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相見時難別亦難」、「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些耳熟能詳的愛情經典名句,都出自有著「情聖」、「情歌王子」美譽的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之手。深愛熱戀也好,失戀失意也好,李商隱的許多名句即使在當下也都能派上用場;人們所有與愛有關的感受、體悟,得意也好失意也罷,似乎都能從李商隱的情詩中找到共鳴。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大詩人,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在繁盛的唐詩史上,李商隱是晚唐唯一可與李杜匹敵的詩人,而李杜難以企及的,是他以「無題詩」為中心的愛情詩。他的情詩,表達出了種種內心深處幽微細膩的愛情感受,深情綿邈,蘊藉含蓄,給人一種朦朧惝恍之美,令人迷醉。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李商隱本是唐王室同宗,他的祖先和唐高祖李淵的祖先都是漢李廣的十六世孫——涼武昭王李高的後裔,但他的先世並沒有被編入屬籍,得到唐王朝的承認,自然也享受不到王室宗親的待遇。

李商隱出身於小官宦家庭。父親李嗣曾任獲嘉(今河南獲嘉縣)縣令。商隱三歲時,父親受聘為浙東觀察使幕僚,後轉至浙西。他隨父由獲嘉至江浙,度過了東奔西走的童年時代。從商隱曾祖父起,其父系中一連幾代都過早病故,商隱十歲時,父親卒於幕府,孤兒寡母扶靈北回鄭州。「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雖在故鄉,情形卻同外來的逃荒者一樣,孤苦無依。作為長子,他小小年紀便義無反顧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傭書販春」有時為人抄書,有時販賣勞力給人舂米,打短工干零活,維持生計。

童年的不幸與創傷,一方面在李商隱心理上積澱了許多悲劇性因子,諸如對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強烈的孤孑感和對前途命運的憂傷等,另一方面,也促使他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謀求通過科舉振興家道,光宗耀祖。

家境困厄卻不廢學業,李商隱16歲即以文章聞名於文士之間,先得白居易賞識,再得令狐楚知遇,對其著力培植獎掖。然而,商隱所處的是唐王朝崩潰前夕混亂不堪的晚唐時代,其時政局不穩、皇帝昏庸、宦官專權,人們生活窮困潦倒,知識分子備受壓抑。科場不公,他五考方得一第;官場污濁,他十年不離青袍;終生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苦苦掙扎,致使他「一生襟袍未曾開,虛負凌雲萬丈才」。李商隱承載著愛恨情仇的人生之舟就在這動蕩迷亂的時代風浪中起伏不定。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家世的孤苦不幸,世事的滄桑變幻,加上自小瘦小羸弱,形成了李商隱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影響到了他的愛情態度,當然也影響了其愛情詩的審美品格——纏綿悱惻、柔婉深沉。

如果沒有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李商隱是無法寫出這些傳唱千古的愛情絕唱的。按照有關學者的考證,李商隱的感情生活可考的有3次:與女道士的道山仙夢,與柳枝姑娘的難圓情緣,與夫人王氏的生死情結。三次愛情經歷,得意與失意,歡樂與痛苦並存並生,造就了一代偉大的愛情詩人及其卓絕一世的愛情詩歌。

為了鞏固李氏王朝的統治,大唐王朝一直奉老子李聃為祖,尊道教為第一宗教,社會上學道之風盛行。一些隱居學道的名士常常被皇帝徵召步入仕途,平步青雲。不少文士落榜後便選擇這條所謂的終南捷徑——進山學道,借修道作為進身的階梯。此外,道家清靜寡慾、與世無爭的思想,可以為考場失意者提供某種精神安慰和寄託。所以,當時,學道之風在文人中很是流行。

李商隱成名很早,16歲時就受到賞識,18歲時進入令狐楚幕府,成了一名幕僚,令狐楚「以其少俊,深禮之,令與諸子游」(《舊唐書?李商隱傳》),還教他寫時文,又資助他去京師應舉。小小年紀,就在文壇嶄露頭角,受到名人的器重、援引,李商隱仕途的第一步,應該說是比較順利的。但信心滿滿的李商隱第一次到長安應試卻名落孫山。落榜後,他情緒上頹喪苦悶,在一位朋友引導下,他也加入了修道的行列。

李商隱在王屋山主峰玉陽山東峰靈都觀修鍊,其主要目的是「何處更求回日馭?此中兼有上天梯」。玉陽山是道家十大洞天之首,能夠助人飛黃騰達,官運亨通。對於失意的李商隱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誘惑。而李商隱的另一個目的則是「珠容百斛龍休睡,桐拂千尋鳳要棲」,當時皇帝送了許多公主在玉陽山修道,萬一機會好,還有可能攀附公主,直達天庭。雖然,最終李商隱的目的並沒有達到,但一段熱烈的愛情卻不期而至,他邂逅了女道士宋華陽——一個青春美麗,一個聰慧多情「女冠」。公主們修道,自然也帶了不少服侍的宮女一同前往。宮中女子因為戴著黃冠,所以被稱為「女冠」。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宋華陽是公主的侍女,陪伴公主到玉陽山修道,居住在西峰的清都觀,兩個道觀中間隔著玉溪。兩人一見鍾情,很快雙雙墜入情網。

唐代上層社會女子入道者很多,諸如皇室公主、貴家姬妾、宮女等。她們大多有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聰慧過人,有較多的行動自由,可以有機會與文人雅士們進行廣泛交往。年輕漂亮的女冠與儒生文士之間發生一些風流韻事,這在唐代並不鮮見。但是,儒生文士中很少有人會付出真情給那些渴望愛情、真情的女冠,他們往往僅是追求肉慾、逢場作戲罷了。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名譽、仕途、門第才是最重要的。李商隱則與一般輕薄文士不同,他是個重情義的人,玉陽初戀對他來說是十分珍貴的。他傾注了自己的全部真情,其女冠愛情詩絕無逢場作戲以至玩弄異性的輕佻成分。兩人的愛情是真摯的、嚴肅的,甚至已經情同夫婦。兩人經常約會,並有了雲雨之歡。李商隱寫了《碧城三首》記敘了這段愛情的原委:

碧城十二曲闌干,犀辟塵埃玉辟寒。

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床無樹不棲鸞。

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

若是曉珠明又定,一生長對水精盤。

詩作以仙女喻入道的女冠,她們身雖入道,然而塵心不斷,情慾未除。碧城、閬苑都為仙人住地。他又把仙女比作鸞鳥,她們以鶴傳情書,與心上人佳期幽會。「曉珠」指太陽。「水精盤」即水晶盤,指月亮。相愛之人柔情蜜意,隔座看雨,情意綿綿,然而天色已明,情人將要離去,又十分難捨難分,於是心生一願:如果永遠面對的是月亮多好,這樣就可以和心上人長夜歡娛而無盡頭。

身與心的契合讓他們如膠似漆,難分難捨。但他們的這種愛卻得不到正統禮教的承認,所以他們只能暗中傳書遞箋,借詩來傳情達意。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二人感情深切,希望從相會發展為長相廝守,但又擔心天違人願,所以兩情相悅之餘又隱含著分離的隱痛,李商隱在詩作中獨自品咂著刻骨銘心的相思之苦: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璫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春雨》)

我穿著白夾衣悵然而卧,我們曾經幽會的白門冷落了,總有很多不如意的事,心事難遂。瀟瀟春雨中,望著你曾居住過的紅樓,對你的思念之情宛若雨絲,繚繞縹緲,讓我備覺冷寂;珠箔般細密的雨滴飄打著燈籠,我獨自歸返。你在遠方,面對日暮春晚,一定會更加傷悲。可憐你我只能在殘夜的迷夢中才能相會,何其悲慘!耳環情書已備好,怎麼才能送達?我只能寄希望於萬里陰雲下的那隻孤雁。

然而,紙里終究包不住火,後來事情敗露了,他們雙雙受到懲罰,李商隱被逐下山,宋華陽被遣返回宮。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這段超出世俗的愛戀,終因不為禮教和清規容許而無疾而終。那些曾經的歡娛,無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隱的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傷痛。

這段純真的熱戀一直深藏於心,多年之後,李商隱重過道觀,這道傷疤再次被刺傷。當時夜深人靜,詩人冒著夜雨,提著孤燈,來到宋氏曾住過的地方,凄然隔雨相望。曾經的歡愛之地人去樓空,往事歷歷在目,而自己心愛的人卻音信全無,惆悵和感傷之情油然而生,不可遏抑,於是,他寫下了《重過聖女祠》:

白石岩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若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在詩里遇見愛情:「此情可待成追憶」

書名:在詩里遇見愛情:詩人的愛情及其愛情詩解讀

作者:劉淑青 著

出 版 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定價:¥49.0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人力資源賺錢嗎?為什麼我的工資那麼低?
如何走出苗條和健康:時間不對,莫逞能
愛無須理由,不愛也無須借口
另一種詩意——愛琴海

TAG:書問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我遇見的愛情
願你遇見愛情
當愛情遇見友情,如何能兩全
遇見了愛情,遇見你
因為愛情,所以遇見
遇見愛情,遇見自己
相信愛情的人始終會遇見愛情
最好的愛情,是遇見了你
遇見愛情,都是一瞬間的事情!
愛情是一種遇見
愛情是什麼?現在的你是否遇見了當初預想的愛情
《遇見你真好》:青春不散場,愛情難落地
情感語錄:因為剛好遇見你,沒有遺憾和可惜
你遇見過愛情嗎?
遇見愛情就白痴
遇見你真好,希望你們也能遇見真正的愛情
愛情,我們總會遇見
【夜聽】最好的愛情,是遇見了你
在感情里,會為了愛情付出一切的星座,遇見請珍惜!
願你遇見愛情,願你遇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