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書法欣賞
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次韻三舍人省上詩帖》
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寶月帖》 書於1065年(治平二年) 行書,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曾編人《蘇氏一門十一帖》。此帖四行,四十二字。每字各具姿態,皆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靈變無常,神采飛揚。行間氣脈貫串,全幅氣韻生動。筆法精嚴,但不拘束;姿態妍美,但不做作;一切自在有法、無法之間。作者的學問才氣發於筆端,與書札的蕭散風格相吻合。
釋文:大人令致懇 為催了禮書 事冗 未及上問 昨日得寶月書 書背承批問也 令子監簿必安勝 未及修染 軾頓首
蘇軾《獲見帖》,行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啜茶帖》 書於1080年(元豐三年) 行書,藏台灣故宮博物院。曾編入《蘇氏一門十一帖》。內容是通音問,談啜茶,說起居,落筆如漫不經心,而整體布白自然錯落,豐秀雅逸。
釋文:道源無事 只今可能枉顧啜茶否 有少事須至面白 孟堅必已好安也 軾上 恕草草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行書,30.3 X 48.6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是蘇軾謫居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時寫給朋友陳季常的信札。陳季常是蘇軾老長官陳希亮的兒子,喜談佛法,晚年隱居在黃州、光州之間,因為與當時謫居在黃州的蘇軾時有往來,便成了好友。在這封信札中,蘇軾托陳季常向王君轉達:王君所索取的黃居寀畫龍已暫借給曹光州,一旦曹光州還畫以後,他便馬上還給王君。
這幅作品質樸敦厚,用筆凝重,筆畫豐腴多肉,且結字偏斜,前半段的情感平和,逐漸趨於起伏,所以全作字形大小、筆畫粗細、字體型態等也隨之改變,相當具有變化的趣味。蘇軾一生宦海浮沉,謫居於黃州的期間,正是他藝術創作的頂峰時期,這幅作品即是他在這段時間所作的行書精品之一,作品遒勁茂麗,肥不露肉,神采動人。
原文:
一夜尋黃居寀龍不獲。方悟半月前是曹光州借去摹搨。更須一兩月方取得。恐王君疑是翻悔。且告子細說與。纔取得。即納去也。卻寄團茶一餅與之。旌其好事也。軾白。季常。廿三日。
蘇軾《北游帖》
蘇軾《致運句太博帖》 書於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蘇軾《廷平郭君帖》 書於1071年(熙寧四年) 行書,
釋文:軾啟 辱教 具審孝履支持 承來日遂行 適請數客 未得走別 來晨如不甚早發 當詣見次 梅君書寫未及 非久差人去也 李六丈近遣人賚書去 且為致懇 酒兩壺 以飲從者而已 不宣 軾再拜 至孝廷平郭君 三日
榿木卷帖
《榿木卷帖》,又稱《書杜工部榿木詩卷帖》。蘇軾書杜甫詩,墨跡本,澄心堂紙本。行書,十九行,一百五十九字。原台北蘭千山館藏 現寄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帖多用正鋒,精神凝聚,結構圓熟,字形勻稱,其墨法最有特點。安岐評論說:「此卷字畫沉著,用墨濃淡適中,較豐墨者別有生動之趣。」明代金冕跋云:「昔先生嘗讚美杜子美詩、顏魯公書皆求之於聲律點畫之外,今觀先生書杜詩,後千百年,宛然若昨日揮灑者,蓋寓精神於翰墨而才品所自到爾。倘拘以宇宙之得而論之,是未可同賞妙也。」在這短幅中,蘇軾以其筆墨骨肉賦其形,以其才學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氣;吟物有所寓,詠詩有所悟,讀杜有所思,揮毫有神助,使後人「愛玩不忍舍」。
蘇軾《王晉卿帖》
蘇軾《跋王晉卿藏挑耳圖帖》 書於1091年(元佑六年) 行書
蘇軾《渡海帖》,行書,元豐三年(1100),紙本,28.6X40.2 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春中帖》 約1092年(元祐七年)
蘇軾《尊丈帖》 約書於1093年(元祐八年)
釋文:尊丈不及作書 近以中婦喪亡 公私紛冗 殊無聊也 且為達此懇 軾又白
蘇軾《令子帖》 約書於1094年(紹聖元年)
釋文:令子所示 專在意 來日相見 即達之 但未必有益也 輒送十緡 省為一莫之用 患難流落中 深愧不能展毫末也 不罪不罪 軾手啟
書林逋詩後 | 蘇軾《書林逋詩後》 約書於1089-1091年(元祐四至六年) |
※現代彩墨畫技法和應用
※15幅寫茶的經典書法
※對聯的書寫、鈐印與張貼
※水彩芳華 十里 桃花
※尺牘書寫格式及常見提稱語約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戴笠書法欣賞
※王瑜書法欣賞
※田坤書法欣賞
※啟功書法欣賞
※陸維釗楷書書法欣賞
※黃振鐸書法欣賞
※趙之謙書法欣賞
※林黎明書法欣賞
※陳獨秀書法欣賞
※沈曾植書法欣賞
※劉彥湖書法欣賞!
※楊振寧書法欣賞!
※毛澤東書法欣賞
※袁克文書法欣賞
※李叔同書法欣賞
※陳振濂行書書法欣賞
※啟功·書法欣賞…
※詩詞書法欣賞
※羅振玉書法欣賞
※書法藝術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