飾弦紋6組。器身施黃釉,釉面光亮瑩潤。執壺為遼代瓷器中的常見器形,而此壺造型獨特,其細長頸、壺流及壺柄的式樣獨具風格,在遼代瓷器中亦不多見。

------------

霍縣窯白釉凸花帶字小碗,金,

高3.8cm,口徑10.8cm,足徑3.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體施白釉,碗心有一周無釉,這種無釉的現象被稱作澀圈。內壁印有10組花卉和文字「郭窯」、「瓷器」。此碗特別之處在於其花卉和文字裝飾,文字巧妙地穿插於花卉間,既是一種裝飾,又是一種廣告語,得以宣傳窯主。宋、金時期,許多民窯窯場為了市場競爭、擴大銷路都採用這種行銷手段。

-----------

綠釉劃花單柄壺,遼,高14.2cm,口徑5cm,足徑7.5cm。

壺小口內收,壺身為四瓣瓜棱形,肩部一側置多棱形短流,相對應的另一側置雙股繩形系。壺腹一側置竹節式橫柄,柄端凸起一小紐。肩部飾兩道凸弦紋,腹部刻劃大小扇形紋,柄與壺身連接處以螺旋形刻劃花紋巧加修飾,

十分别致。壺施綠釉,鮮翠欲滴,明亮可鑒。此壺造型、紋飾獨特,是遼代早期瓷器中的珍品。遼瓷的造型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兩大類。中原形式的大都為中原固有的樣式,主要有杯、碗、盤、碟、壺、罐、瓶等。屬於契丹形式的有長頸瓶、鳳首瓶、雞腿瓶、洗口瓶、雞冠壺等。隨著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兩種形式的的品種相互有所借鑒。

----------------

三彩刻花兔紋小碟,遼,

口徑12.2cm,底徑7.5cm,高3.1cm。

碟外部、底部均無釉。內底刻劃坡地上兔子一隻,飾有刻劃的花草紋,施以黃、綠、白三彩釉。小兔兩耳豎起,作回首觀望狀,似在草叢間奔跑跳躍,自然生動。契丹族建立的遼代,國人以游牧、漁獵為生,本無陶瓷生產。隨著與中原地區交往的不斷深入,中原的陶瓷器和制瓷技術傳入遼國,並逐漸為其掌握和發展。此件三彩器從造型、紋飾、燒造工藝等各方面可以看出所深受的中原地區五代以來制瓷業的影響。目前所見,遼代燒造三彩釉的窯口有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缸瓦窯、遼寧省昭烏達盟巴林左旗林東南山窯、北京龍泉務窯等。

------------

三彩印花方盤,遼,高2cm,口徑12cm,足徑7.5cm。

盤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盤內四面立壁均分飾2開光,每開光內飾花卉1朵,花卉兩側對稱飾捲雲紋。盤內底四角飾葉紋,底心模印團菊1朵。盤內施黃、綠、白三色釉彩,盤外施半釉。

----------------

耀州窯錢紋小壺,金,高13cm,口徑4cm,足徑6cm。

壺小口,溜肩,鼓腹,圈足。肩部一側為一外折壺流,對應一側為一帶狀短柄,口有平頂式帶紐小蓋。壺通體飾兩組紋飾,肩部刻下覆的蓮瓣紋,蓮瓣上下各有兩組弦紋。腹部刻錢紋,錢紋下飾一道弦紋。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紋飾簡潔清晰,刀法犀利,風格粗獷,紋飾清晰。壺通體施青釉,釉青中泛黃。紋飾簡潔,為耀州窯金代典型的風格。

----------

耀州窯吳牛喘月紋碗,

金,高7.6cm,口徑21.3cm,足徑6cm。

碗唇口,弧形腹壁,圈足。內外施淡青釉。碗內心飾菱形開光,開光外刻卷枝花草紋,開光內刻傳統圖案「吳牛喘月」,一輪明月高掛天空,下方一頭水牛口微張,前腿直立,後腿曲膝跪地,抬頭仰望明月。此碗刻花刀法嫻熟幹練,花紋生動自然,為耀州窯金代青釉刻花器物中的代表作品。

------

中華博古基地-網站中華博古論談-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間收藏奉天融通基地 的精彩文章:

TAG:民間收藏奉天融通基地 |

您可能感興趣

館藏春秋戰國時期古玉
故宮館藏明宣德時期瓷器鑒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雍正時期的青花瓷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雍正時期的釉里紅瓷器
山西博物院,館藏春秋戰國時期的布幣!件件珍貴,十分罕見!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雍正時期的鬥彩瓷器
博物館藏乾隆時期官窯顏色釉瓷器
故宮館藏之北京VS台北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藏晚清、民國期刊創刊號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
旅順博物館藏乾隆時期官窯顏色釉瓷器
館藏的秋
故宮館藏金代陶瓷欣賞
館藏42萬件珍寶的南京博物院,國寶金器一覽!價值連城,世之罕見
【每日館藏】「金鐘」琴
【每日館藏】金編鐘
故宮博物院館藏明代中期御窯瓷器精英賞析
台北故宮館藏古玉珍品
澳門博物館將舉辦建館20周年館藏展
館藏精品丨首都博物館館藏西周早期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