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菩薩戒(6):二、攝善法戒(5)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明戒安立)(6):
二、攝善法戒(5)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
二、攝善法戒
增長
親近善士,依止善友。
「親近善士」。《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三:「複次,當知由百行所攝而受律儀,謂:於十種不善業道少分離殺,乃至少分遠離邪見,是名初十行。若多分離殺生,乃至多分離邪見,是名第二十行。若全分離殺生,乃至全分離邪見,是名第三十行。若少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或一日一夜,或半月一月,或至一年,是名第四十行。若多時離殺生乃至離邪見,謂過一年,不至命終,是名第五十行。若盡壽離殺生乃至離邪見,是名第六十行。若自離殺生乃至離邪見,是名第七十行。若於此事勸進他人,是名第八十行。若即於彼以無量門稱揚贊述,是名第九十行。若見離殺生者乃至離邪見者,深心慶悅,生大歡喜,是名第十十行。如是十十行,總說為百行,所生福量,當知亦爾。」
什麼叫做善士?要有什麼資格可以名之為善人呢?佛教所說的善人就是這個人是遠離不善業道,他的身口意不會有殺、盜、淫、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內心裏面不會貪慾、瞋恚、邪知邪見,那就叫做善,叫做遠離不善業道。能成就一百種有功德的事情、百種善行,這就叫做善士。
愛敬、供給奉事,為他做事情,這叫做親近。
「為所攝受,是名依止」,為這個人所攝受,常關心,令改過遷善,那就叫做依止。十種善法裡面,前九種應該說不是難事,就是後一種不邪知邪見,這件事不容易的。對於佛法學習得不及格,永久的有邪知邪見,不容易斷除去邪知邪見的。這是要由善知識的依護,依止善知識來增長自己的善法。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5)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4):二、攝善法戒(3)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4)
※略論唯識學的世界觀(3)
※網路皈依,作法不成!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9):二、住攝善法戒(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5):一、住律儀戒(5)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4):一、住律儀戒(4)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2):一、住律儀戒(2)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8):一、住律儀戒(8)
※《菩薩戒本經》(5):四重戒(3)二、慳惜財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6):六、障法施戒
※《菩薩戒本經》(7):四重戒(5)四、謗亂正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2):二、貪名利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8):八、與聲聞共學戒
※《菩薩戒本經》(3):四重戒(1)總標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1)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3)二、慳惜財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3):三、不敬有德同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7):七、障無畏施戒
※《菩薩戒本經》(8):四重戒(6)結問
※《菩薩戒本經》(6):四重戒(4)三、瞋不受悔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5)四、謗亂正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7)明舍菩薩戒
※《菩薩戒本經》(4):四重戒(2)一、自贊毀他戒