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代寶貝的真實修養完

當代寶貝的真實修養完

完結篇

在中國式家長與孩子們的集體焦慮里,

如何把孩子們想要的童年還給他們?

當85後90後青年開始為人父母,

他們的養育理念將造就新時代孩子們怎樣的世界觀?

當手機平板數字化成了新世代們生活的一部分,

當虛擬社交融合了孩子的真實生活,

當才藝、遊戲、玩具一起爭奪著孩子的校外時光,

新時代孩子的真實心理與真實生活究竟是什麼樣?

如何真正進入孩子的內心與生活場景,滿足他們的真實需求?

是時候,讓我們鏈接真實的孩子世界。

友情提示

邏輯性思考較強的童鞋,

專家觀點

孫時進,復旦大學心理系主任

愛是理解跟讀懂。家長要尊重孩子,給予他們空間,保護他們的野性和童年。找到孩子的天賦跟興趣,保留他們說話的權利。孩子需要自由尊嚴和意義!

淺談品牌的啟示

啟示一

品牌對話大人

品牌對話的大人,不只是父母,還應該包括4位老人。老人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的孫輩在一起,他們也更主動尋求品牌傳遞的信息來幫助他們選擇適合他們孫輩成長的玩具和食品。

品牌對話大人時的訴求策略應該圍繞智體美戰鬥值,並且從備孕開始針對不同成長階段孩子家長,訴求的戰鬥值內涵分別不同。品牌對話大人必爭的場景時間是關於孩子的寒暑假和孩子每天的放學後。品牌該佔領的和大人特別是中產階級父母對話的高地和尖地:夏令營、小眾興趣班和國外新流行的原版卡通內容。這三個高地可以幫助品牌成為大人心目中的高級戰鬥值品牌和他們父母圈中的炫耀資本。

品牌為大人創造與孩子更平等的溝通機會和方式,以此為出發點進行內容、遊戲和玩具等產品開發。對於小童,品牌有機會成為大人安撫孩子的有力助手,對於大童,品牌成為幫助大人養育孩子成長的良師益友。 如果品牌創建遊戲或內容同時,幫助父母管理孩子的遊戲娛樂時間則更是錦上添花。

此外,在生日、六一節、母親節、父親節這些重要的時刻,品牌應藉機協助85後90後父母,幫助他們以個性化定製化的方式和儀式表達對孩子的愛,以此品牌進行和大人孩子之間的情感綁定。

啟示二

與孩子的交流

品牌要斟酌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捍衛孩子「好玩即正義」的權利。

品牌必須永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創造和傳播「好玩」,因為這既是品牌創立的起點,也是開發產品的終點。

品牌能否成為孩子圈層中的談資,是評價一個品牌創造的「好玩」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好玩」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拘泥於產品、IP或內容等。成為「好玩」的談資的戰略途徑包括:萌中帶酷、小而強大的多元體角色造就「好玩」談資、故事情節或競技過程或創造過程中收穫的勝利和成果作為「好玩」談資、探索新奇打開孩子視野作為「好玩」談資等等。總之,品牌要以談資的形式,幫助孩子在他自己的圈層中獲得認同,從而收穫孩子圈層對於品牌的熱衷與分享。

品牌與孩子的對話形式要平等,要避免說教,採用朋友式的對話和交流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品牌得從內心深處尊重孩子,敢於讓孩子成為主角。例如,讓孩子深度參與角色的塑造,讓孩子的「國王角色、隊長角色」從虛擬世界走進現實當中,通過打造「競爭意識、團隊意識」的同時,全方位發揮孩子們的影響力;其次,按照自己的意願搭建某個場景,讓孩子通過實際操作從中挖掘出自我的創造力和價值。

品牌創造的角色永遠都不能丟失「正能量的身份」。世界之大孩子們需要更多積極正面的榜樣,比如有神奇力量的小動物、有魔法的小孩、會變身的機器人等等。品牌的正能量身份,幫助孩子們在面對大人和世界的時候,敢於表達內心和自我,鼓勵維護孩子小小的權益。

啟示三

品牌與文化認同感

品牌要創造文化認同感,就得在創造角色時站在全球視野的角度和高度上來構思IP和產品。第一必須遵循普世的價值觀,第二必須照顧到文化的普遍適用性,實現無國界、無文化屏障。

品牌創造的任何角色必須「源於孩子的生活,又高於孩子的生活」,基於普世認知的起點,稍稍做一點點的超越(神奇能力)會更加有吸引力。這可以有效的降低教育溝通成本,快速滲透並完成共鳴,短期內形成地毯式的推廣覆蓋。品牌需要考慮到孩子們的心理特點——「雖然我很小,但是幻想能讓我無比強大」,孩子們通過帶感的動畫角色完成內心投射,因此具有反差感、傳奇特色的動畫角色深受歡迎。

品牌在推廣一個具有國際背景的產品或IP時,建議先輸入內容,再輸出產品。簡言之就是要藉助電影、電視、書本等傳統媒體完成基本認知,接著再推出周邊玩具及產品,最後一步才是構建需要孩子深度參與的大型線下活動(見面會、展覽、遊樂園),如此循序漸進,能為品牌主降低傳播風險和成本。

品牌在引進一些不同國別、不同文化背景的動畫片時,需要充分考慮到該地的風俗人情,如有文化衝撞需要及時調整和刪減內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及名譽損傷。

啟示四

品牌與虛實世界

品牌打造的產品和IP想要獲得這代孩子的喜愛,必須打通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讓產品從二維世界中出走來到孩子們的身邊,並且形式要多樣化、生動化、實用化:

線下周邊產品的多樣化——需要囊括不同類型的產品和服務,比如文具、書、衣服、飾品、遊樂園、展會、餐廳等,讓孩子們輕鬆就能擁有和體驗其中。

線下周邊產品的生動化——純平面的展覽、安靜的玩偶都不能滿足成長在數字世界中的10後,根據動畫人設開發的同款遊戲、教學視頻、互動裝置、電動玩偶……會成為最有吸引力的周邊產品。

線下周邊產品的實用化——由於父母會參與到孩子選擇周邊產品的角色中來,因此周邊產品的實用性需要最大化的開發,除了普通的書包、文具、衣服、飾品等商品之外,還能與餐飲品牌商進行食品的跨界合作,推出各種套餐、單品等,以及加速IP與快消品品牌的深度合作。

如何打造一個成功的兒童品牌?

不能只局限在某個品類之中,應該帶著全局觀去引領孩子們的一切,最終成為孩子們喜愛的「全生活方式的品牌」。

最後,再說點什麼吧。

坦白說,我們在做這份真實生活研究之後,內心存在的質疑也被慢慢解開,我們大膽的、快速的、充滿好奇的跟進這群令人驚艷和無比忙碌的10後。在這代人身上,我們比對出自己沒有的超前素質:驚人的學習能力,大膽的創造能力;自信的社交能力……都值得我們稱讚叫好!雖然,這些良好現象的背後,很大一部分得益於「焦慮症父母們」的各種安排,可是,完全不妨礙這代人驕傲的面對世界。

誰讓他們出生在這個最好的時代,

所以也該有能力承受住這個最壞的時代。

如需要更多詳情,歡迎通過公眾號留言與我們聯繫

特別鳴謝

報畢至此!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快拿起小拳拳錘錘自己胸口吧,

扎心就要說出來,我們不怕相互傷害。

感謝為實踐貢獻理論基礎的專家教授們,正是你們長期奮(煎)戰(熬)在數字母胎一代的研(驚)究(嚇)上(中),才讓我們見識到當代孩子的真實修養!

致謝排名不分先後,貢獻不分多寡,

請大家逐一膜(體)拜(恤)!

騰訊網路媒體事業部 兒童頻道主編/厙寅斌

青少年發展心理諮詢專家/張惠新

復旦大學心理系主任/孫時進

前湖南衛視金鷹卡通董事長/雷瑛

情商教育專家/張怡筠

sola藝術視頻創始人/韓國強《FIGO》作詞

十三月音樂創始人/盧中強《FIGO》作曲、演唱

畫家/何千里《封面》

感謝參與凱絡Kids Lab研究的家長和孩子,以及默默在社交圈提供高質量素材的美媽和萌寶們,得以讓我們完成了這份意(看)義(點)非(十)凡(足)的研究報告。

感謝嘔(美)心(貌)瀝(如)血(花)的幕後出品團隊:楊美娟、顧蕊、姚思穎、伍琳、陳雯、李明明、沈麗麗、蔡悅。有的人現身說法帶娃的心路歷程,有的人四處收集關於熊孩子的一切,無論是遭受了震撼還是暴擊,我們都做了最真實的記錄和解剖,請喜大普奔的去朋友圈轉(炫)發(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凱絡 的精彩文章:

TAG:凱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